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域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29984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文 本(鉴定成果)苍南县人民政府苍南县规划建设局二00八年八月前 言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我院于2006年11月以认真负责和积极推进工作的态度制定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的工作大纲,提交苍南县人民政府和规划建设局进行讨论。为了更好地开展县域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编制

2、和评审论证工作,苍南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于2007年4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随后我院项目组成员多次赴苍南向24个部门和单位收集资料、对全县域范围进行踏勘并与近10多个乡镇进行交流和座谈,另外我们和规划建设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和旅游局等重点部门座谈并交换有关苍南县各专业的规划意见。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项目组通过内部讨论、个别部门征求意见等形式理清关系,拓展思路,主要对县域发展战略、空间结构、城镇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和交通条件等重大问题形成初步方案,并于2007年11月12日通过了苍南县政府组织召开的相关部门讨论会,初步形成一致性意见。同月,国

3、土部门编制的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市县两级审查,我们项目组及时进行了“两规”的初步衔接,同时根据县域总规部门讨论会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中间成果。之后于2007年12月3日和6日分别向苍南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基本形成统一意见。按照省市要求,在苍南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12月中旬在苍南成立“两规”衔接工作组,集中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和两家设计单位进行为期1周多时间的专题衔接,并就两规衔接结论专题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进行汇报,最后形成的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于2007年12月27日在杭州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联查。根据相关会议纪要及两规衔接审查意见等,我们项目组对纲

4、要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于2008年5月9日省建设厅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论证会。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环保局、海洋与渔业局、浙江大学、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和领导,温州市有关部门领导,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县辖各乡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会议认为规划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技术线路和提出的县域发展战略与空间开发保护框架基本可行,规划纲要经过修改后,可以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温市规2008107号文件,我们项目组对苍南县域总规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于2008年7月17日

5、苍南县人民政府在苍南县万豪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苍南县域总体规划方案评审会。省建设厅、温州市规划局、浙江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苍南县政府领导及县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在听取规划方案的介绍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专家认为为了统筹苍南县域城乡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和各类设施布局,加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苍南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组织编制县域

6、总体规划是必要和适时的。规划编制工作符合程序,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资料翔实,重点突出,规划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予以通过。同时在大渔湾围垦、“北群南点、双核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了更好地衔接苍南县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基层意见,我们项目组于2008年7月底至8月初到苍南分片区召开征询意见会,并于有关部门进行衔接。现根据专家意见和片区以及部门衔接,修改完成县域总体规划签定成果,提交省市相关部门审查。苍南县域总规项目组 2008816 第一部分 县域总体规划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了有效解决苍南县资源、环境约束与发展需求的突出矛盾,落实科学发

7、展观,有效促进苍南县域城乡建设,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统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及苍南县城乡建设的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层次本规划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为苍南县行政管辖范围的全部,陆地面积为1261.0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80多平方公里。第三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2050年)提出初步构想。第四条 规划效力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

8、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二章 县域发展战略与目标第五条 县域发展战略1、区域协调化战略苍南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站在浙东南、闽东北地区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苍南在鳌江流域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苍南与温州、平阳的关系,尤其是龙港与鳌江的关系,打破行政壁垒,打造鳌江流域经济共同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及龙港港、舥艚港、霞关港等港口的区域性交通网络建设,构筑现代化交通格局,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2、空间集约化战略运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机制走集约利用空间的拓展之路。根据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县域适宜开发与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9、的区域,推动人口和产业向适宜开发建设的县域北部集聚,引导西南部山区人口部分向北部转移,防止对风景名胜区与水源地的干扰,保护县域环境,改善县域生态,为县域产业空间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提供转移和扩散空间。同时,合理配置城镇功能,优化城镇布局,盘活闲置土地,优化存量建筑用途,形成适宜的城镇密度,实现城镇空间的集约使用。3、产业集群化战略通过打造黄金海岸线,发展主导产业或行业,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企业,并以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为主线,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区的创新能力,壮大城镇产业。通过发展龙金大道产业拓展整合带、沿104国道产业提升带、沿海及78省道生态产业开发带,大力打造临港产业基

10、地、苍南工业园区等综合性产业园区,培育若干个支柱产业,引导工业进园,实现产业集约发展,同时重点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产业。4、生态优先化战略苍南生态空间(农业用地、自然山体、水体等)为县域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随着县域快速交通网络的构建,县域内生态空间将承受巨大的发展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在城市可允许的生态承载容量内进行建设。应建立县域土地建设与保护控制体系,划定建设空间和保护空间的控制界限,从区域整体上改善、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有效避免景观破碎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谋求以人为本与生态优先在县域空间发展上的有机统一。第六条 县域发展目

11、标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战略”、市委“三个温州”和县委“六个战略重点、六个强力提升”的战略部署,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又好又快”为发展主题,构筑温州南部和苍南县域中心城市,打造经济高效和分工协作的县域经济,山海联动发展,营造环境友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动的苍南。1、以新型城市化为途径,构筑温州南部和苍南县域中心城市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苍南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应根据其区位与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构建温州南部和苍南县域中心城市,带动鳌江流域和苍南县域协同发

12、展。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经济高效和分工协作的苍南积极强化优势产业领域,提升现有产业层次,拓展新兴产业方向,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布局合理化,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特色优势轻工产业为支柱、以效益型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县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机制;把苍南建设成为浙南闽北区际经贸交流中心、温州轻工产业基地、温州南部地区综合旅游中心、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的实力苍南。3、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手段,营造山海联动和环境友好的苍南在苍南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以绿色生态为依托、以可持续

13、发展为导向,以生态环境的保育为前提,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人与环境友好共存的绿色苍南,将可为之赢得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环境优越的竞争性资本与品牌优势。4、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性互动的苍南突破城区的行政界限,优势互补,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市场、技术、资金等经济活动要素流动,形成城乡协同区域,双向互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镇和乡村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城镇和乡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形成一种城镇和乡村稳定持久的结合,城乡交融发展,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和谐

14、发展。第七条 县域发展定位依据苍南的区域优势及发展目标、趋势和潜力,将苍南发展定位为:温州市域南翼城镇群和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以及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南闽东北区际经贸物流中心和国内著名的山海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第三章 县域空间发展规划第八条 县域人口总规模预测县域人口总规模为预测户籍人口加上外来人口减去外出人口,计算得苍南县域人口总规模2010年为131万人,2020年为140万人。远期加上临港产业基地人口,县域总人口为160万人。第九条 县域城市化水平预测规划预测县域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52,2020年城市化率达到69。第十条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苍南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北聚南优,双核

15、四轴”的区域网络空间结构。北聚:集聚形成苍南北部城镇群,成为温州市域两大城镇群之一,包括龙港(舥艚、芦浦)、灵溪(藻溪、观美)、金乡、钱库、宜山、望里、炎亭;南优:优化苍南中部和南部的点状片区发展格局,包括马站片区和矾山片区等;双核:县域内灵溪中心城区和龙港中心城区,两个中心城区将带领苍南县域以及鳌江流域产业和城镇的发展。灵溪中心城区为苍南县域中心城市的核心,是苍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带动县域部和中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鳌江流域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港中心城区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龙港中心城区与灵溪中心城区两城并举、两域奋进,共同带动苍南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远期龙港

16、中心城区与平阳鳌江等城区共同组成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四轴:分为二条主轴和二条次轴。区域大交通城镇发展主轴以104 国道、温福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区域大交通走廊为发展主轴,发展主轴将龙港、灵溪、桥墩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也是苍南对外联系和接受温州、福州等大城市辐射的主要通道;沿海城镇发展主轴由滨海大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环海公路组成,该发展轴有龙港、炎亭、大渔、龙沙、赤溪、马站、霞关等城镇。龙金大道沿线城镇发展次轴由龙港、宜山、钱库、金乡等城镇组成,是龙港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和辐射的主要城镇发展轴;78省道沿线城镇发展次轴是苍南县域的内陆发展轴,连接着桥墩、观美、南宋、矾山、马站、霞关等城镇。第十一

17、条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根据县域城镇现有职能状况,规划确定各城镇职能性质、主导职能、辅助职能和适宜发展主导产业,以利于引导各城镇进行合理的分工,完善区域性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关联产业,合理配置社会服务设施,加强城镇之间的联系。表25 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 等级名称职能性质主导职能辅助职能适宜发展主导产业中心城市灵溪综合型行政、商贸、金融、工业、交通、文化物流、科教、旅游电子电机、新材料、仪表仪器、塑编、机械、食品、家具龙港综合型工业、商务、金融、港口行政、交通、文化、物流电子电机、新材料、印刷、精细化工、新能源、纺织、海洋渔业、修造船中心镇金乡工贸型工业、商贸历史文化商标、包装、新材料马站生态旅游型旅

18、游、农业商贸、工业农产品加工桥墩生态旅游型旅游、商贸工业、农业旅游服务钱库工贸型工业、商贸农业印刷、箱包、新材料宜山工贸型工业、商贸农业纺织、新材料矾山工矿旅游型旅游、工业商贸、农业矾矿开采加工一般镇赤溪渔业型渔业、农业旅游、工业水产品加工望里特色农业型农业工业、商业农产品加工南宋特色农业型农业商业、工业农产品加工霞关港口型港口、对台贸易渔业、旅游修造船、新能源、水产品加工大渔渔业型渔业农业、旅游水产品加工炎亭滨海旅游型旅游、渔业工业、商业旅游服务、水产品加工沿浦渔业型渔业农业、旅游水产品加工龙沙滨海旅游型旅游渔业、商业水产品加工第十二条 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依据浙江省城镇等级划分标准和县城镇

19、发展实际状况,规划苍南县域城镇分为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苍南县域内要严格控制城镇数量,提高质量,选择若干重点城镇给予积极培育,中心城市2个,城市人口在30万人以上;中心镇6个,城镇人口在310万人;一般镇8个,城镇人口在13万人。根据城镇等级结构对苍南县域城镇人口进行合理分配,促进人口有效地集聚,积极推进城市化。规划期限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备注等 级名称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中心城市灵溪灵溪31.519.63830藻溪观美龙港龙港35234032.5另外远期临港产业基地人口20万人舥艚芦浦中心镇金乡747.55.5钱库6.547.55.

20、5宜山4.5353.5桥墩桥墩4.534.53.5莒溪10.5马站马站3.52.54.03.0矾山3.52.24.03一般镇赤溪20.921.0望里3131.5南宋1.50.81.51霞关2.512.51.5大渔211.51炎亭1.511.51沿浦1.50.51.51.0龙沙2.52远期组建龙沙镇集镇2013.5临港产业基地2020人口规模单独计算第十三条 县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根据苍南县域“两规”衔接专题报告,结合苍南县域“两规”衔接专题报告三级联审意见,规划苍南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1500ha,城乡建设控制总用地面积为13200ha。龙沙镇在远期组建利用大渔湾围垦用地,面积约为235h

21、a;临港产业区远期是利用江南围垦用地,面积约为2500ha。表29 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一览表 等级名称镇域人口(万人)城乡建设用地(ha)城镇建设用地(ha)村庄建设用地(ha)建设备用地(ha)建设控制总用地(ha)城镇122.51045084901960170011242.5集镇村庄15105010504347.5小计137.51150084903010170013200龙沙镇2.52352003550285临港产业基地20200020005002500合计16013735106903045225015985根据城镇等级结构和苍南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对苍南县域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行合理分

22、配,推进城镇建设。表30 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一览表 年限2005年2010年2020年等级名称城镇名称城镇建设用地(ha)城镇建设用地(ha)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建设用地(ha)村庄建设用地(ha)建设备用地(ha)中心城市灵溪1303.931900302800560750藻溪24.07观美31.81中心城市龙港1591.69210032.52973525400芦浦83.58舥艚91.77中心镇金乡325.364105.5540140100钱库252.623505.5473140100宜山255.653103.536010570桥墩134.022203.52757050马站99.6323032

23、977050矾山136.9015032107050一般镇赤溪28.66501603520望里64.93701.51147020南宋43.92601813515霞关35.76651.51117030大渔28.77501603510炎亭36.79501603515沿浦52.62421703520龙沙22003550临港产业基地2000500第十四条 次区域划分与发展引导为了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城乡统筹,依据各片区资源禀赋、发展战略及发展条件提出次区域概念,将苍南县划分为灵溪片、龙港片、钱库片、金乡片、大渔湾片、矾山片、马站片和桥墩片共八个次区域。1、灵溪次区域:强化中心功能,建设浙南闽东北地区的工贸

24、中等城市。包括灵溪、观美、藻溪、浦亭、凤池等乡镇,陆域面积为246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80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75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0万人。灵溪为苍南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重点做好行政中心区、苍南工业园区和沿104国道的市场物流带建设。继续扩大中心城区腹地,扩大城市规模,强化中心功能。积极发展建设苍南工业园区,加强对产业布局的引导,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化与闽东北地区的边际贸易。协调中心城区灵溪与观美、藻溪的关系,建议在条件成熟时考虑将藻溪、观美和灵溪共同组成苍南县中心城区,提高中心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建设。2、龙港次区域:强化

25、中心功能,建设温州南部城镇群与鳌江流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龙港、芦浦、舥艚、宜山、云岩等乡镇和临港产业基地,陆域面积为152.9平方公里,龙港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973公顷,发展备用地为40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2.5万人;临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200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500公顷,规划人口为20万人。宜山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6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7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2.5万人。龙港为敖江流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重点做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尤其建设滨海新城(临港产业新城)。进一步做强区域中心功能,加强人口、产业的集聚,建设温州南部城镇群与鳌江流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

26、成部分。建议将芦浦、舥艚与龙港合并共同组建中心城区。加强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并预留足够的港区建设、临港产业发展的余地。加强宜山、云岩等乡镇的产业引导和城镇空间布局,发挥城镇产业特色优势,强化城镇密集地区的生产力要素优势。宜山加强纺织、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工贸型中心城镇建设。加强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城镇的生态廊道建设,避免城镇空间连绵成片。3、钱库次区域:强化中心城镇职能,发展工贸优势产业。位于苍南县域东北部,包括钱库、望里、新安、仙居、括山等乡镇,陆域面积为93.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587公顷,发展备用地为12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7.0万人。突出钱库作为次区域中心的地位和职

27、能,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强产业引导和城镇空间布局,发挥城镇产业特色优势,强化生产力要素优势。钱库加强印刷、箱包、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工贸型中心城镇建设;望里等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及适度发展加工工业为主。加强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各城镇的生态廊道建设,避免城镇空间连绵成片。4、金乡次区域:强化中心城镇职能,发展工贸及滨海旅游,做好海洋经济的文章。位于苍南县域东部,包括金乡、炎亭、石砰等乡镇,陆域面积为67.5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115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6.5万人。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南金公路)规划建设为契机,应充分发挥历

28、史文化名镇和海岸线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和滨海旅游,注重金乡老城区的保护、沙滩资源及海岸线的保护,做好滨海景观带建设,引导海洋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养殖业,控制污染企业入驻。5、大渔湾次区域:积极引导滨海旅游小城镇建设。位于苍南县域东南部的大渔湾,包括龙沙、大渔、赤溪、中墩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09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20公顷,发展备用地为8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4万人。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大渔湾围垦工程。重点建设与海洋功能相关的水产品加工,发展以大渔湾水上运动为核心,发展为海上运动、海洋文化、海上度假为一体的滨海旅游小城镇。6、矾山次区域:强化中心城镇职能,

29、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引导工矿旅游业发展。位于苍南县域中部,包括矾山、南宋、昌禅、凤阳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30.9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91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4万人。矾山镇重点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加工,结合矿产开发的地下空间,发展矿产型旅游型中心城镇。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建设。7、马站次区域:强化特色农业型中心城镇职能,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港口型滨海小城镇建设。位于苍南县南部的马站平原,包括马站、岱岭、渔寮、蒲城、沿浦、霞关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50.45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78公顷,发展备用地10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5

30、5万人。马站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以农业经济开发与加工为主,建设特色农业型中心城镇功能。霞关利用现状良好的水深条件,做好深水港区建设和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利用对台贸易的基础条件,积极发展对台贸易产业。沿浦充分利用沿浦湾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渔业和旅游业,适当发展加工业。渔寮结合丰富的海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积极发展滨海度假旅游。其他乡镇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建设。8、桥墩次区域: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规模。位于苍南县域西部,包括桥墩、五凤、腾垟、莒溪等乡镇,陆域面积为179.9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75公顷,发展备用地为50公顷,规划城镇人口为3.5万人

31、重点保护玉苍山景区资源,适度开发建设山岳型旅游度假中心。发展应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在适度扶持桥墩中心镇的建设之外,应控制区域人口规模,尽量减少人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疏解部分人口向县域北部城镇群集中。第十五条 城镇发展引导1、中心城区灵溪(详见第二部分中心城区规划)2、中心城区龙港(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和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业、商务、金融、港口为主导的滨海城区。(2)发展规模: 龙港中心城区由龙港城区、舥艚镇区、芦浦镇区和临港产业基地四部分组成。2010年片区人口规模为3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3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为60万人(含临港产

32、业基地),城镇人口规模为52.5万人(含临港产业基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5498公顷(含临港产业基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973公顷(含临港产业基地),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52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规模为90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重点整合龙港城区、舥艚镇区、芦浦镇区和临港产业基地四部分的功能和用地布局,引导城区由沿江发展向沿海发展转变,塑造滨海城区的特色。龙港城区整合改造旧城区,重点建设世纪大道和龙金大道沿线,积极推进滨海新城建设;滨海新城以行政、商务、会展以及高新产业功能为主。舥艚镇区向东北方向发展,重点建设舥艚港作业区和物流园区,作为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配套区。芦浦镇区向东发

33、展成为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配套区。临港产业基地发展电子机电等高新产业和先进轻工制造业以及海产品深加工等,成为温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心镇金乡(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的组成部分,以商标、包装、新材料等轻工产业为主导的县域工贸型现代化中心城镇。(2)发展规模: 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7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4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7.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5.5万人。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68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54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4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0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金乡镇今后的用地发展依托龙金大道和滨海大道(南金公路)

34、方向为向北、向西发展为主,向南、向东方向发展为辅。重点做好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外围做好新城建设和开发。4、中心镇钱库(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镇群的组成部分,以印刷、箱包、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县域工贸型现代化中心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6.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4.0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7.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5.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613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473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4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0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镇区依托龙金大道发展,主要向西和向南方向。5、中心镇宜山(1)发展定位:苍南北部城

35、镇群的组成部分,以纺织、新材料等为特色的县域工贸型现代化中心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5.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46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10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7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镇区依托龙金大道发展,以向西北发展为主,向东、向南发展为辅。6、中心镇桥墩(1)发展定位:突出优良人文生态环境,以休闲旅游度假为主导并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和边贸的县域生态旅游型中心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人口规

36、模为3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4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7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主要是跨原104国道向南、向东发展,并逐步向北延伸。7、中心镇马站(1)发展定位: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县域南部特色农业型中心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5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36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97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

3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为向东发展,并沿78省道向南延伸,呈扇型发展。8、中心镇矾山(1)发展定位:矾矿开采加工与旅游为主的县域南部工矿旅游型中心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2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3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8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1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主要依托78省道,向北和向东发展。重点做好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9、一般镇赤溪(1)发展定位:以水产品加工为

38、特色的渔业型滨海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0.9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2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主要沿赤矾公路北侧发展。做好大渔湾围垦的配套服务,体现滨海小城镇特色。10、一般镇望里(1)发展定位: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5万人。2020年建设

39、用地规模为184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14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2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发展主要方向为向南发展。11、一般镇南宋(1)发展定位:以经济农业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型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0.8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16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8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5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主要沿78省道发展。12、一般镇霞关(1)发展定位:以港口、对台贸易、船舶

40、修造、水产品加工、新能源、海洋渔业与旅游等为主的港口型滨海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5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81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11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70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3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主要沿沿浦湾发展。在南关岛规划船舶修造基地和深水港区,在北关岛建设风力发电基地。重点做好滨海沿线,体现滨海城镇特色。13、一般镇大渔(1)发展定位:以水产品加工为特色、以海洋渔业为职能的渔业型滨海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2万人

41、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沿环海公路发展,由于城镇用地空间比较紧张,城镇建设用地要坚持集约发展为原则,体现滨海渔业小城镇的特色。14、一般镇炎亭(1)发展定位: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与旅游为主的滨海旅游型滨海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

42、用地规模为6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15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以原有镇区为依托,重点保护金沙滩的旅游资源,做好滨海景观带建设。15、一般镇沿浦(1)发展定位: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与旅游为主的滨海旅游型滨海城镇。(2)发展规模: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0.5万人;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1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10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67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2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规划依托沿浦湾的良好条件,规划向南拓展建设。16、一般镇龙沙(1)发

43、展定位:以水产品加工为特色、以海洋渔业为职能的渔业型滨海城镇。(2)发展规模:远期有条件时建设龙沙镇,2020年镇域人口规模2.5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为235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00公顷,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35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0公顷。(3)空间布局引导:城镇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出口为依托,以大渔湾围垦为腹地,将龙沙发展成为一个滨海小城镇,城镇主要发展方向为向东面海发展,体现滨海小渔镇特色。第四章 县域产业发展规划第十六条 县域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建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县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机制;把苍南建设成为浙南闽北区际经

44、贸交流中心、温州轻工产业基地、温州南部地区综合旅游中心、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至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其中第一产业19亿元,第二产业118亿元,第三产业1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4: 45.2: 44.4调整为7.6:46.6:45.8;至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其中第一产业29亿元,第二产业375亿元,第三产业38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47.7:48.6。第十七条 县域产业空间发展总体格局根据总体目标,在产业布局上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集聚,构筑“双核、五区、四轴”的产业总体框架。1、双核强化灵溪、龙港两个产业核心强化灵溪、龙港的县域综合型产业核心功能,发挥县域行政、商贸、科教、交通物流中心等职能。主要布局城市功能性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层次工业,发挥县域资源配置中心的作用。2、五区形成五大产业片区苍南工业园区:依托灵溪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