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word.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105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word.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

2、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

3、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学习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

4、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5、。【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学习方法】实验探究、类比【教 具】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展示图片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奇想,我何不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这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就此诞生了。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

6、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可惜的是,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重视,直到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展示图片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了公认。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定律。幻灯: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4分钟)1、参加_总和,等于生成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没有改变,原子的_没有增减,原子的_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板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活动探究一】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是否有变化,我们必须

7、通过事实来说明问题。按教材P93探究实验,教师演示方案一,学生分组实验方案二,完成书中的实验报告。(10分钟)1、小组讨论(1)、方案一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_(2)、方案一中锥形瓶中的砂子有什么作用?_(3)、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加入铁钉时的操作是怎样的?_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分析2、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相等【活动探究

8、二】 (12分钟)按实验5-1分组完成实验,教师演示实验52,1、完成下列讨论内容。(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_(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_(3)、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_(4)、以水分子的分解为例,简要说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2、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板书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

9、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4、跟踪训练(4分钟)(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一定改变的是_,可能改变的是_。物质的种类 物质总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2)在反应A+BC+D中,已知25 gA与10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C。当反应有6 g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 )。A 10 g B 5 g C 20 g D 25 g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 铁生锈后质量变大 D 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质量不变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3分

10、钟)学完了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理第五单元 课题1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守恒原因3、应用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1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选择几道题进行检测,然后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没有完成的内容留着课外作业。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B 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C 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D 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Na2CO3

11、稀盐酸FeCuSO4镁条MnO2H2O2A. B. C. D. 3、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

12、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4、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方法。某学习小组取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只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该有机物的组成正确的是( )A 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 含有C、H、O三种元素C 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 一定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5、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M不稳定 B M是化合物 C M中含有水 D M是由四种元素组成6、酒精检测仪中的反应原理是:C2H5OH+4X(红棕色)+6H2SO4=2Cr2(SO4)3(绿色)+2CO2+9H2

13、O,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7、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 )A 8g B 18g C 28g D 30g 8、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不变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9、如下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

14、化合物“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15、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C 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10、甲乙两同学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将下列探究过程补充完整: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

16、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

17、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_;(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3)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装置,他们分别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及观察;(4)实验结论: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_的结论正确,请说明导致另一位同学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 _。(5)结论应用:将a g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称量反应后剩下的固体为b g,则反应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g。达标检测参考答案15 ABBCC 69 ABBC 10、(1)相等 (4)乙 ,因为他所做的实验反应后的气体散发到空气中,使得反应后余下质量不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5)(ab)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