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47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正在悄然地发生着转变. 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才能真正地肩负起新课程探索与实践的重任.新的教学方法淡化“教”与“学” 的概念,更注重以人为本、个性化、差异化、和谐化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及引导者能否适应这些转变,关键要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全部兴趣、爱好带入到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来

2、,使之喜欢上音乐课,这是音乐教师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心理学家又是创作家,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所想又要不时的启发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迎合学生的思维才能使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 结合我国的实际,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不是纯粹地师讲生听,也不是简单地师导生演,更不是旧式的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怎么样才能把自

3、己学生的全部兴趣爱好带入到自己的音乐课中来,使之喜欢上音乐,这是音乐教师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了才能够使我们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一般来讲,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如此按照常理来说,学生应该是很享受音乐课的。然而“100%的学生喜欢音乐,却有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由此可见,学生在音乐课上并未领略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而且学习音乐的热情受阻,导致厌学。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法死板,与音

4、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和创造欲望。 二、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角色的定位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音乐教学要从感受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能引起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使学生体验美,享受美。音乐教师要本着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信念通过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以此

5、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 兴趣,会象磁石一样,我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音乐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例如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我采用“动物园”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教师出示一种动物。就让学生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学生都很希望能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即满足了他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

6、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音乐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怎么样扮演好这个角色?音乐教师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交流者、音乐兴趣的引导者、音乐学习方法指导者、音乐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者、音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学校文艺活动的组织者、课程教学的实验者与研究者、甚至是音乐爱好的专业、学习者等多种角色。适时扮演、转换恰当的角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将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

7、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的确,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3、培养学生

8、对美的感受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课上,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该学科的特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我们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前人没有尝试过的,就可以算是一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鼓励不同的体验、表达与理解方式,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