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14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239105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计划】14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作计划】14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计划】14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14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14 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 特征码 JvBfsuIRHJesNTrGBxWK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中,我们走访了部分实验地区和实验点 校,教师们纷纷反映非常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满足大 家的要求,我们选编了小学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工作 计划示例,供广大教师参考。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 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 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 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

2、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 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 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 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 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 第 2 页 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 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 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 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

3、域 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 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 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 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 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 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 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 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 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

4、不理 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 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 第 3 页 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 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 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 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 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 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 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 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 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

5、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 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 18 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 周上 4 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 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 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 第 4

6、页 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 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 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 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 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 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 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 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 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 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 难易度符合相应年

7、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 容。 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 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时参考。 表 1 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表 2 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 第 5 页 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的。 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几点说明 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

8、编的教学内 容,是依据表“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 的。 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 4 课时安排的;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 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 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 12 课时完 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 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 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 排 24 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 弥补和调整。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表 3 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

9、学进度(示例略)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它 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中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 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 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 第 6 页 活动的统筹设计、逐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 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方法和步骤 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 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 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

10、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 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 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划(示例略) 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 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 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 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 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 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 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 (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 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

11、目标及 第 7 页 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 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 “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 。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 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 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的 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把儿童喜爱的事物用故事形式 通过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 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的“导入” ,采用音乐、图片

12、 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 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到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形 式新颖,兴趣的指向一下就集中在各项活动之中。在全课中, 紧紧扣住了故事的情和景,使情景交融,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 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二、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本课力图突破以往体育课固定的格 局,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在家中玩耍一样,开创一个亲切和谐、 第 8 页 灵活宽松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课中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形式外,也采用了非指令性的结 伴练习形式,同时也强调了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 学生提供了发展能力的广阔时空。在练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我 表现,让学生显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为:第一感知 练习解疑、精讲第二感知练习评价。其第一感知 练习为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解疑精讲,使第二感知练习逐步上 升为理性认识阶段。运用这一教导模式,初步感受到从“感知 运用”过程的愉快情绪。在“导”与“学”的双重作用下, 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设想出形式各异的活 动,而且提高了基本活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