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95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10415-16苏教版(无)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

2、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积累之窗(35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拼一拼,在括号里工整美观地写汉字。(5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

3、“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Kng ki tng mio( ) ( )写 ( )小Tu ti f o( )竹( )棉( )城楼yn()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zhn()仰

4、这鲜红的国旗。2、成语积累。(4分)1、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入句子中。咄咄逼人苟延残喘到了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为了与()的病魔斗争,霍金努力锻炼。他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4分)(1)如果你不认识“剥皮”的“剥”字,应按()查字法查字典,先查(),再查()。“剥皮”的“剥”的读音是()。(2)如果你不会写“bng住呼吸”的“bng”字,应按()查字法查字典,先查()。这个字是()(3)“厦”字是()结构。3、按要求写。(12分)(1)写一句课文中学过的打比方的句子。(2)写一句课文中学过的反问句。(3)写一句含有人名的歇后语。(4)对对

5、子。虚心竹有低头叶, 。(5)默写王安石在表达思乡情感诗歌泊船瓜洲中留下的千古名句。4、从词语、句子、标点等方面修改下面一段话,就在原题上改。(共四处)(4分)我的家在四川成都人。提起家乡的糖画,没有一个人翘起大拇指称赞。各种各样的糖画栩栩如生。在成都,尽管是公园、花会,或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糖画艺人的表演。5、将“千里马”、“百灵鸟”、“井底蛙”、“应声虫”分别填在相应括号中。(2分)()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如果孩子沐浴着友谊的春风,他便成了快乐的()。()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无畏的()。6

6、、选择填空:(2分)书是知识的(),力量的(),智慧的(),生活的()。、海洋、方向盘、源泉、翅膀。二、三味书屋(25分)(一)相信你,课内阅读没问题。(10分)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来了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1、文中加()处应该填上什么动词,选择合适的一组画上“”。(2分)A送放跟()B端搁与()2、给句子中 字的正确读音画上横线。(2分)花生

7、米并不多,可以数(shsh)得清颗数(shsh),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3、有同学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时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你认为对吗?把你的意见写在下面。(3分)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表现的是 。(3分)(二)加把劲,课外阅读你准行。(15分)1852年秋天,屠格力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力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力夫几经周折,找

8、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日记的作家屠格力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喜上眉梢)。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寞的,由于名家屠格力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妄想)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

9、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社会分配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

10、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上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分)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脱胎换骨: 钟爱有加: 3、选出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4、“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诚实、不欺骗信任、不怀疑消息书信随便。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的解释的序号填写在后面括号里。(3分)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寞的()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5、 请推荐一本(篇)你最喜欢的课外书(文章)推荐的理由是 。(2分) 三、习作。(30分)题目:合作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你与同伴合作完成的事情,在合作的过程中,有矛盾的纠纷,也有愉快的体验,请你选择一次与人合作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一篇400字以上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注意不写错别字。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