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22207 上传时间:2021-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比较阅读一】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2、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悉如外人 (2)无论魏晋 (3)临溪而渔 2翻译下面句子。(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比较阅读二】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3、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

4、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4)日出而林霏开 (5)佳木秀而繁阴 (6)云归而岩穴暝 (7)野芳发而幽香 (8)而或长烟一空 (9)把酒临风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甲】: 【乙】

5、: 4、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甲登楼所见水景 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登山所见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5、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 【乙】 6、【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比较阅读三】饮酒与爱莲说【甲】 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6、,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结庐在人间 (2)亭亭净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3、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比较阅读四】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8、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阡陌交通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请从【乙】文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

9、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比较阅读五】三峡与岳阳楼记【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10、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良多趣味 (2)属引凄异 (3)则有去国怀乡 (4)至若春明景和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甲选区文第段和乙选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段: 乙选文第段: 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比较阅读六】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11、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

12、玩焉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学而时习之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4两文都涉及环境,其用意有什么不同?答: 【比较阅读七】陋室铭与爱莲说【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13、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

14、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5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比较阅读八】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或异二

15、者之为: (2)宜乎众矣: 2、翻译下列语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比较阅读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16、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17、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媵人持汤沃灌 汤: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时时而间进C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衾拥覆 祭以尉首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阅读简答。 (1)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事实,证明了什么道理? (2)乙文表现了宋濂的什么精神? 【比较阅读十】 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18、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呼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