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案例分析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国外绿色建筑案例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建筑规模:占地面积12万平米,建筑面积4 1万平米4.1。获奖情况: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杂志的年度可持续性奖建筑功能:信息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1.基地策略自行车工厂用地废弃地再利用朱比利分校1.3万的线性人工湖将建筑与郊区住宅连接起来,成为一处新的“绿肺”建筑边缘的水渠对水进行自然雨的回收利用,每年可以收集6000多立方米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2.通风设计风斗它可以在风速240m/s之间顺利运作,由周围
2、空气流动所产生的真空效应,让室内空气可以自然的被吸拔出来,也因为尾部有一个类似扰流板的构造让风杓永远随着不同的风向转动除了是一个向,风旗之外,也让排气的一端永远处在下风处。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2.通风设计在面湖立面的地面层设计许多通风百叶,沿着水面风起冷却的效应,整个气流穿过中庭空间,最后流窜到背立面间,由所谓的的八个楼梯“烟囱效应”让使用过的气流上升穿过整个圆形,类似烟囱的楼梯间,最后经由一个3.5公尺高的铝制风杓(windvane)排放出去,完成整个低耗能,被动式的空气循环动作。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3.采光策略该项目在东、西、南向立面设置了大
3、量木制可动式水平遮阳板,在不阻挡对视线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遮阳效果,将整年的室内温度在不借助空调之下控制在摄氏30下在太阳日照最大的南向立面设置可电动调整的遮阳棚,以避免太阳直射所造成的高温与眩光。遮阳设计英国处于北纬50-60之间,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3.采光策略水平木百叶,每片上都被漆成白色增强光线的反射被动式红外线移动探测器和照传感器由智能照明日,中央系统统一控制,自动判断是否使用人工照明,从而代替了人工开关;如果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人工照,明就会自动关闭,从而节约能源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
4、计 案例分析4.中庭设计所有的建筑物皆由具玻璃顶盖的中庭所串联,整个中庭可以说是一个小型温室,可以在寒冷的冬天储存适当的太阳热能以达到一定的舒适度,并减少暖气的使用。中庭内种满中型植物,由植物保湿遮荫的特性,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而且让由靠湖面进气口的冷风在进到室内时有预暖的效果,减少寒冷带来的不适与能源浪费。中庭屋顶玻璃所采用的半透明太阳能光电板每年所产生的电能约45,000kWh,足以供应建筑物整年的机械通风电能需求,让机械通风耗能不用依赖石化能源。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5.小结场地处理风斗,拔风系统水平遮阳板,木百叶红外线移
5、动探测器和照传感器中庭设计因地制宜,适合国外的在国内不一定适合“节能建筑”最高境界师法自然,顺应风土G:DCIM132CANONIMG_7277.JPG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国内绿色建筑案例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大楼建筑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总建筑面积:1.8万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绿色增量成本:611元/设计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时间:2005年竣工时间:2008年8月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1.概况项目采用模拟软件等手段优化建筑形体设计,遴选多个方案最终形成“吕”字型的平面布局,以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降低空调负荷,提高室内热舒适度
6、与空气质量。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22.5,最高气温为38.7.深圳自然通风条件优越,对于建筑节能的贡献很大,即使在最热月,深圳市也有1/3的时间可以利用自然通风,不需要开空调,并能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节能效果明显。本项目所在地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向。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2.建筑形体方案长方体工字体圆弧形,中间为跃层开敞天井二字形,中间为开敞式平台相连同时6层设置架空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3.室外压力场及室外通风方案一对室内通风最不利,建筑有效迎风面积不大,同时建筑内进深大,通风阻力高。方案
7、二的工字体形对自然通风比较有利,但室内外压力分布不合理,易造成部分房间和通道风速过大,不利于人员安全。方案三的跃层开敞天井使得建筑平面也基本呈“二”字型,压力分布也比方案二更合理,但天井内部压力较小,不利于自然通风。方案四在体形和平面上具有方案二和方案三的优点,分别在建筑迎背风面形成了“最高压力区”,“次低压力区”,“次高压力区”,”最低压力区”,这为室内自然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3.室外压力场及室外通风方案一 自然通风较难实现方案二 易造成部分房间和通道风速过大,不利于人员安全和有纸作业。方案三 南部建筑体形与北部等长,没有一定错位,不利于主导风进入天
8、井。方案四 北部办公室通风良好,南部办公室西侧相对较差,主要是由于节能考虑,西面未开外窗,气流不能从西面流出。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4.建筑布局该项目建筑布局呈”吕“字型,交通核靠西侧布置。将朝向,通风,景观最好的南向,东向位置留给办公空间,确保”吕“字型前后两部分的办公面积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将建筑消防疏散楼梯设在西侧并完全敞开,这样不仅能遮挡西晒,同时其开敞的空间和视野还为员工健身活动提供步道,提高建筑的参与度。西侧消防楼梯开放式空间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5.建筑外窗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在方案4的室外压力分布条件下,建筑标准层的外窗开启面积为
9、立面面积的15%左右时,才有下图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东南风东北风根据夏季和冬季的主导风向下建筑周围的气流场情况来选择外窗形式。下图为主导风向下的风速场。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5.建筑外窗设计A 单扇左开平开窗,悬窗B 立式转窗,悬窗C 单扇右开平开窗,悬窗D 单扇左开平开窗,悬窗E 立式转窗,悬窗F 单扇右开平开窗,悬窗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6.噪音模拟通过对建科大楼周边噪声的实测和模拟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噪声给建筑带来的影响作专项处理,如门窗,楼板,地面,天花,室内隔墙等,做隔音降噪处理。7.其他处理避免采用直接射向夜空的景观照明灯综合环境设计降低热岛效应设置水池与人工湿地,同架空层降低区域温度首层和六层作为绿化交流平台,立体绿化系统透水地面,地下空间,种植屋面节能高效照明,太阳能利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土建装修一体化,保温墙体,节能玻璃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7.小结从场地气候入手数字技术的运用(通风,室外压力,噪声等)夏冬季主导风向外窗设计平面布局与节能全面性的“绿色化”数字技术手段可以运用于早期形体的确定适当技术原则,“越简单”是越好的绿色建筑运用数字技术手段的绿色社区中心设计 案例分析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