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2043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294 大小:1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4页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4页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4页
亲,该文档总共2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doc(2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I 目录目录 1.前言前言 1 1.1.项目由来1 1.2.评价工作程序4 1.3.项目主要环境问题5 1.4.综合结论5 2.总则总则 6 2.1 编制依据.6 2.2 评价目的及内容10 2.3 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11 2.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9 2.5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21 2.6 环境保护目标22 2.7 评价时段、评价重点和评价方法35 3.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36 3.1.S118 省道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现状回顾.36 3.2.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概况48 3.3.四会市红

2、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内容55 3.4.交通量预测86 3.5.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污染源分析88 4.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 99 4.1.自然环境概述99 4.2 社会经济概况 101 4.3沿线各镇经济概况104 4.4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105 4.5四会市交通及路网规划106 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08 5.1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108 5.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15 - 5.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120 -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4 6.1.施工期环境影响与评价124 6.2.营运期环境影响

3、与评价134 7.水土保持与生态影响分析水土保持与生态影响分析 160 7.1水土保持160 7.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63 7.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及总体布局170 7.4水土保持措施工程174 7.5土地利用现状180 7.6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84 8.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分析 198 8.1.风险识别198 8.2 源项分析.199 8.3 环境风险防治措施.202 8.4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206 8.5 事故后处理.208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II 8.6 环境风险评价小结.210 9.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10 9.1.区域社会环境现状评价210 9

4、.2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11 9.3运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12 9.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15 10.农业环境保护分析农业环境保护分析216 10.1.工程占用农田情况216 10.2.农业环境影响分析216 10.3.取弃土场的农业环境影响和保护220 10.4.项目所在地基本农田现状221 10.5.农用地环境保护方案221 11.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224 11.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224 11.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229 11.3.危险品运输管理和应急措施238 11.4.其他措施239 12.公众参与公众参与242 12.1 公众参与目的.242 12.2

5、 公众参与的方式.242 12.3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251 12.4 众参与意见采纳与不采纳说明.258 12.5 众参与结论.259 13.环境影响经济损益与选址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与选址可行性分析260 13.1.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260 13.2.项目选线合理合法性分析265 14.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70 14.1 环境管理.270 14.2 环境监理方案.271 14.3 环境监控计划.272 14.4 施工期环境监理重点及防治措施.277 14.5 环保工程竣工验收.277 15.评价结论评价结论278 15.1.建设项目概况278 15.2.环境质量

6、现状评价278 15.3.环境影响评价280 15.4.环境风险分析282 15.5.环境保护措施283 15.6.公众参与分析284 15.7.经济损益分析284 15.8.选址可行性分析284 15.9.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285 15.10.结论与建议285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III 附件: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四会市人民政府关于未立项融资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 附件 3、监测报告复印件; 附件 4、公参复印件; 附表: 审批登记表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 1. 前言前言 1.1. 项目项目由来由来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四会

7、市东北部,为省道 S118 四会境 内红光至清塘窦口段。起点位于龙甫镇红光村,途经冲洞尾、龙甫工业园燕岭、龙甫 镇政府,进入四会城区终点止于与 S263 线相交的清塘窦口红绿灯, 是四会核心区向 北南辐射的重要通道。 佛山市作为“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广东省的制造业中心,其经济地位在广东省处于领先 地位。本项目的起点在与佛山市山水区交界位,直接与佛山市路网进行联接,且佛山 市近几年路网完善度高,已基本完成了其境内省道 S118 的升级改造。 四会市公路网规划报告(2014-2030 年)中明确:至 2030 年,四会市公

8、路网 总里程将达到 2000km 左右,其中高速公路约 120km,一级公路约 240km,二级公路 约 230km,三级公路 210km,形成以四会城区为中心、辐射各乡镇、“一区两城三基 地”之间能紧密联系,便捷对接佛山并沟通周边地区,紧密衔接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具 有较高服务水平和优良畅通性的一体化公路网络。干线公路网由主骨架公路、主干线 公路及次干线公路组成。其中,主骨架公路网由“二纵二横”共 4 条线路组成,其中纵 一(Z1):迳口中心城区大沙。主干线公路网的构建中,仅 Z1 与 H4 (大沙鼎 湖莲花)为现状省道及国道,其它路网还止步于前期或规划阶段,为完善四会市的路 网建设,应尽快启

9、动主干线公路网的建设。 S118 省道红光至清塘窦口段旧路现状为二级公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 为双向 24 车道,历年来进行了多次养护改善及升级改造,总体上提高了各项技术指 标,改善了行车条件,但是由于改造完全沿老路进行,对平面线形和纵断面改善不多, 局部路段平面圆曲线半径偏小,长直线路段、小偏角、视距不足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 解决。近年来,随着路段交通量的快速增长,由上述问题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明显增 多,为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保障行车安全,四会公路局建设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 路改造工程。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2 项目的实施,将完成省道 S118 在四会境内的升级改造,

10、升级改造后的道路指标 与佛山路网达到同一标准,即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又缩短了行车时间,很大程度上 保证了路线的畅达。本项目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即是对 Z1 路网建设的响应, 本项目实施完成后,不仅能完善四会市公路路网的建设,且公路等级的提高,将会大 大地缩短四会城区去往佛山地区的时间,能让四会市更快速的融入“广佛肇经济圈”, 同时带动四会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为旧路改造升级,改造升级线路基本沿原有 S118 现状道路布设,改扩建 的红光至清塘窦口(桩号为 K153+400K160+013.121),起点与 X416 相接,途经红 光村、龙甫镇、清塘村、四会市,终点止于清塘大道与四会大道交叉

11、口,路线全长约 6.6km,路宽 1044m。本项目现状公路等级为二级,采用 6 车道+4 车道辅道的一级公 路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建设标准,设计速度为 6080km/h,K153+400K157+900 采用 60m 横断面,设计时速为 80km/h;K157+900K159+600 采用 40m 横断面,设计速度 为 60km/h;K159+600160+013.121 采用 24m 横断面,设计速度为 60km/h。路面采用 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将对公路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 253 号文所颁发的建 设项

12、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广州市环境保护 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接受四会市公路局委托,负责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的编制工作。本评价工作将在调查建设项目沿 线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预测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必 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降低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为优化设计、合 理施工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3 图图 1.1-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年风向玫瑰图(C:12.4%) 0 4 8 12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

13、SW SW WSW W WNW NW NNW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4 1.2. 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程序 图图 1.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5 1.3. 项目主要环境问题项目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在施工期过程中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令局部交通变得拥堵,尤其是对 于周边公路等正常的交通影响,较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会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 失。同时,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和施工桩基处理产生的噪声、水土 流失以及产生的废弃物,施工区内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也会对环境产 生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暂的,都

14、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项目涉及拆迁及占用部 分农田,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项目的征地补偿工作。营运过程中,公路路面 雨水、事故汽车的泄漏品及含油废水,对附近水体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行驶汽 车将排放的大量尾气、产生的噪声,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本报告对项目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预测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及对 策。该项目污染控制重点是控制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分析结果 表明:本项目建成通车后,交通噪声会对周围敏感点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经采取相应 措施后,可以将其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1.4. 综合结论综合结论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符合四会市交通

15、网络规划需求,本项目 的建设对理顺四会市区域交通,协调区内交通,促进四会市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 时,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地方居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其建设期间和建成通车后对公路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建设单位只要合 理开发,遵守“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完成各项报建手续,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 污染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不良影响,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经 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6 2. 总则总则 2.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1.1 国家性法律、法规编制依

16、据国家性法律、法规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6 年 5 月 18 日修订);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15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后管理办法(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起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

17、施条例(2014 年 7 月 29 日修正);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第 284 号令,2000 年 3 月 20 日发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 10 月 1 日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 年 4 月 24 日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 7

18、 月 1 日起施行); (1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201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 5 月 1 日修正); (18)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5 号,2011 年 10 月 17 日发布); (1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 77 号,2012 年 7 月 3 日发布); (20)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7 号,2012 年 8 月 7 日发布); (21)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

19、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 号, 2012 年 12 月 1 日发布); (2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 2013 年第 2 号,2013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23)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2004314 号,2004 年 6 月 15 日发布); (24)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的通知(厅规划字 2010205 号); (25)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水利部交通部水保 200112 号, 2001 年 1 月 16 日发布); (26)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03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

20、27)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0 年 1 月 11 日发布); (28)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 题的通知(环发200394 号,2003 年 5 月 27 日起施行); (29)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 发2010144 号,2010 年 12 月 15 日发布); (30)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第 590 号令,2011 年 1 月 21 日发布); (3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8 年 3 月 28 日 发布); (32)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

21、指南(试行)的通知 (环办2013103 号,2013 年 11 月 14 日发布); (33)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 号, 2010 年 11 月 15 日发布); (34)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 2013 年 9 月 10 日发布)。 2.1.2地方性地方性法律、法规编制依据法律、法规编制依据 (1)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8 (2)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3)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

22、2020 年)(2006 年 4 月 4 日发布); (4)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年)(2005 年 2 月 18 日发布); (5)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年); (6)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2 年 7 月 26 日修订); (7)关于发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5 年 本)的通知(201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8)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 2012143 号,2012 年 12 月 7 日发布); (9)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3、(粤环201114 号,2011 年 2 月 14 日起施 行); (10 )广东省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办函2009459 号 2009 年 8 月 17 日起 施行); (11)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2 年 7 月 26 日修正); (12) 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2008 年 5 月 29 日修正); (13) 广东省实施办法(2010 年 7 月 23 日修订); (14)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2010 年修正本)(2010 年 7 月 23 日施 行); (15) 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201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16) 广东省城市房

24、屋拆迁管理规定(1993 年 9 月 3 日起实施); (17)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 201336 号,2013 年 4 月 18 日发布); (18)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2010 年 7 月 23 日修改); (19)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0)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粤府办201042 号); (21) 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2)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 V 车用燃油的通知粤府函2014107 号,2014 年 5 月 22 日发布)

25、;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9 (23)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广东省提前执行第五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通告粤环201516 号,2015 年 2 月 13 日发布)。 2.1.3 评价技术规范评价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01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2009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1994 年 4 月 1 日起实 施);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

26、016,2016 年 1 月 7 日起实施);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2010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2011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2011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8) 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 年 12 月 11 日起实施); (9)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 03-2006,2006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 (10)声环境功能区分技术规范(GB/T1

27、5190-2014,201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 (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2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HJ2034-2013,2011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008 年 7 月 1 日起 实施); (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998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01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公路(HJ552-

28、2010); (1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2010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18)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 393-2007,2008 年 2 月 1 日实施); (19)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2008 年 4 月 4 日起实施)。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0 2.1.4 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1) 项目委托书; (2)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9月),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 (3)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及图件等。 2.2 评价目的及内容评价目的及

29、内容 2.2.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本次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查建设项目选址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掌握评价区域 的环境特征;通过工程和污染源分析,了解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特征;根据 建设项目选址周围环境特点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对 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及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达标排放的标准要 求,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进行公众参与调查,了解本 项目评价范围内公众及单位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论证项目产 业政策和选址建设的可行性,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策参考,为建设项目提供科 学的依据,并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

30、设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2.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土地占用、公共设施、景观影响等。 (2)生态环境 分析施工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城镇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等,提出生态 环境保护措施。 (3)声环境 通过调查监测,评价本道路改造工程项目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1 分析评价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对评价区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测评价营运期交 通噪声对评价区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施工期和营运期噪声对评价区敏感点的影响范 围和程度;提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大气环境 通过调查监测,评价本

31、道路改造工程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分析施工期路面扬尘等对评价区域敏感点的影响;根据拟改扩建道路沿线的气象 条件,预测分析营运期汽车废气等环境敏感因子对敏感点的影响。 (5)水环境 通过调查监测,评价本道路改造工程项目沿线水体环境质量现状。 分析施工废(污)水和营运期道路路面径流对附近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及事故造 成的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分析,提出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2.3 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2.3.1 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 2.3.1.1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根据肇庆市环境规划纲要,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区划为二类区,环境空气 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

32、95-2012)二级标准。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详见图 2.3-1。 2.3.1.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不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项目跨域水体为无名河流及龙江支流,现状 水体功能为排洪、灌溉,其水质目标为类,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 (2011)14 号)对沿线无名河及龙江支流未有功能区划,建议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类标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详见图 2.3-2。 2.3.1.3 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划 本项目为一级公路,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所明确的交通干线 的定义,根据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 题的通知 (环发20039

33、4 号)及声环境功能区分技术规范 (GB/T15190-2014) , ,本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2 道路改造项目沿线声环境功能区划如下: 若临街建筑以高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则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 侧的区域执行 4a 类标准,背向道路一侧的区域执行 2 类标准。 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则道路红线外 35m 以内区域 执行 4a 类标准,35m 以外区域执行 2 类标准。 评价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昼间按 60 分贝、夜间按 50 分贝执行。 2.3.1.4 生态环境质量功能区划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规

34、划纲要(20062020 年) ,本项目选址所在区属于生态 控制分区中的集约利用区及有限开发区(见图 2.3-3) 。 2.3.1.5 建设项目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表表 2.3-1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 编号编号项项 目目功能属性功能属性 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无名河流及龙江支流,水质保护目标类,执行地表水环境 功能区划类标准 2环境空气功能区 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 准 3声环境功能区2 类、4a 类功能区,执行声环境功能区划2 类及 4a 类标准 4生态功能区集约利用区及有限开发区 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 5是否自然保护区否 6是否水源保护区否 7是

35、否重要湿地否 8是否自然、人文遗迹否 9是否生态功能保护区否 10是否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否 11是否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否 12是否人口密集区否 13是否两控区是 14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3 图图 2.3-1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图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图 年风向玫瑰图(C:12.4%) 0 4 8 12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4 图图 2.3-2 项目所在地周边水系功能区划图项目所在地周边水系功能区划图 项目终点项目终点

36、 项目起点项目起点 龙江龙江 龙江支流龙江支流 无名河流无名河流 0 0 500m500m 图图 例例 项目位置 200m 边界评价 范围河流 年风向玫瑰图(C:12.4%) 0 4 8 12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5 图图 2.3-32.3-3 项目所在地生态功能区划图项目所在地生态功能区划图 项目位项目位 置置 项目位项目位 置置 年风向玫瑰图(C:12.4%) 0 4 8 12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37、NW NNW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6 2.3.2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2.3.2.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评价区属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标准。具体详见下表。 表表2.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览表 项项 目目取值时间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限值浓度单位浓度单位选用标准选用标准 年平均200 TSP 24 小时平均300 年平均40 24 小时平均80NO2 1 小时平均200 年平均70 PM10 24 小时平均150 g/m3 24 小时平均4.00 CO 1 小时平均10.00 mg/m3 环境空气

38、质 量标准 (GB3095- 2012) 二级标准 2.3.2.2 地表水质量标准 本项目附近的地表水为无名河流,未规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参考执行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表表2.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单位:单位:mg/L(pH 除外除外) 序号序号标准值项目标准值项目类类 1pH 值(无量纲)69 2化学需氧量(COD)30 3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6 4溶解氧3 5氨氮(NH3-N)1.5 6总磷(以 P 计)0.3 7石油类0.5 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3 9悬浮物(SS)100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

39、项目 17 2.3.2.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4a 类标准(2类昼间 60dB(A) ,夜间50dB(A) ,4a 类昼间70dB(A) ,夜间55dB(A) ) 。规划敏感点 室内执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 表表2.3-3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等效声级Leq:dB(A) 类别类别昼间昼间夜间夜间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适用区域本项目评价范围内适用区域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2 类 6050 道路红线外35m外的区域,若临街建筑 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时,背向 道路一侧的

40、区域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4a 类 7055 道路红线外 35m 内的区域(含 35m 处的 建筑),若临街建筑高于三层楼房以上 (含三层)时,将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 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线的区域 4537起居室(厅) 4540 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底限标准)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45普通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 2.3.3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2.3.3.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汽车尾气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 2015 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 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

41、2017 年底前,全国 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 V 车用燃油的通知(粤府函2014107 号),自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全部销售国车 用汽油,自 2015 年 7 月 1 日起全部销售国车用柴油。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评价轻型汽车近期(2019 年)、中期(2025 年)、远 期(2033 年)执行国标准;重型车近期(2019 年)、中期(2025 年)、远期(2033 年)执行国标准。具体参数详见表 2.3-42.3-5。 表表 2.3-4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国阶段)一览表(阶段)一览表(g

42、/km) 阶段阶段类别类别级别级别 基准质量(基准质量(k g) 限值限值 (g/km)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8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 (CO) 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HC)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NOx) 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和氮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HC+NOx) L1L2L3L2+L3 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 第一类车全部1.00.50.100.0600.1800.23 IRM13051.00.50.100.0600.1800.23 II 1305RM1 760 1.810.630.130.0750.2350.295 第二类车 III1760RM2.270.74

43、0.160.0820.2800.350 表表2.3-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国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国、阶段)一览表(摘阶段)一览表(摘 录)录)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 g/(kWh) 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g/(kWh)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g/(kWh) 颗粒物颗粒物 g/(kWh) 烟度烟度 m-1 1.50.462.00.020.5 注:对每缸排量低于0.75dm3及额定功率转速超过3000r/min的发动机。 (2)沥青烟及扬尘 施工期沥青烟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 二时段二级标准,具体为:沥青烟最高允许

44、排放浓度30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 值为: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在。 施工期扬尘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 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2.3.3.2 噪声控制标准 (1)施工期噪声 施工期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场界昼间70dB(A),场界夜间55dB(A)。 (2)运营期噪声 运营期交通道路沿线两侧噪声执行情况见下表所示: 表表 2.3-5 运营期噪声执行标准运营期噪声执行标准 单位:单位:dB(A) 道路道路道路两侧纵深范围

45、道路两侧纵深范围*建筑物高度建筑物高度执行标准执行标准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19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 昼间70dB(A) ,夜间55dB(A )建筑物高于 3 层(含 3 层)楼房 建筑物背向道路一侧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 35 米及以内区域 建筑物低于 3 层楼房 昼间70dB(A) ,夜间55dB(A ) 主干道 35 米以外不限建筑高度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 2.3.3.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简易污 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沿线农田灌溉或排入农用灌溉沟渠,污水执行农田

46、灌溉水质 标准(GB/T5084-2005)中对应标准。具体参数详见表2.3-6。 施工工地污水来自清洗设备或材料的污水、基础施工时的地下水排水等方面,工 地施工排水含有大量的淤泥对工地污水应搞好导流、排放,清洗材料或设备的污水经 沉淀后,尽可能循环利用,不外排。 表表2.3-6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摘录)(摘录) 单位:单位:mg/L,pH除外除外 污染物名称 项目 pHCODBOD5石油类SS 水作150605.080 旱作2001001.0100 蔬菜 5.5-8.5 100a、60b40a、15b1.060a、50b a 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b 生食类蔬菜、瓜类和草本水

47、果。 2.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4.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本项目区域范围内主要为旧路、农田、鱼塘和草地,根据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 特点和沿线的环境特征,本项目不同时期对环境影响的定性关系描述如下: 四会市红光至清塘窦口道路改造工程项目 20 (1)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临时占地将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筑路材料运输及搅拌过程可能产生大量扬尘,造成环境空气污染;机械噪声将影响项 目周边附近居民和住户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施工车辆影响原有交通环境,使交 通不便,事故增加;施工废(污)水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污染。 (2)

48、运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运营之后,主要是区域内道路的影响,随着交通量 的增加,交通噪声的影响将加大;汽车尾气中CO、NOx等会污染空气。 本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情况详见表2.4-1。 表表2.4-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一览表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一览表 施工期施工期营运期营运期 施工行为环境资施工行为环境资 源源占地占地 取弃土取弃土 (渣)(渣) 路基路基 路面路面 管涵管涵 材料材料 运输运输 机械机械 作业作业 运输运输 行驶行驶 绿化绿化振动振动 管涵管涵 边沟边沟 就业、劳 务 经济 旅游 水利 社会 发展 土地利用 土质 地面水文 地表水 地下水 物质 资源 水土保持 陆地植被生态 资源陆栖动物 声环境 大气质量 居住 生活 质量 美学 注:/: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色:有利/不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 2.4.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本项目、区域环境特征及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