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9450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脏系统药物药理4-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抗凝血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抗血小板药 促凝血药 抗贫血药 血容量扩充剂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指通过影响凝血因子,抑制血 液凝固的一类药物。 肝素 药物分类 香豆素类 枸橼酸钠 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血液凝固过程 为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 解过程。已知的凝血因子有十二种,尚有前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和 血小板磷脂。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因子的激活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 肝素(heparin) 来源:最初从肝脏发现而得名,药用的肝素 主要从猪、牛肺脏和猪小肠粘膜提取。 【药理作用】 1、抗凝血, 其特点 (1)

2、体内体外均有抗凝作用 。 (2)作用强大、迅速。 2.其他作用: -释放脂蛋白酯酶,水解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 白,起调血脂作用. -抑制炎性介质活性和炎性细胞活动,具有抗炎作 用.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增生. -抑制血小板聚集.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禁忌症】 1、血栓栓塞性疾病 防止血栓形成和扩 大。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导管等抗凝 。4.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 外周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1、口服不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引起血 肿,常静脉给药,静注后立即生效。 2、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以代 谢物形式排出体

3、外,少量以原型经肾脏排 泄。 3、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 1、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可用鱼精蛋 白对抗。 2、孕妇应用,引起早产和胎儿死亡。 3、长期应用引起骨质疏松,发生自发 性骨折。 4、其他:过敏、血小板减少。 肝、肾功能不全、出 血素质、消化性溃疡 、严重高血压、孕妇 都禁用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普通肝素降解后分离得到. 作用特点: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 对对凝血 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在发挥发挥 抗凝血作用时时, 较较少发发生出血. 常用制剂剂:依诺诺肝素,替地肝素等. 香豆素类(coumarins) 口服抗凝药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因 口服有效

4、,又称口服抗凝药。 该类药物药理作用相同。 【药理作用】 抗凝特点: 1、作用缓慢、持久 2、体内抗凝,体外无效 作用机制: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维生素K由 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 利用,使凝血因子、停留在无活 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香豆素的抗凝特点:作用缓慢、持久,体内抗凝 ,体外无效。香豆素是维生素K拮抗剂。 香豆素 拮抗 氢醌型VitK 环氧型VitK NADH 因子、 因子a、a、a、a 香豆素类的药理作用、机制 【体内过程】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1、口服有效,但起效慢;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99%; 3、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起效快

5、; 双香豆素吸收慢而不规则; 4、肝脏代谢,以代谢物的形式从肾 脏排泄。 5、新抗凝还原型代谢产物仍有抗凝 作用。 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 与发展。 优点:口服有效,作用持久,应用方 便。 缺点:起效慢,剂量不容易控制。 过量引起自发性出血, 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 时用新鲜血液或血浆。 禁忌症同肝素。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定义:是一类能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溶解血栓的药物, 又称溶栓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 疾病。 常用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尿激酶(urokinase,U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6、) 重组葡激酶(staphylodinase) 阿尼普酶(anistreplase)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 是一类可以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 释放等功能的药物。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阿司匹林) 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物 (噻氯匹定) 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斑,水蛭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阻断药 (阿昔单抗) 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 阿司匹林(aspirin) 又名乙酰水杨酸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不可逆地抑制血小 板环氧酶的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 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细胞膜磷脂 PL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酶 阿司匹

7、林 环内过氧化物 PGI2合成酶 TXA2合成酶 (血管内皮) (血小板) PGI2 TXA2 抗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 扩张血管 收缩血管 【临床用途】 小剂量阿司匹林(5075mg) 广泛用于预 防和治疗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 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溃疡。 第四节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结构与来源】 基本结构为甲萘醌 维生素K1:脂溶性,存在于植物中。 维生素K2:脂溶性,由肠道细菌合成或来自腐 败鱼粉。 维生素K3、维生素K4 :人工合成品,水溶性。 药 理 作 用 及 作 用 机 制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1、慢性腹泻,胆汁缺乏 2、新生儿、

8、早产儿出血 3、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4、应用口服抗凝药引起的出血 1、维生素K1静脉注射太快可致颜面潮红、呼吸 困难、胸痛、虚脱; 2、大剂量维生素K3可使新生儿、早产儿发生溶 血及高铁血红蛋白症。 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诱发溶血。 第五节 抗贫血药 贫血的定义:循环血液中红细胞 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的症状。 贫血的临床类型: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原始红 细胞 早幼 红细 胞 中幼 红细 胞 晚幼 红细 胞 网织 红细 胞 心脏扩大,心衰 杵状指 Pharmacokinetics 吸收: 以亚铁形 式自十二指肠及空 肠上段吸收.或直 接进入骨

9、髓参与造 血. 贮存 以铁蛋白形式贮存 于肠黏膜. 转运:铁-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调节 )经胞饮进入细胞. 通过调节转铁蛋白受 体和细胞内铁蛋白表 达控制铁的吸收. transferrin transferrin apoferritin excretion 铁 剂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胃酸、维生素 C、食物中的果糖、半胱氨酸等促进 吸收;胃酸缺乏、食物中的高磷、 高钙、四环素等不利于铁的吸收。 -排泄:主要途径为随着肠粘膜 细胞的脱落排 出,部分经胆汁、尿 液、汗液排出。 1、治疗缺铁性贫血; 2、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 1、胃肠刺激,宜饭后服 2

10、、引起便秘 3、急性中毒 叶 酸 类 【药理作用】 还原 叶酸 5-甲基四氢叶酸 四氢叶酸 (食物中)甲基化 VitB12 甲基VitB12 四氢叶酸可以结合多种一碳单位作为辅酶,传递一碳 单位,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dUMP dTMP 氨基酸的互变 【临床应用】 1、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恶性贫血,需合并应用维生素B12。 3、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啶所致的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甲酰四氢叶酸治疗。 维生素B12 含钴的化合物,是细胞分裂和维持神经组织 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 药用的维生素B12是从放线菌属灰链丝菌的发 酵液中分离提出的,有氰钴胺、羟钴胺。 体内

11、有具有辅酶活性的甲钴胺和5-脱氧腺 苷钴胺等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富含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 植物中含量很少。 【药理作用】 【体内过程】 【临床应用】 1、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 2、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使 脂肪酸中间代谢产物甲基丙二 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辅酶A, 参与三羧酸循环,与神经髓鞘 脂蛋白合成有关。 口服维生素B12必须与胃 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 因子”形成复合物,才 易吸收。 1、恶性贫血、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 2、神经系统疾病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剂 右旋糖酐 为葡萄糖的聚合物 分类:右旋糖酐70 中分子量 右旋糖酐40 低分子量 右旋糖酐10 小分子量 【药理作用】 1

12、、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维持 血压。 2、低分子、小分子右旋糖酐抑制血小板、红 细胞聚集,对已经聚集的血小板和红细胞具 有解聚作用,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 和组织灌流,防止休克后期血管内凝血。 3、抑制并降低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及抗血小板 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禁忌症】 1、低血容量休克:如失血、创伤、烧 伤、中毒等。 2、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血栓性疾病:脑血栓、心肌梗死、 心绞痛及手术后的血栓形成等。 1、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 、哮喘发作、发热、过敏性休克。 2、过量可致出血,如鼻衄、牙龈 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等。 充血性心力

13、衰竭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肝、 肾功能不全者。 造血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分类 抗消化性溃疡药、助消化药、止 吐药、泻药、止泻药、利胆药、胆 石溶解药、治疗肝昏迷药。 第一节助消化药 多为消化液的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能促 进食物的消化,用于消化道分泌功能减弱及消化不良。 胃蛋白酶 为消化液的成分。用于胃蛋白酶缺乏 症、蛋白性食物过多所致消化不良、病后 恢复期消化功能减退。 乳酶生 干燥活乳酸杆菌。 作用 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内酸性增高,抑 制肠内腐败菌的繁殖,减少发酵和产

14、气。 用于消化不良、肠发酵、腹胀及小儿消化不 良性腹泻等。 不宜与抗菌药或吸附剂同时服用 第二节第二节抗消化性溃疡药抗消化性溃疡药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 的慢性溃疡,发病率约10%,具有自然 缓解和反复发作的特点。 临床主要症状:反酸、嗳气、周期性上 腹部疼痛。 发病机制:损伤胃肠粘膜的攻击因子增 强或防御因子减弱所致。 攻击因子包括胃酸、胃蛋 白酶、幽门螺杆菌(Hp) ,促胃液素、酒精、非类 固醇抗炎药 防御因子包括粘液屏障 、胃粘膜血流、粘膜修 复、前列腺素等。 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主要作用是: 降低胃黏膜酸度,减少胃蛋白酶活 性,减少“攻击因子”的作用; 保护胃黏膜功能及修复或

15、增强胃的 “防御因子”。 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有: 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 、黏膜保护药和抗Hp药 。 理想抗酸药应该是作用强、迅速、持久、不 吸收、不产气、不引起腹泻或便秘,对粘膜及 溃疡面有保护收敛作用。 本类药物作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吸收 程度、作用快慢、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见表1 一般不单用,常用复方制剂如胃舒平、胃 得乐等。可增效,克服不良反应。 组成: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 一、抗酸药 五 种 抗 酸 药 的 比 较 NaHCO3 MgSiO3 Al(OH)3 MgO CaCO3 抗酸强度 强 弱 中 强 中 显效时间 快 慢 慢 慢 较快 维持时间 短 较长 较长 较长

16、 较长 收敛作用 产生CO2 碱血症 保护溃疡面 影响排便 轻泻 便秘 轻泻 便秘 胃酸分泌受组胺、促胃液素和ACh的控制 ,兴奋壁细胞(泌酸细胞)膜上H2- R 、促胃液 素-R和M-R ,通过第二信使激活质子泵,将H+ 从壁细胞内转运到胃腔,K+从胃腔转运到壁细 胞内,通过H+-K+交换分泌胃酸。 H2受体阻滞药、促胃液素受体阻滞药 和M受体阻滞药和质子泵抑制药及前列腺 素类均能抑制胃酸分泌。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一)质子泵抑制药 奥美拉唑 (洛赛克,losec) 【药理作用】 作用于胃 黏膜细胞,可逆性地抑制 胃壁细胞H+,K+-ATP酶, 对组胺、五肽促胃泌素、 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

17、酸 分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连续用7日,可使每日胃 酸分泌降低95%以上。经4 -6周,胃镜观察溃疡愈合 率可达97%。 【临床应用】 用 于胃、十二指肠 溃疡,返流性食 管炎、卓-艾综合 征(ZES)等;对 幽门螺杆菌阳性 者,合用抗菌药 物,转阴达90%以 上。 (二)H2受体阻滞药 常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 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 选择性阻断壁细胞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作 用较M受体阻滞药强而持久,治疗消化性溃疡 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用于消化性溃疡、卓-艾综合征等。 (三)M受体阻滞药 哌仑西平(pirenzepine) 哌仑西平对M1-R受体亲和力较高,

18、治疗 剂量抑制胃酸分泌,而对心脏、唾液腺、 瞳孔等副作用少。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 中枢作用。 主要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70%-94%。 (四)胃泌素受体阻滞药-丙谷胺 丙谷胺的化学结构与胃泌素相似,可竞 争性阻断促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 还对胃黏膜有保护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治疗, 疗效比H2-R阻滞药差。 胃粘膜屏障包括细胞屏障和粘液HCO3 -盐屏障。胃黏膜保护药能抑制胃酸分泌 、增强胃粘膜的保护屏障、防止有害因 子损伤胃粘膜。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的 治疗。 三、粘膜保护药 PGE在体内代谢快,作用广泛,不良反应 多。其衍生物(米索前列醇)性质稳定, 保

19、护粘膜作用强,常用。 (一)前列腺素衍生物-米索前列醇 【体内过程】 又名喜克溃,口服吸收良好, 吸收率约70%80%,t1/2 为1.61.8 h。 【药理作用】 抑制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胃酸分泌 ,可使基础分泌和夜间分泌均减少; 刺激胃黏液的分泌,使黏液层增厚 和十二指肠碱性肠液的分泌增加。 应用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急性胃炎出血。 不良反应 稀便或腹泻,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禁 用。 (二)其他粘膜保护药 如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胶体 果胶铋等。 在粘膜表面,尤其是溃疡表面形成 保护层,从而阻止胃酸、胃酶对溃疡 面的刺激和腐蚀,利于溃疡愈合。 Hp为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是慢性胃窦 炎的主要病原体,能产生有害物质如酶和 细胞毒素,分解粘液,引起组织炎症。杀 灭Hp是控制和根治Hp阳性溃疡病的主要手 段。Hp在体外对多种抗菌药非常敏感,但 体内单用一种药物几乎无效。 四、抗幽门螺杆菌(Hp)药 临床上常用克拉霉素、阿莫西 林、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 庆大霉素等2-3种药联用与1种质子 泵抑制药或铋剂同时应用,组成三 联或四联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