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8960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25 大小:1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到中秋分外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5页
月到中秋分外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5页
月到中秋分外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5页
亲,该文档总共4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到中秋分外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到中秋分外明.ppt(4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 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人数 98 99 00 01 02 03,(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

2、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

3、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书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

4、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

5、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 完成书中P11

6、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

7、价值发现。 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教材简析:,“数学广角”除了一年级上册没有外,在其他年级都有安排

8、,目的在于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本册中安排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它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植树问题,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上实际上是设置等分点的计算问题,可以是知道总长和几个点求分成几段,也可是知道几段和每份的长度求总长。,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借助围棋盘来探讨

9、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相关的情节并不限于植树,生活中的走楼梯,锯木头,插红旗,安路灯等问题,都可以按照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思路解答。,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几种植树的方法。,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关键:1、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

10、导的多种教学方法。,2、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则了解多少学生会,多少学生不会,把握学生的总体水平,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建议:,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本教材关于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教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2、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时,应从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中问题

11、中的应用。,课时安排:,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P117例1 P118做一做,第二课时:P118例2 P119做一做,第三课时:P120例3 P121做一做,第四课时:练习课,第五课时:小管家,第 一 课 时,植树问题(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7页的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是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是“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

12、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植树好季节。美化环境,造福人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你们可知道,在植树活动中还有不少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3、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 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小路边一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5、小结:看来,有些题目,不仅要运算,还要想想具体情况怎样,

13、找一找规律,得到正确答案。,6、尝试应用。,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谁敢接受考查?,同学们在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如果总长度改为100米,我们又怎样解决呢?,(1)、学生思考半分钟,指名说方法。,(2)、展示结果:,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3)、师:如果是一条20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4)、指名回答,总结评价。,、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1)读

14、题,理解题意。,(2)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第 二 课 时,植树问题(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的例2。相应的“做一做”,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

15、简单规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具:例2挂图。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每年的3月5日是什么节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出示例2。,(1)理解题意。说一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2)独立尝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3)全班交流。,(4)小结:,师:你认为解决植树问题要注意什么?,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题目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巩固应用。,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19“做一做”的第2题。,四、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课后反思:,第 三 课 时,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

16、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具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

17、(打一棋类名称),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

18、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

19、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 每边放的个数 最外层总数 3 4 5 6 1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 (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4)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四、运用规律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三题。

20、3请你参加: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4请你思考:(课件出示同学开联欢会时的欢乐情景。)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四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5、小结:,教 学 反 思:,第 四 课 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23页练习二十中的第1题至第7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

21、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122123练习二十中的第17题。,1、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2、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3、第3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认识16根高压电线杆排列在一起的段数应是15段。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订正。,4、第4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22、,5、第5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问题。,跑道长:(511) 2=100(米),间隔米数:100 (261)= 4(米),6、第6题。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明白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方法1:7 4 = 28 (盆) 方法2:8 2 +6 2 = 28(盆),方法3:8 4 4 = 28(盆)方法4:6 4 + 4 = 28(盆),7、 第7题。方法同上。,10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方法1:2 10 2 +1 2 = 42(人),方法2:4 10 + 2 = 42 (人),方法3:(2 10 + 1) 2 = 42(人),如果一共有38人,需要并多少张桌子才能坐下?,方

23、法1:(38 2) 4 = 9(张),方法2:(38 2 1) 2 = 9(张),三、拓展练习。,练习册上的思考题。,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做哪道题?为什么?,五、布置作业。,第五课时,综 合 应 用: 小 管 家,活动内容:根据教材P124“小管家”教学内容设计。,知识与技能:,1、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进一步熟悉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统计线表示数据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操作及交流过的过程,从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

24、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活动准备:,1、让学生课前把家里一周花的钱记录下来。,2、实物投影仪。,活动过程,一、了解各家一周开支情况。,1、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单。,2、全班交流。,请几名学生展示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师:你是怎么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二、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让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三、展示、交流。,学生画完折线统计图后,在小组内交流。,1、展示。,展示学生的统计图,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展示交流。,2、交流。,针对“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

25、进行全班交流。,3、估算。,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开支。学生估算完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估算方法。,4、提建议。,师: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勤俭节约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四、活动总结。,五、作业:,1、把自己估算的本月总开支告诉爸爸妈妈,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爸爸妈妈提出自己好的建议。,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七、八单元测试题,一、 填空题:(15分)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和( )统计图,( )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 、一条彩带长10米,把它剪成2米长的小段,可剪成( )段,如

26、果一段一段地剪要剪( )次。 3、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 )座路灯。 4、有36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 )学生。 5、学校钟楼的大钟3时敲响3下,4秒钟敲完。6时敲响6下需要( )秒。 6、一个圆形的跑道长300米,沿道路每隔6米栽一棵树,跑道周围共栽了( )棵树。 二、计算题: 1、计算下面各题。(16分) 15.23.85.6 6000151211,(14535)(505) 16(6742),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24分) 25(404) 6899 15.283.6

27、6.4,74353526 552(5226) 3510135,三、动手操作:(12分) 下面是某地区2000至2005年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四、解决下面各题:(33分)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2、有一块正方形的花坛,在花坛的四周都摆上花盆,每边都摆上4盆,四个顶点都要摆,一共需要几盆花?,3、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要为一个比赛场馆400米的环形跑道边上插彩旗,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需要彩旗多少面?,4、2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5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8、5、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6、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如下图: (1)2000年出生( )人。( )年出生的人口最多。 (2)你发现出生人口数呈现( )的变化趋势。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九 总复习,第一课时 小数意义和性质(一),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

29、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小组比一比: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6

30、)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3、小数性质,(一)复习概念,(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练习:,(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3)3.61里面有( )个0.01 (

31、4)0.061里面有( )个0.001,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练习:63.6 10 100 1000,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32、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5、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第二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过程:,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1、口算。,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复习将复名数改

33、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4、小数的简算(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练习:12.37610=( )100=( ) 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练习: 2.37米=( )厘米 1.

34、46米=( )毫米,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教师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3、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两位小数),教师:想

35、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哪一位?,三、综合练习,课本P125 小数 P128 1、2、3,第三课时: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过程:,一、口 答下面各

36、题的运算顺序,4728-739+7 4728-(739+7),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1 、235+5x(200-195) 5x(12-12x12+12),=240x(200-195) =5x(0x 24),=240x5 =5x0,=1200 = 0,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3、 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各个运算定律.,2、课堂练习,(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578+386

37、4= 178X26=,(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3、应用题,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四、综合练习:,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第四课时 三角形,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

38、类、内角和。,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教学过程:,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2、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为什么?,3 4 5 3 3 3 2 2 6 3 3 5,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

39、的度数。,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活动三:提高题,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交流汇报,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交流讨论汇报,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第五课时 三角形的练习卷,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2、熟练

40、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复习过程:,1、复习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2、练习讲评:,(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二)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3、三角形

41、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三)判断:,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四)画高:,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2、要标上垂直符号,(五)计算,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

42、多少度?,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第六课时 位置与方向,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复习过程:,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巩固

43、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4、画路线图,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幻灯显示:,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第七课时 统计,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

44、 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 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

45、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 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第八课时 综合复习,复习内容:综合复习,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复习过程: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x(11x125),(3)25x11 (4

46、)72x125 (5)54x99+54 (6)3900x25x4,(7)(100+4)x25 (8)16x43-43x6,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x11=25x(10+1)=25x10+25x1 (4)注意72x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 成(8x9)x125=(8x125)x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2、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3、填空 1、2、3、4、为小数的基本题,再次强调公式重要性。 5、6为小数提高题,应用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 4、选择: (1)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