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34043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常态教学从“有型”走向“无痕”从上周开始,我们的“九字课堂”数学教研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这次执教的共三个老师, 分别是赵泰陟, 林飞雪和励朦迪。 虽然这次教研活动和上学期不同,是属于个人的执教能力的展示,但这三位老师都非常认真,一遍遍试教,并请组长或组员一起听试教课, 一起磨课。尽量把自己对这节课最好的诠释展示给大家。这三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注重常态课堂的实效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课改的“形” ,更要注重课改的“神”。而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堂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强调常态课的有效教学,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常态课堂教学的时效, 关注教学的设计与

2、改进, 关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次三位老师执教的循环数 、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三节课也是近几年来我们没有深入研究过的课。 但这三位老师没有花哨的教学环节或浮华的课堂演绎,非常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如第一节赵泰陟老师的循环小数 ,学习循环小数的竖式特征时, 先让学生从余数和商分别观察, 再思考余数和商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对竖式规律能完整、 规范地叙述, 还设计了一条句式供学生参考, 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回答也就能切入要点, 简洁明了。如第二节课励朦迪老师的角的度量 ,认识完五类角后,在学习

3、五类角的大小关系时,课堂中出现了通过计算,用直角拼,借助纸来折多通道来得出1 平角=2 直角 1周角 =2 平角 =4 直角,最后还通过活动角的操作感受角的大小,进一步理解了各个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对各类角的认识就更清晰了。 又如林飞雪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 ,教师除了用课件来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量角器外,在本节课内,教师始终抓住两点,一对测量方法准确性的引导与巩固,通过测量方法的强化, 错误测量的纠正。 量最难的 1 度角等几个环节来进行强化和提升。二是突出数感的培养,如 1 度有多大,两个 1 度有多大, 5 度, 20 度, 30 度, 90 度各有多大等,更突显出这节课

4、并不是单单为了测量角度而教学,从对1学生数感的培养中让学生能对自己的测量结果作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从而更提高了学生测量的准确性。这些教学细节的设计和处理,让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常态课堂的扎实有效。也能感受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相对准确的把握。二、微课已走进平常课堂在前年东海风活动中,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的讲座中带来了一些微课,我们才真正认识微课, 并与去年下半年因教研室的任务要求开始制作微课。 其实当时我们初见微课, 都有一种排斥和反对的想法, 认为对我们一线的数学课堂不实用,只能用到远程的培训或教师匮乏的边缘山区的学校当作一种教学课件让学生跟着微课一起学。 但随着我们对微课的进一步理解,

5、 微课已渐渐被我们所接受并灵活应用于教学中。这次的三节课中,林飞雪老师角的度量 ,就很好地运用了微课让学生感受量角器的产生和在学生根据预习反馈的基础上, 通过微课对量角器的再认识, 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量角器。 当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上微课,有些用得不当却有一种画蛇添足或教学无效重复的课堂浪费。 如励朦迪老师执教的角的分类在原来的试教中,当所有的知识点都学完后,插入了一个微课,又把所有知识从头到尾包括知识的得到进行了梳理, 但试教后大家认为微课的作用在本节课作用不大,费时也较长,属于无效浪费,建议删除。这样在今天的上课中,课堂就显得更为紧凑。因此对微课的灵活运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但

6、微课也要用在刀口上,如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知识难点的讲解、动态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等,相信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性,但也不要仅仅为了追求时尚刻意去用, 这样会适得其反, 成为课堂的一抹败笔。上两学期,区教研室要求各个学校做了很多的微课, 前学期是对例题或知识点的讲解,上学期是练习题的讲解,都评了讲,而且上传在普陀教师研修网中,希望所在年级的老师去看看本年级做的微课,是否可以借用在课堂上。三、教学组织形式在无痕转型从区小学数学 “学为中心” 的教改开始, 我们课堂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小先生登台了,预学单亮场了。但去年开始,课堂又在悄然转型,

7、如昨天在四小听的两节课百分数的意义和用字母表示数 ,讲台上少了一组学2生学生站在黑板前, 整齐划一拿着一张预学单照单宣读的统一汇报形式, 或以预习后每组代表的发言或补充, 或以几个人的汇报交流, 这样的课堂会更灵动。 否则每节课千遍一律先听组长说, 由我们小组进行汇报, 先由某某某进行汇报, 这样的模式多看多听也造成了听觉和视觉的疲劳。 当然我们的初衷和目的是要在课堂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那么在这三节课内也有一定的转变, 赵泰陟老师的课中分几次让学生上来说,并没有针对预学单到一组学生始终奉陪、汇报到底。林飞雪老师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简单的角的测量工具、 认识量角器这些静态的知识通过

8、学生预习汇报, 课件展示加以快速巩固, 对于量角的动态知识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活动角摆角、量角三个层次重点展开。突破教学难点,而不是始终让一组学生交流汇报。因此我建议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 也希望看到在以 “学为中心” 的课堂模式中,有更灵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有模走向无模再到百花齐放。建议:1 让教学环节处理更灵动这几天的听课,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课堂虽然有预习,交流,有让学生提出通过预习还有困惑的地方, 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展开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在走,课堂不灵动。如四小听的百分数的认识 ,正如施老师自己说,六年级的学生通过看书, 对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基本没问题的, 那我在想,能否对这个

9、问题的预习反馈, 老师可以问问大家, 通过预习你们会读写百分数吗?其实就是一个百分号的写法需要指导, 其他肯定都没有问题, 是不是可以先出读法写法各两道让学生独立试做, 通过同桌交换, 校对答案, 通过错题纠正来达成这个读法写的教学目标。而不用明知学生都会,还是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读一读,说说,把这个环节再走一遍。又如:赵泰陟的循环小数的认识 ,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你已经会了什么, 不会什么?针对预学单上的要求, 学生最会的肯定先是它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也可以先从最会最简单的入手。 简单意义和写法先会了,自然带过读法, 再去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 又如学生在课开始提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这个困

10、惑, 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也能知道的, 也是不是可以提上来先解决, 而不是老师说, 这个问题先放着, 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去解决。我想这样的处理也许会更灵动, 而不是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学3习。整节课我觉得老师对每个知识的教学都很细心、 很到位,但全部是以学生没预习过作为教学起点,讲得有点面面俱到,太过啰嗦。如学习循环小数读法,先要求学生读完老师黑板上的几道, 然后再让学生出题, 学生出一道,老师写一道,再出一道,老师写一道,太过费时,学生的参与面也不广,不如直接老师出示几道题或在作业本找一题来练习。 包括纠错题, 节奏也拉得很长, 我想不如出一张课堂小练习纸, 让学生动笔做一做,

11、 看着电脑做,效率会大打折扣。 而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关系时,倒可以放慢速度,给学生讨论一下,这样课堂的处理详略得当,整节课也就更紧凑了。又如励朦迪老师角的分类的预学单上共有4 个问题,1. 什么叫平角,什么叫周角,它们有什么特征?2.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直角和周角。3. 平角、周角、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4. 请你将所有类型的角按角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教师在课堂里始终以一组学生的汇报贯穿进行的, 我觉得一个小组的汇报战线拉得太长了。是否可以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它们有什么特征?作为一组汇报,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的知识很多,平角,周角怎么得到的,它们的度数,

12、特别是和直线、射线的区别,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这个问题花时比较多的,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汇报内容。 这样同组学生在讲台上站的时间也就少点。第 3、4 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再让一组的几个成员或一个代表发言,其余小组补充。这样的小组汇报可能相对灵动些。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想法, 可能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不如自己想象的效果。 又如昨天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针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个难点,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为这个难点精心设计了教案,但在后测的结果中还是有一半的人认为35/100 吨与 35%吨相同。潘老师说: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当然潘老师也说, 这样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智慧的调控和灵活驾驭,从而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当然我想我们对每堂课都有这样的设想,哪里该不讲,少讲或多讲,怎样更灵活的调控课堂为,这样的课堂肯定会越来越精彩,扎实。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