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501887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语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1 、学习第 1 1、7 7、8 8、9 9、1111、1212、1313 则选 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 2 2、学习和 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 过程与方法 : : 1 1 、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 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 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 圣人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 . 难点:鉴赏 9 9、1313 则选文【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型:选 修课专题 【教学方法】

2、 1 1、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 2、启发探 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 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 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 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 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 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 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 二、语段解读: (1 1) 第一则: 结合文章的内容, 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 己的“无知”呢? (2 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 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3 3)

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 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呢? ( 5 5)第五则:第八则:(第 1111、 1212、13 13 则)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 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 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 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 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

4、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 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 【板书设计】 补充材料: 1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句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 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 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 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 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 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2 2 、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 叛卫国,蒲人扣留

5、了孔子。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自己带 了五辆车子跟随孔子周游各地。他这个人身材高大,有才德, 且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从前跟随老师周游在匡地遇到危 难,如今又在这里遇到危难,这是命里注定的吧。我和老师 一再遭难,可搏斗而死。”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 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到卫国去,我就放你们走。” 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这才放孔子他们从东门出去。孔子 是到了卫国。子贡说:“盟约可以违背吗?”孔子说:“在 要挟下订立的盟约,神是不会认可的。” 卫灵公听说孔子到来,很高兴,亲自赶到郊外迎接。灵 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 “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却认为不可以

6、讨伐,因为现 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 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 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 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罢了。”卫灵公说:“很好。” 但是没有出兵去讨伐的叛乱。 3 3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 (1) (1) 矣?”子 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 “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 (2) (2) ,硁硁 (3) (3)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 (4) (4

7、) ,何足算也?” 【注释】(1) (1) 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 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 (2) 果:果断、坚决。 (3) (3) 硁 硁:音 k ke ng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 那样坚硬。(4)(4)斗筲之人:筲,音 shsha o o,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 “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 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 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

8、说到 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 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 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 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 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 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 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 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教学反思】 1 1 、本专题要抓好背诵默写。 2 2 、第七则可以联系现实进行解读:在现实生活中,那 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中,那些要求别人苛刻,而要 求自己却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 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 3 3 、第九则要理清比喻的关系。 4 4 、本专题的诚信观点,要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中 的两则材料,让学生探讨明确孔子的诚信是在坚持道义的前 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准则下的。 姚伟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