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评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8451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评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评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评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亲,该文档总共1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评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评估.ppt(1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个体精神、心理健康 (一)智力 (二)自我概念 (三)压力与应对 (四)人际关系 (五)人格 心理社会评估的任务 1.评估个体的心理过程,特别是 在疾病发展中的心理过程 2.评估个体的个性 3.评估个体对不同压力刺激的反 应 4.角色和角色适应反应 5.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治疗 、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三、心理社会评估的注意点 1.与生理评估同时进行,注重当前 和潜在的信息。 2.注意主观和客观资料的比较。 3.观察、会谈是主要方法。 4.最好采用整体的观念进行评估。 5.避免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1、什么是智力? (一)智力 “一个很难捉摸的概念”,各学者 均有不同见解 桑代克:智力是一

2、种适当反 应的能力。 推孟:智力是进行抽象思维 的能力。 皮亚杰:智力就是创造力。 韦克斯勒:智力是一个人有 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维和有效地处理 环境的总和的整体能力。 斯腾伯格:智力是有机体对 于新环境完善适应的能力。 基本解释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 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 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计 算力、判断力等。 2.智力测验的定义 3. 智龄和智商 智 龄 比率智商 IQ = 智龄/实龄100 离差智商 IQ = 测验分数/同龄人的平均 数100 智力的年龄差异 人的智力虽有早晚的年龄差异,但就多数人来说 ,成才或出成果的最佳年龄是成年或壮年时期。 美

3、国学者莱曼曾研究了几个名科学家、艺术家和 文学家的年龄与成就的关系。他认为25岁40岁 是成才的最佳年龄。 4 .智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的原因 影响智商的两大因素遗传和环境对大 多数人来说是稳定的 智商的计算公式 可变的原因 环境 生理状况 智力发展的不等速 5.智力的分布 智力的分类标准 推孟的分类 IQ类别类别 140以上天才 120-140上智 110-120聪颖聪颖 90-110中材 80-90迟钝迟钝 70-80近愚 50-70低能 25-50无能 25以下白痴 韦克斯勒的分类 IQ类别类别百分比 理论论分布实际样组实际样组 130以上极优优秀2.22.3 120-129优优秀6

4、.77.4 110-119中上16.116.5 90-109中等5049.4 80-89中下16.116.2 70-79边缘边缘6.76.0 70以下智力缺陷2.22.2 弱智的分类 (二)自我概念 n我是谁? n别人认为我是谁? n我想成为谁? 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自我观念(self-concept ) 自我觉察(self- awareness):自己把自己 当作考察对象,认识自己 的一切,包括生理状况、 心理特征、自我的目标、 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觉察强调过程,自我 概念强调状态。 定义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的

5、感知和 评价,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 征以及他人对其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 形成的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 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像 ”。 自我概念定义义例子 现实现实 的个人对对自己的表征:关于 一个人实际实际 具有的特性的 信念。 我是一个体贴贴和热热心的人 ,身体健康,并且有吸引 力。 理想的个人对对自己希望、愿意或 喜欢欢成为为的表征:关于个 人理想中愿意有的特性的 信念。 我愿意成为为慷慨的、成功 的、受欢欢迎的和被人爱爱的 人。 应该应该 的个人对对自己应该应该 成为为的或 者感觉觉有义务义务 成为为的表征 :关于个人有义务拥义务拥 有的

6、 特性的信念。 我应该应该 有抱负负、坚坚定、勤 奋奋和有纪纪律。 自我的概念类型 组成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 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 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在护理专业中,自我概念包括人的体像、 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自尊等。 体像: 是人们对自己身体外形以及身体功能的 认识与评价,如高、矮、胖、瘦等。体像又 分客观体像和主观体像两种。前者是人们直 接从照片或镜子里所看到的自我形象,后者 则指人们通过分析和判断别人对自己的反应 而感知到的自我形象。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人口特征,如 年龄、性别、职业、政治学术团体会员资格 以及社会名誉、地位的认识

7、与估价。 精神自我: 指个体对自己智慧、能力、 性格、道德水平等的认识与判断。 自尊: 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群体中价值 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是人们维护自己 的尊严和人格,不容他人任意歧视、 侮辱的一种心理意识和情感体验。 形成 与变化 自我概念是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社会化 产物。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是通过与 他人的条件、能力和成就相比较而形成 的。在婴儿期,个体就开始了对身体的 感受,如果生理需求能够被满足,爱和 温情能够体验,则婴儿就建立了对自我 的积极感受。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 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将他人的判断和态 度内化到自己的判断中,形成自我概念 。 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变化的因素包括生

8、活经历、环境、有重要意义的他人的反 应、生长发育过程、健康状况等。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 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 ),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 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 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的影 响。 通过适当方式度过危机,会 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 的自我同一性。 (1)婴儿期(18个月左右)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倾向是识别 信任和不信任,对成人一贯的、可依赖的 、可预见的行为产生信任感,否则会产生 不信任。 (2)童年期(18个月-4岁) 自主性对羞怯疑虑阶段 这一阶段开始有独立自主的要求。父母如允 许其在安全条件下

9、自由活动,鼓励其在活动 中获得成功,对发展自主感有帮助。限制过 多、包办代替,使孩子产生失败体验,会造 成羞怯和怀疑。 (3)学前期(4-6岁) 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性和言语能力发展很快, 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大, 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他们对所想做的事又具有内疚感,其 中一部分原因是恋母情结的冲突,一部分原因 是超我的发展带来的刻板性。 (4)学龄初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力不断发展,特别是逻辑思 维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广泛、 深刻。活动空间的扩大也使得影响他们的人 已不限于父母。 但在这一阶段,其勤奋行为往往带来

10、不当的后 果。因此,若将此看作是捣乱,则易使其自 卑。 (5)青春期(12-18岁)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 同一性(identity):青少年在自身的形象、 角色、价值、目标等人生重要方面建立起成 熟的自我意识,并达到个人的内部意识与自 身外部特征相一致。 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是其核心问题 。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思考方法,经 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 对自己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 色中逐渐认清自己。逐渐疏远父母,从对父 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建立了 亲密的友谊。 同一性混乱 (6)成年早期(18-30岁)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

11、。在与他人同甘共 苦、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 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 情交流、不能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 寞的苦恼情境中去。 (7)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阶段 生理、生活、事业各方面的表现 “四十不惑” (8)成熟期 完美(自我整合)对失望阶段 老年人常对一生进行回顾,想要知道一生是否活得 有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前七个阶段的良性积累,过往 的成就和阅历,会使老人愿意回顾人生,获得自 我完整的积极评价;如果他们积累了较多消极成 分,使人觉得一生未如理想,而岁月不再,已没 有机会再过另一种生活了。以厌恶掩藏失望。 自我概念的评估 自我概念紊乱:是指个体在自我

12、概念方面 处于、或有危险处于消极变化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以包括自我形象、自我理想 、自尊、角色行为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 变化。 其高危人群包括: 疾病或外伤导致身体某一部分丧失; 生理功能障碍; 疾病或创伤所致外貌变化; 感、知觉或沟通功能缺陷; 精神因素或精神疾病; 神经肌肉障碍; 过度肥胖或消瘦; 性生殖系统疾病或功能障碍; 成熟因素或偶发事件; 其他 评估内容 自我概念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的体像、 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自尊等。主要评 估病人的自我感受,对自己身体外形及 功能、社会地位及能力的评价,维护自 尊及人格的特点。 自我概念评估的主要内容: (1)外表、打扮、身体改变; (2)目光、

13、表情、主诉吻合性、平时行 为表现; (3)自信心程度; (4)焦虑表现; (5)抑郁表现。 评估方法 评估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法、交谈法、评定 量表法等。 体像 交谈:可询问对你来说,身体哪一部分最 重要?为什么? 你最喜欢你身体哪些 部位?最不喜欢的又是哪些部位?外表 方面,你最希望自己什么地方有所改变 ?他人又希望你什么地方有所改变? 被评估者的外表是否整洁? 穿着打扮是否得体? 身体哪些部位有改变? 是否与会谈者有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如何? 是否与其主诉一致? 是否有不愿见人、想隐退、不愿照镜子、不愿 与他人交往、不愿看身体形象有改变的部位 、不愿与别人讨论伤残或不愿听到这方面的 谈论等行为表

14、现。 观观 察(要点)察(要点) 投射法:投射法: 投射技术是一种人格测验,使用 缺乏完整测验的材料,如模糊的墨迹 或未完成的句子等,通过被测试者的 想象而将其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透露 或投射出来的一种测验,如洛夏墨迹 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等。 洛夏墨迹测验 投射法:投射法: 主题统觉测验 (TAT) 能看到什么? 能看到几颗心? 投射法投射法 一位14岁白血病女孩的自画像。 社会自我 可询问如你从事什么职业?你是政治或学 术团体成员吗?你的家庭、工作情况如 何?你最引以自豪的个人成就有哪些? 精神自我 可询问如: 你觉得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何描述你自己? 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相比,你处

15、理工作和日常生 活问题的能力如何? 你对你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满意吗 ?不满意的是哪些方面? 你的朋友、同事、领导如何评价你? 总体来说,你对自己满意吗?你是否常有“我不错 ”的感觉? 自尊 自尊也可通过Rosenberg的自尊量表进行评 估。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一些描述,每个描述后有四 个选项,请根据真实情况,选择最符合您情况 的一项。 计分方法: 完全不正确记1; 尚算正确记2; 多数正确记 3; 完全正确记4。 n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n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n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n我自信能有效地

16、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n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n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 难题。 n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 题的能力。 n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n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n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 110 你的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建议经 常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是行的,正确地对待自己 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自己。 1020 你的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 ,找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欣赏自己。 2030 你的自信心较高。 3040 你的自信心

17、非常高,但要注意正确看待自 己的缺点。 评估自我概念的注意事项 评估环境应安静、舒适、避开他人,同时 与被评估者建立真诚的、彼此信赖的护 患关系,交谈时应认真倾听,并与其保 持目光交流。 (三)压力与应对 1、压力 压力的概念 n压力(stress),又译应激、紧张 n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 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反 应的过程。 压力源(stressor) (一)定义: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 环境因素。 (二)分类 1、按照数量划分: n散发性 n多发性 n累计性 2、性质划分 躯体性:对人体直接产生刺激作 用的 各种刺激物。 心理性:来自大脑中的紧张信息 。 社会性:

18、各种社会现象及人际关 系而产生的刺激。 文化性:文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 的刺激等。 生活改变性:主要由于生活改变 而产生的刺激。 压力的意义 n(一)积极意义 n维持正常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 n提高人体适应能力 n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 (二)消极意义 n影响心理健康 n影响身体健康 n个体社会功能 生理反应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应激源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 认知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 认知评价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个性等等 健 康 或 疾 病 生活事件 3、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 n 人体面对压力源刺激的全身性、非特 异性反

19、应 n涉及身体的各个系统 n主要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 n分三期:紧张期、抵抗期、耗竭期 (1)紧张期(alarm stage) n人体觉察到危险,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后 的警戒性反应 n心身动员各种生理防卫机能以应对压力 源 n身体主要是内分泌系统的反应 n心理主要是心智活动增加 压力源 交感N系统 下丘脑 垂体 ACTH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身体相应系统身体相应系统 一般适应综合症神经内分泌反应示意图 n感觉系统:各种感觉功能增强; n内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去 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n呼吸系统:R;气管扩张; n循环系统:心率及心输

20、出量 n消化系统:胃酸;其它消化液;平 滑肌蠕动; n血液系统:外周血管收缩;血液粘稠 度; n肌肉骨骼系统:肌张力;肌糖原分解 ;乳酸; n泌尿系统:抗利尿素及醛固酮;尿量 ; (2)抵抗期(resistant stage) n副交感神经兴奋 n人体与压力源处于抗衡阶段 n人体适应压力源 n生理功能趋于正常 (3)耗竭期(exhaustion stage): 人体已不能代偿性的适应压力源的刺激 抵抗能力极限 身心功能障碍 4、特点: v每个人由于遗传、种族、个性等特点, 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系统或器官而应对 压力。 v压力与疾病密切相关 压力反应压力反应 注意力分散,记忆力 下降,感知混乱,判

21、 断力、定向力失误, 思维迟钝,自我观念 偏差等。 (一)生理反应 (二)情绪反应 (三)认知反应 (四)行为反应 (一)生理反应 (二)情绪反应 (三)认知反应 (四)行为反应 重复某一特殊动作 逃避与回避 退化与依赖 失助与自怜 敌对与攻击 物质滥用 补充补充 应对的概念 应对(coping)是个体对生活事件 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 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2、应对(coping) (1)应对资源 v健康与精力健康及良好的机能状态 v信仰及价值观 v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v社会性技能 v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v物质财富资源 (2)应对方式 n情感式应对缓解情绪 n问题式应

22、对解决问题 情感式 希望事情会变好 进食、吸烟、嚼口香 糖 祈祷 紧张 担心 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安 慰和帮助 独处 一笑了之 置之不理 幻想 作最坏的打算 疯狂,大喊大叫 努力控制局面 进一步分析研究所面临的 问题 寻求处理问题的其它办法 客观地看待问题 尝试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 好方法 回想以往解决问题的办法 试图从情境中发现新的意 义 将问题化解 设立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 接受现实 问题式 n应对方式: 采取积极行动 回避 听之任之 寻求信息及帮助 应用心理防卫机转 消极适应: 脱离与社会的接触 丧失对人或事物的兴趣 人际关系紧张或冷淡 放弃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不能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对各种社会

23、支持抱否定态度 不能随环境的改变而适当的改变自己 拉萨勒斯的压力与应对理论示意图 结果压力 源 认知评价 有 利 的 无 关 系 的 有 压 力 的 解决问题 缓解情绪 应对 生活观念 适应能力 身心健康 伤 害 威 胁 挑 战 危机征象 3 3、评估内容、评估内容 1.1.交谈法:交谈法: 目前让被评估者感到压力的事情有哪些? 压力源的性质? 生病带来的压力大小? 目前生活有哪些改变? 这些改变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 2.2.评定量表测验法评定量表测验法 住院病人压力评定量表 压力源的评估压力源的评估 沃吏瑟(Vollicer)1977年所编制的 医院紧张性压力源量表,包括医院环境 中9个容易

24、使病人产生压力的来源: v不熟悉医院环境 v住院失去部分自由 v与配偶分离 v经济问题 v与家人分离 v社交受限 v缺乏相关的信息 v疾病的严重程度极其对个人的影响 v诊断及治疗所造成的问题 (1)一般状态和行为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消化系统 (5)骨骼肌系统 (6)皮肤 (7)内分泌系统 (四)人际关系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 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 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 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 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 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 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 系的总称,也被称为“ 人际交往” 。 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 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

25、战友关系 、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际关系评估 概念: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 的,以个人情感为基础建立的直接的心 理上的联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 的亲疏远近距离。 人际关系的结构 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认知 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情感 人际关系沟通的手段行为 人际关系的特点 复杂性 直接性 情感性 人际关系评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 心理上的关系。其特点是: (一)复杂性(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 ,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 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二)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 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 。没

26、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 关系,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 们直接体验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 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 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 (三)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 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 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 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 社会认知 人际吸引 人际关系评估 影 响 人 际 关 系 的 因 素 相近吸引相近吸引 相似吸引相似吸引 互补吸引互补吸引 相悦吸引相悦吸引 仪表吸引仪表吸引 敬仰性吸引敬仰性吸引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 特征、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及意

27、向做 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 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 理过程。 人际关系评估 人际关系的评估方法 会谈法 观察法 调查法 社交测量法 常用的人际关系评定量表: 人际关系自评量表 莫里诺(J.L.Moreno,1934)提出的“ 社交测量法” (五)人格 (一)何谓人格? 关于人格的定义,早在几十年前就有50多个,西方 心理学家将人格的定义概括为以下几种: 1罗列式定义:将人格看作个人所有属性的综合。 2整合式定义:强调人格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3层次性定义:强调人格组织的层次性,自我处于 心理活动的中心位置,对心理活动起着支配作用 。 4适应性定义:强调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认为

28、个体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就是 人格。 5区别性定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即独特性 。 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多侧 面性。由下列几方面复杂的心理特征构成: 1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 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 3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即性格; 4活动的倾向性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 想、信念、世界观等。 综上所述:人格是由个人的心理能力、兴趣, 态度、性情、思考、情感、动机与价值等组 合而成的独特统一体,换句话说,个人的人 格有其独特性和组织性。 从上述来看,人格的测量势必包含认

29、知与情意 两方面的许多变项。然而,在心理测量领域 中,人格这个术语常指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 部分,亦即特指那些情感、动机、态度、性 格、气质、兴趣、价值观等。 (二)何谓人格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诊断标准“精神障碍诊 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定义:人格 障碍是内在体验和行为明显偏离人们文化期望的 范围,表现在认知、情感、人际功能和冲动控制 等方面,是个人和社会状态中稳定和广泛的类型 ,导致在社交、职业及其它重要功能领域中明显 的临床痛苦和损害,是发病于青春期的长期而稳 定的类型。 人格评估的方法 人格评估的方法,通常可分为六种类型,自陈量 表、评定量表、投射测验、客观实作测

30、验、行为观 察法。 (一)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是人格评估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自陈量表 是一种自我报告式问卷,即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 制许多测试题,要求接受评估的个体追忆常参与的 活动或鉴别内心的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思 考或意见作出回答。 自陈量表的类型: 1内容效度人格问卷 该类问卷是采用逻辑法编制的问卷,大部分早 期人格测验采用这种方法。 2.因素分析人格问卷 这类问卷是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的人格问卷。做 法是,先对标准化样本施测大量的题目,题目和 被试的选择可以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然后通过对 被试在各题上的得分进行因素分析或其他相关分 析,把有相关的题目归到一起形成若干组内相关 高的具有同

31、质性的题目组,每一个组即形成一个 因素。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这类量表 的典型代表。 3.经验效标人格问卷 这种量表的编制原本与理论无关,完全是从实 践中来的,题目反应的内容只需“行得通”即 可,而无需“说得通”。这类量表的代表首推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二)评定量表 评定量表包括一组用以描述个体的特征或倾向的 词或句子,要求评定者在一个多重类别的连续体 上对被评者的行为和特征作出评价判断。严格地 说,评定量表并不是一种测验,它是以观察为基 础,由他人对某个人的某种行为或特征作出评价 ,而不是由受测者本人对测题项目作出回答,这 种通过观察给人的某种行为或特征确定一个分数 或等级的方法

32、,称为评定。以标准化程序来表达 评定结果叫评定量表。 (三)投射测验 这类测验所用的刺激多为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图形 、墨迹或数字,让受测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 自由地作出反应,由对反应结果的分析来推断其 人格。投射的意义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 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人格特征,不自觉地投 射到外界事物或他人,通过对外界事物或他人的 反应,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四)客观实作测验 人格的客观实作测验又称操作测验、情境测验或非 文字测验,采用的是较为间接但相对客观的评估 方法,强调测量人格中不明显但更加结构化的生 理、认知和行为。用于人格测验中,被试在一定 的情境中按照指示进行操作,表面上与能力

33、测验 是一样的,但它的目的并不是测定操作能力。 人格的生理学测量主要是测量应激和唤起条件下被 试的反应。这些反应特点的测量可用多种生理记 录仪完成,能记录血压、脉率、皮肤电活动,甚 至血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脑电波、肌肉紧张度等 生理指标,由此推测出某些人格特征。 (五)行为观察法 行为观察法常可通过轶事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 样、自我观察的内容分析等技术收集资料来反映 人格真相;也可借助情境测验来进行;还可以通 过非语言行为研究来进行 。 (六)晤谈法 晤谈法实际上是最古老和最广泛应用的获得个体信 息及评估人格的一种方法。严格地说,晤谈不是 测量,晤谈的结果经常不能定量化。 三、人格评估的问题

34、(一)人格的基本概念不一致 (二)整体动态人格测验困难 (三)人格测验的信度与效度较差 (四)受试者的反应心向问题 所谓反应心向,就是指受试者用一种特殊的方向回 答题目。 (五)受试者的假装答案问题 (六)人格测验的题目 (七)测验分数的解释 (八)隐私 包括 价值与信念、睡眠与休息 四、个体健康信息及生活方式 (一)价值与信念 价值与信念是文化的核心要素。 1、文化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 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 人类社会特有的

35、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 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 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特点 1、共有,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 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 的共同标准。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 有社会就不会有文化,但是也存在没有文化 的社会。在同一社会内部,文化也具有不一 致性。例如,在任何社会中,男性的文化和 女性的文化就有不同。此外,不同的年龄、 职业、阶级等之间也存在着亚文化的差异。 2、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 具有的。 生理的满足方式是由文化决定的,每种文化 决定这些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从这一角度看 ,非人的灵长目动物也有各种文化行为的能

36、力,但是这些文化行为只是单向的文化表现 如吃白蚁的方式警戒的呼喊声等。这和人类 社会中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相比较仅显 得有些微不足道。 3、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但也并非轻易改变。 个体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 境中了,这是他无从选择的。每一个人都是 在文化中生存和活动并参与文化的创造的。 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的 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 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 4、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与我们分离,如同自然 先予的世界与我们分离一样。我们无法逃脱 地站立在我们创造的文化世界中,也就象我 们站在自然世界中一样;尽管文化只是源于 人类,而且为了保存文

37、化的生命力,人作为 承担者使用文化,并用文化来充实自己。但 文化并非附属于人,而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 在。事实上,文化可以与承担者分开,并可 以由一个承担者向另一个承担者转化。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 (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 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中最具代表性和敏感性的是:时间 观、行为观、人际观、人与自然观、健 康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 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 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 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 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 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 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

38、观也有 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 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 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 质。价值观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 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 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 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 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 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要那 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 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 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 评价

39、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 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的 主观认知世界。 价值观与健康行为是一致的。 3、信念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 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 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 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 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3方面的认识: 一、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 严重性。 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某 种疾病严重性的看法,包括人们对疾病引起 的临床后果的判断,如死亡、伤残、疼痛等 ;对疾病引起的社会后果的判断,如工作烦 恼、失业、家庭矛盾等。 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罹患

40、某 种疾病可能性的认识,包括对医师判断的接 受程度和自身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 断等。 二、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 困难及益处。 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指人们对采取或 放弃某种行为后,能否有效降低患病危险性 或减轻疾病后果的判断,包括减缓病痛、减 少疾病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只有当人们认识 到自己行为的有效时,人们才能自觉采取行 为。 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指 人们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所遇困难的认识 ,如费用的高低、痛苦的程度、方便与否等 。只有当人们对这些困难具有足够认识,才 能使行为维持和巩固。 三、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 信 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41、即一个 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 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 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 、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 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 ; 然后,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 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 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4、精神 个体的内心世界 5、评估内容 (1)文化与种族背景 (2)居住地、居住时间 (3)对生活、死亡、健康、疾病的认识、态度 (4)价值观与信念 (5)宗教信仰 (6)是否有

42、因宗教信仰而静止的活动 (7)家族或亲人是否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8)精神困扰 (二)睡眠与休息 睡眠 睡眠是最自然的休息方式。睡眠时许多 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如嗅、视、听、 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 动和肌张力减弱,同时伴有一系列自主 神经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 吸变慢等。 日间机体所遭受的损伤、消耗和过劳等情 况,都可通过睡眠得到修复和补充,使 其恢复自然的平衡状态。睡眠对于维持 人类的健康,特别是促进病人的早日康 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休息与活动 休息与活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病人在患病期间,通过适当的休息与活 动可使机体处

43、于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 息环境,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协 助和指导病人进行适当活动,预防各种 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 休息 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 使身体各部分放松,没有紧张、焦虑, 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精力 和体力的过程。“休息”意味着身心感到 平静、宽慰和放松。休息的方式很多, 像运动后的不活动,精神上放松,静坐 或卧床、阅读、看电视和白天工作时的 间歇等。 通过休息可解除人体的疲劳,降低精神上 的压力。休息后人体会重新感到精力充 沛、身心舒适。但休息并不意味着不活 动。有时从一种紧张的工作状态转为轻 松、愉快的状态中,也是

44、休息。例如, 一段时间的脑力活动后,可听听音乐或 作几节广播体操、散散步等,也是休息 的过程。 休息的意义 (一)休息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人需要适当的休息,缺少休息可产生 一系列疲倦和劳累的身体症状:轻微地 使用体力就感到筋疲力尽,难以胜任日 常工作,全身乏力。当人感到困乏时, 精神上也变得很懒散,不集中,注意力 下降,常常表现为神经质或容易激动。 虽然表现不甚严重,但却不能使机体保持 最佳的功能状态。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 健康水平下降,甚至生病。因此,疲倦 时必须立即休息,使身体各部分放松, 减少精神紧张,避免能量的消耗,恢复 体力和精力,保持健康的体质,使工作 和生活处于最佳状态。 休息与康复

45、的关系 患病时,适当的休息十分必要,因疾病本 身就是一种压力,更需要动员全身心来 维护其生理和心理的完善。病人生病住 院时,除生理上的不适外,心理上容易 出现焦虑,加之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陌 生的面孔,各种特殊的声响,一些令人 产生痛苦的操作,休息中经常受到打扰 等,都会给病人增添较大的精神负担和 压力。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为病人建立一个有益 于休息的环境。对病人来说,休息不仅 能消除疲劳,同时还能缩短病程,使其 早日康复。例如:当人处于卧位时,肝 脏及肾脏的血流量较站位时多50,可 使该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利于组 织的修复和器官功能的恢复。休息时由 于新陈代谢活动减慢,全身血液的需求 量下

46、降,心脏负荷减低,因而对于心脏 疾病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病人在患病期间,如能得到良好的 休息,则会使体力和精力尽快得到恢复 ,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加快受损组织 的修复,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早日康 复。 评估内容 (一)影响睡眠的因素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时 间逐渐减少。 2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变化可以改变睡眠 状况。如病人人院后,所用的床及床上品与 原来使用的不同,病室内的光线、音响、气 味、医护工作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其睡眠情 况。研究者发现,在新环境中慢波睡眠和异 相睡眠的比例会有所变化,特点是异相睡眠 减少,入睡时间延长,觉醒的次数增加等。 3内分泌变化 内分泌的变

47、化会影响睡 眠。妇女在月经期普遍感到疲劳,希望 增加睡眠以补充体力。绝经期妇女常睡 眠不好,激素补充疗法可改善睡眠状况 。 4疾病影响 许多疾病及其症状都可影 响睡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各种原 因引起的疼痛未能及时缓解等,都会引 起睡眠活动的改变。患有精神分裂症、 恐怖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的病人,常 常处于过度的觉醒状态。 5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安眠药,停药后 往往会导致病人对药物的依赖或使睡眠 障碍更加严重。 6心理因素 正常人由于工作、学习上 的压力而造成的紧张和焦虑或感情上的 痛苦等都会干扰原有的睡眠状况。住院 病人由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感到焦虑 、不安和恐惧,而产生心理压力等,也 会影

48、响其睡眠。 7个人睡眠习惯 一些人喜欢在睡前洗 热水澡、喝杯牛奶、阅读报纸、听听音 乐等,如将这些习惯改变,可能会使其 出现睡眠障碍。 8食物因素 一些食物的摄人会改变睡 眠状况。如L-色氨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 物中,肉类、乳制品和豆类中含有较多 L-色氨酸,这种物质能促进入睡,可缩 短入睡时间,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催眠 剂。 对于睡眠不佳者,鼓励其睡前喝一杯热奶 可以帮助入睡。饱饭后发困也是L-色氨 酸的作用所致。再有,少量饮酒能促进 放松和睡眠,但大量饮酒却会抑制异相 睡眠。咖啡由于含有咖啡因,会干扰睡 眠,使人兴奋,浓茶亦有与咖啡相同的 作用,故对于睡眠状况不好的人,应限 制其摄人这类饮料,

49、避免在睡前4-5h饮 用。 9体育锻炼 有些研究者报告体育锻炼 可增加慢波睡眠第、时相的睡眠量 ,但也有报告说其可减少异相睡眠。但 在睡前几个小时内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 肌肉放松和增加睡眠。 五、个体家庭及社会环境 个体家庭及社会环境的评估包括个体 的家庭与角色、社会交往与社会环境。 (一)家庭与角色 角色与关系包括个体的需要,与同事 、家人和社会的互动情形。 角色评估 第一角色:也称基本角色,它决定个体的主 体行为,是由每个人的性别、年龄所赋予 的角色。 第二角色:又称一般角色,是个体在生长发 育的特定阶段所必须承担的、由所处的社 会关系和职业所确定的角色。 第三角色:也称独立角色,是个体可自由选 择的,为完成暂时性任务而临时承担的角 色,有时也是不可选择的,如病人角色。 角 色 的 种 类 病人角色冲突 病人角色缺如 病人角色强化 病人角色消退 病人角色隐瞒 病人角色假冒 角色评估 病 人 角 色 失 调 生理反应:心率异常,头晕,头痛, 睡眠障碍,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等。 心理反应:焦虑、紧张、怀疑、依赖 、易激惹、抑郁、伤感、悲观等。 角色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