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82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内容: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6年级下册,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3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深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的物质。并在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

2、理。 教学重点: 寻找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分析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并理解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一套实验材料。 为学生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毛玻璃片、火柴、细木条、蜡烛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导入。 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碘酒滴在米饭和淀粉上,产生了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蓝色新物质,科学家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而把沙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的这种变化称为“物理变化”。今天,肖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混

3、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想知道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那你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吗?它们有着什么特点呢?接下来,咱们就先从了解这两种物质开始吧。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小苏打和白醋,一会儿,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打开进行观察,然后把你们的观察结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由记录员在表一中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同学观察得最仔细! (生分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教师巡视指导。生汇报。)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小组同学记录的非常有特点,是用简洁、准确的文字快速地记录下了物质的特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记录中学

4、习、借鉴。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 生: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的,有点像碱面,应该也是晶体,而白醋有很刺鼻的气味。 师:小组内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小苏打看起来与面粉相似,非常细小。 师:表述得更细致了。 (评析:这种站在单元位置的高度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单刀直入,直接向学生提出观察并记录小苏打和白醋特点的任务。教学实践显示,这种单刀直入的教学策略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 二、猜测 师: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相关知识。你认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有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生: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生:也有可能发生物理变化。 师:那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会产生新物质,那小苏打

5、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物质吗? (评析:紧紧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三、制订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制订实验步骤。 师:接下来,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呢? 生:做实验验证。 师:好,下面咱们就通过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否有新物质产生。那这个实验怎么做呢?你们可以结合以往的实验经验,利用老师在每个小组桌面上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集思广益,讨论一下。 (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2.汇报实验步骤。 师:哪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第一步是把小苏打和白醋倒进玻璃杯,盖上玻璃片。第二步观察现象。 师:实验步骤说得很清

6、楚,还注意到了混合后要盖上玻璃片。那盖上玻璃片有什么作用呢? 生:防止气体溜走。 师:考虑得可真周全!其实,同时也是防止杯外的物质进入到杯中,对吧?小组内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认为白醋应该多一些,小苏打应该少一点。 师:使用的数量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关于小苏打和白醋的使用数量,老师是按书上建议的1:3的比例为大家准备的。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认为应该用细木条搅拌一下,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师:其他小组同学同意他们的做法吗?(不同意。)为什么? 生:混合后如果有气体产生,用细木条搅拌,气体可能就溜走了。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生:我们暂时保留意见,因为现在还不能说明小苏打和

7、白醋是化学变化。 师:好,看来只有我们通过实验验证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才能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到底是什么变化,对吧? 3.小结实验步骤。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如何去做这个实验。为了大家的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根据你们说的,老师帮大家把这个实验过程总结成以下的操作步骤,(课件出示操作步骤)谁来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 把小苏打小心地倒在杯子底部。 把白醋沿着杯壁缓慢地倒入杯中。 马上用毛玻璃片粗糙的一面盖上玻璃杯。 多角度地观察实验现象,并随时在表二中记录实验现象。 师: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课件出示注意事项)实验后,不要随意动玻璃杯,更不要动玻璃杯上的毛玻璃片。 (评析:这里实验的方法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

8、后面学生能否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注意在互评中及时发现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专门利用课件把学生说的实验方法总结起来,学生印象深刻,为下面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四、混合实验。 1.学生实验。 师:注意还有一个特别要求,这个实验,我们要求一侧挨着的3人为一组进行。一会请大家就按以上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得仔细,发现的多! (生在小组内实验,师指导观察、记录现象。) 2.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向大家说说? 生:我们发现气泡越来越多。 师:这个现象非常明显。组内同学有补充吗

9、? 生:还听到嗤嗤的声音。 师:非常好,注意到用多种感官观察实验现象。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杯底还有液体。 生:我们看到杯壁上出现了小水珠,用手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比刚才凉一点。 生:混合后,马上出现大量的泡沫,像汽水冒沫,快速升高,盖上玻璃片后,气泡下降,渐渐减少,杯壁上留下了白色的颗粒。 生:杯子底部有白色的沉淀物,可能是未溶解的小苏打。 师:同学们真细心啊,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实验现象。老师也有新发现,我发现这次同学们的记录方式有了变化,借鉴、学习了刚才那个小组的优秀做法,学以致用,了不起! (评析:学生能够发现正确的实验现象源于学生明确了实验方法、带着明确的目的和方法进行观察,学生的探究

10、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教师通过对记录单记录方法的指导,让记录单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思维发展和教师评价服务。) 五、引导学生探究产生的气体。 1.观察产生的气体。 师:的确与你们课前的猜测一样,产生了气泡。通过这些现象,你认为有新物质产生吗? 生:有。 师:你认为是哪个现象说明有新物质产生呢? 生:我认为有气泡产生就是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这种气体就是新物质。 师:(举起装置)但大家看,这种气体无色、透明与空气一样,它也可能是空气呀! 生:二氧化碳能灭火,空气不能! 师:非常好!的确二氧化碳是具有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但这种气体是不是也不支持燃烧呢?怎么办? 生:继续实验。 师:那一会儿你们

11、先让点燃的细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再把它伸进1号装置中试试是否还能继续燃烧。注意,要小心,不要碰到2号装置。 (生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生:火灭了! 师:火焰在哪灭了? 生:我们看到细木条伸进装置中立即就熄灭了。 师:那点燃的细木条在空气中是怎样的? 生:继续燃烧的。 师:产生了不一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这种气体与空气不一样,不支持燃烧。 生:这种气体不是空气。 (评析:教师明确此处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紧紧抓住这条明线,注重引导学生获得对新物质一些性质的认识。) 2.实验验证。 师:那它可能是

12、什么气体呢? 生:火很快就灭了,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就能灭火。 师:能够做到有根据地分析,非常好!老师知道二氧化碳还有这样的一种性质,它比空气重。如果把二氧化碳往下倒,它就会像水一样往下流。那如果我们装置里的气体真的是二氧化碳,咱们也将这种气体像倒水一样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正上方23厘米的地方,你认为蜡烛火焰会怎样呢? 生:蜡烛火焰就会熄灭,如果不是二氧化碳,蜡烛火焰就不一定会熄灭。 师: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是的! 师:好,做实验时,同学们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杯中的液体倒出来,听清楚了吗?以小组为单位快动手试一试吧。 (生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生汇报。)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13、 生:蜡烛火焰灭了。 师:同学们都看到蜡烛火焰灭了,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种气体像水一样往下流了,比空气重。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师:你也是根据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猜测的,对吗?真聪明,猜对了。其实,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但它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才得以确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真的是一种新物质,是二氧化碳。(板书:新物质:二氧化碳。) 师:那现在,我想再问一问这位同学,你的意见还保留吗? 生:我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了。 师:的确我们要用事实说话,有充足的证据才能证明呀。 (评析:教师此处操作演示的实验方法比教材更加明确规范,为了增加实验现象的可信度,教师要

14、求学生收集两瓶气体,分别做两个验证实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3.二氧化碳的应用。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可以制造二氧化碳,人们还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生产出了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激光器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你能根据这个实验现象说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师:说的真好!看来,我们得到的实验结论与课前大家的猜测完全一致。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析:学生在发现试验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等方面的思维活动形成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师:咱们再来看看这个装置,(出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其他的物质,是什么呢?不确定,想知道是什么吗?只要课后你们阅读一下老师送给你的教材后面资料库里的相关资料就会知道了。 编辑/赵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