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日志.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74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教育日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教育日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教育日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教育日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教育日志.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教育日志 一、 教育日志的内涵 “日志”来源于法语,在英文中,日志有着不同的说法,如:“field notes”,“diary”,“journals”,“logs”,等。它原指对个人经验和日常观察的持续记录,是个人一天中可能完成的行程,如飞行员的飞行日志,船长的航海日志。后来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学术、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中,用以调查日常情景中个体在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写日记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它可以在自然自发的情境下对事件和经验进行调查,其获取的资料通常是对传统研究设计所获取资料的有益补充。另外,日记是在个体经历某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该事件做的回忆和记录,因而可以提高研

2、究的精确性1。 教育日志可被译为“teaching journals”,也被称为“研究日志”、“教学日志”、“反思日志”、“教师日志”等,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生活事件和教育行为进行定期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事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性分析,探寻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教育日志不仅仅是对“生活事件”的记录,而且是对个体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和有价值的教学事件的记录,通过对自身学习、工作的反思,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给自己提出研究问题,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育艺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改进和重建个人的教育生活和精神家园。写教育日志是教师与自

3、己进行对话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对教学经历进行详细的描述,可以记录有意义的事件,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场域。 教育日志是对教师个人经验和观察的记录,往往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因此,每位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内容,依照个人的习惯和爱好选择相应的方式来写日志。一般来说,教育日志有以下四种类型。 1.随笔式日志 随笔式日志就是教师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后的记录形式。教师可以在日志中记录自己对某些问题的一些体会和感触,揭示出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过程,它不一定面面俱到、体系完整,只要能够随时捕捉住自己思维的火花和瞬间的

4、灵感即可。通过记录随笔式日志,可以为教师日后开展特定问题的教育研究提供资料,也可以为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积累宝贵的经验。 2.主题式日志 主题式日志是教师抓住教学活动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反思教学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并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得失、突破创新之处记录下来。 3.课例式日志 课例式日志就是教师记录下对自己或他人执教的某一堂课的反思,包括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对教学成功与失误的分析等。 4.点评式日志 点评式日志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日志形式,是指针对某一教学事件和教育问题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和反思等。引发教师思考的事件,

5、可以是课堂中突发的教学事件,可以是与同事、专家对话时所获取的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也可以是在个人阅读教育书籍的过程中捕捉到的那些引起情感共鸣的故事和观点。点评式日志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事件发生经过的描述、对事件发生原因的探讨、问题解决策略的提出以及实施效果分析。 日志的格式和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创造其他的形式,自由展示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色。比如,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志、教师博客在教师群体中迅速发展、日渐流行。这种新型的网络日志也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话语权,为教师书写教育、展示个性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和交流对话的平台。 二、 教育日志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一个比较流行

6、的做法是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写研究报告,为此,教育日志也日益成为形成教育叙事类研究成果的重要素材之一。当然,经过整理修改的教育日志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师研究的成果形式。撰写教育日志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育日志有助于教师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专业精神的生长 教师的自我意识感是否形成、专业精神是否发展,是衡量一位教师能否从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和专业精神的形成有助于教师意识到教育职业在个人生存与发展中的意义。作为教师的基本价值观,自我意识和专业精神从深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正如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所指出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

7、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的对话中。我们要关照教师内心,使其不会僵化,对深层的自我待之如友,培养一种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意识,使我们无论在哪里都感到回归了灵魂家园。”2自我意识和专业精神的形成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感悟和体察,也来自于教师有意识地站在实践之外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和洞悉。教育日志允许教师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能够帮助教师建构个体独特的教育世界及其文化,教育日志饱含着教师个人的情感、信念、理想和期待,能够激励教师向着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不断奋进。因此,通过撰写教育

8、日志,教师可以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个人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诉诸文字,揭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 2.教育日志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提炼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育智慧和教学能力往往不是教师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而获取的,它们需要教师对其教育实践活动反复的思考和不断的反思,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晶。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深思熟虑,没有为了突破教育困境而苦思冥想,没有为了解决教育难题而艰难求索,那么,他就难以体验到教育智慧、灵感顿悟在突然之间的降临。教师独特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来自于实践,更来自于实践之外殚精竭虑的思考。撰写教育日志有助于教师进行思考。“写作,真正的写作,似乎更能使现

9、实体验具体化,比现实世界更能触及事情的核心(尽管显得奇怪)。故事的描述能力就在于它更具推动力、感染力,比现实生活更具体质和感情上的影响力。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使本来很冷静的人泪如雨下(读者,也可能是作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3教师通过记录教学中的不足与闪光点,可以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对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提高教学技巧、改进教学行为。撰写教育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批判、表达、反思和评估的过程,也是将教师个人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在专业上不断成长和完善、在能力上持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10、。“我的写作,作为一种实践,使我在生活中的实践富有洞察力(我现在能够看到原先无法看到的东西)”,“写作使我们掌握具体知识。这种知识,现在可以用于或实现为日常生活的一连串激动人心的事情中的行动。在这种意义上说,写作可以锻炼我们”。3 3.教育日志有助于个人生活故事的表达和对生活体验的关注 当前教育研究一个总的变化趋势是:“从写历史史实到写当事人的生活故事,从写宏大理论到写地域性知识,从写学术观念到写实践行动,从写语言到写文化,从表达单一声音到表达多元声音。”4 为此,教师的个人生活故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的生活故事是教师对自己在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事件和经历的描述,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生

11、活世界中的体验与感悟。在教育日志中,教师可以详尽地描述和记录在课堂教学、校园生活、教室情境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并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赋予教育生活以独特的意味。教师的生活故事总是存在于真实场景之中,带着师生的共同记忆,包含着教师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反映着教师对于教育意义的追索。教育日志是教师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事件和生活事件,从个人独特的生命视角去观察和体验世界,揭示在自己的教育经历中逐渐形成的教育信念和行为方式。教育日志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自传”,这种叙事方式往往会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具有教育的研究价值。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以一种“轻柔”、“深情”、“微妙”和“

12、敏感”的方式将个人的生活故事及其意义带入人们的视野,从而拓展了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野。恰如马克思?范梅南所说:“教育学要求我们对生活体验(孩子们的现实和生活世界)保持一种现象学的敏感性。教育学要求我们具备一种解释能力,以对生活世界的现象作出解释性理解,其最终目的是理解与孩子共处情境之中的教育意义。”3 三、 撰写教育日志的原则 撰写教育日志可以帮助教师超越直接的狭隘的实践经验的束缚,给予其思想的权力和想象的自由。美国学者艾里克森(Ericson,F.G.)认为,叙事研究中日志撰写的主要步骤包括:(1)观察数据的记录不从属于一系列事先确定好的范畴。(2)已做好的观察记录是观察者选择的结果,它具有教与

13、学的特征。(3)每天都要做记录。叙述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对现象的细节的描述,以便解释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原理及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行为类型5。一般来说,教育日志的写作应遵循如下五条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 在时间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日志应该在事后尽快撰写、及时记录、详细描写。建议教师在口袋里准备一个小本子及时记录。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即使你拥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也应尽快地记录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教师应该把所有能够想起来的细节都记录下来,即使这些内容不会在教育研究的总结报告中出现。因为在真正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之前,教师是无法断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有时在课堂上,教学流程

14、中的佳境、师生思维撞出的火花,常常让人兴奋,这些绝妙的不可求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及时记下,一旦疏忽,过后就忘。对于这些细节的记录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思考研究主题。从某个角度来说,研究报告的整理和提炼类似于从金矿中淘金。艾尔?巴比曾形象地指出:“即使最富的金矿每吨也只能提炼出30克的纯金,也就是说这个金矿的99.997%都是浪费的。但是这30克的黄金可以延展至覆盖约18平米英尺的区域(相当于685页厚的书页)。所以即使记一吨重的笔记,选用的也只是最精华的部分。”6 2.持续性原则 教师应该有规律地持续地撰写教育日志,凡是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事件、感想和反思都应该被记录下来。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看

15、到的事情和经历的情境都回忆起来。及时准确地写日志和做记录可以为教师事后分析教育问题提供基本的文本资料。教师在开始记日志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那些不习惯写日志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不宜坚持的事情。为此,教师可将写日志的时间直接列入自己的日常工作时间表中,不管工作和生活多忙和多累,都给自己留出一点写日志的时间,每次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将养成一个记教育日志的好习惯,并将从自己的教育日志中获得难以预料的收获和满足。在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把日志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内容加注标题、列出目录。如果日志有了标题和目录,对于研究资料的后期整理

16、、查找、引用和分析,都会更加方便。如,教师在第一次尝试使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之后写下日志,记载当时的教学情景、实施过程、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状况及教师的授课感受等。在其他平行班,教师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尝试使用该方法时,也应做连续的记录。这样,通过比较这三次日志,就能发现在不同的班级使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有何差异?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给课堂带来了哪些变化?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朱永新教授指出,只有记教学日志,才能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碎片”粘合成最完美的珍珠。单独看,这些“碎片”好像没有价值,其实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

17、彩夺目。 3.对话性原则 写日志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重建个体内部经验的过程,也是建构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活动,它体现了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写日志首先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写日志改造了教师自己所拥有的意义关系,重建了自己的内部经验。通过运用日常化生活化的语言工具,教师在日志中建构着课堂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建构着自身的意义。Burt指出,记日志对行为人可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帮助行为人安排生活,提供一个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通道,因此成为缓解紧张、应付情感问题的重要手段7。教育研究是以具有生命力、思维力的人为对象,在千变万化的实际课堂情景中发生,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实际的困难

18、、问题、挑战和压力,写日志可以帮助他们维持自己日常内心的稳定,建立内心秩序,以更坚强、更积极的心态应付日常课堂中的困难和问题。其次,写日志可以为教师之间、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进行专业对话和共同发展提供重要资源。在每位教师的潜意识中,都渴求着与他人的合作与对话,只是很多时候,教师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说什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典型的教学设计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等,把他们记录下来。当他把那些激动人心的体验、怦然心动的感触、不知所云的想法、教学生活的迷茫写出来或说出来时,就会发现,有很多人与自己有着同样的成功体验,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和困境。总之,写日志,既有

19、利于教师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也有助于与同事、专家的交流沟通。这种对话使教师逐渐了解了自我、学生和教学生活,并将个人的教育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相结合,从而促进教师自我专业成长。这种对话有助于教师从“自我”出发对来自教育实践、个人经历和他人经验进行分析、批判和改造,选择、接纳那些属于或适合于个人的独特经验,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实践,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4.反思性原则 教育日志虽是对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真实记录,但并非纯粹的教育实录。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反思和怀疑的态度,结合研究实际情况,对教育活动进行理性的、批判性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思考。写日志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教师澄清事实、整理

20、思路、明确困惑。写日志的过程也是一种动态的决策过程,写日志不是简单的描述和机械的记录,而是包含着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历程。写日志应该从教师教育研究一开始时就进行,并作为一种思考活动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日志中除记录“做了什么”外,还应深入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等问题。马克思?范梅南指出:“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几种不同的反思:(1)行动前的反思;(2)对行动的反思;(3)行动中的反思。”在他看来,“行动前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对行动方案深思熟虑,决定行动的过程,计划我们需要完成的事物,设想预期的事情或计划的行为有可能让我们获得的经验。对行动的反思,也称为回忆性反思,它有助于

21、我们理解过去的经验,由此对我们与儿童相处的经验的意义获得(更新的或更深刻的)理解。现象学反思就属于这种类型。行动中的反思,则得到教师教育者更多的关注,它有助于教师应对当下所面临的教育情境或教育问题。”8毫无疑问,教育日志中的思考更多地涉及到前两种反思类型,即行动前的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 为了使教师的反思具有可操作性,还有研究者为教师制作了反思日记报告单,见下表。 5.规范性原则 教师撰写的研究日志没有固定的记录格式或统一的体例,但是都应该清楚、有条理,方便日后阅读和查看。每一篇研究日志应包含如下基本信息:事件的日期,主题或小标题,脉络性资料,如时间、地点、参与者、研究地点以及其他与研究相关的重

22、要事项。在日志的左边或右边可以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日后补充记录、评说和分类。为了便于研究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标注符号,如,可以用字母“D” ( Description )表示“故事的描述”,可以用字母“C”( Comments )表示“作者的评论”,可以用字母“R”( Reflections) 表示“个人的反思”,等等。 日志不需使用华丽的文学词藻或正式的学术词汇,而应使用日常用语。日常语言往往是无意的、发自内心的,有助于教师清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有助于教师依据他既有的规范或内在的教育理论对诸多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与思考。同时,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人亲切感,也方便教师日后与其他分享其日志的人沟通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