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32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瓶梅词话“与”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本文在穷尽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语言学中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对金瓶梅词话中表示“给予”义的“与”构成的句子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以较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这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语法面貌的系统描写和解释,而且也有助于对现代汉语双宾句式的进一步研究。 吴锡根(1963),男,杭州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社会语言学。(浙江杭州 310012) 我们所讨论的“与”字句是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由表示“给予”义的“与”构成的句子。例如: (1)大娘到见我甚是亲热,又与我许多花翠衣服。12 (2)妇人递酒

2、与西门庆,磕下头去说道16 例中的“与”都表示“给予”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给”。因此,对词话中的“与”字句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语法面貌的系统描写和解释,而且也有助于对现代汉语双宾句式的进一步研究。 一、句法分析 我们对词话中的“与”字句进行了穷尽性检索,共检得1625句。通过分析,我们将其下位句式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标记为: P1:S+与+O1+O2P2:S+S+与+O P3:S+把O+与+OP4:S+V与+O1+O2 P5:S+V+O2+与+O1 P6:S+ S+V与+O P7:S+把O+V与+OP8:S+V+O2+V与+O1 这里S表示主谓谓语句中的小主语;V与表示一个动

3、词跟“与”的结合体;O1表示“与”的间接宾语或可以变换成“与”的间接宾语的宾语,O2表示“与”的直接宾语或可以变换成“与”的直接宾语的宾语。 1.P1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1句共有249个,约占总数的15.32%。P1句从结构上看是一个双宾结构,其中的谓语动词就是“与”,后边跟有两个宾语,前一个宾语为间接宾语,后一个宾语为直接宾语。例如: (3)奴与他十两银子,两套衣服。16 (4)来保管待酒饭,又与了李中友三两银子。30 例中间接宾语分别是“他”和“李中友”,直接宾语分别是“十两银子,两套衣服”和“三两银子”。从例句中还可看出,P1句的直接宾语一般都是名词性短语,间接宾语

4、可以是人称代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句式中的间接宾语还可以省略,联系语言环境,被省略的成分可以准确地补出来。例如: (5)夏提刑见了大喜,赏了玳安一两银子,与了回帖儿。38 从上文可知,例(5)中“赏”和“与”的对象是相同的,显然这里的“与”后边承前省略了间接宾语“玳安”。 P1句中“与”构成的双宾结构还可扩展为兼语句式。例如: (6)你不消费心,我已与了干娘银子买东西去了。6 例中的“干娘”是兼语,其既是“与”的间接宾语,又是扩展成分“买东西去”的主语。 2.P2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2句共有194个,约占总数的11.94%。跟P1句式比较,我们可以把P2句式看作

5、由P1中的O2提至句首而形成: S +与 + O1+ O2(P1) O2+ S +与 + O S + S+与 + O(P2) 从结构上看,P2是主谓谓语句,但在实际语句中常省略大主语或小主语,有时甚至大小主语全省。例如: (7)随师父要多少东西,我与师父。49 (8)我明日另寻一方好汗巾儿,这汗巾儿是你爹成日眼里见过,不好与你的。28 例(7)中,P2句的大主语承前一分句中的宾语“东西”省略;例(8)中完整的P2句应是“这汗巾儿我不好与你的”,可见大、小主语都省略了。 虽然P2句中的大主语是由“与”的直接宾语转化而来,但“与”在这一句式中仍可再带直接宾语。例如: (9)娘收了这缎子衣服,不拘娘

6、的甚么旧白绫袄儿,与我一件儿穿罢。45 P2句还可扩展为兼语句式。例如: (10)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红李子。49 例中“胡僧”既是“与”的宾语,又是扩展成分“下酒”的主语。 3.P3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3句共有39个,约占总数的2.40%。跟P1句式比较,我们也可以把P3句式看作用介词“把”或“将”将P1中的O2提前而形成: S +与 + O1+ O2(P1) S +把O2+与 + O1 S +把O+与 + O(P3) 从结构上看,P3是一个“把”字结构,正因为它跟P1句的内在联系,所以也可由P3变换成P1。例如: (11)月娘不肯把元宵与他

7、,说91 月娘不肯与他元宵,说 可见,作为P3的原句就是用介词“把”介引了作为P1的变换句中的直接宾语,从而形成一个处置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区分有些形式上跟P3很接近的句式。例如: (12)长老遂破了他身,每日藏锁他在床后纸帐房内,把些饭食与他吃。73 (13)看你睡了不曾,教我把一件物事来与你。100 两例中的“把”都是动词,不是介词,例(13)中的“把”字结构还带有趋向补语“来”,更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这两类句子不是P3,我们将它们看作P5。 P3中还可以用“将”表示处置,我们检得3例: (14)倒将学生方巾与老翁戴戴何如?72 (15)若放奴家魂一命,多将功德与你行。74 (16

8、)将这一桌酒菜晚夕留着,与二舅、贲四在此上宿吃。79 虽然P3句中的“把”已将“与”的支配对象提前,但偶尔“与”后仍带有受事成分。这种例子词话中仅1例: (17)你把剩下的,与我些儿买果子吃。23 这里的“些儿”是“剩下的”中的“些儿”,显然也是“与”的支配对象。 P3句中“把O”和“与+O”之间还可以插入别的动词性成分,从而构成连动结构。例如: (18)今早爹吩咐,把后边那一张凉床拆了与他。58 把后边那一张凉床拆了 +把后边那一张凉床与他。 P3句也可扩展成兼语句式。 4.P4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4句共有46个,约占总数的2.83%。从总体上看,P4是一个双宾句式。例

9、如: (19)不争你送与他一半,教他招韶刀儿问你下落。81 (20)趁早实供出来,交还与我鞋,你还便宜。28 例中的“V与”组合“送与”、“交还与”都带有两个宾语。句式中的V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但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如例(20)“交还与”中的“交还”。 P4中的两个宾语有时也可省去一个。例如: (21)递与钥匙,教小玉开门。46 (22)我如今趁武大未归,过去问他借历日,细细说与他。3 例(21)省略了“递与”的间接宾语“小玉”。例(22)是王婆回答西门庆“这条计,干娘几时可行”时的一句话,可见这里省略直接宾语“这条计”。 P4句偶尔也可以扩展成兼语句式,我们检得1例: (23)我又不是你影射的

10、,何故把与你衣服穿?24 这里的“你”既是“把与”的宾语,又是“穿”的主语,即是兼语。 5.P5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5句共有431个,约占总数的26.52%。跟P4相比,我们可以把P5看作由P4中的“与+O1”移至末尾而形成: S + V与+ O1+ O2(P4) S + V + O2+与 + O1 (P5) 可见,P5句的特点在于它整体是一连动结构。例如: (24)明日早来宅里,送丫头与二娘来。24 例句中的“送丫头/与二娘来”即为连动短语,其中两个“动”之间是动作行为跟目的的关系。 句式中的V都是动作意味很浓的动作动词,词话中常用的有“递、送、拿、寄、取、借、赏、拣、

11、把、斟、做、奉、凑(钱)、发(货)、泡(茶)、打发、安排、收拾”等。 P5中前一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其后“与”的支配对象,如例(24)中,“送”的是“丫头”,“与二娘”的也是“丫头”,所以一般情况下O1不能省,但有时也有例外: (25)要饼吃连忙做了与他去就罢了,平白又骂他房里丫头怎的!11 例中“做”后边没有宾语O2,但联系前文,显然“做”省略的就是前边的“饼”。 P5句也可以扩展成兼语句式。 6.P6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6句共有529个,约占总数的32.55%。跟P4相比,我们可以把P6看作由P4中的O2提至句首而形成: S+V与+O1+O2(P4) O2+S+V与+O

12、1S+S+V与+O(P6) 从结构上看,跟P2一样,P6也是一个主谓谓语句,由于受上下文的影响,在实际语句中常常省略大主语或小主语,有时甚至大、小主语全部省略。例如: (26)他前边使了丫头要饼,你好好打发与他去便了。11 (27)就是外边有三四百两银子欠帐,文书合同已都交与你老人家。7 (28)吴典恩早封下十两保头钱,双手递与伯爵。31 例(26)中,P6句的大主语承前一分句中的宾语“饼”省略;从上下文可知,例(27)中的小主语“妇人”(孟三姐)省略不出现;例(28)中,P6句的大小主语分别承前一分句中的宾语“十两保头钱”和主语“吴典恩”省略。 P6中“与”前面动词大部分是单音节动词,有时也

13、可是双音节的。 P6句也可扩展为兼语句式。例如: (29)王婆做了个梅汤,双手递与西门庆吃了。2 例中的“西门庆”作为兼语既是“递与”的宾语,又是扩展成分“吃了”的主语。 7.P7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7句共有101个,约占总数的6.22%。跟P4句式相比,我们可以把P7句式看作用介词“把”或“将”将P4中的O2提前而形成: S + V与 + O1+ O2(P4) S +把O2+V与 +O1 S +把O+V与+ O(P7) 从结构上看,P7是一个“把”字句式,正因为它跟P4句的内在联系,我们也可以由P7句变换成P4句。例如: (30)王六儿便把女儿鞋脚递与他。51 王六儿便

14、递与他女儿鞋脚。 P7句还可以用“将”表示处置,101个P7句中共有20个用“将”表示处置。例如: (31)一个把西门庆枕边风月,尽付与娇婿;一个将韩寿偷香手段,悉送与情娘。83 例(31)最能说明这一点,其中前一个P7句用“把”,后一个用“将”分别介引“付与”和“送与”的支配对象。 P7句中“把O”和“V与 + O”之间还可以插入别的动词性成分,从而构成连动结构。例如: (32)这春鸿把宋御史书连批都拿出来,递与大舅。79 这春鸿把宋御史书连批都拿出来 +这春鸿把宋御史书连批递与大舅。 P7句也可扩展成兼语句式。例如: (33)我备分礼物,把你送与他做个徒弟出家。93 例中的“他”既是“送与

15、”的宾语,又是扩展成分“做个徒弟出家”的主语。 8.P8的句法结构 词话1625个“与”字句中,P8句共有36个,约占总数的2.22%。从整体上看,P8句是一连动结构。例如: (34)妇人取第二盏茶来递与薛嫂。7 (35)那妇人便浓浓点了一盏茶递与他。37 两例中的连动短语分别为“取第二盏茶来/递与薛嫂”和“点了一盏茶/递与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P8句中“V+O2”跟“V与+O1”间有明显停顿,书面上加有逗号,则句式归为P6。例如: (36)a金儿唱毕,赛儿又斟一杯酒递与玳安儿。50 b赛儿拿钟儿斟酒,递与玳安。50 这里a句是P8句,而b句,由于中间有逗号,按惯例整个句子应看作复句,其中

16、的“与”字句便只能是P6句。 二、语义分析 1.从语言深层的语义平面来看 上述八种“与”字句下位句式可归纳为下列三种基本短语结构类型。 D1:N施事+与+N受事+N与事 D2:N施事+V+N受事+与+N与事 D3:N施事+V1+V2+N受事+与+N与事 如果语言深层结构D1中的N施事显现为表层主语,N受事和N与事分别显现为“与”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则由D1生成P1;如果D1中的N受事显现为表层大主语,N施事显现为小主语,N与事显然为“与”的宾语,则由D1生成P2;如果N施事显现为表层主语,N受事显现为介词“把”的宾语,N与事显然为“与”的宾语,则由D1生成P3。例如: (37)可可薛爷在那里

17、,悄悄与了个熟老娘三钱银子。50(D1P1) (38)李娇儿一心要这两个丫头,月娘生死不与他。80(D1P2) (39)把李娇儿那皮袄却与雪娥穿,我穿李大姐这皮袄。74(D1P3) 正因为P1、P2、P3三个下位句式具有共同的语义基础,三者相互之间便存在广泛的变换关系,而且这种变换都是可逆的。例如: (40)妇人又与薛嫂五钱银子。85(P1) 五钱银子妇人又与薛嫂。(P2) 妇人又把五钱银子与薛嫂。(P3) 如果语言深层结构D2中的N施事显现为表层的主语,V跟“与”结合成一个“V与”组合,中间没有其他成分,N受事和N与事分别充当“V与”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则由D2生成P4;如果P4句中的O2

18、插入“V与”组合,则由D2生成P5;如果N受事显现为全句主语,N施事显现为小主语,N与事显现为“V与”组合的宾语,则由D2生成P6;如N施事显现为主语,N受事显现为介词“把”的宾语,N与事显现为“V与”组合的宾语,则由D2生成P7。例如: (41)哥,明日找与李智、黄四多少银子?45(D2P4) (42)悄悄送上二十两银子与吴大舅,只当兖州府干了事来了。79(D2P5) (43)其妻李氏,身染痼疾在床,家事尽托与宠妾刁氏。47(D2P6) (44)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我嫁与这样个货!1(D2P7) 正因为上述四种下位句式具有共同的语义基础,它们相互之间也存在广泛的变换关系,而且这种变换都

19、是可逆的。例如: (45)西门庆封与神仙白银五两。(P4) 西门庆封白银五两与神仙。29(P5) 白银五两西门庆封与神仙。(P6) 西门庆把白银五两封与神仙。(P7) 语言深层结构D3只能生成P8,其中N施事显现为表层的主语,N受事显现为V1的宾语,V2跟“与”组成“V与”组合,N与事充当其宾语。跟D2相比,D3只多了一个能支配N受事的动词。例如: (46)(春梅)把了几个桃子、李子与他,说道27(P5) (47)西门庆取银子把与王婆。5(P8) 跟例(46)相比,例(47)中多了一个动词“取”,且它能支配其中的N施事“银子”,如果没有这个“取”,例(47)也可说成“西门庆把银子与王婆”,便是

20、地道的P5句了。 我们可以把“与”字句深层语义结构类型和表层句法结构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图示如下: 2.从语言深层来看 “与”字句最基本的语义关系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交接传递,具体来说就是,N受事经过“与”、V甚至V等动作行为,由N施事交接传递至N与事。范晓将与事细分为当事与共事,前者“指动作交接、传递、指向的对象,是动作的受益者或受损者”,后者“指动作中跟施事协同进行动作的对象”,看来“与”字句中的与事只能是当事,而且“与”是“给予”的意思,所以“与”字句中的与事还只能是“受益者”,不可能是“受损者”。上述的语义关系可表述为: “与”字句八种下位句式都能说明这一基本语义关系。例如: (48)西门庆

21、与了他约三四钱一块银子。79(P1) (49)这经济见有月娘在房里,就把物事暗暗递与妇人袖了。82(P7) 例(48)表达的是:“约三四钱一块银子”通过“与”这一动作,由西门庆传递转移到“他”;例(49)表达的是:“物事”通过“递”、“与”等动作,由经济传递转移至“妇人”。 P1、P2、P3、P5四种下位句式中的“与”单独带有宾语,动词性很强,“给予”义明显。而在P4 、P6、P7、P8四种下位句式中,“与”却出现在“V与”组合中。对其中的V和“与”,贝罗贝认为V表示“特别的给予”或“有特定意图的给予”,而“与”只表示“中性的”、“简单的给予”;而且“V与”中的“与”很多情况下仍表示实义的“给

22、予”。例如: (50)金莲央及春梅,递与他柬帖。83 例中的“递”就表示“特别的给予”,即不仅表示“给予”,而且表示给予的方式,而“与”表示“中性的给予”。另外,这里的“与”语义实在,仍是一个动词。 随着语义的发展,相关句式格式化程度提高,“V与”组合中“与”的意义逐步虚化,最终语法化为引进间接宾语的介词。因此,“与”的格式化意味很浓,也即不管V为什么动词,只要进入“V与”组合就在整体上表示“给予”,这样V的范围就不再限于有“给予”意义的词。例如: (51)吾有诗八句,说与你听。79 例中的V“说”独立时并没有“给予”义,但跟“与”组成“V与”组合就表示“给予”,这可以看作由“与”的格式意义赋予。 注释: 本文所用的版本是梅节重校本,香港梦梅馆,1993。方括号内的数字为该例句出现在词话中的回数。也有人认为P4来源于P5。参看贝罗贝(1986)、胡竹安(19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