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官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9614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212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官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2页
北京地官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2页
北京地官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2页
亲,该文档总共2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地官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官铁劲松站施工组织设计.doc(2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 2.2 工程环境 2.2.1 地下管线 2.2.2 地面建(构)筑物 2.2.3 地面交通 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3.1 工程地质情况 2.3.2 水文地质概况 2.3.3 地震评价 2.4 车站结构设计概况 2.4.1 劲松站主体 2.4.2 劲松站出入口及通道 2.4.3 风亭、风道 2.4.4 换乘方案 2.5 主要工程数量 2.6 工期要求 3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技术对策 3.1 工程特点 3.1.1 环境特点 3.1.2 结构特点 3.1.3 施工特点 3.2

2、工程重点及对策 3.2.1 地下水和降水盲区的处理 3.2.2 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的保护 3.3 工程难点及对策 3.3.1 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3.3.2 结构防水 3.3.3 钢管柱的安装精度 3.3.4 顶纵梁施工 4 总体施工部署 4.1 施工指导思想 4.2 施工总目标 4.2.1 总工期目标 4.2.2 工程质量目标 4.2.2.1 工程质量标准 4.2.2.2 工程质量等级 4.2.3 安全生产目标 4.2.4 环境保护目标 4.3 总体施工方案 4.3.1 施工方案 4.3.2 施工区段划分 4.3.3 施工顺序及施工总体流程 4.4 现场组织机构 4.4.1 机构设置

3、原则 4.4.2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4.4.3 施工作业队伍部署 4.4.4 施工现场各项管理 4.4.5 管理分工及职责 4.5 分包计划和管理措施 4.5.1 分包计划 4.5.2 分包管理措施 4.6 施工配合措施 4.6.1 与建设单位的施工配合措施 4.6.2 与设计单位的施工配合措施 4.6.3 与监理单位的施工配合措施 4.6.4 与其它承包商的配合措施 4.6.5 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施工配合措施 4.6.6 工程接口界面施工协调措施 4.7 施工准备及现场总平面布置 4.7.1 施工技术准备 4.7.1.1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7.1.2 施工试验计划 4.7.1.3

4、 线路控制桩点交接、复核及控制测量 4.7.2 施工生产准备 4.7.2.1 施工场地清理及地面硬化 4.7.2.2 施工围挡 4.7.2.3 施工供水 4.7.2.4 施工供电 4.7.2.5 施工通风 4.7.2.6 施工通讯 4.7.2.7 竖井提升设备 4.7.2.8 碴土堆放坑 4.7.2.9 泥浆制备和循环系统 4.7.2.10 材料加工和堆放场 4.7.2.11 混凝土拌合场 4.7.2.12 洗车槽 4.7.2.13 工地试验室 4.7.2.14 医务室 4.7.2.15 门卫房 4.7.2.16 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 4.7.2.17 办公、生产和生活房屋 4.7.2.18 主

5、要临时工程数量表 4.7.3 交通运输 4.7.3.1 施工期间的地面交通和运输组织 4.7.3.2 洞内运输组织 4.7.4 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计划 4.7.5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4.7.5.1 布置说明 4.7.5.2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4.7.5.3 分区域施工现场布置 5 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5.1 施工总工期 5.2 施工进度安排 5.2.1 进度计划横道图 5.2.2 进度计划图 5.3 工期保证措施 5.3.1 对总工期目标进行分解,加强阶段工期控制 5.3.2 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5.3.3 对影响本工程工期的项目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对策。 5.3.4 强化过程

6、控制,实行工期动态管理 5.3.5 制定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 5.3.6 配备足够的资源 5.3.7 节假日施工保证措施 5.3.8 工期调整及对策 6 资源配置计划 6.1 机械设备配备 6.1.1 机械设备配备说明 6.1.2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6.2 拟配备本合同工程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6.3 劳动力配置计划 6.3.1 分工种劳动力用量计划 6.3.2 劳动力强度直方图 6.4 材料用量计划 6.5 水电供应计划 6.6 用款计划 7 主要施工方案、方法和技术措施 7.1 地下管线改移、保护 7.2 降水工程 7.2.1 地下水影响分析 7.2.2 降水方案

7、及设计参数 7.2.2.1 排水量计算 7.2.2.2 单井出水量计算 7.2.2.3 降水效果预测 7.2.2.4 降水方案确定 7.2.2.5 降水设计参数 7.2.3 降水井施工方法 7.2.3.1 管井施工 7.2.3.2 辐射井施工 7.2.4 降水排水设计方案 7.2.5 降水配电系统设计 7.2.6 降水沉降分析 7.2.7 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7.2.7.1 建立地下动态监测网 7.2.7.2 建立沉降监测网 7.2.7.3 局部异常水处理措施 7.2.7.4 潜水残留水处理 7.2.7.5 局部加深部分的承压水影响分析及处理 7.2.7.6 备用电源措施 7.2.8

8、 降水工程的环境保护和处理措施 7.2.8.1 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7.2.8.2 地下水资源保护 7.2.8.3 地下水污染防治 7.2.8.4 降水井的后期处理 7.3 风井(施工竖井)施工 7.3.1 风井施工工艺 7.3.2 作业程序说明 7.4 风井(竖井)马头门施工 7.5 风道(施工通道)施工 7.5.1 风道标准断面施工 7.5.1.1 施工工艺流程 7.5.1.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5.2 风道挑高段施工 7.5.2.1 施工方案 7.4.2.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5.3 风道标准段进入风道挑高段的过渡段施工 7.6 导洞工程 7.7 风道挑高段进入车站正洞的结构过

9、渡段施工 7.7.1 施工工艺流程 7.7.2 施工工序说明 7.8 车站主体施工 7.8.1 施工方案 7.8.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9 钢管砼柱施工 7.9.1 钢管柱施工工艺流程 7.9.2 钢管柱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10 顶、底纵梁施工 7.10.1 底纵梁施工 7.10.2 顶纵梁施工 7.11 出入口施工 7.11.1 出入口明挖段施工 7.11.2 出入口通道工程(短台阶法) 7.11.2.1 施工方案 7.11.2.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7.11.2.3 施工步骤 7.12 车站与出入口暗挖通道的接口处理 7.13 施工期间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7.13.1 控

10、制地表沉降的技术方案 7.13.2 管线保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7.13.3 防止隧道土体坍塌预防及处理措施 7.13.4 突然涌水、涌砂、局部过量静水压力预防处理措施 7.14 超前支护 7.14.1 超前管棚施工 7.14.1.1 管棚设计参数 7.14.1.2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 7.14.1.3 长管棚施工组织 7.14.1.4 长管棚施工工序 7.14.2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7.14.2.1 钻孔布管 7.14.2.2 封孔注浆 7.14.2.3 工艺流程 7.14.2.4 工艺要求、标准 7.15 初期支护施工 7.15.1 格栅钢架施工 7.15.1.1 工艺流程 7.15.1.2

11、 格栅钢架加工制作 7.15.1.3 格栅钢架安装 7.15.1.4 工艺要求、标准 7.15.2 喷射混凝土施工 7.15.2.1 工艺流程 7.15.2.2 施工方法 7.15.2.3 技术要求 7.15.3 钢筋网安设 7.15.3.1 施工方法 7.15.3.2 工艺流程 7.15.3.3 技术要求和标准 7.15.3.4 施工技术措施 7.16 挖孔桩施工 7.16.1 施工方案 7.16.2 施工工艺和方法 7.16.3 技术措施 7.17 钻孔桩施工、桩基检测 7.17.1 施工方案 7.17.2 工艺流程 7.17.3 钻孔桩施工方法 7.17.3.1 护筒埋设 7.17.3.

12、2 成孔 7.17.3.3 钢筋笼、声测管和压浆管制安 7.17.3.4 混凝土灌注 7.17.3.5 钻碴弃运 7.17.4 桩基检测 7.18 注浆施工工艺 7.18.1 开挖前的注浆 7.18.2 初期支护背后注浆 7.18.3 二衬背后注浆 7.19 二次衬砌施工 7.19.1 防水施工 7.19.2 模板及支架工程 7.19.2.1 支架施工 7.19.2.2 模板施工 7.19.2.3 模板、支架施工技术要求 7.19.3 钢筋工程 7.19.3.1 技术准备 7.19.3.2 钢筋的加工 7.19.3.3 钢筋的绑扎和焊接 7.19.3.4 接驳器连接 7.19.4 混凝土工程

13、7.19.4.1 原材料控制 7.19.4.2 外加剂 7.19.4.3 混凝土配合比 7.19.4.4 混凝土拌合 7.19.4.5 混凝土运输 7.19.4.6 混凝土灌注 7.19.4.7 混凝土养护 7.19.4.8 混凝土拆模 7.20 砌筑工程 7.21 防水施工 7.21.1 结构防水原则和标准 7.21.1.1 结构防水要求 7.21.1.2 结构防水原则 7.21.2 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施工 7.21.3 防水层施工 7.21.3.1 基面处理 7.21.3.2 防水层铺设 7.21.3.3 防水层质量检查 7.21.3.4 防水层成品保护 7.21.4 防水混凝土施工 7.2

14、1.4.1 防水混凝土的选择与确定 7.21.4.2 防水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 7.21.4.3 防水混凝土灌注 7.21.4.4 防水混凝土养护 7.21.5 特殊部位防水施工 7.21.5.1 变形缝防水施工 7.21.5.2 施工缝防水施工 7.21.5.3 穿墙管防水施工 7.21.5.4 接地电极的防水措施 7.21.5.5 喇叭口地段防水 7.21.5.6 车站拱部及两拱相交处防水 7.21.6 二次衬砌背后回填和注浆施工 7.22 站台墙、板施工 7.23 施工测量 7.23.1 测量方案 7.23.2 测量内容 7.23.2.1 导线网的建立及技术要求 7.23.2.2 中线控制

15、测量 7.23.2.3 高程控制测量 7.23.2.4 车站内日常施工测量 7.23.2.5 相邻建筑物接口测量 7.23.2.6 车站贯通测量 7.23.2.7 车站竣工测量 7.23.3 测量精度及保证措施 7.23.3.1 测量精度及误差调整 7.23.3.2 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7.24 工程检验试验 7.24.1 检验试验机构 7.24.2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7.24.3 检验、试验 7.24.3.1 进货检验和试验 7.24.3.2 过程检验和试验 7.24.3.3 最终检验和试验 7.25 施工监测 7.25.1 概述 7.25.2 监测目的 7.25.3 现场监控量测

16、项目 7.25.4 测点布置及监测方法 7.25.4.1 洞内观察描述 7.25.4.2 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 7.25.4.3 拱顶下沉监测 7.25.4.4 水平收敛监测 7.25.4.5 隧道底部隆起监测 7.25.4.6 钢筋应力监测 7.25.4.7 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7.25.4.8 地下水位观测 7.25.4.9 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应力应变测试 7.25.5 监测资料的处理与信息反馈 7.25.5.1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7.25.5.2 监测数据的反馈 7.25.6 监测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7.25.6.1 监测数据管理 7.25.6.2

17、 监测组织管理 7.25.6.3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8.1 质量目标和标准 8.1.1 工程质量标准 8.1.2 工程质量等级 8.2 质量保证体系 8.2.1 建立质量检查机构 8.2.2 质量保证体系 8.2.3 创优保证体系 8.3 质量保证措施 8.3.1 组织措施 8.3.2 技术措施 8.3.2.1 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8.3.2.2 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8.3.2.3 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8.3.2.4 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8.3.2.5 防渗漏保证措施 8.3.2.6 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3.2.7 防结构混凝土开

18、裂的措施 8.3.2.8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3.2.9 钻孔桩施工防断桩措施 8.3.2.10 成品保护 8.3.2.11 质量记录管理 8.3.2.12 工程试验和检测 8.3.2.13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8.3.2.14 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的维护措施 9 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9.1 安全保证体系 9.2 安全保证措施 9.2.1 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9.2.2 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9.2.3 机械作业及设备使用安全措施 9.2.4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9.2.5 竖井口物料吊运安全技术措施 9.2.6 车站开挖防坍安全保证措施 9.2.7 洞内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2.7.1

19、 装碴与运输 9.2.7.2 支护 9.2.7.3 模筑砼 9.2.7.4 通风与防尘 9.2.8 邻近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 10 消防、保卫、健康体系及保证措施 10.1 消防、保卫、健康体系 10.2 消防、保卫、健康保证措施 10.2.1 保卫管理措施 10.2.2 消防管理措施 10.2.3 健康管理措施 11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11.1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体系 11.2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11.2.1 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11.2.2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1.2.3 减少粉尘措施 11.2.4 噪音控制措施 11.2.5 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11.2.6 预防运输道路

20、污染措施 11.2.7 文物保护措施 12 车站结构计算分析 12.1 计算模型 12.2 施工步序 12.3 地面变形分析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劲松站招标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招标补遗书; 2)国家及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标准; 3)北京市有关环保、卫生、健康、消防、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 4)施工现场考察资料及有关调查材料; 5)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经验。 1.2 编制原则 1)采用成熟工法、突破重难点工程; 2)全面响应招标文件,在安全稳妥的基础上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本标段施工任 务;满足业主对总工期的要求和阶段性工期的要求; 3)

21、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特点和周边施工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城市秩序、环 境卫生、市容市貌、地面交通、既有设施安全及市民正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4)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 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健康等达到北京市政府及业主的要求。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 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为地下线,从万柳站劲松站,线路长度 24.585km,设车站 22 座,包括万柳车辆段和控制中心。 劲松站为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位于东三环劲松桥东侧跨大郊亭路路口的地 下。根据北京市线网规划,地铁十号线与规划地铁 M7 线在本站换乘。起讫桩号为 K23+970.4K

22、24+156,车站中心里程为 K24+082,有效长度 120 米。 工程范围为劲松站土建施工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工程、降水工程,不含车站建筑装修、设 备安装及沿线公路桥桥墩基础的加固。 2.2 工程环境 2.2.1 地下管线 劲松站地下管线众多,沿东三环有多个控制性管线,同时东三环热力管沟改造正在施工。 劲松站范围内沿大郊亭路由北向南共敷设有各类地下管线 15 根(条),其中燃气管 2 根 (条)、电信电缆 1 根(条)、电力电缆 4 根(条)、照明电缆 2 根(条)、雨水管 3 根(条)、污水管 1 根(条)、给水管 2 根(条)。 沿东三环路由西向东共敷设有各类地下管线 21 根(条),其

23、中燃气管 4 根(条)、电力电缆 3 根(条)、电信电缆 5 根(条)、照明电缆 3 根(条)、给水管 3 根(条)、污水管 2 根(条)、雨水 管 1 根(条)。 其中位于大郊亭路的两条 D2000 电力管(管外顶高程分别为 32.16、32.25)、DN1100 污水 管(管内底高程 32.16)、D800 电力管(管外顶高程 32.17)以及位于东三环路的(管内底高程 30.64)、DN800 污水管(管内底高程 32.18)对劲松站站位、车站埋深及结构形式有较大影响。 制约劲松站的管线是沿大郊亭路南侧敷设 D2000 电力管影响本站东南出入口(2 号)的设 置,要求将其改移至红线内。

24、另外,西北风道挑高段上方有一根 600mm 的污水管,距结构顶仅 1.13m,若有渗漏将对 施工产生影响。 2.2.2 地面建(构)筑物 劲松站位于东三环与大郊亭相交的十字路口,呈南北走向。路口的东南角为 16 层的劲松 大厦,车站所处路口东北角的富顿中心(沙板庄综合楼)为在建高层建筑,地下部分共三层,且 距道路红线较近,目前地下部分已施工完成。西北和西南角贴近规划的道路红线为一层商业 用房,其后为 12 层的公寓楼。西侧与劲松立交桥相邻。 2.2.3 地面交通 劲松站位于东三环与大郊亭相交的十字路口,西侧与劲松立交桥相邻。地面交通十分繁 忙,车流、人流密度大,道路交通繁忙。施工车辆主要经大郊

25、亭路、东三环路等进入施工场。 2.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3.1 工程地质情况 本站主要通过地层为粉细砂3 层、中粗砂1 层、粉土2 层、粉质粘土层基底位于 粉质粘土层。 本站通过的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 1)人工填土层:包括粉土填土层、杂填土1 层。 2)第四纪新近沉积层:包括粉土层、粉质粘土1 层。 3)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包括粉土层、粉质粘土1 层、粉质粘土层、粉细砂3 层、中粗砂4 层。 4)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包括圆砾卵石层、中粗砂1 层、粉质粘土层、粉土 2 层、细中砂3 层、卵石圆砾层、中粗砂1 层、粉质粘土层、粘土1 层、粉土2 层、细中砂3 层。 劲松站结构地质纵剖面

26、图如下所示。 2.3.2 水文地质概况 第一层地下水:该层水属潜水,水位标高 25.6826.75m,含水层为圆砾卵石层、中 地质纵剖面图 粗砂1 层,透水性好,该层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 补给承压水方式排泄,该层水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流自西向东。 第二层地下水:水层为卵石圆砾层、中粗砂1 层、粉细砂2 层,渗透系数大,为强 透水层,水头标高为 16.95m(水头埋深为 20.35m),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和越流补给,以侧向径 流方式排泄地下水流自西向东。 本车站结构大部分位于第二层潜水层,结构底板位于第三层承压水层以下。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

27、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 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2.3.3 地震评价 根据“北京地区地震烈度区划图”,本标段处于地震基本烈度 8 度区内。 地面下 25m 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 V=248293m/s,场地土类型为 II 类场地 土,场地类别为 II 类。 根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计算初步判别,地面下 20 米深度范围内的 饱和粉土及砂类土不液化。北京平原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 0.8m。 本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满足 8 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2.4 车站结构设计概况 2.4.

28、1 劲松站主体 车站为地下三跨二层岛式车站,车站总长 184m,总宽 19.5m,站台宽为 12 米,有效站台 长为 120 米。 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联拱结构,均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处轨顶距地 面为 22.36m。车站中心里程 K24082。覆土厚度 910 米,车站用地范围内路面标高约为 37.31m。 劲松站为直线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站厅层北端布置车站控制室,主要管理用房及主要 设备用房都集中在这一端,南端布置公安安全室及环控用房等;中部为公共区,由检票机和栅 栏分割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在付费区设两组搂(扶)梯将站台层有机联系起来。站台层北端 主要布置冷水机房。 远期劲松

29、站与 M7 线换乘,M7 线站台将从本站站厅穿过,换乘采用厅台换乘。 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北端为混合变电所,南端为公共卫生间及污水、废水泵房。 车站结构设计站厅层平面图、纵剖面图、主体结构中心里程处剖面图如下所示。 2.4.2 劲松站出入口及通道 劲松站四个出入口分别设于大郊亭路与东三环交汇处的四个象限,劲松站东北角为正在 修建中的富顿中心,其地下室与规划道路红线仅剩余 4 米,人防出入口已贴近东三环道路红 车站结构设计站厅层平面图 纵剖面图 线,鉴于以上实际存在情况车站东北出入口设置沿大效亭路道路红线以外。劲松站东南角出 入口设于对侧道路红线以外,劲松大厦旁。此处一条电力管线需要改移。西

30、南、西北出入口考 虑拆除临街一层商业用房,在道路红线以外设置。 车站东北出入口长度为 75.1 米,东南出入口长度为 91.7 米,西南出入口长度为 94.0 米, 西北出入口长度为 94.0 米。在西南、西北出入口处设紧急逃生口。车站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 主体均设置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 2.4.3 风亭、风道 本车站风道为双层风道,车站两端各设一个,相应处各设一组风亭,每组风亭包括新风亭、 排风亭。分别设于东三环西侧南北,均在道路红线以外。北端风道及风亭原准备与修建中的富 顿中心结合,但由于富顿中心其地下室与规划道路红线过近,并且其基底标高比车站结构顶 标高低约 5m 以上,因此车站北端风道

31、设于车站主体西侧,跨过东三环,设于红线内。 2.4.4 换乘方案 本线在劲松站远期与规划 M7 线换乘,由于管线控制因素,劲松站埋深较大,远期 M7 线 下穿十号线工程可行性不大,因此设计 M7 线与十号线换乘采用厅台换乘即远期 M7 线站台 与劲松站站厅同层。 M7 线沿大郊亭路横穿东三环,受制于劲松桥桥桩限制,故考虑其采用侧式站台。 远期换乘站形成后,十号线劲松站为端头厅的形式,完成厅台换乘。 2.5 主要工程数量 见下页表。 2.6 工期要求 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开工日期为 2003 年 12 月 20 日,竣工日期为 2006 年 5 月 30 日, 合同总工期为 893 日历天。 劲

32、松站主要工程数量表 项目名称 单 位 车站主体 东南出入 口 东北出 入口 西南出入 口 西北出 入口 西北风 道 西南风 道 合计 暗挖土方m354578.724067.963228.544722.754722.751886717792107979.72 明挖土方m3/1458145814581458/5832 42 小导管m348603675.072916.724266.614266.61129561287960695 108 管棚m11563.08/26688.09 初支喷射砼m35932.15544.27431.96631.88631.883228329614696.14 锚杆支护m/

33、1704.751352.971975.341975.344473447315954.4 钢筋t958.62275.14230.87306.48306.481023.86984.294085.74 拆除砼结构m35733.53194.63154.47225.95225.952052198810574.53 灌注桩m5709.77442.25442.25442.25442.25/7478.77 桩间喷射砼m2307501010101010101010/34790 C30 防水砼m311960.61284.251093.171433.291433.294457437626037.6 C20 防水砼m

34、3571.04/571.04 C30 砼m31363.72/1363.72 C40 砼m3253.4/253.4 砌筑砖m3973/973 钢管柱t212.24/212.24 防水层m214827.042694.242262.13031.333031.336567650438917.04 变形缝m2492.16/2492.16 3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技术对策 3.1 工程特点 3.1.1 环境特点 1)工程地处北京市繁华的闹市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标准要求高。 2)施工场地处于密集居民区,存在扰民和民扰问题。 3)车站西南出入口及西北出入口分别紧邻一高层建筑,施工期间要保证楼房沉陷在允

35、许 范围内,无倾斜和开裂。 4)车站地下管线众多,在施工期间,要保证其沉降和隆起在允许范围内。车站顶污水管可 能渗漏造成土体软化,施工时应备有改良软化土体的措施。 5)车站结构拱部在粉细砂地层,施工风险大,一旦出现问题,政治影响大。 6)车站结构穿过潜水和承压水层,地下水位高,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确保无水施工。 3.1.2 结构特点 车站为地下三跨二层岛式暗挖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双柱三跨联拱结构,采用 PBA 施工时, 利用边导洞施作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间距为 1m,要求成桩率为 100%。车站主体结构按逆筑 法完成,安全性较高,施工缝多,特别是反缝处理困难,防水施工难度大,防水效果较差。在

36、中 导洞内挖孔吊装钢管柱,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3.1.3 施工特点 1)车站主体及附属工程结构形式多样,施工方法多样。主体结构双层段和风道挑高段采 用 PBA 法施工,风道标准段采用 CRD 法施工,出入口通道暗挖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出入口 口部采用钻孔桩围护明挖。工序转换频繁,结构空间受力复杂。 2)在相对狭窄的导洞内施工钻孔边桩、底纵梁、钢管柱、顶纵梁、顶拱,工序多而杂,施工 干扰大。 3.2 工程重点及对策 3.2.1 地下水和降水盲区的处理 本站通过地层为粉细砂3 层、中粗砂1 层、粉土2 层、粉质粘土层,基底位于粉 质粘土层,地下水主要有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种类型。为确保施工安

37、全,需做到无水施工,防 流砂、防涌水、防坍塌。妥善处理降水盲区形成的残存水,确保正常施工是施工的技术难点。 主要对策如下: 1)开挖前采用辐射井进行降排水,将地下水降至结构底板以下 1.0m,确保开挖在无水条 件下进行作业。 2)开挖时,采用超前钻探的方法,探明前方残存地下水情况,并对降水盲区残存水及时进 行引排,确保开挖在无水状态下进行。 3)在导洞开挖后,对探明的残存水采用辅助砂井将其排往下面的承压水层。 4)对含水砂层采用改性水玻璃固结处理,杜绝涌砂、涌水现象。 5)若发现降水井被淤泥封堵后深度不够或塌孔,及时重新补井。 6)在开挖至底板底面时,及时施作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基底进行加固和止

38、水,形成封闭。 3.2.2 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的保护 劲松站附近地下管线众多,特别是位于东三环的一条 600mm 污水管(距风道挑高段结 构顶仅 1.13m)和一条 D2000 电力管(距风道挑高段结构顶仅 0.81m)距车站结构拱部很近。另 外车站西南出入口及西北出入口分别紧邻一高层建筑。施工中保证开挖土体稳定,有效控制 地面沉降,确保建筑物及管线安全是本工程考虑的重点。主要对策如下: 1)施工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环扣环、控下沉” 的原则组织施工。 2)明确并确定各类施工环境(建筑物、管线、道路等)的安全控制值,并设警戒值,一旦突 破,立即停止施工并

39、通知相关单位,待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后,方能继续施工。 3)开挖至接近建(构)筑物时,首先按设计加密施作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并加强量 测工作,若遇砂层时要周壁注浆,封闭掌子面,抑止纵向变形。并减小开挖步距,采用超前大 管棚支护或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 4)进行针对性强的严密的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将现场量测结果、开挖后的岩层情 况及时反馈,为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把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支护 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始终置于可控状态。 。 5)密切配合降水单位,及时提供有关资料,降水不彻底时,在洞内实施辅助砂井降水,创 造无水作业环境。 6)初期支护外侧及时注浆填充。

40、3.3 工程难点及对策 3.3.1 初期支护体系的稳定与安全 劲松站拱部位于粉细砂地层,在初期支护体系下转换到二次衬砌施工,确保初期支护的 稳定和安全是施工中的难点。施工采取的主要对策有: 1)采用超细水泥浆对于粉细砂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提高注浆加固效果。 2)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初期支护的施作质量,如: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密实度,格栅 钢架架立的位置、间距、相互间的连接,临时仰拱的封闭等。 3)及时施作双层地段的底纵梁、钢管柱、顶纵梁和单层段的中墙,改善初期支护的受力状 态。 4)二次衬砌施工时采取分部、分段拆除临时支撑和分部衬砌的施工策略。 5)二次衬砌施工时对关键受力部位的临时支撑采用型

41、钢替换支撑,再拆除的方法。 6)二次衬砌未施作完成前,将已施工完成的衬砌部分的临时支撑根据需要增设。 7)转换过程中加强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3.2 结构防水 车站主体结构按逆筑法完成,施工缝多,特别是反缝处理困难,防水施工难度大。如何保 证防水施工质量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严格遵守“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防水原则。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防水层的铺设与保护,施工缝、变形 缝、沉降缝和穿墙管等防水处理的每道工序的防水工作。 3)对施工反缝的处理,除按设计采用橡胶止水带和预埋注

42、浆管的方法进行加强防水处理 外,采用下图所示的特制封口模板,将封口砼多浇注 10cm 并捣固密实形成反压,使施工缝接 缝严密,待砼达到一定强度拆模后,将多余砼切除。 4)对初支背后反复注浆,先注水泥砂浆,再注水泥浆,保证防水层铺设前,初支混凝土无 湿渍。 5)严把原材料关,对防水板作相应的老化、拉伸检测,确保防水层质量。防水层铺设由专 业队伍施工,每道防水施工由专职质检员把关。 6)施工缝、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中埋式止水条、预埋注浆等 措施加强防水。 7)严格按 S8 级防水砼施工工艺做好二衬防水混凝土的施工。 8)认真做好二衬背后注浆工作。 3.3.3 钢管柱的安装精

43、度 在中导洞内挖孔吊装钢管柱,由于施工场地狭窄,如何确保钢管柱的安装精度是施工的 难点。采取的对策如下: 1)钢管柱由专业生产厂家加工,严格按钢构件标准加工,确保钢管柱的加工精度,特别是 已浇注砼 待浇注砼 特制封口模板 10cm 反压砼 初期支护 防水层 法兰盘的焊接加工精度。 2)出厂前,在工厂内对钢管柱进行预拼装,检查合格并编号后出厂。 3)施工中严格按钢管柱施工工艺操作,对焊缝进行检测,确保焊缝质量。安装时要确保中 心定位、标高、平整度的精度。 4)钢管柱定位后,将钢管柱与挖孔桩间的空隙用钢楔塞紧,防止灌注混凝土时跑位。 3.3.4 顶纵梁施工 在上导洞内施工顶纵梁,工作长度狭窄,如何

44、确保防水板和钢筋的安装质量以及拱顶砼的 密实度是施工的难点。 1)严格按防水板和钢筋施工工艺操作,防水板的铺设要平顺,预留接头的位置和长度严格 按设计施作。 2)钢筋安装时,主筋采用机械连接,并注意不得损坏顶部的防水板。 3)采用先进的砼施工工艺,比如采用“自流平、免振捣砼”,并在拱部预埋注浆管,及时对梁 顶注浆回填。 4 总体施工部署 4.1 施工指导思想 降水施工为前提,遵循“十八字诀”(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施 工原则,稳中求快,质量优良, “四个确保”(施工安全,管线路和邻近建(构)筑物安全,地表沉 降30mm,地面交通畅通),文明施工,树誉京城。 4.2 施

45、工总目标 4.2.1 总工期目标 本合同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工期为 893 日历天。为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我们在制订总 工期目标时,计划提前 8 天完工,即实际计划工期为:2003 年 12 月 20 日开工,2006 年 5 月 22 日竣工,历时 885 日历天。 4.2.2 工程质量目标 4.2.2.1 工程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和要求满足招标文件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 此外,本工程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如果招标文件主要技术标准 及要求中规定的执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则按招标文件主要技术标准及要求中规定的标 准执行,如果低于国家标准,则按国家标准执行工程质量和标准满足本次招标“

46、工程规范和技 术说明”及国家、建设部、铁道部、北京市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有关规定,确保 工程达到验收标准。 4.2.2.2 工程质量等级 质量必须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的基础上,争创结构“长城杯” 奖,配合全线争创国家优质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4.2.3 安全生产目标 满足通用文件的安全协议。 无工程事故和重大设备、人身伤害事故。杜绝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 0.6,年负 伤率控制在 12以内,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 4.2.4 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遵守北京市对环保的有关规定,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重点防止 扬尘、噪音及废物水废物的排放、保护文

47、物古迹、保护城市绿地,创建北京市环保型建筑施工 工地。 4.3 总体施工方案 4.3.1 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车站主体和风道挑高段采用“PBA 法”施工,风道标准段采用“CRD 法”施 工,出入口口部采用明挖、通道采用暗挖短台阶法施工。 车站施工时,利用风井位置作为前期施工竖井,先自地面施作锁口圈,然后边向下开挖边 支护。当开挖到风道拱部标高时,预埋马头门环向方形型钢钢架作为开挖马头门时的加强措 施,按设计位置施作风道拱部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并注浆,进行施工竖井到设计标高。风井采用 人工配合 WY3.5 型挖掘机开挖,风井开挖由上而下全断面施工,挖掘机开挖风井中部土体, 人工修整井壁,洞内碴土

48、装入吊斗,由电动葫芦垂直提升吊斗至井口,经栈桥倒入临时弃碴场 暂存,夜间用 L35B 装载机装碴,汽车运至指定的弃碴场。 当竖井施工到设计标高时,用万能杆件搭设操作平台,开挖马头门,自竖井边墙采用 “CRD 法”施工风道标准段,采用人力风镐开挖,手推车运土到竖井,电动葫芦提升。风道开挖 及初期支护全环完成后,即进行隧道初期支护背后压浆,风道标准段开挖及初期支护压浆全 部结束后,从竖井端开始拆除中隔墙和临时仰拱,施作风道防水层和二衬,完成风道标准段施 工。 风道标准段施作结束,开挖风道挑高段上下导洞,导洞采用人力开挖和手推车运输,按设 计施作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然后从车站两侧风道挑高段转向进入车

49、站内,施作主体上下导 洞,利用边导洞施做钻孔灌注桩围护及在中导洞内挖孔吊装钢管柱,然后浇筑顶底纵梁及中 间立柱。待主体梁柱体系形成后,开挖风道挑高段拱部及车站主体上导洞间拱部土体,及时施 作初期支护,然后边向下挖,边施作结构二衬,完成风道挑高段结构后,剩余车站主体按逆筑 法完成。风道挑高段及车站主体上部土体开挖采用人工预留核心土,下部采用小型挖掘机配 合人工开挖,运输采用 1m3机动翻斗车运输。 车站主体开挖结束后,从车站主体转向出入口暗挖通道施工,开挖前,对马头门采用型钢 加固处理,然后采用短台阶法进行出入口风道暗挖施工。 出入口明挖段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16t 汽车吊提升弃土。围护结构钻孔桩采用旋挖 钻机成孔,导管法水下砼灌注。 洞内钻孔采用改进的泵吸反循环钻机成孔,泥浆搅拌及废浆处理装置设在洞外地面,新 鲜泥浆通过管道送达各作业面,排除的泥浆在洞内钢箱收集后,用高压污水泵送至地面泥浆 处理机,将废碴过滤处理后循环使用。 本合同段所有喷射砼均采用自拌砼,其他采用商品砼,泵送到工作面,插入式或附着式振 捣器捣固。结构施作时,模板采用钢模板,特制钢拱架和扣管式脚手架支撑。施工弃碴白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