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l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l水体污染水体污染l水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l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4.1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概述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概述(一)(一)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为全部自然界中任意形态的水,包括气水资源为全部自然界中任意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全部量。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全部量。英国大百科全书英国大百科全书可以可以利用利用或或可能被利用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数量和可用的和可用的质量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满
2、足某种某种用用途途而可被利用。而可被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一、水资源概念及其特征一、水资源概念及其特征狭义上指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即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流入江河、湖泊、沼泽和水库中的地表水,以及渗入地下的地下水。以径流量表示水资源的数量。广义上是指人类能够直接和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淡水和咸水,即包括天然水,也包括人类利用工程或生物措施处理更新中的水(中水)。一、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环境地质学环境地
3、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水水水水是是是是环环环环境境境境中中中中最最最最活活活活跃跃跃跃的的的的要要要要素素素素。参参参参与与与与了了了了自自自自然然然然界界界界物物物物质质质质的的的的循循循循环环环环,是是是是一种动态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一种动态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一种动态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一种动态资源,是可以更新的资源。1.1.1.1.储量的有限性(表储量的有限性(表储量的有限性(表储量的有限性(表4-14-14-14-1););););全全全全 球球球球 陆陆陆陆 地地地地 可可可可
4、 更更更更 新新新新 的的的的 淡淡淡淡 水水水水 资资资资 源源源源 量量量量 大大大大 约约约约 为为为为42.7542.7542.7542.75101010106 6 6 6kmkmkmkm3 3 3 3,可可可可供供供供人人人人类类类类使使使使用用用用的的的的淡淡淡淡水水水水资资资资源源源源量量量量约约约约为为为为(12.5 12.5 12.5 12.5 14.5)14.5)14.5)14.5)101010106 6 6 6kmkmkmkm3,3,3,3,不不不不足足足足全全全全球球球球淡淡淡淡水水水水的的的的1%1%1%1%,约约约约占占占占全全全全球球球球总总总总水水水水储储储储量
5、量量量的的的的0.007%0.007%0.007%0.007%(湖湖湖湖泊泊泊泊、江江江江河河河河、水水水水库库库库以以以以及及及及埋埋埋埋深深深深较较较较浅浅浅浅易易易易于于于于开开开开采采采采的地下水。的地下水。的地下水。的地下水。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水分类型水分类型储存地点储存地点水量水量/104km3比例比例/%地表水地表水河流河流0.130.0001淡水湖淡水湖12.50.0092咸水湖咸水湖10.40.0077海洋海洋132.0097.212地下水地下
6、水土壤土壤6.70.0049地下浅层地下浅层4200.31地下深部地下深部4140.305冰川水冰川水极地、高山极地、高山29202.15生物水生物水生物体生物体0.120.0001大气水大气水大气层大气层1.30.001总量总量135785.15100.00表表4-1地球上的储水量地球上的储水量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2.2.补给的循环性补给的循环性补给的循环
7、性补给的循环性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水的运动和转换构成水文循环。对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水的运动和转换构成水文循环。对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水的运动和转换构成水文循环。对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水的运动和转换构成水文循环。对水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水质有决定意义。水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水质有决定意义。水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水质有决定意义。水的多少和时空分布、水质有决定意义。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3.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水的分布决定于气候条件,其中以降水量最为重要。降水受综合性水的分布决定于气候条件,其中以降水量最为重要。降水受综合性水的分布决定于气候
8、条件,其中以降水量最为重要。降水受综合性水的分布决定于气候条件,其中以降水量最为重要。降水受综合性气候带的控制,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差别很大。气候带的控制,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差别很大。气候带的控制,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差别很大。气候带的控制,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差别很大。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中国水资源分布的规律: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夏季中国水资源分布的规律: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夏季多,冬季少。多,冬季少。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50mm50mm50200200
9、4004008004.用途的不可替代性用途的不可替代性参与地球的演化过程,改变地球的地表形态;一切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参与地球的演化过程,改变地球的地表形态;一切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景观资源不可替代的物质;水是景观资源不可替代的物质。水是推水是景观资源不可替代的物质;水是景观资源不可替代的物质。水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资源。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资源。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
10、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内蒙古大草原内蒙古大草原二、水资源的基本特征5.水资源利用不当的危害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黄河水质污染2006年年7月月21日,河北柏乡县寨里村日,河北柏乡县寨里村农田里的地裂缝(超采)农田里的地裂缝(超采)河套灌区盐碱化河套灌区盐碱化 地地下下水水资资源源是是指指赋赋存存和和运运移移于于岩岩土土层层中中具具有有利利用用价价值值的的地地下下水水。是是大大陆陆总总水水资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源的重要
11、组成部分。广广义义的的地地下下水水资资源源包包括括淡淡水水、卤卤水水、矿水、热水等。矿水、热水等。一、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三)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三)地下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矿质水:矿质水:指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指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矿物质矿物质,微量,微量化学化学成成分、分、气体气体组分与组分与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对,对人体人体有有医疗医疗作作用的用的地下水地下水。(1)医疗矿水,常见有医疗矿水,常见有碳酸
12、水碳酸水、硫化氢硫化氢水、水、铁水铁水、碘水等;、碘水等;(2)饮用矿泉水,是供饮用矿泉水,是供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做瓶装做瓶装饮料饮料的的矿泉水矿泉水,它是在天然,它是在天然环境环境下,通过地下水深循环形成的,其化学下,通过地下水深循环形成的,其化学组分组分、气体组分或、气体组分或微量元微量元素素等的等的含量含量必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达到规定的界限值,且不超过必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达到规定的界限值,且不超过限量限量指标指标,卫生学指标又完全符合,卫生学指标又完全符合饮用水饮用水的的水质水质要求的地下水;要求的地下水;(3)工业用矿水,是可供工业用矿水,是可供工业工业开采开采提炼提炼等使用的矿水,凡等
13、使用的矿水,凡矿化度矿化度大于大于1g/L的地下水为的地下水为盐水盐水,常用来提炼某些,常用来提炼某些原料原料,如,如食盐食盐、碘碘、硼硼、溴溴、锂锂等。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卤水:卤水:盐类盐类含量大于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聚集于的液态矿产。聚集于地表地表的的称表卤水或湖卤水。聚集于地面以下者称地下卤水。与称表卤水或湖卤水。聚集于地面以下者称地下卤水。与石油石油聚集一起的称石油卤水。聚集一起的称石油卤水。卤水中,常含有卤水中,常含有K+、Na+、Ca2+、Mg2+、Cl-、SO2-
14、CO2-、HCO3-、B、Li、Br、I、Sr、Rb、Cs等等离子离子。按卤水的按卤水的水化学水化学性质,分为性质,分为氯化物型卤水氯化物型卤水、硫酸盐型硫酸盐型卤水卤水、碳酸盐型卤水碳酸盐型卤水地热水地热水:温度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或者高于观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或者高于观测深度的围岩温度的测深度的围岩温度的地下水地下水。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地下水是矿产资源,地下水具有地下水是矿产资源,地下水具有地下水是矿产资源,地下水具有地下水是矿产资源,地下水具有流动性流动性流动性流
15、动性和和和和可恢复性可恢复性可恢复性可恢复性等特点,通过等特点,通过等特点,通过等特点,通过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运动形式,循环迁移,显示有规律的变化。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运动形式,循环迁移,显示有规律的变化。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运动形式,循环迁移,显示有规律的变化。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运动形式,循环迁移,显示有规律的变化。天然平衡)天然平衡)天然平衡)天然平衡)供水角度,最具有实际价值的是供水角度,最具有实际价值的是供水角度,最具有实际价值的是供水角度,最具有实际价值的是天然资源天然资源天然资源天然资源: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过程: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过程: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循环
16、交替过程: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循环交替过程中的可利用的可恢复资源部分。取决于补给条件或天然中的可利用的可恢复资源部分。取决于补给条件或天然中的可利用的可恢复资源部分。取决于补给条件或天然中的可利用的可恢复资源部分。取决于补给条件或天然补给量补给量补给量补给量开采资源:开采资源:开采资源:开采资源:实际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取决于天实际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取决于天实际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取决于天实际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取决于天然情况与开采情况下的补给条件,以及开采条件与经济然情况与开采情况下的补给条件,以及开采条件与经济然情况与开采情况下的补给条件,以及开采条件与经济然情况与开采情况下的
17、补给条件,以及开采条件与经济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技术条件。4.1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概述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概述二、水资源供求状况二、水资源供求状况(一)世界水资源的供求状况(一)世界水资源的供求状况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三类水源源(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三类水源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中。地球上水的总体积地球上水的总体
18、积13.613.610108 8kmkm3 3海洋水体积海洋水体积13.1913.1910108 8kmkm3 3/(97.3%)/(97.3%)陆地水体积陆地水体积0.410.4110108 8kmkm3 3/(2.7%)/(2.7%)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正常年正常年全国平均降水量全国平均降水量630mm630mm(全球陆地平均(全球陆地平均800mm)8
19、00mm)全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全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2712271210108 8m m3 3/a/a全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深全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深285mm285mm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8288828810108 8m m3 3/a/a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地下水开采资源量2940294010108 8m m3 3/a/a二、中国水资源供求状况二、中国水资源供求状况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径流深: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径流深: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
20、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W以以m3计)除以该计)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F,以,以km2计)所得的值。它相当于该时段内平均分计)所得的值。它相当于该时段内平均分布于该面积上的水深(布于该面积上的水深(R,以,以mm计),计),(二)中国水资源的供求状况(二)中国水资源的供求状况表表12007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年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水资源水资源一级区一级区降水总量降水总量地表水地表水资源量资源量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资源量地下与地表水地下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资源不重复量水资源水资源总总量量全全国国57763.0(610mm)24242.57617.21012.
21、725255.2南方四区南方四区38511.420200.15174.0132.520332.5北方六区北方六区19251.64042.42443.2880.24922.7松花江松花江3604.7751.6389.4176.1927.7辽辽河河1506.9313.8147.468.2381.9海海河河1547.6101.7211.9146.1247.8黄黄河河3848.6542.1384.0113.3655.3淮淮河河3227.71086.2484.2279.61365.9长长江江18030.08699.32268.1108.48807.8其中:太湖其中:太湖426.9155.443.821.
22、2176.6东南诸河东南诸河3257.91788.1465.711.71799.8珠珠江江8058.93973.51001.212.33985.9西南诸河西南诸河9164.55739.11439.00.05739.1西北诸河西北诸河5516.11247.0826.296.91343.9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相关内容表表22007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相关内容水资源水资源一级区一级区供供水水量量用用水水量量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其他其他总供水量总供水
23、量生活生活工业工业农业农业生态生态总用水量总用水量全全国国4723.51069.525.75818.7710.41404.13598.5105.75818.7南方四区南方四区3118.7136.011.53266.2457.41065.51689.853.53266.2北方六区北方六区1604.8933.514.22552.5253.0338.61908.752.22552.5松花江松花江231.0169.70.0400.731.478.7288.22.4400.7辽辽河河88.3113.62.4204.331.229.7140.43.1204.3海海河河128.3251.05.8385.15
24、6.352.0269.37.5385.1黄黄河河249.1129.52.5381.139.961.5274.55.2381.1淮淮河河387.8164.71.9554.478.499.6370.06.4554.4长长江江1853.480.55.71939.6245.8728.6932.732.41939.6其中:太湖其中:太湖389.11.50.0390.744.0233.093.220.5390.7东南诸河东南诸河327.39.61.1338.047.1118.4163.98.7338.0珠珠江江832.642.84.5879.9154.6210.8502.412.1879.9西南诸河西南诸
25、河105.43.10.2108.79.97.790.80.3108.7西北诸河西北诸河520.3105.01.6626.915.817.1566.427.6626.92007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年各水资源一级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4.1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概述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概述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三、水环境问题概述 中中中中国国国国淡淡淡淡水水水水资资资资源源源源人人人人均均均均占占占占有有有有量量量量低低低低,时时时时空空空空分分分分布布布布变变变变异异异异性性性性大大大大,水水水水资资资资源源源源与土地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土地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土地资源不相
26、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与土地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l l北方出现河道断流和湖泊洼淀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北方出现河道断流和湖泊洼淀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北方出现河道断流和湖泊洼淀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北方出现河道断流和湖泊洼淀萎缩等生态环境问题;l l南方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南方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南方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南方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l l西西西西北北北北干干干干旱旱旱旱、半半半半干干干干旱旱旱旱地地地地区区区区经经经经济济济济用用用用水水水水大大大大量量量量占占占占用用用用生生生生态态态态用用用用水水水水,使使使使荒荒荒荒漠漠漠漠化化化化趋趋
27、趋趋势势势势蔓延;蔓延;蔓延;蔓延;l l西南山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西南山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西南山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西南山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河川流量减少;河川流量减少;河川流量减少;河川流量减少;地下水枯竭;地下水枯竭;地下水枯竭;地下水枯竭;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水文循环发生变化。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一)淡水资源短缺(一)淡水资源短缺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
28、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墨西哥墨西哥2006年年3月月9日日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第二版指出,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第二版指出,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全球用水量在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两倍。目前全球仍有两倍。目前全球仍有11亿人口没有充足的饮用水,大约亿人口没有充足的饮用水,大约26亿亿人口缺乏基本卫生设施。这些人属于世界最贫困的人口,其人口缺乏基本卫生设施。这些人属于世界最贫困的人口,其中一半以上生
29、活在中国和印度。但是,管理不善、资源匮乏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中国和印度。但是,管理不善、资源匮乏和环境变化使得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和环境变化使得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用水,40%的人口缺乏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缺乏基本卫生设施。这份报告每三年发表一次这份报告每三年发表一次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淡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u水资源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u用水量过快,用水超过水源的补给;用水量过快,用水
30、超过水源的补给;u管理不善,用水浪费(世界许多地方因管道和渠沟管理不善,用水浪费(世界许多地方因管道和渠沟泄漏以及非法连接,有多达泄漏以及非法连接,有多达30%至至40%甚或更多的甚或更多的水被白白浪费掉了);水被白白浪费掉了);u水污染加重,使原来可利用的水源无法使用等。水污染加重,使原来可利用的水源无法使用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二)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污染来源: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中国水污
31、染现状:中国水污染现状: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站)站)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和矿坑排水量。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750108(626)工业废水工业废水2/3(62%)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1/3(3
32、8%)河流水质(河流水质(14万万km)类水河长类水河长4.1%(5%)类水河长类水河长28.2%(27.6%)类水河长类水河长27.2%(28.8%)类水河长类水河长13.5%(14.2%)类水河长类水河长5.3%(7.8%)劣劣类水河长类水河长21.7%(16.6%)湖泊水质(湖泊水质(44个个,24)水质符合和优于水质符合和优于类水的面积类水的面积48.9%类和类和类水的面积共类水的面积共21.6%劣劣类水的面积类水的面积29.5%水库水质(水库水质(321座)座)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类水)的水库类水)的水库252座座78.5%水质未达到水质未达到类水的水库类水的水库
33、69座座21.5%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758个监测井)个监测井)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类井类井9.4%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类类井井28.1%适合除饮用外其它用途的适合除饮用外其它用途的类井类井62.5%(98%)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1年)年)三、水环境问题(三三)河川径流量减少河川径流量减少19721972年年4 4月月2323日,黄河在山东省境内最下游第一次发日,黄河在山东省境内最下游第一次发生了断流,断流时间为生了断流,断流时间为1919天,长度为天,长度为278278千米。
34、这在黄千米。这在黄河漫长的历史中是第一次。此后,黄河陆续发生断流,河漫长的历史中是第一次。此后,黄河陆续发生断流,2727年间,黄河有年间,黄河有9 9年发生了断流。年发生了断流。进入进入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后,断流的无数和长度都逐渐延年代后,断流的无数和长度都逐渐延长了。长了。19951995年断流年断流122122天,天,19961996年断流年断流136136天,天,19971997年是年是个干旱的年头,被称为个干旱的年头,被称为“母亲河母亲河”的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中国第二大河黄河陆续发生了陆续发生了1212次断流,并第一次在汛期断流。断流一直次断流,并第一次在汛期断流。断流一直
35、持续过了持续过了19981998年元旦,创下了持续断流年元旦,创下了持续断流226226天,长度天,长度720720千米的历史记录。千米的历史记录。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三、水环境问题概述自自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径流量逐渐变小:逐渐变小: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为年代为575575亿立方米,亿立方米,7070年代为年代为313313亿立方米,亿立方米,8080年代为年代为284284亿立方米,亿立方米,9090年代中
36、期为年代中期为187187亿立方米。在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20062006年,全国年,全国1111条大江大河径流量:长江、黄河、条大江大河径流量:长江、黄河、海河、淮河、松花江、辽河、钱塘江均低于多年平均径海河、淮河、松花江、辽河、钱塘江均低于多年平均径流量,珠江、闽江、塔里木河、黑河均超过多年平均径流量,珠江、闽江、塔里木河、黑河均超过多年平均径流量;流量;原因: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管理不善和原因: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管理不善和用水浪费造成,用水量失控以及不合理调引河水加剧了用水浪费造成,用水
37、量失控以及不合理调引河水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和下游河道断流。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和下游河道断流。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四)地下水枯竭(四)地下水枯竭(2005中国环境状况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全国有地下水降落漏斗年全国有地下水降落漏斗188个,总面积约个,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171个漏斗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个漏斗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扩大的有降落漏斗面积扩大的有65个,占个,占38,面积扩大了,面积扩大了67362平方
38、平方公里,漏斗面积缩小的有公里,漏斗面积缩小的有57个个(面积面积缩小了缩小了2175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漏斗面积、漏斗面积保持稳定的有保持稳定的有49个。个。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太年代以来,华北平原太行山前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行山前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形成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串,最大水形成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串,最大水位埋深接近或超过位埋深接近或超过50米;华北平原米;华北平原部中东部地区深层地下水形成跨越京部中东部地区深层地下水形成跨越京津冀鲁四省市的特大型复合降津冀鲁四省市的特大型复合降落漏斗,德州、沧州漏斗最大水位埋落漏斗,德州、沧州漏斗最大水位埋深超过深超过
39、100米,而且漏斗在继续加米,而且漏斗在继续加深、加大。深、加大。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采取封井限采地下水等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趋势得到一定等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第程度的缓解,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第承压含水层降落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面积比上年缩小漏斗面积比上年缩小700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区域受长平方公里。华北平原区域受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降落
40、漏斗仍在继续发展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降落漏斗仍在继续发展,尤其是沧州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尤其是沧州德州衡水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深度继续加深。河北沧州第积继续扩大,深度继续加深。河北沧州第承压含水层降承压含水层降落漏斗扩大了落漏斗扩大了2089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平方公里,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1米。米。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三、水环境问题概述(五)水文循环发生变化(五)水文循环发生变化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循环过程城市的水文循环
41、及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的水文循环及城市热岛效应水利工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水利工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之,人类的经济活动,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方式改总之,人类的经济活动,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方式改变自然水循环系统,从而改变天然水的循环模式。这个变自然水循环系统,从而改变天然水的循环模式。这个过程,有些是有利于人类用水系统的,有些则是有害的。过程,有些是有利于人类用水系统的,有些则是有害的。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第二节第二节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42、及其来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的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效应污染物的环境水文地球化学效应水体的危害水体的危害水体污染防治对策水体污染防治对策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一、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一、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一)水体污染的定义(一)水体污染的定义定义定义:当进入水体的: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破坏了水体的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的现象。原因原因:自然
43、的;:自然的;人为的人为的。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象称为水体污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一、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一、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二)水体污染的判别指标(二)水体污染
44、的判别指标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特性。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判别水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判别水质和水体污染的具体衡量标准。质和水体污染的具体衡量标准。水体污染的程度:污水的水质指标:水体污染的程度:污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主要有主要有主要有pHpHpHpH值值值值、悬浮物悬浮物悬浮物悬浮物、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浓度(BODBODBODBOD、CODCODCODCOD、TOCTOCTOCTOC等)、污水的等)、污水的等)、污水的等)、污水的细菌污染指标细菌污染指标细菌污染指标
45、细菌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数)(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数)、有毒物质指标有毒物质指标有毒物质指标有毒物质指标(铅、汞、铬等)。(铅、汞、铬等)。(铅、汞、铬等)。(铅、汞、铬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pH: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水中生物的生长、排水管道的使:污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水中生物的生长、排水管道的使用等。用等。7.08.5悬浮物:是指水中呈固体状的泥沙和胶体等不溶解物质。悬浮物:是指水中呈固体状的泥沙和胶体等不溶解物质。
46、20mg/m20mg/m20mg/m20mg/m3 3 3 3,或无机氮或无机氮或无机氮或无机氮300mg/m300mg/m300mg/m300mg/m3 3 3 3酸洗黑液渗入田地污染河流酸洗黑液渗入田地污染河流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3.重金属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主要有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也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等。的重元素,也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等。采采矿和冶炼是主要来源矿和冶炼是主要来源污染特性: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污染特性:在水体
47、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分散和富集。之间的相互转化、分散和富集。4.有毒化合物有毒化合物最常见的是氰化物、酚类化合物等;有机氯农药和最常见的是氰化物、酚类化合物等;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等有机磷农药等5.酸碱和无机盐类酸碱和无机盐类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能力,消灭和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破坏水体的自然缓冲能力,消灭和抑制细菌及微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的自净功能,腐蚀管道和船舶。水体的自净功能,腐蚀管道和船舶。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48、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6.漂浮物漂浮物石油、油脂等油类物质及其它漂浮于水面的固石油、油脂等油类物质及其它漂浮于水面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和液体物质7.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核动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90锶,锶,137铯)铯)8.病原微生物和致癌物病原微生物和致癌物病原微生物废水是指含有各种病原虫、寄生虫及卵、病菌、病病原微生物废水是指含有各种病原虫、寄生虫及卵、病菌、病毒和其它致病微生物的废水。毒和其它致病微生物的废水。9.工业废热水工业废热水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二)水体污染源及其污染特征(二)水体污染源及其污染特征污染源:凡能排
49、放污染物的场所污染源:凡能排放污染物的场所水体污染源:排放或释放的污染物能引起水体污染的水体污染源:排放或释放的污染物能引起水体污染的污染源。污染源。1.污染源分类污染源分类按成因分类按成因分类:自然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污染频率高、数量大、种类多、危:污染频率高、数量大、种类多、危害,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工业、农业和城市害,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源三类。生活污染源三类。按污染源存在形式按污染源存在形式:点源、线源和面源:点源、线源和面源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
50、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二、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二)水体污染源及其污染特征(二)水体污染源及其污染特征2.工业污染源的污染特征工业污染源的污染特征工业污染源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特别是未经处理工业污染源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特别是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渣,直接流入或渗入地表、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水和废渣,直接流入或渗入地表、地下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严重的水体污染。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特性特性:悬浮物质:悬浮物质含量高、需氧量高、含量高、需氧量高、pH值变化幅度大(值变化幅度大(511)、温)、温度较高、易燃、含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