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1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污染的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2临床因细菌而异,分为临床因细菌而异,分为胃肠型胃肠型 主讲主讲 与与神经型神经型食物中毒两大类。食物中毒两大类。3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胃肠型食物中毒多见,病程短病程短,预后预后好好;神经型食物中毒由肉毒杆菌引起,;神经型食物中毒由肉毒杆菌引起,较少见,预后差。较少见,预后差。*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特点特点】n 最常见最常见n 集体发病,常有不洁饮食集体发病,常有不洁饮食n 潜伏期短潜伏期短n 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性恶心、呕吐、
2、腹痛、腹泻n 夏秋季多见夏秋季多见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沙门菌属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变形杆菌病病原原学学沙门杆菌(沙门杆菌(最常见最常见的病原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家畜、家菌)广泛存在于家畜、家禽及鼠类的肠道、内脏和禽及鼠类的肠道、内脏和肌肉中,肉、蛋、乳类及肌肉中,肉、蛋、乳类及其制品易受本菌污染其制品易受本菌污染病原学病原学1.1.沙门菌属沙门菌属(G(G-):*病原学病原学1.沙门菌属沙门菌属(G-):是胃肠型食物中毒是胃肠型食物中毒最常见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的病原菌之一。自然界的抵抗力较强,可在水、肉、蛋及乳类食自然界的抵
3、抗力较强,可在水、肉、蛋及乳类食品中存活数月,在品中存活数月,在22223030下可在食品中大量下可在食品中大量繁殖;繁殖;不耐热,不耐热,60 2560 253030分钟可杀死,分钟可杀死,5 5石炭酸石炭酸5 5分钟亦可杀死分钟亦可杀死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较常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较常见见2、副溶血弧菌(嗜盐杆菌)、副溶血弧菌(嗜盐杆菌)(G(G-)n无盐条件下不生长,高盐(无盐条件下不生长,高盐(3-3.5%3-3.5%)培养基上)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生长良好,n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海鱼、海虾、墨鱼等海产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海鱼、海虾、墨鱼等海产品带菌率极高,
4、其他含盐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品带菌率极高,其他含盐较高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可带菌咸肉可带菌n抵抗力较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抵抗力较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 1个月,但个月,但对酸和热敏感,普通对酸和热敏感,普通食醋中食醋中3 35 5分钟分钟,或加热,或加热至至56 556 5分钟可将其灭活分钟可将其灭活n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6 6一一1212小时小时3 3、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G-)革兰阴性短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革兰阴性短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 引起食物中毒的菌种主要有引起食物中毒的菌种主要有 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
5、埃希菌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该菌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月,在水和土壤中存活数周该菌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月,在水和土壤中存活数周加热加热6060 15152020分钟可被灭活分钟可被灭活4 4、变形杆菌、变形杆菌(G-)在食品中可产生肠毒素,其中莫根变形杆菌在食品中可产生肠毒素,其中莫根变形杆菌还能使蛋白质中组氨酸脱羟而成为组胺,引起变还能使蛋白质中组氨酸脱羟而成为组胺,引起变态反应态反应 对外界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对外界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5 5、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不形成芽孢,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无荚膜 引起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仅仅限于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限于能产生肠毒素的
6、菌株 本菌污染淀粉类、肉类、乳类等食品本菌污染淀粉类、肉类、乳类等食品 在室温下搁置在室温下搁置5 5小时以上可大量繁殖,并产小时以上可大量繁殖,并产生耐热的肠生耐热的肠 毒素对热的抵抗力很强,毒素对热的抵抗力很强,3761237612小时即可小时即可产生肠毒素,产生肠毒素,加热煮沸加热煮沸3030分钟仍能致病分钟仍能致病6 6、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G+)有芽孢、有动力、无荚有芽孢、有动力、无荚膜膜 广泛存在于米、面粉、广泛存在于米、面粉、奶粉等食物及土壤与尘埃中奶粉等食物及土壤与尘埃中 在适宜温度(在适宜温度(28283535)下可在食物中)下可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形成芽孢大量繁殖,形
7、成芽孢 芽孢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芽孢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110110存活存活1 14 4日,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煮沸日,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煮沸3030分钟而不分钟而不破坏破坏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传染源传染源n被致病菌污染的人和动物。被致病菌污染的人和动物。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n经消化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染的食物而传播;苍蝇、蟑螂亦可做为沙苍蝇、蟑螂亦可做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食物的媒介。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食物的媒介。n易感人群易感人群n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明显免疫力可重复感染。染。发病机制毒素
8、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细菌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食入这种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无发热而毒素,食入这种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表现为无发热而有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急性胃肠炎症状。感染型食物中毒感染型食物中毒: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量繁殖,食入这种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细菌在肠道繁殖,并表现为发热和急性胃肠炎症状,细菌在肠道繁殖,并向外排菌造成传染。向外排菌造成传染。混合型食物中毒混合型食物中毒:由毒素型和感染型两种协同作用:由毒素型和感染型
9、两种协同作用所致的食物中毒。所致的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潜伏期短,超过潜伏期短,超过7272小时可基本排除胃肠型食小时可基本排除胃肠型食物中毒物中毒l沙门菌属感染沙门菌属感染4 42424小时小时l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6 61212小时小时l大肠杆菌大肠杆菌2 22020小时小时l金黄色葡萄球菌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者1 15 5小时;小时;l蜡样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1 12 2小时小时l变形杆菌变形杆菌5 51818小时小时l肉毒杆菌(神经毒)潜伏期多为肉毒杆菌(神经毒)潜伏期多为12123636小时,小时,亦可短至亦可短至2 2小时或长达小时或长达1010天。天。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各种细
10、菌性食物中毒症状基本相似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基本相似n腹痛腹痛 n中、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中、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n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n胃内容物,可有胆汁胃内容物,可有胆汁n腹泻腹泻 n稀水样便,有时有粘液,沙门菌感染可有脓血,稀水样便,有时有粘液,沙门菌感染可有脓血,n血性血性腹泻腹泻 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感染 一般起病急,先有腹部不适,继而上、一般起病急,先有腹部不适,继而上、中腹部(脐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随后恶中腹部(脐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随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心、呕吐,呕吐物为所进食物。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可见剧烈呕吐,呕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可见剧烈呕
11、吐,呕吐物可呈胆汁性吐物可呈胆汁性 腹泻轻重不一,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腹泻轻重不一,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稀水便色稀水便 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者可见血性腹泻。吐泻出血性大肠杆菌所致者可见血性腹泻。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表现 感染性食物中毒病人常有发热、畏寒等全身感染性食物中毒病人常有发热、畏寒等全身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病程短,多在病程短,多在13日内恢复。金黄色葡萄日内恢复。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者,病程约数小时至球菌所致者,病程约数小时至12日;沙门菌日;沙门菌引起者病程一般引起者病程一般35天,偶可达天,偶可达12周之久周之久*【实验室检查
12、实验室检查】n一般检查一般检查n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增高。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增高。n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n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n细菌培养细菌培养诊断要点诊断要点n流行病学资料:进食,共餐者集体发病流行病学资料:进食,共餐者集体发病n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n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治治 疗疗n病原治疗病原治疗n病情严重者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病情严重者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喹诺酮喹诺酮n对症治疗主要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治疗n卧床休息卧床休息n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水。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水。n补液补液n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给复方颠茄片
13、口服或注射吐泻腹痛剧者暂禁食,给复方颠茄片口服或注射6546542 2,腹部放热水袋,腹部放热水袋n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n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药热药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药热药护理诊断护理诊断1 1、疼痛:腹痛:与胃肠道炎症及痉挛有关、疼痛:腹痛:与胃肠道炎症及痉挛有关2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腹泻引起大量体液丢失有关腹泻引起大量体液丢失有关3 3、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休克、潜在并发症:酸中毒、休克*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 1:隔离:隔离 感染性食物中毒病人应进行消化道隔离护理措施护理措施2 2:休息:休息
14、应急期卧床休息,严重者严格卧床休息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 3:饮食:饮食多饮淡盐水呕吐停止后流质半流质饮食*护理措施护理措施4 4:病情观察:病情观察呕吐及腹泻的观察呕吐及腹泻的观察观察伴随症状观察伴随症状记录记录24h24h出入量出入量严重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严重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水电解质紊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休克乱、脱水、酸中毒、休克护理措施护理措施5 5呕吐:一般不予止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呕吐呕吐:一般不予止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呕吐频繁者可遵医嘱给药。频繁者可遵医嘱给药。腹泻:肛周护理等腹泻:肛周护理等腹痛:可热敷,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解痉剂腹痛:可热敷,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解痉剂静脉补液者:注意呼吸、脉搏,防止输液过快静脉补液者:注意呼吸、脉搏,防止输液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