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054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三册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四、教具、学具:

2、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

3、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认识“毫米”。(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1)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2)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3)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4)用铅笔尖指

4、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5)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毫米的物体吗?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实际测量: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

5、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认识分米。()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问: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体验1分

6、米的长度: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

7、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

8、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汇

9、报略)(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蜡笔长60( );跳绳长200(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测量教室的宽用( );书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