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676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 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有着极大需求。这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相整合已成为达到这一要求的捷径。该文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内涵、模式、实现、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提出自已的看法。 进入21世纪以来,以3C即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和相互渗透,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

2、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目前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与各学科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具有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更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营建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

3、的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1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所谓大整合论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整体中去,改进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即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无论哪种定义,其内涵是一致的,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

4、”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2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几种模式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通过信息技术这种新型途径来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2.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

5、的学科开设,分成必修和选修两大类。信息技术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而是以信息技术自身作为学习的对象,不仅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任务驱动模式创设不同的情景任务进行教学。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跳出信息课程之外,灵活创新。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不能拘泥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 2.2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

6、分析和处理,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任务。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3 研究性课程的整合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学生作为探究学习的主体,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基于网络环境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完成研究任务。 研究性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是教材中的内容的课后延伸、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课题。课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

7、,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任务形式来呈现。学生通过对任务的探究,合作解决的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3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实现 3.1 以促进教师理念的转变为前提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必须以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前提条件。必须改变各个学科独自为战的旧教学观念,从改革教材体系的高度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框架有效地融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取代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堂课、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更好地提高教学效

8、率。 3.2 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 有高水平的教师才有高水平的教育。师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让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工具,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来研究和实施教学。 一方面,大力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面培训,重点培训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技术。另一方面,各学科自身也应增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重点强调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内的灵活运用,使教师能自学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3.3 以创建新型师生关系为重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来完成知识的传

9、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转变后,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将学生从被动的接收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研究、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其学习主体性。 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主导。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各要素和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学习的同时将各种反馈信息实时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所反馈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双向互动。 3.4 以建立持续发展机制为保障 信息技术与中

10、小学课程的整合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今天,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改革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结果。其整合必将持续一个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因此建立可持续、不断推进整合发展的机制十分必要。这包括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必须的软硬件资源须建立专款专用制度,不断提供财政支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可供各学科使用的信息资源库,为各学科的老师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教研平台,定期相互交流,集中全体的智慧,创造性的建立适合本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4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几个误区 4.1 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一定比常规教学先进,只

11、注重教学形式,轻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的特点而定。在某些方面,运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对教学手段而言,只有是否“适用”的问题,没有谁比谁“先进”的问题。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要和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时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很多教师往往为了整合而整合,脱离了自身学科的实际情况。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看似热闹,但由于只重视教学形式而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果,但

12、前提是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不当,教学不但不会提升,反而可能下降。 4.2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与支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种看法片面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能更好地支持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4.3 忽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缺乏对学生思维的科

13、学训练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学生以一种主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尤显重要。网络信息容量虽大,但良莠不齐,从海量的知识中提炼出有用的、可靠的知识是必要的。由于很多教师忽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整合课往往被上成放羊课。在教学中只是在上课前布置任务,下课前五分钟汇报一下成果,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只要学生能够找到一些相关材料就可以了。这就误导了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容易使学生变成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显然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如果一名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等都无法

14、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话,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从何谈起。 4.4 缺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专业评价体系 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对教学工作起着诊断、激励、调节、教学等作用。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时,既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注意不能用以前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现在的信息技术整合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我们还很难看到有效评价,即使有,也是片面地表现为教师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让同学间互评后的总结式点评,更多的则直接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试卷式或测验式的总结性评价。这不仅反应出整合课教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更体现出教师们一味的去追求这样或那样的教学环境,而忽视学生健康发展等本质的东西。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要对广大一线教师不断进行培训,加强师资建设,使他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真正尝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互关系,可以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促使广大教师接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全新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全面融合。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