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2413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将相和教材分析: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 “负荆请罪 ”三则故事,着力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 讴歌了他忠于国家、 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2、通过自学研讨“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两个故事,从多角度理解并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教具准备: “完璧归赵 ”故事的连贯图片、课文磁带、幻灯片一张。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兴趣1板书:将相和(出示幻灯1)齐读课

2、题。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课题了解多少?(将指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指他们和好了,团结了。)2师:既然讲 “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闹别扭,搞分裂) 。(师评价:就一个课题,就把文章的脉络理清了,真了不起)3对于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将相之间为什么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的呢?)师注意及时评价。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从一开始的和到不和再到是最后的不和,课文是用几个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的。2 快速默读课文。 幻灯出示自学要求。 课文是用几个小故事的形式?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3 讨论交流,给课文分段:出示幻灯2( 自学要

3、求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 1 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 11 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 16 18)负荆请罪。4小结:本文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理解这三个词)四、学习课文。 (抓重点词句理解蔺相如品质)(一) 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请同学们用快速浏览快全文,思考有没有直接描写他们不和的句子? (出示幻灯3)第 16 自然段。1、指名读第16 自然段。 出示后齐读这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之间为什么不和?(蔺相如靠一张嘴, 职位就比廉颇高。 )换成你是大将廉颇, 你服不服?为什么?理解 “攻无不克, ”。板

4、书: 嘴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2、推出研究问题: 同学们, 请想一想, 现在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什么问题了?出示幻灯5(蔺相如真的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这张嘴厉害在哪里?师板书:嘴)(二)深入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理解人物品质。(完璧归赵)让我们带个这个问题,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完璧归赵”这个故事。1、请同学们自读这个故事找出他说的话。师出示幻灯4( 蔺相如说的话)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你们研究了哪一句啊?学生如不肯来说,师可引导,看来这句有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难度。我们一起来研究。)A 、出示幻灯5 第六自然段。“如果 就 ,如果 一定 ”( 1)指名读蔺相如的话。( 2)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5、?(引导学生读懂秦王想骗璧,赵王非常着急,群臣苦无良策)指导学生朗读。 ,(3)蔺相如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你的神态为什么这么严肃?(揣摩蔺相如的神态、指导朗读。语气) 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深谋远虑、胸有成竹、思虑周全)。谁来做一回深谋远虑的蔺相如?读一读这段话。 “一定 ”说明什么?谁愿意做一回自信的蔺相如,读一读这段话。谁愿意带璧智闯秦国?你知道危险吗?(生读,师采访)明知危险,还毅然前往,真是明知山有 _, 偏向 _.(4)读到这里,你对蔺相如有什么新的了解?(概括蔺相如品质: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深谋远虑、胸有成竹、思虑周全、足智多谋)过渡:蔺相如在赵王心急如

6、焚,群臣无策时, 毅然接受任务。 看看蔺相如如何机智面对秦王。B、(出示幻灯6)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1) 蔺相如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说是骗?老师当秦王,看看你能不能从我手中骗走。指导读。强调“小” 。( 2) 他为什么要骗?从哪里看出秦王没有有拿成换璧的诚意?蔺相如见秦王没有拿城换的璧的意思, 他会想什么? (讨璧,不行;抢璧,更不行。唯有)(3) 你们喜欢蔺相如的“骗”吗?为什么?过渡:和氏璧暂时拿回来了,可是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秦国卫兵啊,蔺相如怎么做的?C、(出示幻灯 7)句子:蔺相如捧着璧, 往后退了

7、几步, 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 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 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什么叫 “理直气壮 ”?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示撞璧图8)。讨论:如果没有秦王及时阻止,蔺相如真的会撞碎玉石吗?通过讨论,进一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小结过渡;蔺相如设计取回了璧。D、(出示幻灯9):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个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

8、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1) 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蔺相如不怕秦王一怒之下杀他吗?( 2) 体会理解蔺相如洞察人心,深知秦王想统一中国,E小结:现在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师板书:(蔺相如品质,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F:刚才我们怎么读出蔺相如的这些品质的?(抓言行) 文中有几处蔺相如说的话的空白处,你能补上吗?(要突然机智勇敢,有理有礼)如:举行典礼的时间为什么要定在几天之后等,教师要追问一下。采用表演说的方式。生补上后,师可追问,为什么作者没写上同学们补充的部分?(文中已有的语言更能突然蔺相如品质)五、总结全文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在完璧归赵中, 蔺相如凭什么战胜秦王?(出示幻灯10)(若是 “就凭一张嘴 ”是不可能 “完璧归赵 ”的。“完璧归赵 ”中处处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 难怪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为的谁?(国家利益) 你知道什么叫“完璧归赵 ”了吗? (本意是什么 ?比喻什么 ?用词说话 )六、课外拓展:老百姓,大臣会怎样评价蔺相如?反思:注意语文要姓语,训练要扎实,字,词句的理解一定要到位。朗读指导要到位。听课教师:高段语文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