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第一框《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5908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第一框《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第一框《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第一框《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3课 第一框《北方的民族融合》教案 人教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一课北方的民族融合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解读:让学生能够说出南北朝时期的王朝更替情况,并讲述这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通过事例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陷入了长期分裂割据状态,前两个课时中介绍了三国鼎立和西晋短暂统一的历史,东晋南朝政局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时重点介绍北方的民族融合概

2、况。2教材结构体系:三国两晋南北朝 战乱频繁政权分立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爱国热情,感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五、【教学策略】: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2运用多

3、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过程设计导入复习导入:南方地区:东晋、南朝政局变动情况,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地区: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失败后,政权瓦解,又陷入了割据混战的局面,但在此过程中,民族也在不断地融合。环节一:东晋、魏、晋时期北方各民族交融情境创设1:出示图4-6、4-7,设问:1、结合课文和图4-6,思考:曾经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所在关中地区出现什么状况?这种状况说明了什么?2、根据图4-7,说说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和分布状况?情境创设2:出示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设问:1、请找出图中与上述五个古老民族名称一致的一个

4、民族。2、 其他几个民族到哪里去了呢?情景创设3:阅读教材资料,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民族融合的结果?教学方式:通过呈现图片、资料等情景创设,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分布、融合和变迁。培养学生史地结合的综合能力。环节二: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活动设计:通过阅读教材,结合中国朝代纪年表,画出三国到北魏的朝代更替情况的示意图。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绘制示意图的方式,了解此时期的朝代更替概况。环节三:孝文帝迁都洛阳活动设计:呈现几则史料,小组活动讨论归纳迁都洛阳的原因。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环节四:孝文帝改革情景创设:出示相关图片和资料1、说一说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的措施?2、胡服和汉服有什么区别?哪个在生活中更为便利?3、既然胡服便利,孝文帝为什么要下令改穿汉服?活动设计:联系孝文帝改革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教学方式: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讲述,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改革的内容,探讨改革的历史影响。环节五:北魏分裂和南北朝的对峙活动设计:阅读教材,结合中国朝代纪年表,在原来示意图的基础上做补充。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沿革的脉络。课堂小结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七、【板书设计】:三国两晋南北朝 战乱频繁 政权分立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 民族融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