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881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第5课时)分数乘法(第5课时)教学内容:第47页例题6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其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发展学生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对策: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一、 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

2、法的意义,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稍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学习比较复杂的的计算。二、 新授探究1、出示例题6的题目,指名读题。提问:题目中有哪几个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谈话:题目中涉及三个班的做花朵数,用两个分数表示班与班之间做花朵数的关系,问题比较复杂。为了理清这些关系,我们先画线段图。谁先说一说,先画表示哪个班做花朵数的线段?(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一班做花朵数的线段,并标注135朵)下面该画表示哪个班做花朵数的线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这句话你认为应该怎样画?为什么?下面该画表示哪个班做花朵数的线段?那么怎样画呢?请同学们自己在

3、课本上画出来。学生画线段,教师巡视。提问:你是怎样画出表示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在这里把哪个班的做花朵数看作单位1?谈话:请画?表示出题目中的问题。3、谈话: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分几步计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4、指名到黑板上列分步算式解答,其他学生同时列式计算。评议黑板上的算式,让板演者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谈话:你会列综合算式?谈话:虽然按照实际问题的意思应该先算1358/9,但是考虑到最终总是要把分子连乘、分母连乘,所以可以一次计算而在计算前可以在所有的分子与所有的之间先约分,再相乘。仔细看一看,那些分子和分母之间可以约分?三、 谈话反思让我们回顾一下解决问题的过

4、程,你认为这道题与前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相比,复杂在哪里?题目中的两个分数所依附的作为单位1的两有什么不同?我们是使用什么手段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很明显地表示出来的?怎样计算分数连乘?四、 组织练习1、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共同评议板演题,各自订正自己的答案。反馈,发现错例,找出错误原因。2、做练习九第7题独立做题,指名板演。共同评议板演题。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五、 课堂作业练习九第6、8、9题。课后反思:从我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困难的,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原因之一是:连乘比一步计算增加了计算难度,特别是约分的过程变复杂了,有时三个分数的约分要

5、连续两次以上,学生容易出错。所以在今天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巩固掌握约分的方法与技巧,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算对,还要求学生在约分时能尽可能找容易约分的两个数先约,要约到最简为止。第二,学生在约分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整数与分数约分时,算成整数与分子约分,尽管我在教学中已提出,但学生的作业中还是有这样的问题。明天的练习课要增加改错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方法。第三,等明天学生学习了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这个小,乘大于1的数,积比这个数大的规律后,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计算结果,正确率也许可以提高一些。课前思考: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习分数连乘的简便计算方

6、法,从教材安排来看,通过例6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分数连乘的算式,然后由分步计算转化为列综合算式计算,具体研究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在新授部分,高教导的教案中既突出了对例6这一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又注重分数连乘计算方法的指导。结合我们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我想在例题的学习后,在练一练中还要继续加强对分数连乘两次约分过程的指导,还可以在完成练习九的过程中,请学生板演,结合板演情况再次帮助学生学会简便算法。课前思考:教学例时,先结合题意让学生说说题中8/9、3/4这两个分数的具体含义,弄清这两个分数分别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说说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再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计算时连乘算式中出现整数和分数

7、相乘的,当整数和分子有公因数时,学生容易把整数和分子约分,所以老师要提醒学生要注意。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连乘应用题教学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应用题是已知一个数量,求它的几分之几再作为单位1,再求这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通过线段图表示题意,直接地显示三个数量之间的这种联系;接着突出分析过程,即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已知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以这个求出的数量作为单位1,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得出问题的结果;然后分步解答并列出综合算式。虽然这类应用题单位1的数量有变化,但由于每一步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作业中学生的计算

8、正确率不是很高,问题主要出在约分的过程上,有时三个分数的约分要连续两次以上,明天的练习课要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课后反思:这节课是通过例题6来学习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9、。教学时,由于课前我考虑到到要注重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所以课中组织学生读题后,马上请学生抓住关键句来说说数量关系,然后画线段图,接着分步解答,最后再学习列综合算式计算。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题中分数的分子或分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来进行约分,如计算1358/93/4时,可以先选择9和3、8和4进行约分,这样比较方便。在完成了练一练后,我又补充了四道分数连乘计算题,让学生再次练习并请学生板演,我及时请了几位学习困难生上来板演,及时对他们进行辅导。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

10、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上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指导,但忽视了对计算习惯的培养,所以学生的作业中有一部分就是计算习惯较差造成的错误

1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