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0613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例谈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与运用 赏识教育的出现,无疑对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堂中有效渗透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 赏识教育 渗透 一、备课环节科学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 课堂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从课的开始部分到课堂结束前的所有教学环节,几乎每一个细小环节或场景都有渗透赏识教育的可能,因此备课环节的科学预设至关重要。哪些环节需要认真考虑预设?在笔者看来,课堂中的游戏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分组比赛以及教师巡回指导等方面蕴含着较多的赏识教育渗透点。如

2、在前滚翻新授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在如下环节预设赏识教育渗透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团身滚动的问题,同伴在练习时的相互鼓励与保护帮助,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的积极勇敢参与态度,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精彩的表现,集体游戏时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后学生主动整理场地器材等。备课环节对赏识教育渗透点的精心挖掘与预设会让教师在评价时做到游刃有余,润物无声。 二、细心观察捕捉教育时机,灵活运用赏识教育 课堂观察是教师把握与调控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学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练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以及小组活动的效果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中生

3、成的教育良机需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不注意观察,一些教育时机有可能就会遗憾地错过,尤其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更容易被忽视。课堂中该如何观察?观察点应该放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要观察教学设计的预设内容外还应当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如在笔者的一堂排球垫球课上,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到了练习场地外,这时有位同学在练习的间隙悄悄地跑到场外将球捡回。此刻,笔者恰巧注意到了这一幕,随即召集全班学生停止练习,对这位同学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与灵活渗透赏识教育既褒奖了当事人,勉励他继续发扬高尚的品格,同时又对其他同学进行了宝

4、贵的德育教育。其实,课堂中只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表情,总能抓住很多赏识教育的渗透时机,如有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练习技能;当同伴间发生冲突时,有人主动道歉,或有人主动示好,化解矛盾;当有学生受伤时,有人主动搀扶;当有人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时,有人向其点头微笑,表示为之高兴和敬佩等。 三、合理运用有效形式与途径,优化渗透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施以赞赏、鼓励、表扬、褒奖等积极评价使 学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进而达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的目的。赏识教育的运用形式与途径不仅仅体现在赞赏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激发鼓励学生,宽容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

5、堂,喜闻乐见,形式各异的方式更能够优化赏识教育的渗透效果。如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尤其是体型较为肥胖的学生,教师更应适时地运用赏识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你的动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再勇敢一些,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够取得一些进步的话,教师更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除了语言赞赏与激励外,教师的眼神、掌声、两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刺激学生奋进的神经。合理运用有效的形式进行教育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自己,练习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提升自身素养,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理念是影响教师行动

6、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他在课堂中的行动指向,因此,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关键。有调查显示,部分体育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赏识教育无非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类似理念上的偏差,不仅会导致课堂中不切实际的表扬出现,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渗透赏识教育时走进误区。如何完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需要从提升一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做起,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对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还包括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渗透、运用与把控能力,如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敏锐的课堂观察力与判断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7、。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多给予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待。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科学预设,巧抓时机,提升理念,善于运用,才能真正让教育者把赏识教育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让孩子们获得健康与快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

8、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师”之概念

9、,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 程婷.近几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7)127-128. 2任维娜.让赏识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教师,2009,(02)342-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