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26981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寒假复习(三)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共100分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0分,共40分)1101千克/亩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能达到的水稻品种。据此回答 1题。1.我国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可能位于()A.贺兰山区B.云贵高原C.四川盆地D.山东胶州湾下图为一张反映 宥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 2题。2.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温带落叶阔叶林3.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

2、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从兰州到重庆,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I1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in*知vn*域肛-RSSA.地形B. 土壤C.水分D.热量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百匕翅影鼻名婆*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 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4题。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IB.甲与nC.乙与nD.丙与I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 34N,102 5

3、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 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 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下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 地植被特征。据此完成5题。样地羯号冰川退靡时间郁闭度主要树种坦威2015 年裸触1996 年3 7700.278 :川渣柳、豢瓜桶、汁棘幼树群落19事。年S1 0706 947冬瓜物.川承柳沙麟中糊与大W 云冷杉制树与小的群苒】驳6年16打Q. S30解瓜杨,川厘钟”涔竦小树.云冷杉幼苗群落19BB 年2 5740. 757各爪椅大树、云冷松小榻与中捌群靖1930 年576云冷粒中糊与大PL冬瓜输大树群幕1390 年378Ox

4、 8075.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A.植被郁闭度升高B .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日较差增大D. 土壤发育趋于成熟塞罕坝海拔1 1-8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6题。6.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下面四幅照片是台湾省四种原生树木的树叶照片,这四种

5、树木的天然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据此完成7题。甲T7 .导致台湾省这四种树木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8 .坡度C.纬度D.雨量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8题。9 .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土壤凋萎湿度是指土壤水分减少到使植物叶片开始呈现萎意状态时的土壤湿度,被认为是植物能够吸收的土壤水的最低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不同树种(苗木)凋萎湿度测量结果读下图,完成A.富士苹果B.山丁子C.久保桃D.山桃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 (1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是反映土壤特性的重

6、要指标,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草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该地区自东北到西南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读表完成10题。草地类型面积士里有机碳储量(19时艇年)土地有机碳Jtit 12cli20港年)土垛有机膝密度kg C碳储量,PfC上餐有机曦密度/kg C -u?/P式草甸草原17, 255. 30LQQ& 651, 13典型草原28, 960,96品410.99荒溪草原0. 70C.090. 27003总讦58. 77Z 05.3.692. 1710.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是因为()A .年均温相对较高B.降水量最少C.植被覆盖率低D.有机质分解慢分卷II二、非选择

7、题(共3小题,每小题20.0分共60分)1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1) 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作用形成的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具体体现是,。12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成七月蜿淋火I(1)填写图中数码 、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和 来实现。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O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 .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成上停航*

8、(1)填写图中数码 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 从土壤中吸收。(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表示绿色植物的 作用,表示绿色植物和 来实现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 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国h答案解析1 .【答案】D【解析】读材料可知,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说明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地区应位于沿海,选 D 。2 .【答案】A【解析】图

9、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3 .【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兰州和重庆之间横亘着秦岭,两城市分别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和南方。其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应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4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区次之,干旱区最薄,因此图 1 中丙的淋溶层厚度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森林区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迅速减少,对应图2中n。草原根系茂密,易产生较多的有机质,对应图 2中I ,故选D。5 .【答案】D【解析】在植被演替过程中 ,

10、冰川退缩的越早 ,裸地被风化的越严重,经过植被不断生长、死亡,土壤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多 ,土壤越成熟;植被的郁闭度不是一直在升高;同样由于植被的增多,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径流会减慢; 由于植被的增多 ,气温日较差在减小。6 .【答案】A【解析】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其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7 .【答案】A【解析】台湾中部为高大的台湾山脉,地势起伏大,不同海拔植被类型差异大,故选 A 。8 .【答案】B【解析】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9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土壤凋萎湿度越低,树种

11、抗旱能力越强。读图可知,图中四种树种中山桃的土壤凋萎湿度最低,抗旱能力最强。10 .【答案】D【解析】读材料结合上题分析,草甸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 ,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所以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密度高。11 . 【答案】 (1)腐殖质 氮素(2)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解析】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在其过程中,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12 . 【答案】 (1)光合 矿物质(2) 降水 气温 气温低,微生

12、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 )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析】第(1) 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根部吸收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第(2)题,气温和降水影响着土壤的肥力。第(3)题,结合教材即可回答。13 . 【答案】 (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第(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第 (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最活跃的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