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068448 上传时间:2021-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夏华与现代文明赛跑夏华痛心曾让自己在国际上“挺直腰杆”的中国手工 技艺正在消失,她要与时间赛跑,用商业的手法,把这些传 统的手工艺术之美保存下来白色吉普车开进山里, 停在贵州省兴仁县 “中国手工坊 ? 苗坊”的院子里。 人们渐渐兴奋起来, 照相机开始咔咔作响。群山静默, 模特们缓缓走出。 鲜活的纹样中, 百蝶翩跹, 鹦鹉织锦,在复古立体的服饰剪裁上跃然,生动。展示这些银饰绣衣的,是一群身价不菲的企业家,观众 则是衣服纹饰的创造者一群当地的苗族绣娘。头一回,她们以看秀的方式,欣赏自己的手工创作。“这是她们应该享受的荣耀。 ”夏华身着一袭宝蓝色服 饰亮相,她对自己打造的这场秀很满意。对于都市里的企

2、业 家而言,很少有机会真正走进大山,感受一件华服中蕴含的 手工之美。“只有在面对这群绣娘和大山时,才会意识到这里是她 们创造力的来源,这里有她们自己的日子。她们理应得到人 们的尊重。”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些民族服饰的手工之美,夏华已经探 索了十余年。她刚刚想好了故事的开头,接下来,她想发动 更多人,一起参与到这场中国美学生活的书写与创造中来。五千年的美学底气 夏华第一次意识到要把中国美学的故事讲出来,是在 2000 年。那一年,她首次受邀参加一个全球奢侈品论坛。作 为中国品牌代表,又做过大学老师,她对自己的演讲充满信 心。听了几位嘉宾的发言之后,夏华懵了。演讲都由几组照片开始, “这是我的爷爷,这

3、是我爷爷 的爷爷”每位演讲嘉宾的家族史,就是品牌延续数百年 的发展史。从大学辞职创业,夏华一手创办的服装品牌“依 文”尚不足十年。临上场前,她灵光一闪,让助理在PPT前加一页,写上一个五,三个零。5000 这个数字出现在屏幕时,台下一片哗然。 “中国没有五千年的企业和品牌,但是我特别想说,中 国有值得我们骄傲的五千年文化和美学的支撑,让我能够来 这里,跟大家进行一次平等的对话。 ”从经典名著红楼梦里,雪水泡茶的文雅精致,到明 清家具设计中,对黄帝内经养生原理的理解与呈现,夏 华侃侃而谈。她像是瞬间打通了对民族美学认识的任督二脉, 让台下众多欧洲古老奢侈品家族的代表,对中国文化和美学 感到震撼。

4、“平等,是因为有这样五千年一直没有断掉的文化,才 让我们有这样的底气。”夏华对中国慈善家回忆起那一 幕,眼神仍然发亮,“所以那一刻我就知道,一个中国品牌 的根在哪里,它的价值支撑在哪里。 ”从那天起,夏华知道自己做企业的故事需要另起一行, 不再是一个民营女企业家如何白手起家,而是如何用商业的 手法,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和美学,传播到世界。深山寻美手工虽美,采集不易。很早之前,夏华就将自己一手打造的“依文”集团日常 事务交给职业经理人,而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品牌创新 上。她带着设计师团队,一次次走进大山,寻找民族手工艺 术的传承人。山路难行,很多地方不通车,需要走上大半天,才能叩开深山里绣娘的家

5、门。有一次她带着女儿进山, 一扭头女儿不见了。女儿尚小, 夏华紧张坏了,挨家挨户地找,最后,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 她看见女儿正跟一位少数民族大娘,连说带比划,聊得正酣。原来,女儿被绣娘身上美丽的服饰吸引,不知不觉跟着 回了家。十年下来,夏华访遍了西南的大山, 认识了苗族、彝族、 布依族等众多村寨的绣娘。 不同的民族,手工艺方式也不同,不仔细研究,外行根本看不出来。光是苗族刺绣的技法就有十几种,平绣、挑花、打籽绣、破线绣而苗绣、侗绣、布依绣、彝绣的区别在哪儿, “就得一个个去了解,一个个 去走访。”不光绣法多样,绣娘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赋予了绣品独特 的创造力。布依族“独臂绣娘” 梁忠美从小跟着母亲

6、学刺绣, 一次在家刺绣时, 忽然一只硕大的蝴蝶飞来, 停在她的面前, 她被蝴蝶的美丽震惊,对视良久。在布依族传说里,蝴蝶是神物,是自然的精灵,梁忠美 认为这是神灵的恩赐,于是飞针走线,将这只蝴蝶栩栩如生 地绣了出来。“如此精湛的手工艺术,如何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夏 华憋着一股劲儿,开始思考。她带着绣娘们走出国门,在伦敦、巴黎举办大型展览, 并邀请了欧洲很多时尚界一线设计师前来看展。在伦敦,设 计师们被绣娘们的重工绣震撼了。一幅作品上,细线勾画着 上百个小人,形态迥异,栩栩如生。一位皇家美术学院的院 长,停驻在一位绣娘的作品前,深深鞠了一躬。有人惊讶地问夏华,“ Ms. Xia,我很想知道这个作

7、者在哪里读的美学?我们努力了很多年,就是想让设计跟自然之间 如此和谐。”夏华哭笑不得, “这位大娘,别说在哪里学的美学,她 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但是这就是中 国人的创造力。她天生就有这样的创造力,这样的创造力源 于生活。”与时间赛跑对中国传统技艺之美的发掘,让夏华和她的服装品牌在 国际上扬眉吐气,“依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巴黎、米兰时 装周上。但回到山里,夏华却看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状:很多手 工精湛的绣娘,为求生计,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已经被开 发成旅游景区的村寨,卖矿泉水和瓜子。夏华非常惋惜,她可以在欧洲办展,让世界惊叹中国手工艺术之美,但是她却没有办法让这些手工艺人,“能

8、够有尊严地,过上她们应该过的日子。”她甚至产生一种无力感,“随着绣娘们不干了,甚至很 多老人家的老去,很多绣种都会失传。”她看到有考古学家 花大力气恢复汉代织锦技术,“从古墓里弄出来,再去研究, 弄纹样”,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绣种没有文字,没有记载,“我们想要恢复都很难。”夏华下了狠心,她要跟现代文明的发展赛跑。在北京园博园,依文有一座漂亮的城堡。夏华曾把绣娘们请到 城堡里工作,但她们最终还是离开了。“她们无法呆在这些地方,那里毕竟不是她的日子和生活。这些手工艺之所以存在,可以一代代传下去,就是因为绣娘们在她们的日子中创 造了美学,而不是背井离乡去打工。 ”走了些弯路,夏华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她

9、决心在当 地建起一座座手工博物馆,让绣娘们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 继续自己的生活,养鸭、喂猪、看孩子,同时能够用手艺来 养活自己。2015 年 11 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刘氏庄园和 兴仁县的鲤鱼坝,中国手工坊 ?爱坊及苗坊先后开馆。前者 主要展示少数民族婚俗服饰,后者则集中展示苗族刺绣的手 工技艺。“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可以展示这些绣娘之前的作 品,也可以让设计师在那里跟绣娘创造新的作品。 ”夏华还 希望能打造出一个个博物馆村落, “每一个家庭,都可以变 成一个小型博物馆。 ”为了唤起更多企业家对“匠人精神”的理解和敬畏,夏 华在十年考察的线路上,精心打造了一条“依文手工艺术之 旅”。

10、村寨里没有饭馆, 夏华付钱, 绣娘们每人做一道拿手菜, 取一坛自酿的酒。长桌宴上,篝火燃起,绣娘们唱起了当地 的山歌。“去的企业家,有的喝得都流了眼泪,说太美了。 ”夏 华说。未来,夏华准备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打造上百座手工博物馆。她打算用消费众筹的方式,让更多企业家参与进来。 在目前与京东合作的布依族手工博物馆众筹计划中,不同额 度的筹款可获得等值的“独臂绣娘”梁忠美刺绣作品一幅; 超过五万元的筹款者,还可以将名字刻进博物馆的感恩堂中, 并获得相应的旅游体验,参观自己参与建设的博物馆。“我这是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法。”夏华不习惯把自己 做的事情说成是公益,她喜欢对别人说, “我在做一件有趣 的事

11、情,你愿不愿意一起参与进来。”对于大山里的绣娘,她反对直接的捐助,而是强调“用 价值换取价值”。每当有企业家走进绣娘家中,看到一件精 致的绣衣,忍不住高价买走时,夏华会告诉绣娘,“这是你应得的。”建立生态系统十年里,夏华一手打造的依文中国手工坊共采集了数千 个绣娘的数据,绣娘们生活的村落、绣龄、技法、水准、纹 样,都被整理、保存在数据库里,提供给设计师。目前,已经有大批设计师通过在当地博物馆驻扎,设计 出很多现代、时尚的服饰。接下来,夏华会推出两条产品线: “小苗裙”、“小绣片”。它们来自设计师与绣娘的合作,几 百块钱就可以买到,带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夏华计划接下来撬动全球的设计师力量,跟绣娘

12、一起, 把中国时尚变成全球都市街头的时尚, “也许在巴黎、 米兰, 人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作品。 ”她设想通过与智能终端连接,未来让更多年轻人以更适 合的价格,在日常的穿着上可以感受到手工的温度与故事。 比如一件带刺绣的 T 恤,用手机一扫,就可以知道是哪个绣 娘绣的。夏华不在乎自己能否在这样的作品里盈利,她酝酿着建 立一个生态系统,让每一个绣娘在这里面赚到钱,每一个制 造商在里面赚到钱。 “当这个平台能够激活一端的制造商, 同时有很多创意,能激活设计师们和绣娘在这里赚到钱,未 来就是永不停歇的。 ”在这个系统中,少数民族绣娘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以创 作作品,经由与设计师合作,作品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13、。通过 互联网,有源源不断的订单, “每个绣娘都有活儿干” 。更重 要的是,绣娘们绣一件大衣就可以赚几百块钱,吸引外出打 工的孩子们重新回到村寨学习这门传统技艺。“夏华推动少数民族服装和技艺的保护,不仅仅符合社 会企业,”一位慈善领域的学者认为, “这更是一种战略性慈 善。她看到了中国服装行业的文化积淀和源头在哪里,通过 可持续性的保护模式实现保护和发掘,为服装行业以及自己 创办的企业提供活水源头。这就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统一,这正是战略性慈善的核心要求。 ”2014 年,夏华登上内克岛, 访问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企业家理查德 ?布兰森,那次交流带给她极为强烈的冲击。布 兰森让西服革履、严肃谨慎的中国企业家们跳进泳池,一边 游泳,一边讨论关于战争、环保的话题。伊拉克战争中,布兰森曾带着维珍航空的飞行队,透过 联合国谈判,解救了 300 多位被扣押的人质。相较之下,夏 华觉得中国企业家做公益常常太严肃了。“我们不再去向世界宣告,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情。”她说,“你会发现,未来每一个人都开始做了不起的事 情,只要你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1 亠_”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