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26645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征求意见稿)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7年10月18日中国包装联合会下发了关于征集2018年包装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中国包联质字201751号)。永发印务有限公司认为现行行业标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存在缺少产品品质等级划分、技术要求粗略、检验方法简单等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特别是用于包装电子产品、化妆品、医药用品、精密仪器等优质工业品的高端纸浆模塑制品,处于无标准可循的状态。因此,永发(河南)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按要求编制BB/T 0045-2007修订申报文件,包括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和行业标准项目情况说

2、明,并上报中国包装联合会申请牵头修订BB/T 0045-2007。2018年9月19日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9)下达了关于下达2018年包装行业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包标委(2018)027号),确认由永发(河南)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牵头修订BB/T 0045-2007。项目起止时间为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20年。(二)主要工作过程1. 项目背景鉴于用于电子产品、化妆品等优质工业品的包装制品以高精度塑料包装制品为主,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纸浆模塑制品达不到其所需的精度要求;永发印务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研发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用于替代高精度

3、塑料包装制品,并于2015年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国际著名消费电子类厂商批量供货。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相比传统纸模模塑制品而言,具有拔模角度小、R角小、规格尺寸要求高、外观精美、生产设备和模具精度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属于传统纸浆模塑制品升级换代产品,符合国家关于产业升级的要求。相对于高精度塑料包装制品而言,高端纸浆模塑制品使用天然植物纤维原料,具有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循环再生利用等诸多优点,符合国家关于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要求。2018年7月24日,中国包装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后认为永发印务有限公司“高端纸浆模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达到国际先

4、进水平。虽然高端纸浆模塑制品具有一系列的技术和环保优势,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要求,但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缺乏相对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而现行行业标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存在缺少产品品质等级划分、技术要求粗略、检验方法简单等问题,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特别是用于电子产品、化妆品、医药用品、精密仪器等优质工业品包装的高端纸浆模塑制品,处于无标准可循的状态,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兴高端纸浆模塑制品产业的发展。为解决高端纸浆模塑制品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永发印务有限公司认为应以本领域龙头骨干企业的身份,牵头制定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引领和规范高端纸浆模塑制品产业的发

5、展。2016年11月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向中国包装联合会提出制定相关标准或修订现有行业标准的建议。2. 成立标准起草组2017年10月18日,永发印务有限公司接到中国包装联合会下发关于征集2018年包装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后,召集永发印务有限公司企业内部会议,统筹安排落实标准制修订工作。在永发印务有限公司企业范围内选配精干技术人才,聘请标准化专家顾问,筹建标准起草组。2018年1月6日至7日,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了纸浆模塑标准项目组成立暨标准起草组第1次工作会议,会议确定项目组成员分工;确定在申报修订行业标准的同时,开始研究高端纸浆模塑制品企业标准,包括:术语、规格尺寸要求、外观要求等

6、11个部分的内容,为修订行业标准提供基础。3. 标准修订立项申报2018年4月20日至22日,标准起草组在浙江省嘉善市召开了第5次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行业标准立项事项的具体进展及申报资料的具体内容,明确了4月10号已提交项目申请书,其中申请以永发(河南)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组织对现有行业标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进行修订。会议研究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的具体内容,分析讨论了现行业标准需修订的内容和可行方法。4. 形成标准起草组讨论稿2018年1月6日至2019年3月10日,标准起草组共召开了11次会议,分别重点讨论了范

7、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规格尺寸要求,外观要求,物理机械性能,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参考文献等相关内容,形成基于BB/T 0045-2007的标准修订稿和标准编制说明。2018年5月26日至5月27日,标准起草组在浙江省嘉善市召开了第6次工作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 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框架内容,安排人员对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内容进行研究;会议研究探讨了第5章外观的内容,确定外观根据产品品质分为3级进行描述,确定级产品外观要求参照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的企业标准进行编写。2018年10月20日至10月21日,标准起草组在山东省青岛召开了第7

8、次工作会议,会议讨论认为:虽然企业标准将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的外观分为A、B、C三个等级,但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每一级产品的外观不宜再细分。会议对物理机械性能指标质量偏差、含水率、抗压力、吸水性进行了讨论,决定将其全部保留,并将吸水性改成抗水性。安排人员对质量偏差、含水率、抗水性、抗压力进行研究;另外对耐破度、层间结合力、抗张能量吸收进行研究,再决定是否增加相关指标。运输包装部分内容,可保留原行业标准里的内容。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标准起草组在河南省滑县召开了第8次工作会议,会议梳理了行业标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的起草组第1稿,确定了

9、术语工作任务组、规格尺寸工作任务组、外观工作任务组会后的修订任务。讨论了物理机械性能的内容:确定质量偏差不从密度的角度写,仍维持原稿不作改动,但原标准中质量偏差的测量工具不够明确,确定增加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确定厚度检测的测量方法;含水率、抗压力检测方法维持原标准不变;因实际验证原标准吸水性的检测方法不能体现产品的抗水性,确定淘汰吸水性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修订,将吸水性改成抗水性,检验方法参照GB/T 304062013植物纤维模塑制品通用技术要求中的6.7漏水试验;另外考虑方便取材,确定选用自来水进行检测试验。因耐破度、层间结合力、抗张能量吸收的数据积累少,目前仅用于实验测试对比,未用于产品

10、质量判定,内部试验数据偏差大,确定不增加此3个指标。2018年12月08日至09日,标准起草组在浙江省嘉善市召开了第9次工作会议, 结合前8次工作会议成果及会后研究修订的起草组第1稿,对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的修改稿进行全面讨论,进一步明确修订方案。会议讨论并明确了第4章产品分类方法,将第5章“要求”改为“技术要求”,原标准尺寸要求中关键尺寸概念较为模糊,无法体现现有的技术水平,讨论确定按照第4章产品质量分级,代替原标准中的描述方法;原表1由“关键尺寸偏差表”改为“规格尺寸允差表”。并形成标准起草组草案第2稿。2019年2月16日至17日,标准起草组在浙江省嘉善市召

11、开了第10次工作会议, 对起草组第2稿的内容进行再次的修改、完善和确认,并编制标准编制说明,形成标准起草组草案第3稿。2019年3月9日至10日,标准起草组在浙江省嘉善市召开了第11次工作会议, 对起草组第3稿的内容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和确认,并对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修改,形成标准起草组草案第4稿和标准编制说明。2019年3月11日至3月18日,各个工作任务组对标准编制说明进行最后的修改和完善,并于3月20日前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行业标准的修改建议稿和标准编制说明上报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9)。5.专家讨论会意见分析与落实2019

12、年5月9日中国包装联合会组织本标准第1次专家讨论会,与会专家和业内企业逐条研究讨论了本标准讨论稿,共提出26条意见,供起草组研究完善。2019年5月18日至19日,标准起草组在浙江省嘉善市召开了第13次工作会议,对第1次专家讨论会提出的26条意见逐条分析研究,确定采纳18条、部分采纳8条、未采纳0条,详见附件6:2019年5月9日深圳第1次专家讨论会反馈意见处理表。并按照处理表对标准内容进行研究完善。2019年6月15日至16日,标准起草组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了第14次工作会议,对修改后的标准文本进行研究讨论,主要修改意见如下: 1) 讨论确定长度/宽度在400mmL600mm的产品允差为1.0

13、mm。尺寸大于600mm的产品,加工允差将大于1.0mm,产品的精度达不到C类产品的要求,不属于C类产品,所以允差不作要求;B类产品长度/宽度尺寸大于1000mm的暂不做要求,后续要求征求其他厂家意见。2) 讨论高度大于100mm的产品,C类产品对其允差不作要求。高度大于100mm,加工的拔模角度无法满足C类产品的要求,所以在C类产品中不做要求。3) 起草组分析讨论了纸浆模塑制品的立体特性,无法借鉴平面纸张厚度的测量方法,也未找到其他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取消厚度指标。4) 会议认真讨论了第7章检验规则的理论和实际,对照了研讨会专家意见与原有检验规则编写的优劣,对检验规则如何编写有了清醒的认识。

14、考虑到行标通过的现实可能性,吸取了研讨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在原来检验分类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逻辑进行分类和编排。 5) 会议讨论了外观指标按研讨会专家的意见对外观要求合并为一个表格,并按照外观要求的顺序,调整对应的外观检验方法的顺序。6) 会议研究了外观检验方法的相关内容,对目视检验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将外观检验方法中检验工具和检验方法进行了整合简化。7) 会议讨论了物理机械性能的4个指标,讨论分析不同产品抗压力性能要求不同,且没有具体数据支持,确定具体技术指标不作要求,只给出测量方法;讨论质量偏差应分为A、B、C三类,A类、B类数据不变,C类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增加一

15、档:质量20 g时允差为2g,其它数据不变;含水率C类由10%改成12%;考虑A类产品抗水性没有基础实验数据,后续征求厂家意见再定,B类、C类产品抗水性分别确定为10min、30min,梳理了抗水性的试验方法,确定会后由冷锋需寻找胶头滴管的相关标准。抗水性的相关实验资料可作为抗水性数据来源和依据;讨论确定抗压力的技术指标仍保留,其指标不作具体要求,其测试方法由崔校奉寻找相关抗压力测试的标准。8) 会议讨论第7章抽样,研究确定检验批最大批量不作限定,会后由张利丽将现有抽样方案根据GB/T 2828.12012 整理成数据表,再来讨论抽样方案是否合理。2019年7月6日至7日,标准起草组在河南省滑

16、县召开了第15次工作会议,具体讨论修改内容如下:1) 会议讨论了抗压力测试方法的2种评判依据:a.测试产品位移变形量达到指定值时的压力,并以此为评判依据;b.测试压力达到指定值时,产品位移变形量,并以此为评判依据;考虑到产品的定位保护功能和美观装饰的作用,抗压测试产生一定变形量时,产品的装饰性能和内包装物会受到压力产生的破坏,讨论认为以变形量对应多大抗压力值作为评判依据比较合理,而变形量及其对应的抗压力值具体定多少,与具体产品有关,不作规定。会议研究了GB/T 4857.42008,并参照GB/T 4857.42008确定了抗压力设备的技术条件,对测试方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 会议讨论了抗水

17、性的测试方法,认为应规定使用符合标准的0.1mL 不完全流出式吸量管,定量水滴的量,而不是定性水滴的形状。3) 会议讨论确定删除7.1出厂检验的含水率指标,含水率指标在C类产品中不作要求,在B类产品中仅随机抽查少量产品,不适合作为出厂检验指标放入本标准中。4) 会议确定了7.2.2.1 “出厂交货检验”修改为 “出厂检验”。二、标准编制原则与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一)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修改工作坚持先进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永发印务有限公司下属的永发(河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永发模塑有限公司、永发(江苏)模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和永发模塑研发中心大量生产数据与经验为基础

18、参考国际著名消费电子类厂商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并兼顾到国内相关企业的产品质量特性,建立具有先进性、系统性的标准体系,又兼顾可操作性的要求;同时,标准编制严格遵循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及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以保证标准的规范性。(二)本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品包装用纸浆模塑制品(以下简称纸浆模塑制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湿法成型的工业品包装用纸浆模塑制品的设计、生产和检验。(三)本标准制定参考的主要依据1. 术语和定义

19、依托永发印务有限公司下属的永发(河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永发模塑有限公司、永发(江苏)模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和永发模塑研发中心大量实际生产经验,参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客户、日本客户等纸浆模塑终端用户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国内高、中、低端纸浆模塑制品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纸浆模塑标准,从基础术语、模塑装具术语、模塑过程控制术语、模塑后加工术语、规格结构术语、缺陷术语角度分类梳理出数十条术语词条,经过多次会议研讨,筛选出38条术语起草制定了永发印务有限公司的纸浆模塑术语的企业标准。在本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为进一步规范、完善纸浆模塑行业的关键术语和定义,为行业内外交流推广及教学、研究提供便利。标准起草组在永

20、发印务有限公司的纸浆模塑术语的企业标准中选定27条与本标准内容有关的术语和定义写入讨论稿中,经专家讨论会研究后,精简为13条,纳入本标准中。例如:高端纸浆模塑制品型腔周围条状痕迹缺陷,有叫“熊猫眼”的、也有叫“黑眼圈”的,同一个缺陷有不同的名称,容易混乱,起草组结合专家意见,讨论确定统一为“晕圈”。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过程中,热压成型时由热压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加压、加热、排汽等,通常产品正面与热压上模具接触,习惯用热压上模具、热压下模具来区分主次,但也有成型机产品正面与热压下模具接触,这时热压上、下模具主次是颠倒的,经起草组讨论后,定义了热压主模具和热压辅模具两个术语,避免上、下位置来区分主次时带

21、来的混淆。2. 产品质量分级起草组研究讨论了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发展的历程,最早的纸浆模塑制品核心功能是缓冲防护功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纸浆模塑制品的定位功能逐步提高,当前已出现以定位功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兼顾缓冲防护功能的纸浆模塑产品。起草组建议纸浆模塑制品按照客户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特征,依次分为A、B、C三类,具体描述如下:“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按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征分为A、B、C三类:A类:以缓冲防护功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 B类:同时兼顾缓冲防护和定位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C类:以精确定位功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具有一定的缓冲防护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 3.

22、规格尺寸标准起草组讨论了纸浆模塑制品的规格尺寸的内容:由于在高端纸浆模塑制品实际生产过程中,管控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有长度/宽度、高度、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平行度、位置度、轮廓度、面交半径(俗称R角)、垂直度、倾斜度、拔模角度共12项,因此标准起草组前期计划将这12项规格尺寸技术要求均纳入标准修改稿中并根据需要对这些技术指标进行定义和配图以辅助理解,后标准起草组经讨论认为目前已经有GB/T 1958-2004产品几何质量技术规范(GPS)形状位置和公差 检测规定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描述并配有插图,且考虑到高精度技术要求行业接受程度,因此经过筛选后本标准修订稿中只保留对长度/宽度、高度、平面度和直线

23、度共4项规格尺寸技术要求,且不再定义和配图。标准起草组依据永发(河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永发模塑有限公司、永发(江苏)模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和永发模塑研发中心大量实际生产数据和经验,参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客户、日本客户等纸浆模塑终端用户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国内高、中、低端纸浆模塑制品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本标准C类产品的规格尺寸指标要求,具体数据见附件1:C类产品规格尺寸数据参考表。4. 外观标准起草组依据永发(河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永发模塑有限公司、永发(江苏)模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和永发模塑研发中心大量实际生产数据和经验,并参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客户、日本客户等纸浆模塑终端用户的技

24、术要求,同时结合国内高、中、低端纸浆模塑制品的实际情况,研究编写了本标准修订稿C类产品外观部分的内容,初期确定异物杂质、异色点、毛丝、挂浆、褶皱、开裂、R角弧面粗糙、凹凸点、网格印、变形、色差、裁切、水迹印、晕圈、图文标记、表面粗糙度等16项外观技术项及其技术要求。后经标准起草组讨论,认为不同客户对纸浆模塑制品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不一样,难以达成一致标准,起草组确定删除表面粗糙度,最终保留15项外观技术项,其中可定量化的外观项目有8项,不可量化的定性项目有7项。参考数据见附件2:C类产品外观质量要求数据参考表。2019年5月9日深圳第1次专家讨论会,起草组采纳专家意见,将15项外观技术要求项整理成

25、一个表,并分为正面、反面去描写,使技术数据更直观。5. 物理机械性能的主要依据标准起草组依据永发(河南)模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永发模塑有限公司、永发(江苏)模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和永发模塑研发中心大量实际生产数据和经验,参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客户、日本客户等纸浆模塑终端用户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国内高、中、低端纸浆模塑制品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物理机械性能的内容。确定质量偏差指标不作改动,但原标准中质量偏差的测量工具不够明确,确定增加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含水率检测方法不变。工业品包装用纸浆模塑制品需要考虑的是抗水性,而不是吸水性,所以将“吸水性”改成“抗水性”,因实际验证原标准吸水性的检测方法不能

26、体现产品的抗水性,确定淘汰吸水性的试验方法,起草组未查到适用于纸浆模塑制品抗水性的现行标准检验方法,故提出新的抗水性测试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在确定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后,将其纳入标准检验方法之中。具体见附件7:水滴法测试产品抗水性测试图及数据。因耐破度、层间结合力、抗张能量吸收的数据积累少,目前仅用于实验测试对比,未用于产品质量判定,内部试验数据偏差大,确定不增加此3个指标。标准起草组认为原标准中抗压力的测试方法需将被包装物与纸浆模塑制品一起测试,缺乏可行性,而且需要将纸浆模塑制品压溃,与纸浆模塑产品保护内装物及其装饰效果的初衷相矛盾,起草组认为此测试方法不适合纸浆模塑制品的测试。在此基础

27、上,起草组讨论确定了抗压力测试方法的2种评判依据:a.测试产品位移变形量达到指定值时的压力,并以此为评判依据;b.测试压力达到指定值时,产品位移变形量,并以此为评判依据;考虑到产品的定位保护功能和美观装饰的作用,抗压测试产生一定变形量时,产品的装饰性能和内包装物会受到压力产生的破坏,讨论认为以变形量对应多大抗压力值作为评判依据比较合理,而变形量及其对应的抗压力值具体定多少,与具体产品有关,不作规定。会议研究了GB/T 4857.42008,并参照GB/T 4857.42008确定了抗压力设备的技术条件,对测试方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6.检验方法及抽样考虑到本标准的技术指标和要求相对与BB/T 00

28、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版本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为保证修改后的技术指标测试的准确性,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也根据技术指标的测试需要进行了大幅的增加和完善。例如:本标准规格尺寸检验方法,样品在进行规格尺寸检验时需符合GB/T 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规定的试验条件,C类产品的平面度、直线度使用符合GB/T 24635.3要求的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本标准外观部分包括15个技术要求项的检验方法,其中异物杂质、R角弧面等7个只能定性化的外观技术项,检验方法依据与客户达成一致的签样标准,统一采取目视检验方法;而异色点、毛丝等8个可定量化的外观技术项,其检验方法都是根据实

29、际生产经验,选择生产实际用到,且可精确操作的标准尘埃图、标准长度测量工具等,将检验过程文字化,并确保了按照此检验方法,得到的数据都是可重复性的。例如尘埃图采用符合GB/T 15412013 附录A的标准尘埃图,色差采用符合GB/T 19437 要求的分光光度计,检验工具采用符合国标的工具,确保数据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这些检验方法的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确保了所有本标准的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检验条件下进行交流和对话,有利于本标准的推广和使用。本标准抽样方法是在实际客户标准和纸浆模塑行业的现有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按照现行通用抽样判定标准GB/T 2828.12012的要求进行了梳理,有利于整

30、个行业的理解和使用。(四)本标准与原标准技术差异,见附件3:本标准与原标准技术差异表。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及技术经济效益评估(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本标准中核心的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涉及到C类产品的规格尺寸测试,三坐标测量机常规检验设备,广泛服务于产品生产、检验和客户验收,经过永发印务有限公司4年多的实践验证,证明三坐标测量机作为测量手段,是稳定可靠的。三坐标测量机作为一种常规测量设备,有对应的国家标准GB/T 24635.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CMM)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技术第3部分:应用已校准工件或标准件进行规范,市场上非常容易获得,起草组认为

31、其完全可以作为本标准的核心指标规格尺寸的测试设备推广使用。另外,在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过程中,除了平面度、直线度外,对圆度、轮廓度、面交半径(俗称R角)、位置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等,也有一定要求,这些指标可以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标准起草组考虑行业的接受度,本次修订没有增加这些指标,从行业发展考虑,未来很有可能会增加此类指标要求,引入三坐标测量机为后续标准技术指标的拓展提供铺垫。(二)技术经济论证工业品包装用纸浆模塑制品作为新型包装材料,具有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循环再生利用等诸多优点,是塑料、木材等包装材料的优良替代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保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工业品生产企业

32、采用纸浆模塑制品,整体纸浆模塑制品行业生产能力还远远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纸浆模塑制品品种繁多、品质迥异,行业标准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已超过10年未修订,存在缺少品质等级划分、技术要求粗略、试验方法简单等问题,无法指导行业发展;特别是用于电子产品、化妆品、医药用品、精密仪器等优质工业品包装的高端纸浆模塑制品,处于无标准可循的状态。本标准修订及贯彻实施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如:1. 在本标准进行品质等级划分,将精确定位型纸浆模塑制品作为C类产品,制定对应标准,解决此类产品无标准可依的状态,填补空白。2. 进一步规范、完善纸浆模

33、塑行业的关键术语和定义,为行业内外交流推广及教学、研究提供便利。3. 对产品尺寸、外观、物理机械性能等技术要求进行修订、增补,引导和推动行业产品结构升级。4. 完善试验方案、检验规则等,指导企业质量管控,以满足市场要求。5. 引领本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扩大国际贸易量,更好地满足包装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四、本标准参照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法规及相关标准(一) 相应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通过查新,未检索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二) 本标准对应产品国外数据对比情况国外没有生产类似本标准中C类产品的企业,本标准中C类产品技术指标代表

34、了国际上最高水平。据了解A类、B类产品出现较早,技术要求与国内相仿,本标准的技术指标与国外A类、B类产品大致相同。(三) 本标准查阅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他国家的标准, 见附件4。(四)本标准参照采用的国际或国内法规及相关标准,见附件5。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无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违背的内容。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意见, 主要有:1、纸浆模塑制品的定义:是保留原标准的定义还是重新进行定义存在分歧,标准起草组重新学习了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发现原定义中“特定的方法”没有明

35、确,也没有指出纸模模塑制品的本质特征,故标准起草组确定依据其特征重新进行定义。2、热压主模具、热压辅模具的定义: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过程中,热压成型时由热压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加压、加热、排汽等,通常产品正面与热压上模具接触,习惯用热压上模具、热压下模具来区分主次,但也有成型机产品正面与热压下模具接触,这时热压上、下模具主次是颠倒的,经起草组讨论后,定义了热压主模具和热压辅模具两个术语,避免上、下位置来区分主次时带来的混淆。3、R角弧面的定义:部分纸浆模塑制品企业习惯把产品上两个平面相交处的圆弧面“R角”,此圆弧面不光滑的质量问题惯称“R角不光滑”, 而实际上R角是此圆弧面的半径,经起草组讨论后,决

36、定增加“面交曲面粗糙”术语,来描述“R角”处的质量问题;后经专家讨论会研究认为只需要定义R角,无需定义质量问题,最终研究决定增加“R角弧面”定义即可。4、是否需要定义“毛丝”: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过程中,如混入衣服纤维、毛发、编织物丝线等异色纤维状物质,出现在产品表面,则判定为外观问题。经讨论认为不能直接用“异色纤维状物质”来定义毛丝,因为有些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添加异色纤维状物质,增加纸浆模塑制品的防伪功能或美观度,这种情况不属于外观问题。起草组研究认为:外观问题的毛丝一定是属于异物杂质,它是异物杂质中一种特殊的形态,需要单独加以控制,所以把毛丝定义为:线条状异物杂质。后经专家讨论会研究认为毛丝

37、为常识概念,无需刻意定义,最终研究决定删除“毛丝”定义。5、术语词条对应英文词的确定:起草组翻译各术语词条对应的英文时,征集了有关欧美英语为母语的国际客户建议,并对照了日常国际业务交流习惯,发现在国际业务交流中,术语词条对应英文词与起草组对词条的原有翻译有差异。起草组反复斟酌后认为:术语词条对应英文词的目的是为方便国际交流;因此,起草组决定尊重已有国际交流习惯中经常使用的术语词条对应英文词,以便于国际交流和使用。例如:将原标准纸浆模塑制品的英文,从“pulp molding product”改为“molded fiber product”。6、第4章产品分类方法:原标准根据生产工艺分为整形品和

38、非整形品,这已不能表现现有的纸浆模塑产品特点,在技术要求里对非整形品无明确要求;原标准根据使用方式分为定位包装用制品和缓冲包装用制品,而实际上很多纸浆模塑制品同时发挥定位包装和缓冲包装两种功能,所以这个划分存在不合理性。起草组经反复讨论,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纸浆模塑产品的质量有了巨大分野,为更好的表达各类产品的质量特征,确定对第4章产品分类进行修订,将产品分为三个质量等级。考虑到高端纸浆模塑产品的广泛使用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其技术指标作为级产品的要求;考虑原标准技术水平的产品依然具有广泛的需求,将原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保留作为级产品的要求;其它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作为级产品的要求。在深圳第1次专家讨

39、论会上,专家认为早先利用废纸湿法成型经脱模烘干而成的纸浆模塑制品是作为泡沫的替代品,其功能是防护缓冲,而现如今将原浆湿法成型经模内湿压成型的纸浆模塑制品是作为吸塑产品的替代品,其功能除了一定的防护缓冲,还具有定位作用。所以不同类型的产品不能按质量等级划分。起草组讨论专家意见时,赞同纸浆模塑制品应该分类而不是分级,但在分类方法上存在不同意见:1).不宜按模内干燥和非模内干燥进行分类。模内干燥和非模内干燥都属于干燥工艺技术方式,没有本质区别和技术分野,例如所说的非模内干燥产品,在整型模具内也需要加热干燥,严格来讲也是模内干燥。随着技术的发展,两种干燥方式正在相互融合。2).不宜按干压和湿压进行分类

40、二者只是干燥时含水率高、低不同,现在废纸制浆的黄浆产品,也同样有湿压技术。3).应以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在第1次专家讨论会上,当时就有专家提出纸浆模塑的生产工艺技术在快速发展,以生产工艺技术分类会造成分类混乱。因此生产工艺技术不宜作为产品分类的依据和锚点,以生产技术工艺作为分类依据,无异于刻舟求剑。而应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产品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更易识别、更具稳定性,其对应的产品技术特征更有利于产品的辨识和分类。2019年5月18日至19日起草组工作会议上,起草组研究讨论了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发展的历程,最早的纸浆模塑制品核心功能是缓冲防护功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41、对纸浆模塑制品的定位功能逐步提高,当前已出现以定位功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兼顾缓冲防护功能的纸浆模塑产品。综上所述:起草组建议纸浆模塑制品按照客户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特征,依次分为A、B、C三类,标准文本中具体描述如下:“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按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征分为A、B、C三类:A类:以缓冲防护功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具有一定的定位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 B类:同时兼顾缓冲防护和定位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C类:以精确定位功能为主要技术特征,具有一定的缓冲防护功能的纸浆模塑制品。”7、产品规格尺寸超标与外观变形是否存在冲突:起草组研究认为两者不存在冲突,而是互为补充;依据本标准6.2检验,产品规格尺寸超标是

42、用检测数据角度来定量体现产品变形量;而5.1外观质量要求表中的变形,是从产品视觉特征角度来定性判定产品外观是否存在变形缺陷,所以二者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产品变形问题。8、关于规格尺寸的表达方式: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过程中,除了长度/宽度、高度外,还涉及到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平行度、位置度、轮廓度、面交半径(俗称R角)、垂直度、倾斜度、拔模角度等10项规格尺寸技术要求,标准起草过程前期,起草组认为需对这些词条进行定义并配图辅助理解,后经讨论认为目前已经有GB/T 1958-2004产品几何质量技术规范(GPS)形状位置和公差 检测规定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描述并配有插图,本标准为简化其内容,不再重新定

43、义和配图。9、规格尺寸指标取舍:标准起草组对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平行度等10项规格尺寸技术要求逐一研讨,因高端纸浆模塑制品是新兴业务,客户还没有广泛管控到圆度、平行度、位置度、轮廓度、面交半径(俗称R角)、垂直度、倾斜度、拔模角度8项技术指标,但不排除随着高端纸浆模塑制品的广泛运用和技术发展进步,逐渐增加对这些技术指标的管控,考虑到行业的可接受度,确定本次修订不增加此8项技术指标;只保留长度/宽度、高度、平面度、直线度4项技术指标。10、三坐标测量机要求及使用:起草组研究讨论了三坐标测量机大理石平台对测量的影响程度,确定测量是在工件上建立坐标系,检测结果不受大理石平台的影响,大理石平台是设备

44、的标配部分。对检测治具进行了讨论,对治具的真空孔布局、孔径大小、真空度及治具的定位原理进行了研究。对GB/T 16857.4-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第4部分:在扫描模式下使用的坐标测量机中检测环境部分进行了研究。最终决定试验方法中明确使用的三坐标测量机应符合GB/T 24635.3的要求即可,无需引入大理石平台、检测治具和检测环境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11、挂浆外观技术要求:对于块状挂浆最先确定的技术要求是“在10 mm10 mm面积范围内,块状挂浆不应超过1个”。后来在讨论后,发现单个2mm11mm块状挂浆按上述规定应判定为不合格,但在实际生

45、产中是可接受的。而实际生产中,不可接受的恰恰是面积超过100 mm的块状挂浆,与其在10 mm10 mm面积范围内块状挂浆的个数没有关系。起草组经反复讨论后,将其确定为以块状挂浆的面积作为判定依据,修改为“正面不应有面积大于100 mm的块状挂浆”。12、褶皱外观技术要求:对于A型褶皱最先确定的技术要求是“便于测量长度的单一褶皱,累计长度70mm”,对于B型褶皱(集群型褶皱)最先确定的技术要求是“范围不应超过20 mm15 mm,且不应超过1个”。后来讨论发现,A型褶皱只需计算其长度值,B型褶皱则需要计算其面积,原有的技术要求明显过于简略,存在漏洞。最后起草组讨论确认,A型褶皱技术要求为“褶皱

46、宽度不大于2 mm,累计分布长度不大于100 mm”;B型褶皱技术要求为“褶皱宽度大于2 mm,不应有分布宽度大于5 mm的B型褶皱;分布宽度不大于5 mm的B型褶皱,累计面积不应超过200 mm”。13、抗水性测试法研究:在起草组研究抗水性研究方法的时候,在滴管使用是否方便与水滴量是否应定量之间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用普通滴管滴一滴液体进行测试简单实用,方便操作,另一方认为滴管作为标准中测试方法的重要工具需要采用定量的标准试管。双方经反复商议、验证、沟通后一致同意采用定量的标准试管作为滴液工具。认为标准中的实验方法应非常严谨,采用定量的标准试管更符合标准化的思路和要求。14、抗压力测试法研究:

47、起草组在抗压力测试方研究中,对标准中是否应规定确定的产品抗压力数值或产品压缩变形数值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标准中的测试方法应明确具体的测试数值边界,不应采取开放式的测试方法;另一方认为纸浆模塑制品作为一种复杂的包装产品,其结构形式及内装物多种多样,要求也千差万别不适合确定具体的测试数值要求。但作为一种包装产品又有测试抗压力的需求,为满足需求,同时也为行业内进行抗压力测试提供一种统一的测试方法非常有必要。从满足行业标准化需求角度而言,与没有统一的测试方法相比已经是一种进步。起草组在认真分析沟通两种意见后,认为第二种意见更务实更能解决行业的现实需求,同意采用第二种意见。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

48、标准的建议建议为推荐性标准。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本标准2007版颁布实施已经超过10年,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可在SAC/TC 49的组织协调下,以标准起草组成员为主,成立标准宣贯小组进行宣贯;同时,本次修订实施有助于引领本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扩大国际贸易量,更好地满足包装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建议通过中国包装联合会向纸浆模塑制品生产单位、包装需求单位、包装设计单位等进行宣传。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本标准代替BB/T 0045-2007纸浆模塑制品 工业品包装,建议将BB/T 0045-2007废止。十、本标准编制说明的附件附件1:C类产品规格尺寸数据参考表;附件2:C类产品外观质量要求数据参考表;附件3:本标准与原标准技术差异表;附件4:编制本标准所查阅的相关标准一览表;附件5:本标准所参考的相关标准一览表。附件6:2019年5月9日深圳第1次专家讨论会反馈意见处理表。附件7:水滴法测试产品抗水性测试图及数据。附件1:C类产品规格尺寸数据参考表检测项目美国客户1美国客户2日本客户本标准C类产品长度/宽度 mm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