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精读和泛读》-word.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462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精读和泛读》-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精读和泛读》-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精读和泛读》-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精读和泛读》-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精读和泛读》-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精读和泛读》-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精读和泛读》-word.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精读和泛读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

2、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1精读和泛读教学要求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马观花”造句。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

3、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2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还记得吗?(“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掌握了好

4、的读书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读一篇新课文精读和泛读。(板书课题)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泛读?一边读,一边做记号。二、初读指导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浏览浩如烟海精读梗概走马观花泛读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三、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提示:“梗”要读准后鼻音,“浏”的声母是边音。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浏览:大略地看。梗概:大略的内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4默读课文,边读边做

5、记号,说说课文讲了几层意思。(1)要积累知识,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精读。(2)要学会泛读。(3)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书刊,同时又是精读的基础。(4)泛读的一般方法、方式以及要注意的问题。(5)精读和泛读结合,就能获得最佳读书效果。5讨论:全文可分几段?各段讲什么?第一段(第1自然段):说明读书的重要和“精读”的方法。第二段(第27自然段):介绍“泛读”的常识和方法。第三段(第8自然段):说明只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就能取得最佳读书效果。四、指导书写观察田字格中生字,逐个临写,提示:浏:左中右三部分。籍:笔画较多,左下“耒”字旁的第一笔是横。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

6、一段。(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出示: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平时我们学课文,就是这样读的。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要在下面加圆点呢?也就是说哪些是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确定。(认真、反复、逐字逐句、深入钻研、透彻理解)朗读这两句话,注意语。(2)齐读第一段。2学习第二段。(1)什么是泛读?(大略地读)(2)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泛读能力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注意:“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

7、论说得清楚明白。课文后面的叙述中还有类似的用法,大家要注意学习。3泛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语。交流:“通过泛读,可以从而获得”朗读第3自然段。(4)怎样进行泛读?默读第5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读物,如何泛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泛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泛读的方法。(5)泛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讨论交流。3学习第三段。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三、总结全文1这篇文章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做了记号?(精彩词画图,如浩如烟海、走马观花)(有疑问处画问号)2小结: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泛读,泛读的意义、方法、方式、注意点等几方面的内容。四、作业指导1课后作业5:同学们,今天语文课外活动时先泛读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然后交流。交流时先介绍所采用的泛读方法,再说说书的大概内容。2课后作业3:“浏览”是什么意思?(大略地看)可用在看书,看市容等。指名造句。“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可用在观察事物,如参观工厂览等。指名造句。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