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774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校企一体化”提升高职项目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能力 摘要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开发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或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项目课程开发的质量。为此,通过对项目课程开发中存在的教师能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升教师能力的途径。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或高级应用型人才,即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原则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然对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项目课程

2、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1项目课程开发基本描述 课程开发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使用教材,二是教师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课程开发是指在一定教育宗旨即课程观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划、编制、实施、评价课程的一连串作业过程,具体落实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开发的任务就在于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增长的客观趋势和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具有适当水准、适当内容、结构优化、功能优越的新课程。课程开发除了包括目标、内容、活动、方法、资源及媒介、环境、评价、时间、人员、权利、程序和参与等各种课程因素外,还包括了各种因素之间的相

3、互作用,特别是包含了课程决策者的互动和协商。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对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手段,又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部分学校已经走到了实施的环节,毫无疑问教师是参与本次课程改革的主体,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行就是要求教师在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以及教学管理、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 1.2教师能力对项目课程开发的制约 高职院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缺乏,教师的职业经验、职业

4、经历与课程开发的要求差距明显,课程开发和整体设计的能力十分低下。到目前为止,课程开发工作进展依然在学科课程与项目课程之间摇摆不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课程开发不断被拉回至学科体系的轨道,主要是教师能力制约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进程。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对课程开发的制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教师成长环境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均成长于学科本位的教育模式下,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缺乏实践技能和职业观念,不能恰当地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于教学。学科课程思想已经深深地渗透于他们的意识中,要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工作体系的结构是相当困难的。课程开

5、发的工作几乎完全由课程专家或教学专家来承担。尽管课程专家主观上力求在课程中体现职业实际的需求,但由于其特定角色的限制,致使职业教育课程侧重学科知识,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岗位的需求。重视学历教育忽视教师教育能力培训,重视全日制教育,轻视业余短期培训,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制约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把握 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决定了他是否在课程开发中能够准确定位。高职教师很容易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开发,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缺乏对项目课程的准确认识。很多教师可能受能力本位思想及社会各种观念的

6、影响,认为项目课程就是技能训练。因此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该专业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专业不同。没有理论知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就会存在问题和缺陷。这就导致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中不能严格按照课程开发目标和程序严格进行,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认识判断进行,课程开发中大量掺杂个人因素。 (3)行业分割 高职院校教师大都忙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没有时间参与课程开发,没有精力进行各种课程产品的编制,更没有时间了解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尽管有些学校对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给予丰厚的物质报酬或薪级提升,但教师们依然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投入到课程开发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若干人员之间,没有能够深入到广大教

7、师和学生中去,缺乏宣传,变故也多。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进入企业的机会较为有限,学校教师与企业沟通较少,参与程度较浅。人为和非人为的原因造成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之间形成行业分割状态,彼此之间缺乏实际意义的交流与沟通。 课程开发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及技能训练,致使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差、水平不高。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课程开发的技术培训,缺乏必要的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能。虽有课程开发的热情,但无从下手,或是盲目开发,致使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差、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行业和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是有些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但由于企业人员缺少必要的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能,难以将企业的要求转化为

8、具体的课程。于是就形成了一方面企业对学校课程的市场适应性不满,另一方面企业对学校的课程开发又无能为力的局面,使得行业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课程开发方面的合作。 2提升教师能力的思考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转变学科本位的思想观念问题,同时要具备较强教师能力。教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即专业学科知识体系、教学能力和开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从图1看出,目前对于教师能力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类。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强弱又可以将教师能力归纳为强理论强实践、强理论弱实践、弱理论强实践、弱理论弱实践四种类型。

9、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开发需要培养的是强理论与强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但是目前存在的是强理论弱实践的以大学院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师行业的大学毕业生和以企业内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弱理论强实践的专家。强理论弱实践的教师缺乏职业理念和岗位技能,企业专家缺乏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分割。 3“校企一体化”提升教师能力的探讨 学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强理论强实践的教师队伍。因此探索打造强理论强实践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项目课程开发的必要途径。一般的校企合作由于存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天然屏障,难以真正实现深度合作。为此校企一体化职教模式可以作为项目课程开发中解决

10、教师能力问题的有效途径。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指校企投资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企业部门与校内实训中心一体化,校外的工作和校内学习一体化。这种模式一般又分为企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职教集团三种类型。把“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融为一个主体,合二为一,理顺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等关系,为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实证。从根本上改变职教“黑板开机器、练习本上制产品”的教学方式,形成“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转、老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机器转”的新格局。这样就打破了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之间的行业分割,教学能力和工作技能均成为校企一体化模式中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将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员工自觉提高项目课程开发能力,并为员工参与项目课程开发创造了无障碍条件,真正达到了“双赢”的目的。学校教职工和企业员工都已经有了“企业是学校的企业,学校是企业的学校”这样的共识,这是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解决项目课程开发中教师能力问题的重要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