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72699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重点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9 / 9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实验习题 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所示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cm,tBC=_s,vAC=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小”)。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

2、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3)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分钟。2.小明同学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5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

3、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5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3、如图1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加热6min时该晶体处于_态,在90时处于_态。晶体熔化过程所需耍的时间为_min。三、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1、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图。(2)图乙中图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在沸腾过

4、程中,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2.(2012 怀化)小凡同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

5、图2所示,为 _;(3)分析如图3所示的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 _四、光反射时的规律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根据上

6、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两侧。(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_。(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观察到光沿着_方向射出,说明_。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图4 小丽在水平桌面上用薄透明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实验中小丽视线正对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马上把蜡烛B放在所看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纸上记录实验情况如图24所示。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是点燃的蜡烛A所在位置,b是蜡烛B所在位置。小丽根

7、据实验记录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A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B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C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D实验过程中没有点燃蜡烛B(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丽解决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后继续实验。她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表。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物距/cm2.83.23.84.56.36.5像距/cm2.83.23.84.56.36.5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8、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 _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像实际上是 (选填“光的反射所形成”、“光的 折射所形成”)(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

9、应将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调节;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9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填“上”、“下

10、”)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清晰的实像,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七、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1、小梦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他用调好的天平按图中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道,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是_g,体积是_ml,盐水的密度是_kg/m3。(2)在交流讨论的过程申,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其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你所持的观点是 ()A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

11、理B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C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2、下面是某次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的数据记录表。(1)请根据记录数据填好表格的空格。(2)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有:a把盐水倒进量筒,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b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c把盐水倒进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d计算出盐水的密度。计算出的盐水的密度会与实际盐水的密度有误差。如果实验中的操作步骤是按上述的a b c d顺序,则测出的盐水的密度会_实际盐水的密度(选填“小于”、“等于”、“大于”);要减少实验误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应是_3、在“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把托盘

12、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2)天平平衡后,把小金属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此时测出小金属块质量为_g;(3)用细线拴好小金属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结果如图所示,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为_cm3。(4)该小金属块的密度为_kg/m3。补充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

13、竖直立在直尺上(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5)如

14、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填“能”或“不能”)进行2、(2011 淮安)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的原因_。(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移动。2、(2012 威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

15、置如图1所示。(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_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_。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