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0948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 【摘 要】 国企院校教师素质的落后是客观事实,也是伴随着国企院校萧条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文化建设,是国企院校走出困境的重要基础。实施这一策略的选择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学改革、校本培训、校企融合、校际交流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促进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1 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文化建设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

2、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和职业行为特征,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包括职业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职业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隐性文化,也包括人际关系、角色认同、态度倾向、行为方式等显性文化,以及物质环境和条件中的文化氛围 。教师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的统一。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文化建设紧密相关,教师文化有自己固有的特征,自发状态形成的教师文化难以完美,教师容易具有脱离社会的封闭性、关门教学的个体化、重复知识的停滞性、师道尊严的自负等弊端,这些弊端可以束缚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教师文化建设,只有使教师文化建设具有学习型组织本质特征,才能有利于促

3、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2 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 传统意义的教师是静态知识的传授者,难以应付知识爆炸与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所有国家教育改革趋势,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经常是针对普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几乎是空白,国企院校教师素质落后,也伴随国企院校的生存危机。通过我们调查表明:国企院校教师学历层次比较低,多数是非师范大学毕业,缺乏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技能训练,办学模式具有封闭性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激励机制,知识老化而缺乏更新;教育研究能力相当落后。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重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

4、文化建设得不到重视,就会影响国企院校办学质量。 1.3 国企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的意义 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将教师文化分为四类:个人主义、派别主义、人为合作、自然合作等四种形式。个人主义教师文化为互不干涉, 派别主义教师文化具有小团体主义倾向,人为合作的教师文化受外在行政控制具有被动性,自然合作教师文化是自愿主动的交流合作,具有自由性与创新性,以教师专业发展性为中心的特征。前三类教师文化是代表教师文化现状,只有第四种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向。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展国企院校教师文化建设也是建构学习型学校的过程,在建构学习型组织中形成良好教师文化氛围,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能够

5、激发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完善学科知识与职业能力,使教师在共同景愿中实现学习目标:在团队学习使群体意识爆发能量并形成巨大的辐射力,推动个体成员开发内隐知识潜能,不断追求卓越,改变心智模式、系统思考、超越自我,形成个体自我发展与整体共同发展的统一,所以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是促使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基于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建设的策略 2.1 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与民主开放理念,尊重教师个性心理与个性知识结构。应设法解决教师遇到的困难,相当教师收入低影响工作态度,教学资源贫乏限制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教师需要在

6、学科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有所突破,教师专业发展必然伴随劳动时间与强度就会大幅提高,学校与企业应该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担心教学效果不被认同,害怕批评与评价,容易形成心理焦虑,学校应该设法为教师减轻心理负担。多倾听教师的建议,给教师更多自主权,倡导民主理念,少些命令形式。教师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才能体现教师文化精神本质,用扁平式民主化学习组织维系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建构制度文化,以良好环境设施与校园风貌强化物质文化氛围。 2.2 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教师职责,如朱熹所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成为静态知识的传授者

7、,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机器,学生的能力发展被忽视,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是处于完成时态的。适应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国企院校学生面临企业生产需要,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特征,对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建构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动态开放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教学改革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统一,是以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深化教学研究的过程。新型教学模式就体现为教师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学过程的文而化之与助而长之过程,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过程,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理念

8、、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的更新,这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3 在校本培训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国企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加之国企院校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师专业知识的落后,国企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调整与更新尤为必要,但是,一方面国企院校教师接受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机会及其有限,另一方面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经常脱离教学实际需要,这样情况下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就具有了实施的必要性,校本培训具有立足教学需要,培训方法灵活教师自主学习等优点。我们利用沈阳市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的契机实施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

9、教学理论、各门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基本技能与方法、现代教学技术、科学研究与方法等,培训形式包括:教学反思、教学评估、网络学习、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学术交流、师徒结对、课题研究等。通过一年的的结合于课题项目的校本培训的实践过程,使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出现了新的面貌。 2.4 在校企融合中进行教师文化建设 国企院校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部分,具有校企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但是伴随整教育竞争与经济调整等原因,最近一些年出现萎缩与萧条局面。国企院校既缺乏政府实际支持,难以纳入企业管理部门主体,面临倒闭危机与边缘化状态,也引起教师的职业忧患,群体心理显然构成教师专业发展负能量。如何消除

10、这些消极因素?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管理部门都有不可推卸责任,企业内部如何对待教师群体,涉及校企文化融合问题,企业文化不会完全适应学校,学校文化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企业管理、产学结合、校企融合方面,应该看到教师是企业特殊群体,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载体与培育知识创造者,他们不是简单的企劳动者,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应该受到尊重,相对独立性地位应该得到企的认同。只有建立平等的校企文化融合体系,才能建构良好教师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了企业因素外,我们还是呼吁社会给予一定重视,不妨借鉴一下国外校企融合模式,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向联合,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2.5 在校际交流中进行教

11、师文化建设 国企院校的相对封闭性也是影响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国企院校教师越来越被政府教育部门边缘化,教师难以参加众多的教学交流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甚至于一些政府教育部门组织的实施会员制度,国企院校由于不能缴纳会费被拒之门外,面对国企院校的这样尴尬局面,我们也呼吁政府应该实施教育公平原则,给以国企院校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把国企院校纳入正常运行的轨道中,特别是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国企成人高校,更应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研究的机会。国企院校也应该主动走出去,加入各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使教师扩大视野、学习他人先进经验,走到教育发展的前沿,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避免抱残守缺与坐井观天。只有立足于开放式教育体系,才能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文化建设。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院校的生存危机伴随着教师素质的落后,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促进国企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加强国企院校教师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实施这一策略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建构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体系,建构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校企融合模式,扩大校际交流的开放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