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16671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例讨论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病例讨论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病例讨论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例讨论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例讨论1.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例讨论(1),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9个月。因间断发热、咳嗽18天入院。 18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伴流涕、咳嗽,无喘憋、胸痛。于当地医院静脉点滴(简称静点)头孢硫脒、双黄连4天,体温降至37.5,咳嗽却较前加重,偶有痰,无咯血,呼吸略增快,无发绀。拍X线胸片为 “肺部斑片状影”,诊为“肺炎”。改用头孢曲松静点3天后热退,症状逐渐减轻,换用阿奇霉素静点3天后咳嗽消失,复查X线胸片却无好转, 门诊以“肺间质病变原因待查”收入院。患儿既往体健,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病史。患儿的祖母3年前曾患肺结核,现已痊愈。,病历摘要,体温36.8,一般情况好,发育营养中等,呼吸平稳,呼吸40

2、次/分,无缺氧征。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左上臂有卡介苗疤痕一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未触及头颅包块及缺损。双肺呼吸音稍粗,左右对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无异常,肝脾不大,无杵状指趾。,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支气管肺炎 依据:3岁9个月男孩,间断发热、咳嗽18天病因,X线胸片为 “肺部斑片状影”,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治疗有效。但是复查X线胸片无好转,(影像学改变滞后!)?,X线胸片(图1):两肺广泛分布粗网点状及小斑片状阴影,并可见广泛小囊状透亮影,部分结节内有空腔;上纵隔不宽,纵隔心影无移位,纵隔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及钙化。,肺部CT(图3、4):两肺广泛间质改变及小泡性气肿,囊大小不一,壁厚薄不同,伴少量

3、实质病变。,EB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支原体感染均可致肺间质改变,需要做的检查:EB 病毒( EBV) 、巨细胞病毒(CMV)-IgM、DNA PCR无增高;支原体抗体(MP抗体) EB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支原体感染均可致肺间质改变,但罕见囊性变,且该患儿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异常等表现,临床不支持本病。EBV- IgM、CMV-IgM、支原体抗体均阴性也可除外本病。,粟粒性肺结核,可有呼吸道症状、肺部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的不一致性:即呼吸道症状不重,肺部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 线却改变明显,患儿临床上符合这些特征,并且祖母曾患肺结核,故应考虑本病。 需要做的检查:PPD、痰涂片检查找结核杆菌 患儿无

4、结核中毒症状,接种过卡介苗,PPD皮试阴性,X线胸片和肺部CT未见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且未经治疗的粟粒性肺结核肺内不会出现囊性改变,痰涂片检查未找到结核杆菌,均不支持本诊断。,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反复发作至慢性期可引起上述X线胸片改变。 检查:痰涂片或肺泡灌洗检查找铁血黄素细胞。 该患儿无反复呼吸道症状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痰涂片检查未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可除外本病。,支气管扩张症,重症囊状支气管扩张可有囊性改变。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特点:反复咳嗽、多痰,咳脓性痰、咯血。X线表现为中下肺环状透光阴影,呈卷发状或蜂窝状,常伴肺段或肺叶不张。 该患儿病程短,无反复咳嗽、多痰、咯血等病史,X线胸

5、片示囊腔大小不一、囊壁厚薄不同与本病X线特点不符,故可除外此症。,慢性间质性肺疾患,如脱屑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均可有终末肺小泡性气肿,且常起病隐匿,呈慢性过程。且血气、肺功能 异常。 检查:血气、肺功能 本患儿无慢性病史,血气、肺功能均正常,又与本病不符。,其它,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如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也可出现肺间质改变,但无囊性气肿,且患儿无此类疾病相应的临床表现。 肺血管性疾患:如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可表现双肺弥漫性囊性改变,空腔大小壁厚可不一致,但一般无结节性改变,与本患儿胸部X线改变不符。,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虽呼吸道症状不重,但肺部X线有网点状、斑片状阴影

6、伴肺囊性变,结合患儿年龄及颅骨骨破坏,应考虑本病,但需经肺活检病理确诊。 头颅X线平片:右眶外上方类圆形局限性骨破坏。 检查:肺活检、全身骨骼平片,肺活检,送检肺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内见增生的郎格罕组织细胞,并见较多淋巴 细胞、嗜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1a阳性,CD68阳性。,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不明、病理上以分化较好的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为共同特点的疾病。其发病与免疫紊乱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全身器官均可受累,而肺部病变可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也可单独受累。肺部浸润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 检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该患儿有细胞免疫异常:C

7、D3:0.5(0.500.70) 、CD4:0.28(0.300.45) 、CD8:0.14(0.200.30)均较正常减低,尤以CD8减低明显,可能为本病发病的免疫学基础。,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病变X线阳性发现率各地报道不一,约为5070%,是肺部弥漫性间质病变的重要鉴别诊断之一。其胸部X 线改变随病程及病变浸润程度而异,早期可表现肺纹理增多、毛糙,肺中内带低密度之细网交织影,或呈毛玻璃状;中期典型表现为广泛、密度不一的网结或粟粒状影,可伴小结节或片状浸润,常伴小囊状阴影,易致间质肺气肿和气胸,病变以两肺中上野明显,两侧肋膈角很少受累。当合并肺部感染时更易发生囊性变,炎症吸收后部分

8、囊性变可消失,但网粒状改变更为明显;晚期呈弥漫性肺纤维化,两肺可呈粗大的条索状影,并有明显囊泡形成,最后变成蜂窝肺。,该患儿X线改变符合中期典型表现。本病尚需与其他肺间质病变相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遇有可疑者应作骨骼X线检查,肺间质病变与骨缺损二者对诊断本病有互相印证的作用。该患儿颅骨骨破坏对本病诊断有极大帮助。,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北京儿童医院总结19582002 年确诊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429例,传统分型中勒-雪病(LS) 173 例(占36.9 %) ,肺部浸润约占80 %;韩-薛-柯综合征( HSC) 94 例( 21.9 %),肺部浸润40%;

9、而骨嗜酸性肉芽肿( EGB) 81例(18.9%),均无肺部浸润。X 线胸片有阳性改变的病人中2/3早期可无呼吸道症状。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或病变程度达中晚期时才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咯痰、轻重不等的气促、呼吸困难等,亦可伴胸痛、低热、体重减轻;重者可出现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治疗反应,治疗采用: 为联合化疗。 患儿化疗5个月,无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复查X线胸片及肺部CT明显好转,颅骨X 线平片提示“骨破坏较前明显修复”, CD 系列恢复正常。,病例特点,(1)幼儿期起病,呈急性经过,病程较短。 (2) 表现间断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 (3) 肺部体征不明显。 (4) X 线胸片、CT 等影像学检查提示两肺广泛间质改变伴囊性病变,颅骨平片有眶骨骨破坏。 (5)抗炎后临床症状消失,但X线胸片的改变无好转。 (6)肺活检:送检肺组织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内见增生的郎格罕组织细胞 。 (7) 化疗有效。 诊断: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