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06684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建利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教材内容、作用】说课及教案文 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近承本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也为后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理解和理解, 实数、整式、方程等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使用法则实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及表达水平;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

2、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探索带来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通 过生生间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同时还能够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 向上的美好情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及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水平的培养。教学难点:法则中减法到加法的转变过程,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冋题。【学情分析】1在小学阶段学生己学习了非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会实行同类量的比较,所以学生对减法的应用并不陌生,另外他们也学习了有理数

3、的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运算 水平。2.做为初一新生,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尚未培养,虽然学习积极性较高,交流合作的意识不探索欲望也较强,但 强,自主探索的效率也较低,自我管理水平也欠佳。【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 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复习回顾S设疑导入探索规律形成法処例题讲解、熟练运复拓展应用、内化升化土回顾反思加深卬象

4、一作业布置、反馈情况一【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设疑导入(1)复习回顾,设疑导入复习:计算(1)4+16=(2)(-2)+ (-27)(3)(-9)+10=(4)45+( -60)二(5)(-7)+7=(6)16+0=(7)0+(-8)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相加得0.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宜减去较小的绝对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4-(-3 )二4+ ( +3)(+20)二50+( -20)(+10) =50+(-10)设计意图: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既检查

5、学生的掌握情况,又为有理数减法的学习打 下基础。 导入:如果某天最高气温是4度,最低气温是零下3度(记为-3度),那么这天的日温差是多少?解:4- (3)= ?导入新课,给出课题:§有理数的减法(板书)设计意图:利用温差问题导入新课,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2 )探索规律、形成法则问题比较下列算式减法 50-(+20) =50-(+10) =50-0=50- (-10)=50+(-20) =50+(-10) =50+0=50+10二能够看出两式的结果相同。即:50-50- 50-0=50+050- (-10)二50+10结论:减去一

6、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让学生知道:(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 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a - b二a+( b) 让学生通过法则感受到:在运算过程中,变化的仅仅是减数,被减数不发生变化。设计意 图:让学生体会数学归纳演绎的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我会啦!1.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1) (-2)-(-3) = (-2) + (2) 0 - (-4)= 0 +(-6) - 3 二(-6) + ()(4)1 - (+39) = 1 +().学生口头表达,感受符号和减数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次体会有理数减法法则的使用(2)例题讲解、熟练运算计例1:算(1)(-3)-(-5)(2

7、) 0_ 71 17. 2-(-(4)(妙544. 8)解:(1)( 3)( 5)二(3) + ( +5)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例题(表上台板範解题过程,强调符号和减数的变化。剩余例题,学生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即时予以纠正;教师归纳:教师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的使用,加深学生对减法运算的技能。引导学生观察例题,计算所得的差是不是一定都比被减数小呢?实践中提升:学生板演教科书23页练习第1题。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同桌互评,纠正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使用的注意事项(4 )拓展应用、内化升华1. 口算(1)3-5(2)3 -(3)(-3)-5

8、(4)(-3 )(5)-6 -(-6 );(6 )-7-0(7)0(-7 );(8)(-6) -6 ;(9)9 -(-11);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髙度分别是番盆地高多少?解:8848( 155)二 8848+155 = 9003(-5 );-(一5 );8848米和-155米,请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咪)答: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9003 米。设计意图:实行适当的有梯度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把握,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使用;更体现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5 )回顾反思、加深印象 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字母表示。 转化思想的使用(减法转化为加法)设计意图:经过上面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实行归纳小 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真正的掌握。另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水平,不但能提升学 生学习的效果。(6)课堂达标 3 ( 3)=;(3)(4)(5)(6)(7)(8)(9)(10)0 ( 6)=;(-7) _ (+ 8)二 ;12( 5 )= ;3比5大 ;8比一2小;4()= 10;如果a>0, b<0,则a-b的符号是A地的海拔高度是34米,B地的海拔高度是-10米,A、B两地海拔高度相差 附加题如果a =3, b =1,且a、b异号, 求a b的值。(7)作业布置、反馈情况教科书P25页第3、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