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教学》学习探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1008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式教学》学习探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复式教学》学习探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复式教学》学习探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式教学》学习探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教学》学习探讨.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复式教学学习探讨,阳曲县凌井店大方山学校教师李银拴,“复式教学”在县城小学以上的学校已很少见到,但在乡村一级学校却非常普遍,教学中普遍要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过去,是支撑农村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因学校布点调整等原因,乡村一级学校基本上都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少了很多,一所学校从学前班到各个年级大多人数很少,多数村办学校只有一名教师。为此,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复式教学、学习复式教学。“复式教学”就是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一门科学。,要点: 一、什么叫“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有什么 特点和意义?,二、复式教案的备写。,三、复式教学的上课。,如果一个教室里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

2、,那么,这个教室里的学生就构成了一个班,这个班就叫做复式班。如果一个教室有三个年级称之为三级复式,有多个年级称之为多级复式。我们把一个老师在同一个教室的同一节课中对多个年级进行多种教材的交替式教学叫做“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相比较,年级增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年级多了,教材自然也随之增多,一个年级一种教材,几个年级复式在一起,就有几种教材。这就构成了教学任务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表现出了明显的交替性:一个老师要在同一节课内要对多个年级进行教学,这就要想出一种方法,教师给其中一个年级教学时,另外的年级也要有事干。即自学或做作业(也叫自动作业)。教师直接

3、教学的过程称之为“动”,学生自动作业的过程称之为“静”。“动”和“静”在一节课中要交替进行。,复式教学在时间方面有一定的制约性:教师要在一节课内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任务,与单式教学相比教师的直接教学时间少,学生自动作业的时间多,这样在时间上有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直接教学受到了时间的限制,要将时间合理的分配给几个年级;二是每一轮直接教学时间要与自动作业时间相等,这样才叫“动”“静”搭配得当,否则视为“动”“静”脱节,复式教学最明显的好处是节省财力节省人力,复式教学在教学方面还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坚持课内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因为“复式教学”是“动静”结合的教学活动,即一节课一个年级的一半时间是“静”,“静”的这个年级要么是老师提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新内容,要么是做练习题,无论那种形式,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复式教学本身固有的特点;二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线路的设计。这条线路从主杆上来看非常明确,方便教学。,复式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年级多、教材多、教学时间少、教学情况复杂,课堂教学设计难,因此不容易掌握好。,(一)、复式教案的备写思路 复式教案的备写过程是整个复式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不同于单式教学,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即年级多、教材多。要考虑的问题难,即一个老师面对多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施教,而且要让每个年级的学生每时

5、每刻都要有学习任务。因此一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时,另外的年级必须布置自动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年级的学生有学习任务。,(二)、复式教案的备写环节 复式教案的备写与单式教案的备写,在环节上是相同的,主要备下列环节: 1、备课题; 2、备教学目标 3、备重点、难点; 4、备教学方法 5、备教学过程 6、备板书设计(保留重点内容,体现结构完整); 7、备作业; 8、写教后记。,(三)、复式教学的“动”、“静”搭配 复式教案中的“动”、“静”(“动”指直接教学,“静”指自动作业)搭配是复式教学的主要特点。要将直接教学的时间和自动作业的时间估计准确,否则会出现动静脱节的现象。动静脱节指因为时间估计不准

6、而造成自动作业提前完成,学生没事干的现象或出现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而另一个年级的自动作业还没有完成的现象。在“动”“静”搭配方面要重点考虑两点:一要确定谁先静,谁先动的问题,先安排“静”,然后开始“动”。二要通过预测,确定“动”和“静”所用的时间。如果是两级复式,每一轮的“动”“静”时间应该是相等的。,先确定一节复式课“动”“静”的次数,再确定每一轮直接教学的时间,然后再依据直接教学的时间推算自动作业的量,为了防止“动”“静”脱节,还可以布置机动作业。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防止作业量少,出现动静脱节,另一个是防止学习好的学生早早做完指定作业无事可干,出现个别或部分学生的动静脱节保证了每一

7、轮的“动”“静”搭配。 三级复式教学过程中各年级的时间分配是个难点,因为有一个“动”的年级,有两个“静”的年级,且在每一轮的“动”“静”中,其中一个年级“静”的时间等于另外两个年级所用“动”“静”时间的和。,(四)复式教学的线路设计 备写复式教学的线路图是复式案的又一特点。复式教学的线路图指的是复式教学的授课先后顺序,复式教学要标明教学线路的序号,以序号为教师教学的流程,这样方便教学。一般用(1)、(2)、(3)来表示。先从“静”的年级开始标顺序码。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动”)任务完成后,紧接着要给该年级布置自动作业(“静”),布置完自动作业(“静”)后,教师又要给另外一个年级进行直接教学(“

8、动”)。就这样照此循环。详见复式教案动静搭配表图。,(一)两级复式动静搭配表,(二)、两级复式动静搭配图(所谓“动”指直接教学,所谓“静”指自动作业):,甲年级 乙年级 静 动 动静 静动 动静 9静10动 12动11静,(五)复式教案的备写形式 两级复式多为一静一动、动静循环,紧密结合,一般情况以一个年级的“三动三静”为宜,但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教材内容的难易、多少而定。也有“两动两静”和“四动四静”的循环形式。详见动静搭配图表及复式教学案例 :,三级复式多为一动两静动静循环的形式。一般情况以一个年级两动四静为宜。与两级复式的最大区别是“一动两静”,且其中一个年级“静”的时间必须是其它两个

9、年级动静时间的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动静搭配的效果。,(三)、三级复式动静搭配表,(四)、三级复式动静搭配线路图:,甲年级 乙年级 丙年级 静12 静6 动6 动6 静12 动6 静12 静12 动6 动6 静12 动6 静6,11,13,12,(六)备写复式教案的注意事项,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量做到新授课与复习课或练习课搭配在一起,一个年级的重点内容与另一个年级的非重点内容搭配在一起,好让教师有侧重的保证重点年级的教学。 2、明确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教师的教法、导法和学生的学法。妥善安排好小助手的活动。 3 、自动作业要侧重备写成富有启发想象且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

10、的向素质教育目标靠近。,三、复式教学的上课。,复式教学,在很多方面与单式教学是一样的,现就复式教学方面特有的要求强调如下: 1、提出问题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浪费时间。复式教学要充分体现“惜时增效”的效果。复式教学的本身就是与时间挑战,向时间要质量,向时间要效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课堂紧张而活泼,达到“惜时增效”的效果。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不安排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每说一句话,每安排一点教学内容,都必须有一定的作用。 2、启发学生要抓住火侯,一般来说,第一个问题的结论恰好是第二个问题的背景,要把好这个启发的好机会。,3、布置作业要有明确要求,不能摸棱两可,事是而非。 4、教师在复式教学

11、中既要用科学教法启发学生,又要有排除干扰的方法,如果教学的是新内容,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尽量少大声讨论,以免影响其他年级做自动作业,这样才能使教学任务的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年级语文九色鹿中,教师出示自学要求:,歌唱九色鹿,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身披九色彩衣,双脚洁白如雪; 九色鹿呀,一只(善良)、(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而不要报答; 九色鹿呀,一只(敢怒敢言)的鹿,你揭露调达、斥责国王决不忍受耻辱; 九色鹿,你那美好的形象令人难忘,我们永远把你歌唱。,学生就通过教师的要求,结合有关段落自学,概括,填空,还要说说为什么要填这个词,使学生通过自学、

12、填空、说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并对文中各个人物的形象把握准确,获得做人道理。而且学生在交流时既体现了各性又体现了主题探究的思想。,5、复式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习惯:查字典、词典、使用参考书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拔除干扰、专心学习的习惯;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善于思考、钻研的习惯;判断改错的习惯;观察思维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等。 6、复式教学中的动静搭配除了在备课时安排周密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临时掌握和调控时间的再分配,调控的办法是抓紧或放慢,以直接教学时间的伸缩性来迎合自动作业的时间。,7、复式教学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小

13、学教师应该是多面手,特别是复式班的教师,更应该具备这一条件。人人要有比较完备的科学知识,和扎实的教学理论功底,如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语言清楚、正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使学生形成清晰而正确的概念。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掌握的知识丰富了,复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取得卓越的成效。 8、注意培养和使用小助手:小助手是“复式教学”教师进行间接教学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所以“助手得力”是搞好“复式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检验“复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首先我们要明白小助手做什么:小助手是帮助教师维持纪律、检查作业、协助教师课堂教学等;其次是哪些学生可当小助手:当然是这个年级中有能力

14、有威信的、学习好习惯好的、有责任心的学生才能当小助手;还有怎样培养小助手:要从他们的能力、习惯、威信等方面培养,但助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依据表现让学生轮流当,可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做到生生平等。,总之:“复式教学“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总体看来既有利也有弊,但是我们在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上别无选择。只能把不利因素用恰当的方法克服到最低限度,宏扬有利因素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搞好复式教学。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多查阅有关资料去学习复式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去学,揣摩出适合自己的“复式教学”路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我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发 展的三个段阶,三、在复式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15、。,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下一堂好课的努力方向。,1、第一阶段是1952年以前。那个年代,课堂教学目标是纯知识目标。教师只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就行了,不把能力培养做为要求。更谈不上其它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即教材是知识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即注入式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看,教师把学生看做容器。,教师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学生且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注入式学生的不发散思维。就是说上课时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听和记,老师叫学生听什么,学生就听什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人们称之为“注入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在当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机械的、很

16、少思考问题的。,2、第二阶段是1952年以后。从1952年开始,教学思想得到了发展,人们认为,人只有知识是不行的,因此,又提出了能力目标,所以教学目标,由基础知识一项发展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称之为“双基目标”。当课堂教学思想发生改变之后,教学内容即教材也随之改变,教材中既有知识方面的内容,又有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内容。,当时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启发式+学生不发散性思维。但是,教师的引导是定势引导。也就是说上课不再是教师单独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教师就所要学的知识进行提问或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来得出答案或释疑。但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摆脱教师牵制,.教师没有让学

17、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想法和做法。,学生的想法不能超出教材内容,不能超出教师设想的范围:就像教师给学生打了个围墙,围成一个圈,让学生在圈里跑,但始终跑不出圈外,偶尔有一半个学生翻出了墙外,老师还认为这些学生是在捣蛋、不听话。总之,现状就是教师领着学生跑,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虽然不再完全是课堂的主宰者了,将一部分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但学生的想法、做法、象风筝一样被老师的那个线牢牢的拽住。称之为不开放的启发式教学。,3、第三阶段是1983年以后。1983年,我们的伟人、国家领袖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教育提出了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后。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又发生了质的变化,所提出的课堂教学

18、目标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人的素质呢?有人说体、音、美就是素质,也有人说特长就是人的素质,还也有人说体、音、美特长就是人的素质。其实一个人的素质并非就这些,“素质”概念的内容很多,外延很广。就是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所需要的各种本事。用规范的语言这么说: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方方面面的品质就是他素质。,也可以用加法的形式去理解素质的含义: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习惯、情感态度、思品等)身体因素。新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思想发生了改变,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程度加强了,启发的范围扩大了,教师的引导由过去的定势引导向不定势引导转变,课堂呈开放型、可持续发展型。这时候的教学模

19、式相对应的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启发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的不定势引导。,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很大的牵制,而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想象,发散思维,对知识的研究、各自得出不同的结果,十个人就有十个或更多的、不同的结论。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中,思考出的结论最好能超出自己平时能力的范围或超出教师预设的范围,达到出呼意料、出其不意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目标、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之后,最后导致了教材的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将过去主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教材,实行了课程改革。也就是今天说的课改。教学内容拓宽到了素质教育

20、这个大范围了。,上面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也可依次简单的概括为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所以我们现在教学的总目标是素质教育,具体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因素。也就是课标中归纳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改变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共同学习的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在教师的不定势引导、帮助下自主的、积极的、勇于探索,最终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1、理念要新。具体要求:一是教师要有意识的以重点知识为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能使学生思维发散

21、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体验、去想象,去合作。二是教师给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所要学习的知识,这样做更好。三是教师的引导不能起定势作用,要起发散型思维的作用,比如A:故事(巴依老爷克扣工人的工资不想给,就故意刁难说自己在月份中逢4的倍数的日子休息,帐房先生在11月份中逢6的倍数的日子休息,要拿工资就在我们都休息时来领,工人们不会,就去找阿凡提,可阿凡提正好不在,请同学们当当阿凡提帮帮工人们吧。),B:接下来就让同桌互分角色先算算巴依与帐房在11月份中各自的休息日,等各自的休息日都找出来后,巴依(4、8、12、16、20、24、28)帐房(6、12、18、24、30),让学生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2、12、24)两人都休息,分别与4、6为倍数关系,能起个名字吗?(公倍数),8 16 20 28,6 18 30,12 24,给30在加10、再加、找;再加、找,你发现了什么?生说发现了公倍数是无限的,但都有最小的,给起个名字(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对有关公倍数的知识很感兴趣,愿意主动去探索有关公倍数的知识点,根据自己的动手找,发现可贵的学习方法,得出正确的判断。,2、标准要高。教师教学的标准要从“双基”标准向素质教育的标准转化。教师在原来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重视方法与过程,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王松舟老师上两小儿辩日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什么叫

23、“辩斗”然后师生先辩,启发学生“嚷着辩、喊着辩、垛着脚辩、等等”多种方法互辩,最后升华到无论怎样辩都各自有理,因为各自观察的时间不同、结果就不同,以及对孔子的评价:当时因为科技不发达,无法解释,使学生明了背景,以及孔子不指责两小儿谁对谁错,使学生懂得事物都有多面性,要多角度去观察、思考、学习,做人也亦如此,让学生在这种高标准的要求中得到情感态度上的体验、升华。,3、教材要吃透。吃透教材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和条件。在吃透教材方面要达到“全、细、准、深”的标准。具体的说:一是要找准本节教材新的知识点,二是要掌握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把握准重、难点。比如多项式教学中,教师在练习时出示 3a2 +

24、2ab 、3ab-2ab 然后让学生看书回答什么叫多项式?学生就说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但学生始终弄不明白,明明刚才的练习题中有一个减式,怎么又成和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教师因为对教材理解不全、不细、不深,自己也没弄明白,更别说教学生了,学生当然更学了个糊里糊涂,应是3ab+(-2ab)变为3ab-2ab ,因为中学中加负数时可以直接写成减法的样子。可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课上的好坏,学生学的好坏都在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程度以及备案、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有密切联系,一方面做不到位,那就全盘到不了位。,4、重点内容要有高潮。要做到这一点,要在下列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

25、是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编成一个富有思考空间,且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学习;二是教师的引导要在学生不会时再进行,还要做到不能定势引导,要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去引导,比如邱少云这课和独钓寒江雪这课。,5、手段要先进:单式教学的先进手段指的是多媒体教学,而这一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宜复式教学的模式,那么复式教学的先进手段该如何理解呢?我想,应该是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具、学具和挂图等,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直观、形象的教学画面(小黑板、挂图),来实施教学。但录音机尽可能少用,以免“静”的年级受到干扰。,我们在复式教学怕干扰要学生少说话,而新的教学思想要学生多讨论问题,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不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就得不

26、到应有的教育,特别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受到的教育和培养会更少。如果对直接教学的年级用了新的理念与方法进行教学,肯定会影响自动作业的年级的自学,那么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处理这一矛盾的思路是将单式教学中,学生激烈讨论的方式转化成有趣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是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脑思考的方式。以此来解决直接教学年级干扰自动作业年级的矛盾。其具体方法和手段有多种多样。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研究、总结应用,做到复式教学与新教学理念有机的统一。尽量减少复式教学运用新理念的不和谐之处,使“复式教学”下的学生也能全面发展,向“素质型”迈进!,总之:只要新理念与“复式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复式教学也会向单式教学一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搞复式教学的教师要在课堂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完善,最后形成新式的“复式教学”模式,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而努力! 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经验又不足,特别在复式教学方面又没有确实经验,我愿意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研究,以此,规范我们的复式教学,纠正以往复式班单式教、复式课单式备、单式教的错误。,谢谢各位老师,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