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59703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教学设计名师优秀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2、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3、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苏州园林 2课时都市精灵 2课时幽径悲剧 2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治水必躬亲 1课时写作 2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视听活动 1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

2、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 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二十一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

3、严谨的说明结构。2、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4、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教学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有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个美丽的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建筑,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今天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苏州园林一睹她的丰采,但我们可以在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叶圣陶老先生的笔下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二、检查预习(正音和解词):轩榭xunxi败笔丘壑h嶙峋lnxn镂空lu

4、蔷薇qing别具匠心因地制宜重峦叠嶂三、整体感知1、了解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明确: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A、四个主要方面: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d、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B、三个次要方面:a、注意图画美b、注意图案美c、注意色彩美 3、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

5、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说明结构:总分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主体部分:主次顺序)四、课堂小结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苏州园林美,美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如:叶圣陶简介,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二、赏析探究1、提名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提示:“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

6、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提示:“艺”术强调独创性,无法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模仿和复制。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提示:“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在这里是指虽然有墙壁、廊子隔开,但并没有完全隔离,只是缓冲了视线,景致被逐步展开,显得有层次感。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提示:不能调换,这些词语与前面的词语搭配合理。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

7、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科学性)的特点。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比较,更能突出苏州园林建筑的独特特点。)打比方: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此句子也兼属举例子)(可以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苏州园林树木修剪后的美丽特点。)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里引用古诗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苏州

8、园林的美丽景色,又富有情趣。)三、知识迁移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提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四、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二十二 都市精灵教学目标1、能通过朗读说出“精灵”在文中的含义。2、能找出文中的对比并指出对比的作用。3、能针对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4、能联系现实谈谈人

9、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针对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首歌中唱到“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想飞,可飞不高,寻寻觅觅想投进温暖的怀抱,可幸福哪里找?”小鸟为何发出如此哀鸣,是谁阻碍了它在蓝天的自由飞翔,是谁让它失去了温暖的家园?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舒乙的随笔都市精灵。二、感情朗读,走近“精灵”。(一)自读课文1、我们以中间走道为界限,自然分成两组展开竞赛。究竟哪一组同学会旗开得胜,取得良好的开端呢?6分钟后定会自见分晓,究竟花落谁家,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并思考问题,分钟后比谁的自学能力

10、强。栖(q)息 硕(shu)大老(gu?鸹肆(s)无忌惮围(jio)剿鹈(t h)鹕退避三舍(sh)荒诞(dn)2、理清文章结构(1)(1-5)北京现代文学馆现在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感慨北京城现在已少有鸟兽踪迹。喜鹊“一景”松鼠“一宝”乌鸦“久违”(2)(6-12)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与鸟、鱼、兽共存。昆明红嘴鸥上海白鸽旧金山海兽、海鸟(二)走进课文,理解“精灵”1、“精灵”的本义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2、文中的精灵指什么呢?通过朗读来理解。要求:(1)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精灵”一词的新认识。(组织学生朗读

11、,思考、交流、评价)文中“精灵”指可爱的动物,主要写到喜鹊、乌鸦、红嘴鸥、鸽子、海兽、海鸟、小松鼠。它们活泼机灵、讨人喜爱,给都市生活增添情趣。归纳总结:作者以“都市精灵”为题,有何含义呢?都市里有人类,精灵指动物,把人与动物相提并论,置人与动物于一个环境之中,这个题目本身就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题好文一半”,可见作者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是大家写作中应该借鉴和学习的。三、潜心研读,善待“精灵”。可爱的动物给都市生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本应在人们的百般宠爱中快乐无忧地生活着,可事实并非如此。情境1、潜心研读课文,以北京老鸹的口吻叙述家族的遭遇。要求:(1)给北京老鸹起个自己喜爱的名字。

12、(2)讲清老鸹前后不同的生活状况。(3)交代清不幸遭遇的原因。(4)以书本知识为主,课外知识为辅。(5)声音响亮,充满情感。(组织学生圈点勾画、自言自语准备。交流,评“最佳老鸹”)北京城昔日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飞进飞出”热闹非凡,今日两只老鸹不呱寂寞惨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对比中引发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深思。2、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精灵”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请你从中再找出几幅,分别给拟个小标题,并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教师示范:朗读第四、第五段中老鸹今昔生活对比的语段,拟小标题“北京乌鸦难见”。(组织学生圈点勾画、自由朗读、自拟小标题、交流、评价)小标

13、题举例:昆明红嘴鸥过冬、上海白鸽漫步、旧金山海兽海鸟打斗。在叙事、抒情中对比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希望人们善待动物、尊重动物,与鸟、鱼、兽友好共处。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组织朗读第九、第十段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叙事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态度。)2、作者的情感态度不仅包含在叙事、抒情中,文中的议论句更鲜明地表达了观点,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划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说说你的理解。(组织学生圈点勾画,交流、评价)最欣赏的句子举例:(1)“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不以与城市有关的重要物件作为标志,而以小动物,突出了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重

14、要地位,也突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应该是环境的有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而以有无其它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拥有某种值得珍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重要。(3)“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否定“孤城寡人”的现状,提倡与鸟、鱼、兽共存的现代意识,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组织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包含的精辟道理)四、联系现实,拥抱“精灵”情境都市动物丰富着

15、人们的生活,构成了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可是这些精灵在渐渐地退出城市的舞台,逐渐地销声匿迹了,我们人类应该反省:如何对待动物、对待自然环境。请从下列三种形式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种方式,为保护“精灵”贡献你的聪明才智。1、根据你掌握的环保知识,为保护精灵献一计策。2、为保护精灵拟一则公益广告。3、大胆想象,描绘常州人与鸟、鱼、兽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画卷。(组织学生为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环保质量出金点子,描绘生活蓝图。交流、评价)五、畅谈感悟,珍爱“精灵”。(组织学生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教师寄语:许多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权利与我们一

16、起共享生命的阳光雨露,让我们尊重这些精灵,珍爱这些精灵,共同创造城市的灵性,维护人类的文明。二十三 幽静悲剧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共17段,

17、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怎样写幽径的美景?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

18、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这一部分怎样写藤萝之美?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文中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写。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

19、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真是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四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两段。二、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思考:作者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首先描写了“今年春天”所见的吓人景象“成了吊死鬼”,而尚未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种景象令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文章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了“我简直是悲

20、哀至极”的心情,又具体摹状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又以议论之笔,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等,这一切笔墨,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我”为古藤伤心的原因。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一个倔强的老人,表现了矢志不移的决心。三、品味语言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

21、生还不全是荆棘丛。为什么作者对一棵古藤会产生这样的感觉?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理解的?3、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对古藤的感觉,是与特定的环境分不开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这一棵藤萝成了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2、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这样”是指的是富于感情,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

22、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3、作者批评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四、探究课文中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悟出什么道理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五、小结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

23、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事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内容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

24、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让他们提高意识。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拟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1、重点: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2、难点: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3、教学突破: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

25、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3、虐待它,甚至吃了它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理清线索。请同学们自由

26、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三、边读边思,理解课文。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儿子:惊喜、忧虑、怜爱。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

27、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打开阳台,让鸽子自由来往;打开阳台,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板书)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有很多生动传神的描写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1、请大家说一说,首先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唤起了父亲心中的一份柔情? 对鸽子的描写部分,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在对鸽子的描写中什么最令你怦然心动?“我”会怎么想?请大家发挥想

28、象,与鸽子来一段心灵的交流好不好?同桌先模拟交流一下。然后指名表演。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2)好心的人啊,我已经有宝宝了,请你仁慈一点,放过我们吧。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有感情的读 2、作者此时思绪飘向远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女生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提示:旅游或星期天的

29、经历感受。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感受到了人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充分享受了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欢乐,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出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教师画外音。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这些文字。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齐读。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

30、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表达这个意思吗?(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五、联系现实,真情呼唤:生活中这类现象还有很多,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1)我希望: 不再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青藏高原上,不再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藏羚羊果子狸的病毒不再让国人惊恐万状芦苇丛中不再听到丹顶鹤凄厉的叫声 2) 是大自然对人类痛苦的哭诉。如:天空冒着浓烟,河水发黑变臭,臭氧空洞越来越大,土地日渐荒漠,沙尘暴不停肆虐,温室效应加剧,厄尔尼诺

31、现象加剧,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同学们,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动人画面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画外音:生命是如此可爱,它带给人类多少快乐。自然是如此清新美丽,它使我们的世界充满诗情画意。幸福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同学们,在下课之前,让让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生命是如此可爱让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生灵地球是如此的美丽让我们珍惜这共有的家园当人类与自然和谐相

32、处我们的生活便永远快乐和温馨祝同学们: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板 书: 要封阳台 父子关爱受伤的鸽子 传神的描写封阳台吗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形象化的议论不封阳台参考题(一)(1)是什么促使“我”“明天不封阳台”的?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不封阳台吗?”是为了让一只受伤的鸽子和它的下一代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因此“我”决定不封阳台。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人不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将自己与自然界分离。(2)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文章写的是一件极小的事家里阳台上飞来了一只受伤的鸽子。作者却从鸽子沾血的羽翅和惊惶的眼神中敏锐地感触到了一个沉重

33、,却又不能不深入思考的话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曾几何时,生育我们的自然变成了人类肆意践踏的对象,作者不无忧虑地写到: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了解到作者的心声,他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人不能以征服者自居,应当细心爱护身旁的花草鸟虫,这不但能衡量人类的自觉意识,而且能为人类自身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环境。2009-12-8 21:39 参考题(二)1作者说“在剥削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这种说法是十分深刻而有见地的。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靠自然的供养生活,而自

34、然的供给绝不是无限的,人类无穷的需求定将使资源枯竭,人类日后会窘于此。同时,人类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是一个共生体,如同一条链,人类活动的加剧正日益迅速地使地球发生着改变,使各种生物面临灭绝或已经灭绝,难以想像,这些链条一旦崩断,处于链条顶端的人类将何以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确也是“在毁灭着自己”。2“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这个比喻句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使用这个比喻十分恰切地反映了对以前生活的留恋以及生活中一切都被迅速改变的惆怅,那些东西还在我们眼前时没有人珍惜,当这一切猝然而逝后,却不可避免地产

35、生了怅惘。“如渗入泥土中的老酒”,醇酒虽美,奈何渗入泥中,空留余香,空余惆怅。3文章引用冯至的诗有何作用?首先,引用这两句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鸽子是和平安静的使者,那只受伤的鸽子飞来家中,让人也想起这些。其次引出下文令人深思的话题,“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正如作者所说,不是地域的专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所讲述的“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4、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并学习他廉洁的品质。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6、2、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将本文所论述的观点与实际相结合。教学设想:本文是文言文,当以诵读为主,加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养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文章的诵读和习惯的养成,重视文言词汇的积累。其次,文章短小精悍,脉络清晰,正反对比论证方法运用鲜明,因此,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文中的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二、感知:1、读注,掌握以下知识:(1)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

37、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2)海瑞,明广东琼山人。明代嘉靖举人。曾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力主严惩贪污,病逝于任上。谥“忠介”。著有海瑞集。2、教师补充: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的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治实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淫无道的忠勇之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直不阿的坚贞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戴的“海青天”,是被史家誉称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儿大丈夫。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认真阅读课文(看课文,看注释)(2)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查工具书)(3)看课后的探究与练习

38、,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参考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

39、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三、研读:1、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 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 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 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课文第二段:这一段先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说,用假设

40、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后果是治水不成。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四、巩固:1、反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2、完成“探究练习”中的习题二。3、探究: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在我们今天有没有这样的人?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五)课后作业:1.课后查阅有关海瑞的文章,进一步了解海瑞其人其事。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请谈谈你的感受。(六)板书设计:海瑞治水躬

41、亲,清廉(正面)躬历山川,亲劳胼胝不躬亲,不亲廉,则治水不成(反面)正反对比论证 (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同步达纲练习】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躬历山川 (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

42、也 (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别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文中“海忠介”即_,

43、是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2翻译下列句子。(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

44、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三)学习目的1、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2、赏析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教学步骤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一)鹞子(yo) 径直(jng) 迅疾(j) 鹧鸪(zhg) 飒飒(s) 贫瘠(j) 徒劳(t)第一段:写我田野所见及由此产生的想像和联想第二段:写我的感想。(二)汲取(j) 挥霍(hu)第一段:指出“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想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第二段

45、:承前转折,指出“不同的是,人类并不是一个人,它不是具有一个头脑的整体”。二、启发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独到的发人深省的见解,启发学生体味文中高度凝练、耐人寻味的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自读两段短文,摘录优美词句;思考蕴含的道理。如:1、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2、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想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3、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是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三、拓展训练1、提供类似文章,做美文阅读欣赏2、组织交流、评价3、小结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短。写作训练学习目标:学会观察自然,深入思考,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情感和见解。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积累,学生自己感悟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法与作用,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