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3568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PPT文档.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慢性肾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饮 食护理和病情观察内容。 学习难点: 症候要点;辨证施治;辨证施护 一、概 述 慢性肾衰竭 简称慢肾衰,是由于原发于肾 脏的各种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 炎等,或全省疾病累及肾脏,如糖尿病、系统性红 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各种慢性肾脏病后 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 、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 表现。 一、概 述 慢性肾衰竭分期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和肾盂肾炎、多囊肾等, 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SLE性肾病。 梗

2、阻性肾脏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学说-发生肾小球内“三高”; 矫枉失衡学说; 肾小球高压和代偿性肥大学说; 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血压增高和脂质代谢紊乱学说。 三、临床表现西医 消化系统 系尿素等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粘膜刺激引起。 首发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后期 口中有氨臭味,常有口腔粘膜溃疡、十二指 肠炎、消化道出血。 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 腹胀、恶 心呕吐、 腹泻 三、临床表现西医 血液系统 1.贫血(必有症状) 2.出血倾向 3.白细胞异常(易感染) 4.高血压 5.心力衰竭(CRF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西医 神经肌肉系统 尿

3、毒症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幻觉、癫痫发作 呼吸系统 酸中毒大呼吸 三、临床表现西医 皮肤 顽固性皮肤瘙痒: 与尿毒症毒素、钙盐沉积于皮肤及神经 末稍炎有关 尿素霜: 尿素在皮肤表面沉积形成结晶所致 三、临床表现西医 肾性骨病 纤维性骨炎、尿毒症骨软化症 、骨质疏松症和骨硬化症。 活性维生素D3不足、继发性甲状 旁腺功能亢进所致。 三、临床表现西医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脱水与水肿;低K与高K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低钙高磷血症:为尿毒症的特征性电解质紊乱 正虚诸证 三、临床表现中医 邪实诸证 三、临床表现中医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液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

4、血液 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 B超 双肾缩小 1、饮食治疗: (1)限制蛋白饮食:1.45*P+1.0g/Kgd (2)饮水 (3)低盐 低蛋白饮食可减轻症状和延缓肾功能恶化 五、治疗要点西医 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 五、治疗要点中医 特色技术 五、治疗要点中医 2.中药保留灌肠 特色技术 五、治疗要点中医 3.耳穴贴压 特色技术 五、治疗要点中医 4.湿敷 六、常用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 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致钠水潴留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营养失调和心功能减退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WBC功能降低和透析有关。 倦怠乏力 1、加强患者安全

5、宣教,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 七、护理措施中医 关 元: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腰酸膝软 低频脉冲治疗 七、护理措施中医 恶心呕吐 1、观察及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及 时报告医师。 2、中药汤剂浓煎或稍加姜汁同服。 七、护理措施中医 皮肤瘙痒 1、协助患者剪指甲,指导患者避免用力 搔抓皮肤。 2、遵医嘱中药熏洗。 七、护理措施中医 水肿 1、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指标。 2、重度水肿者宜卧床休息,头面眼睑水 肿者应头高位,下肢水肿明显

6、可抬高足部 ,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七、护理措施中医 八、健康指导西医 合理饮食的意义 精神和体力休息的重要性 预防感染与疾病的关系 用药常识 定期复诊和及时就诊的指征 八、健康指导中医 生活起居 爱肾操 八、健康指导中医 饮食指导 正虚诸证 (1)脾肾气虚证:红枣煲鸡粥 (2)脾肾阳虚证:羊肉 八、健康指导中医 饮食指导 正虚诸证 (3)气阴两虚证:如桑葚 (4)肝肾阴虚证:红枣山药粥 (5)阴阳两虚证:牛肉、羊肉、韭菜、山药等。 八、健康指导中医 饮食指导 邪实诸证 (1)湿浊证:苡仁煲瘦肉 (2)湿热证:苡仁煲鲫鱼 八、健康指导中医 饮食指导 邪实诸证 (3)水气证: 萝卜煲瘦肉 (4)血瘀证: 桃仁粉冲服 (5)浊毒证: 绿豆苡仁粥 八、健康指导中医 情志调理 1、语言疏导法:运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引导患 者化郁为畅,疏泄情志。 2、移情易志法:鼓励患者采用一些自我放松的 方法,如听音乐、放松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