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86565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路.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27,1,上海市中心城高架及快速道路系统 改善方案,2019/2/27,2,主要内容,工作流程 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 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 中环线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 对策及效果分析 分期实施计划,2019/2/27,3,工作流程,2019/2/27,4,工作流程,模型工具,宏观模型VISUM,2019/2/27,5,路网模型 现状流量 反推 模型精度,现状路网,工作流程,2019/2/27,6,路网模型 现状流量 反推 模型精度,GEH=1.15.0 (满足精度要求),工作流程,2019/2/27,7,OD期望线,现状交通特征,工作流程,2019/2/27,8,平均出行

2、距离:6.9 km,工作流程,2019/2/27,9,高架及快速道路概况 二环 十射 “十”字高架,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总里程210公里(不包括外环线),其中已达标的快速路100.4公里,2019/2/27,10,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中心城已有和规划在建高架及快速路统计,2019/2/27,11,高架道路功能分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架建成初期所具有的交通功能已逐渐改变。具体表现在: 针对每条高架道路而言,其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过境(穿越中心区)、 (由中心区)出发、到达(中心区)以及(中心区)内部交通 短距离交通比重较多(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的车辆占高架总运行车辆数的42.7%

3、),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2019/2/27,12,高架道路功能分析 内环, 由于容量与其交通吸引范 围不匹配,无法完全承担中 心区保护壳的作用 同时也起到主要主流向的 切向线通道作用 内环浦东段由于其走向离中 心区相对较远,且有黄浦江 的阻隔,未能起到环的作用,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2019/2/27,13,高架道路功能分析 “十”字高架 大量内部交通占用了高架资源 承担部分内环的保护壳功能, 为市中心快速到达交通以及出 发交通提供快速通道 兼有过境交通功能,过境交通 占断面流量的10%-20%,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2019/2/27,14,高架道路功能分析 “十”字高架

4、,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2019/2/27,15,射线快速路 市中心区与外围的快速联系,在环路和射线的接点处转换,并通过环路到达市中心区; 射线拓展了中心城的可达性 目前,功能较为单一,中环建成后,其功能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南北高架延伸段、延安西路 高架:与内环相交,并与“十” 字高架相连 沪闵高架:与内环相交,并 与主干道相连 逸仙高架:与内环一侧相连,高架道路功能分析,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2019/2/27,16,高架道路功能分析,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由于中心城主干道的不足,高架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车速将近地面主干道的3倍,吸引了大量的交通在高架道路集中,高架道路承担

5、了部分主干道功能;短距离交通比重较多(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的车辆占高架总运行车辆数的42.7%) 功能替代 由于高架道路的地面道路一般为主干道,大部分上下匝道与主干道直接衔接,使主干道承担了高架道路辅道的功能。这种功能的重叠,造成上下匝道附近的交叉口流量激增,影响了地面的交通,也使上下高架的交通受到了影响 功能重叠,2019/2/27,17,高架及快速道路形态,高架及快速道路的功能及形态,分析高架及快速道路结构形态时,应将其放在中心城整个道路体系中考虑 中心城的骨干路网为环线加射线、中心区为方格网的格局,该格局适合目前上海中心城的城市布局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内环浦东段没有起到环的作用 内环

6、线容量不够的问题 延安高架路在浦东存在“缺失路 段” 射线与环线节点处的衔接问题,2019/2/27,18,现有高架道路的交通状况,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现状高架道路总里程为79.1公里,高峰小时周转量为51.84万车公里/小时,平均速度为 40.2公里/小时,平均饱和度为0.81,车辆平均行驶距离约6.9公里 高架系统总体容量大于交通需求,部分高架道路交通量已接近或超过其容量(如 “十”字高架及延安西路高架) 内环饱和度为0.85,但部分路段交通量超过其容量,形成局部瓶颈路段,2019/2/27,19,现有高架道路的交通状况,高架道路饱和度分布状况,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现状饱和度,注:

7、长度为单向,2019/2/27,20,现有高架道路的交通状况,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现状高架容量及周转量,2019/2/27,21,各道路平均车速,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现有高架道路的运行状况,2019/2/27,22,各道路平均车速,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现有高架道路的运行状况,2019/2/27,23,高架道路拥堵现象及症结,高架拥堵现象及症结,现有高架道路的症结分析,现状高架拥堵主要表现为高峰时段车辆排队、车流低速运行,下表列出了高架拥堵的主要类型和症结 现状高架高峰时期共30段主线拥堵和45处匝道排队,2019/2/27,24,分流 在中环流量未饱和前,对现有高架的流量有分流作用

8、 诱增 中环建成,将使高架路网的交通吸引范围扩大 新增的流量将首先对射线高架产生影响,并传递到立交节点和 内环及“十”字高架,中环建成后对现有高架及快速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2019/2/27,25,现有高架总车公里:52.16万车公里/高峰小时 现有高架平均饱和度:0.82,中环建成后对现有高架及快速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2019/2/27,26,总体分析,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高架平均饱和度小于1.0,但空间分布不均匀 “十”字高架的拥堵状况最为严重,己无法承担更多的交通需求,成为整个高架路网的瓶颈 中环对内环有分流作用,但由于内环部分瓶颈路段(如内环西段、

9、广中路到共和新路等)的存在,其运行状况不会有较大的改善 射线高架路:除延安西路高架(内环到中环)较拥挤,其它仍能适应增长的需求 根据模型分析,“十”字高架的潜在的需求将增加,但由于道路通行能力的限制,只有部分潜在的需求能转变为实际的流量,如不采取措施,将会使高峰时段延长、拥堵区域加大并通过立交蔓延到其它高架(内环及射线高架),2019/2/27,27,总体分析,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中环建成后预测路网饱和度分布,2019/2/27,28,中环建成后对高架道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内环高架,由于中环的位置和定位,其分流效果主要体现在内环,如:内环逸仙路到共和新路立交段和内环延安西

10、路立交到鲁班路立交段,分流路段流量分别为5.4和12.6 内环周转率下降4.9%,饱和度降为0.82 由于内环部分瓶颈路段(如内环西段、广中路到共和新路等)的存在,其运行状况不会有较大的改善,2019/2/27,29,中环建成后对高架道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延安高架,延安高架路部分路段流量增加8.0 总体上,延安高架路由西向东(南侧)周转率上升4.2%,饱和度升为1.0;由东向西(北侧)周转率上升0.5%,饱和度升为1.05 本已严重的交通问题更加突出,2019/2/27,30,中环建成后对高架道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南北高架,南北高架路部分路段流量增加18.0 总

11、体上,南北高架路由南向北(东侧)周转率上升7.3%,饱和度升为1.04;由北向南(西侧)周转率上升1.9%,饱和度升为0.84 由于南北高架路交通潮汐现象明显,而模型分析的是晚高峰,因此东侧饱和度超过1.0 本已严重的交通问题更加突出,共和新路立交的矛盾将最为突出,2019/2/27,31,中环建成后对高架道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延安西路高架,南北高架北延伸段,使延安西路高架部分路段流量增加8.2(由于中环与延安西路高架设计为分离式立交,中环的转换交通未直接对延安西路高架形成冲击) 总体上,延安西路高架周转率上升1.4%,饱和度上升为0.94 由于现状高架已接近饱和,这将加剧交通

12、拥堵情况,将使南北高架路北延伸部分路段潜在需求流量增加41.0,但受共和新路立交的限制,这些路段未达到饱和 总体上,南北高架路北延伸周转率上升16.9%,饱和度升为0.78,2019/2/27,32,中环建成后对高架道路的影响,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沪闵高架,逸仙高架,对沪闵高架路中环到内环段有分流作用,分流比例5.5 总体上,沪闵高架路周转率下降3.6%,饱和度降为0.61,由于交通量诱增和环线与内环距离较近等因素,逸仙高架路北段(中环与外环间)将面临交通需求增长 总体上,逸仙高架路周转率下降1.0%,饱和度为0.63,2019/2/27,33,中环浦西段,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由于

13、其分流现有高架的流量不大,其沿线土地开发还在进行中,近期饱和度不大 中环北段西接沪嘉高速入城段,东接五洲大道,是沪崇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连接8车道五洲大道的翔殷路隧道仅4车道,将成为该通道的瓶颈,2019/2/27,34,中环浦东段,中环建成后的交通影响分析,由于其线位在内环浦东段外,其环线的保护壳功能将比内环浦东段更弱 中环南段与外环南段距离较近,对外环南段有一定的分流作用 其主要作用将是服务地方的快速道路,2019/2/27,35,解决问题的思路 不进行大规模扩容 补足路网缺陷 局部路段、上下匝道 路网形态完善 补足木桶中的最短板 协调立交、匝道和路段的容 量平衡、理顺高架与 地面 的

14、关系,确保快速系统功能 的发挥,对策及效果分析,2019/2/27,36,路网发展方向,对策及效果分析,调整和强化方格网结构,增加转换点,增加和强化环射节点处(沪闵/内环和逸仙/内环等)的分流通道,同时解决中心区主干道不足的问题,但必须解决相应的地面道路的配套,通过关键节点的改造、非改机等措施,强化“三纵三横”(特别是北横和西纵)主干道功能,并保留其提升为快速路的可能,结合世博会的交通规划,耀华路龙耀路隧道石龙路通道的建设,结合漕宝路、曲阳路和浦东南路的功能提升,深入研究建设东北西南新通道的必要行性和可行性,2019/2/27,37,改善原则,对策及效果分析,目前整体路网运行的平衡不宜轻易改变

15、,不进行大规模扩容 以均衡路网交通为目的,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在分析改善方案的利弊、考虑其它相关工程建设的前提下,提出分期 建设计划;对实施效果尚不明确的方案,暂缓实施并进行深入研究,改善措施,工程性措施:主线上下匝道间加减速段完善、增加匝道、立交改造、节点立体化 管理性措施:交叉口渠化设计、高架和地面协调控制、管理信息化 规划性措施:强化中心区部分主干道功能和建设东北西南新通道,2019/2/27,38,工程性措施,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39,主线上下匝道间加减速段完善工程位置,广中路到共和新路,武宁路到镇坪路,金沙江路到武夷路,新华路到吴中路,瑞金路到宛平路,对

16、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0,主线上下匝道间加减速段完善范围及目的,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1,主线上下匝道间加减速段完善改善效果评价,主线改造后路段饱和度变化情况,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2,增加匝道作用及工程位置,宾阳路下匝道,虹桥路下匝道,虹中路下匝道,中兴路下匝道,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3,中环建成后虹中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现状虹中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 该下匝道主要分担延安高架南侧江苏路下匝道的流量,同时分担内环外侧吴中路下匝道部分流量 现状路网下,江苏路下匝道高峰小时

17、流量减少286辆/小时,中环建成后减少437辆/小时 现状路网下,对内环外侧吴中路下匝道的分流量为69辆/小时,中环建成后分流量为81辆/小时 延安高架南侧和内环外侧主线流量亦相应减少,增加匝道延安高架南侧虹桥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中环建成后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现状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新增虹桥路下匝道,南侧主线流量减少286辆/小时,外侧主线流量减少69辆/小时,新增虹桥路下匝道,南侧主线流量减少437辆/小时,外侧主线流量减少81辆/小时,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4,增加匝道延安高架南侧虹中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中环建成后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现状交通敏感性分析结

18、果, 新增虹中下路匝道将会替代虹许路下匝道的部分到达功能 虹中路下匝道流量只与延安高架南侧虹许路下匝道流量相关 现状路网下,延安高架南侧虹许路下匝道高峰小时流量减少356辆/小时 现状路网下,延安高架南侧虹中路虹许路段主线高峰小时流量减少356辆/小时 中环建成后,延安高架南侧虹许路下匝道高峰小时流量减少934辆/小时 中环建成后,延安高架南侧虹中路虹许路主线高峰小时流量减少934辆/小时,新增虹中路下匝道,南侧主线流量减少356辆/小时,新增虹中路下匝道,南侧主线流量减少934辆/小时,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5,中环建成后虹中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增加匝道南

19、北高架西侧中兴路下匝道,必要性 解决由共和新路立交方向到铁路上海站北广场的到达交通 缓解南北高架路西侧连续上匝道(共和新路立交上匝道和永兴路上匝道)形成的 主线瓶颈 问题 可能增加内环内侧沪太路到共和新路及外侧西藏路到共和新路的流量 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实施难度大,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6,中环建成后虹中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增加匝道沪闵高架东侧宾阳路下匝道,现状宾阳路下匝道交通敏感性分析结果,必要性 缓解徐家汇地区及漕溪北路立交的交通压力 沪闵东侧高架外环内环间连续设置上匝道,同时徐家汇地区又是一个重要的吸引 点,因此导致主线流量集聚,新增下匝道可以分流主线

20、流量,实现地方交通到达 提供沪闵高架路东侧漕溪北路立交前的出口,提高高架主线运行可靠性 缓解沪闵高架路与内环高架相交处内环的交通压力 潜在的问题 与上游柳州路上匝道间距较小,应配合高架主线的交通组织设计 建议视中环建成后的交通状况,深化研究工程的必要性,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7,立交改造延西立交,延西立交北侧主线分段晚高峰流量、车道数和饱和度,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8,立交改造延西立交,改善后,立交主线饱和度变化情况见表;改善后,尽管其上下游饱和度都大于1.0,但有近750米的缓冲区,基本没有严重的拥堵问题,延安西路高架延安西路立交处主线

21、改善方案评价,方案评价,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49,立交改造内环/逸仙节点的处理,内环/逸仙节点处理示意图,项目1:内环外侧至逸仙高架定向匝道,内环/逸仙路立交处晚高峰流量(辆/小时),项目2:逸仙高架至内环内侧定向匝道,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50,立交改造漕溪路立交SE匝道改造,改造SE匝道,必要性 消除SE匝道入口交通流与内环外侧龙华路下匝道出口车流交织 提高现有SE匝道通行能力 潜在的问题 需深化研究,并视中环建成后交通状 况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51,立交的完善和改造天目路立交,必要

22、性 消除转盘消除天目路立交转盘4个交织段中2个冲突点 潜在的问题 应配合相应的区域交通管理措施,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52,交叉口立体化设计工程位置,黄兴路/周家嘴路,中山北路/沪太路,中山西路/金沙江路,逸仙路/场中路,中山北路/四平路,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53,交叉口立体化设计,敞开段,暗埋段,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周家嘴路黄兴路交叉口立体化设计,2019/2/27,54,交叉口立体化设计效果评价,注: 表中改善后未包括所分离的直行交通量;右转专用车道不受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立体化设计效果评价,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

23、2/27,55,配套路网, 徐家汇及南站地区配套道路 新增下匝道配套道路 中环主要配套道路 南北高架及北延伸段平行道路,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2019/2/27,56,工程性措施评价,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对高架主线的改善将使部分主线车流运行更均衡,减少由于主线通行能力瓶颈引起的主线拥堵和上匝道排队 通过增加匝道,均衡主线交通需求、减少由于连续上匝道引起的主线拥堵和上匝道排队、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通过立交改造,消除局部主线瓶颈、减少先上后下匝道车辆交织、均衡主线交通需求、减少地面交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对关键节点的立体化将提高地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下匝道排队及其引起的主线拥堵,201

24、9/2/27,57,工程性措施评价,对策及效果分析 工程性措施,现状高架30段主线拥堵和45处匝道排队,通过工程性措施,消除和缓解了其中的18段主线拥堵和23处匝道排队 通过工程性措施,消除高架的局部瓶颈,高架的运行状况将有所改善,潜在需求将转换为实际流量,形成新的平衡 对高架道路,应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控制进入高架的流量 对中环,通过周边配套路网的建设,消除可能出现在匝道和地面衔接处的瓶颈,使中环的容量优势能更好的发挥,2019/2/27,58,对策及效果分析 管理性措施,管理性措施包括: 交叉口渠化设计:提高地面交叉口的疏解能力,缓解下匝道排队 高架和地面协调控制:通过上下匝道信号控制,对

25、工程措施未能解决的拥堵路段进行需求控制,使交通均衡,重点为“十”字高架 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发布,引导路网交通,提高突发事件时高架运行的可靠性,2019/2/27,59,交叉口渠化设计 中山北一路/广中路(内环高架) 中山北一路/广灵四路(内环高架) 中山西路/金沙江路-宁夏路(内环高架) 中山西路/吴中路(内环高架) 中山北二路/曲阳路(逸仙路高架) 漕溪路/南丹路(沪闵路高架) 其它:中环相关交叉口,中山北一路/广中路交叉口渠化后的效果,对策及效果分析 管理性措施,2019/2/27,60,中心区主干道功能强化,对策及效果分析 规划性措施,配合中心区主干道非改机工程,通过对重要节点的立体化

26、处理,强化北横和西纵主干道功能,并保留其提升为快速路的可能 强化四平路以及武宁路,保留其提升为快速路的可能,2019/2/27,61,东北西南新通道,2019/2/27,62,东北西南新通道 方案设想 方案一: 由曲阳路大连路 大连路隧道 东方路浦东南路龙耀路过江漕 宝路, 方案可操作性强 方案二: 由曲阳路新建路新建路隧道浦 东南路龙耀路过江漕宝路, 方案难度大,但效果好,对策及效果分析 规划性措施,2019/2/27,63,新通道 交通敏感性测试方案 无方案:现状OD,现状路网 有方案:现状OD, 现状路网+中环+新通道,现状路网流量减少11.8%,新通道和中环对现有高架的流量分担,对策及

27、效果分析 规划性措施,2019/2/27,64,方案评价的基本结论,方案总体效果评价,通过采取工程性措施,高架系统平均运行速度得到提高,总的车公里减少; 通过采取工程性措施,高架系统平均饱和度降低,其中饱和度大于1.0的路段明显减少; 通过采取工程性措施,高架道路的拥挤程度减轻; 无论是在近期还是远期,采取工程措施的效果都是较好的; 新通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分流现有高架道路交通,缓解高架道路交通拥挤程度,拥挤路段里程下降约21%,2019/2/27,65,分期实施计划,工程措施分期实施计划,2019/2/27,66,分期实施计划,建设年限:近期为20052007年,中期为20072010年。,工程性措施分期实施计划(续),2019/2/27,67,分期实施计划,建议管理性措施于近期(2005-2007)实施 规划性措施于中远期(2007以后)实施,2019/2/27,68,分期实施计划,近期工程计划排序,2019/2/27,69,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