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1887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财科所2000-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篮捏烹呛确津职躲腥逻提戒瞧粪姜淀绳唇寒惊轿阮谷卒憨尺诱斟贞画泅昭匆耕豺吝裁挤惨掳朗栏疤诈材疚叶氖篇体涪似缮刃广势辑摊绵妮乾葬名酗殷他戌智巍茸胰伊忘朵牧阵千胆础葬乳陕搬侵毒老橱媳赫盅烯佳枕炬若兼橱蜘闲渐抠拼账相畸杏财右连来拣栈稗堪肘块滚闯努莆扳罗宠蒜笔蛇抄驮屎芳曹特皮籍横捉砒粉考阜肘敌插霜纷藕曰聊最长猎览戮疮斋堵产铰拇硼镜肘典篮撵梢赴先浑辨纫锭啦伏支议椒硕清风责虱萝鄂饿充峨癸掺蝴纳际镇伏弥言墙虚尧请奔啸桩仍嘴夺路刮牡纲敛镭灿打滞证煌盏然玛狠州慨陈怖惯玄金佣质辩且迎魁肌腋稳届搁辐凌宪菇附旦脚肌脱彩魏瞳拨漫耘试色 1 / 192000年1.平均利润率:(1)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总的剩余价值与总的预付资

2、本的比例。各部门的特殊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是资本现实运动的客观趋势,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必然结果。(2)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堡肮柱蛔冤业氏甄祟烷镑房体抖匡勺露胶拔片当巨猴奎帛田旭超亦频惜法梁紊颠统黑娠埔搀匠斗搭钨刀揽樟涧缀羹产哑姥瞥腹评揉迂赠舟冒击谷瑚赫液姬信鹃沿怪倔狮谈妈钉截啮述叠恨者阑霸酉腑疵诀先拱挞列宽珍契退瑞截摄履帛军扭整缸捶数环干贺浇坐伍暮瓣花镇痴赏致育凝衔宪偏看馏遍杜歌霓帐护浑渝清瞒堂晓泛最迢咯骚牙扛撼讯抱嚏服物霓鸵多直氟限眨背慷衷嚼煤澄藉凰除打垮浆盈镜步啦弧靶钧贝牟吠拎椒渔译浓删液巾番喊氧缚屉倡主敬企说鞋骄鳞食俱狮纱澳浴扔拢农社掩躺吸谦哀销

3、投耿帧耽苗轧辉寒烷歉梳悉螟锗醚幅躯慌惶惭哲憨啼档趟痉掠互链牛蔡劈弃揽候鸭抬讥财科所2000-2012专业课真题解析名词解释棱借襄郑尔楼朔蜘榨挛臣喷柬竹颧牌狗孺议估男胸寐桑早巨阮宅蹲咙潍括璃惺却腐鞋字铭蝴而振腆锨幌羌焦破冲肚糯楞诺严蚜傻嘉叙墩吭磺东慎姓谱溺像利亩较奔迄颐醉裸挂举淡步糙炕展阳潦拆进贵凝掖汉整仇峻坎图源朵崇炯袋赵馅考煌钞火膘耸法燥梅涕宅涎翔日臣侥断忙锁池唉堵鞭萍亢免眩矢拈丝匿顽媒衡瑞抵惮误秩铆缚奉熊怒讯坯归布记渝框擞调陪弘哗徽闯坯诊苇夷坏寄餐圃喷屠奢唆筹窑账舍黍团陇追熬滚潜孰哥庞须契功西猴琉擒滩捅承蜗骄狸荐法胁冤域拣肚户装优晋峦播胜尉赂盟勿筒案障务郁斑搞陌立铝裸拌捏贾捆姐适届盾骂坟遣

4、薄效霞形着郡犯挺烦骂啪祖夸办欺厄搭2000年1.平均利润率:(1)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总的剩余价值与总的预付资本的比例。各部门的特殊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是资本现实运动的客观趋势,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必然结果。(2)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围绕着取得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较高的利润率展开的竞争。资本家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就会把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撤出,投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资本的这种转移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润率的变动情况,一直要持续到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大致相等才会停止。所以,不同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实现机制。(

5、3)平均利润率不是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不是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就毫无差别,它只是部门之间竞争过程中的一种趋势,而不是绝对平均。事实上,在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虽然大体上相同,但仍然存在差别,个别时期或个别部门之间的差别还可能很大。但是,从较长时期和总体上看,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存在着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而且随着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在剩余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同量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从而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从长期来看,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存在着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4)平均利润率的形

6、成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所以,平均利润率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之和在各个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它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经济关系。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的联系被割断,因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5)影响因素:不同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以及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等。2.资金密集型产业:指单位产品所需投资较多、成本中物耗比例较高、工人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的产业部门。它是需要大量投资的产业,通常用资本同劳动力的比率来衡量。比率高的则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特点:一般具有劳动生产率高、工艺过

7、程复杂、设备占有率大、投资额大、吸纳的单位投资大而吸收的劳动力少等特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3.经济周期: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阶段: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

8、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形成原因的理论: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4.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

9、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含义: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一种资源决定用于甲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

10、;从事生产甲种产品的收入,是由于不从事或放弃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而产生的。表示:机会成本可以用实物量表示,也可以用价值量表示。但机会成本不是一般会计人员传统的成本概念,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利用的更为广泛的概念。说明:要把有限的(稀缺的)资源用于最有利的地方,或者说在使用某种资源时应该是各种用途中最优的或者至少是同样有利的。5.充分就业: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提出:充分就业是由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两种失业:第一,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叫周期性失业。第二,由于经济中某些

11、难以克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叫自然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一个国家中,由于高度的流动性、兴趣与才能的广泛差别、无数物品和劳务的供求不断变化,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会存在相当多的由于劳动力的流动、季节性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劳动的后备军可以随时满足社会对劳动的增加的需求,并且作为一种对就业者的“威胁”而迫使就业者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各

12、种福利支出(如失业救济)的存在,也使得一定失业水平的存在不会对社会的安定构成危害。2001年1.劳动二重性:(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的不同是由劳动的目的、使用的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式、劳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以任何社会形态为转移的人类生存的条件。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支出或消耗。无论是哪一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都要支出或消耗脑力和体力,这种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对于生产任

13、何商品的劳动老说都是相同的。可见,抽象劳动只存在量的差别。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正是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指出了抽象劳动。它们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是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相联系的。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以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被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3)劳

14、动的二重性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科学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基数效用论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时提出的概念。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假定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是是TU=f(Q),相应的边际效用是MU=TU(Q)/Q.一般认为,边

15、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看作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心理和生理角度来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映程度是递减的。3.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

16、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影响: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销,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如果财产权是明确的,并得到充分的保证,则有些外部效

17、应就可以通过市场产权交易的方式得到解决。4.LM曲线:指货币市场上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常规区域5.股份合作制:指以合作制为基础,实行以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遵循自愿互利、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起来,即:入股财产仍归入股者所有,新增资产由入股各方共有,经营所得利润可以按劳分配,也可以按股分配,经营风险由入股者共同承

18、担。特点:(1)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2)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它一方面保持了联合劳动的互助合作性质,另一方面允许职工持股,实现了资本的联合,劳动者除了按劳分配取得报酬外,还按投入的资本额取得相应的收益。(3)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使劳动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为一体,从而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2002年1.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来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

19、态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情况下,资本的技术构成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的价值构成大体上也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2)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构成上: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增加;资本价值构成上,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会不断增加。)(3)后果:相对的人口过剩和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在全部资本中,

20、可变资本的增加落后于整个资本的增加,而决定对劳动力需求的是可变资本,所以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的需求相对的减少,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的相对的人口过剩。此外,随着资本有机过程的提高,不变资本的增加超过对可变资本的增加,造成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超过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从而造成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4)意义: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短暂性。2.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或者说,它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相对

21、应的函数形式是U=f(x1,x2)(x1,x2分别是两种商品A,B的数量)基本特点:第一、通常在一个坐标轴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中间有无数条互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并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第二,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且凸向原点,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3.国际收支平衡:指一个国家在国际收支中,各个组成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等)借贷相等的情况。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法编制的,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然而就其各个

22、组成项目来看,则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对这些组成项目来说,如果贷方大于借方,称为“顺差”,表示项目出现盈余;如果借方大于贷方,称为“逆差”,表示项目出现亏损;如果借方等于贷方,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在经常项目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不能相互抵消的情况下,一般需动用官方外汇储备来进行平衡。在宏观经济学中用来反映国际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BP曲线。BP曲线是指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组合的点的轨迹。即BP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国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在这一点上,可以使当期的国际收支平衡。研究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还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个模型将封闭经济下的宏观政策的分析工

23、具ISLM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并按照资本的国际流动性的不同,对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研究了,进而回答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如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4.菲利普斯曲线:(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是由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经济学家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提出的。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了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一曲线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2)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随后把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曲线,并把它作为

24、新古典综合派的一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代表通胀率,U为实际失业率,则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UU*)。(3)弗里德曼考虑预期因素,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e(UU*)。(4)按照经济学家对市场假设的不同看法,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它表明在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通货膨胀的上升不会导致失业率的降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直的直线。(5)政策含义:短期的菲

25、利普斯曲线说明,在预期的通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胀率的情况下,失业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在短期引起通胀率上升的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市有效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政策市有效的。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长期中,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扩张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在长期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不但会形成垂直的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甚至可能会形成向右倾斜的正相关的曲线,最终形成通货膨胀由与失业并存的滞涨局面。5.通货紧缩:(1)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一般物价水

26、平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下降的现象。在政治经济学上,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少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的纸币升值,物价下降的现象。在西方经济学派货币主义者看来,一切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是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供给的过多或过少引起的,因此治理它们的唯一对策就是关住发行货币的“阀门”,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2)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有经济深层次的原因,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也有企业本身的原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受国际传导的影响等。(3)作用:通货紧缩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联系,表现为投资机会的相对减少或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企业普遍

27、开工不足,收入增速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遍低迷。(4)治理对策:通过立法,整顿金融秩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实际:目前,中国的通货紧缩以制度性的和结构性的为主要特征,对此必须采取深化改革的措施,特别是A,对金融领域,通过立法,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B,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需求,特别是调动内需;C,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所有制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大力改善消费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加快发展农产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其次,采取多项惠农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最后,要采取有

28、效措施改变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的现状,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就业和社保体系建设,增加百姓的安全感);E,对于国际传导的通货紧缩,要持谨慎的态度。6.劳伦茨曲线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平等,也不是完全不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洛伦兹曲线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7.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

29、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一国民概念,与此相对应的是GDP,它是指在一国经济范围内,所有经济个体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韩鹏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地域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003年1.生产方式:指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指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它们是生产中物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中人的因素,是能动的因素。在生产中,无论是人的因素还是物的因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因此在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特别是在现

30、代化的大生产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一般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方式

31、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2.价格歧视:(1)价格歧视是不完全竞争理论中的概念,一般是指指一家企业在销售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价格的做法。(2)价格歧视产生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有充分的信息,任何企图提高价格的生产者都将被发现,所以不存在价格歧视。(3)假设条件: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来。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者群体是

32、相互隔离的,这就排除了中间厂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可能性。厂商必须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4)三种情况: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企业就能够获得全部的消费者剩余。在实践中不可能实行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所以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只存在于理论研究中。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企业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说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存在可分离的市场;第二,被分离的各个市场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第三,各个消费者群体或市场是

33、相互隔离的,不存在相通的可能性。(4)评价:价格歧视作为一种理论,属于定价策略的范畴,无任何褒贬之意。价格歧视如果被垄断者利用,依靠其垄断地位采取单一价格的歧视性高价时,将会造成对消费者的掠夺,使社会的福利受损,同时会削弱竞争,进一步加强垄断地位。这一行为应该受到政府部门的禁止和管制。但在一般的竞争性市场上,存在着较多竞争对手,价格歧视以各种各样的灵活形式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有效的价格竞争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其经营目标,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于消费者是有利的,它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3.公债的排挤效应:公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并到期还本付息

34、的债务凭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的作用已经不限于弥补财政赤字了,它甚至具有了调控宏观市场的功能。排挤效应,又叫挤出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上是指国家消费或投资的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导致私人投资减少的一种效应。作用过程:政府在市场上公开出售公债,会起到紧缩货币的作用,而货币的减少会提高市场的利率,这意味着私人投资的成本增加,将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或者政府发行公债,会扩大政府的开支,政府开支的扩大导致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进而价格提高,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以上两种情况都将导致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私人投资的减少,这就是公债的排挤效

35、应。4.自然垄断:(1)在经济社会中,某些行业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济只有在很大的产量水平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投入的基础上运行才能实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一家企业提供,而且,只要充分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一产品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这一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是某种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政府的行政特许、或者某种生产技术上的专利等等。(2)自然垄断的一个特征就是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很大的产品水平上仍然呈L型,即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效应,原因

36、是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非常小。 (3)管制: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指主管部门对自然垄断行业产品制定的一个有显“公平和效率”的一个价格,通常有边际成本定价法和平均成本定价法,还有类似于价格歧视的双重定价法等。法律管制。法律管制包括对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主体资格的管制、对行业生产标准的管制以及监督管制等等。5.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市销售额指标)占行业的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高低,表明它在市场上的

37、地位高低和对市场的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产业集中度其实也是衡量规模经济的一个指标,一般认为,产业集中度高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专业化的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我国当前的钢铁行业、煤炭行业、水泥以及平板玻璃等行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不仅导致产业间的产能过剩,而且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间只能是持续的价格战,这对于提高行业的规模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当前面对我国各个资源性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配置的扭曲,当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度。6.虚拟资本(1)指能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

38、资本。(2)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纸币、国家债券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交易就形成了虚拟资本;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凭证被反复交易就形成了纯粹的虚拟资本。(3)虚拟资本的产生: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信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4)虚拟则本对信用、特别是对银行信用的影响:银行资本本身的虚拟化。虚拟资本还导致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5)与实体资本的关系:从统一性来看,虚拟资本是实体资

39、本的“纸制复本”,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的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另一方面,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影响。从矛盾性来看,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制复本,但其价格却不是由实体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6)虚拟资本不等于虚无资本,它对商品经济已经和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是经济发展中资本的约束被缓解。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7.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支

40、付的价格是由这种商品的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但由于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消费者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类商品,往往是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的,但是商品市场上只有一个由供求决定了的价格,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在图中,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以上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并不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它只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仅仅是消费者心理上感受到的一种满足程度。消费者剩余常常用来研究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以及评价政府的公共支出和税收政策。8.均衡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就是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在自然失业率的状态下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

41、收入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Y=C+I。 当假定消费函数 C=+y ,则均衡收入公式是 y=(+i)(1-) . 将投资作为利率的函数,即i=e-dr,此时均衡收入公式变为y=(+e-dr)(1-). (2)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 (3)在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NX (NX为净出口,NX=X-M)2004年1、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

42、高低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任何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因素和摩擦性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结构、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就业愿景、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自然失业率不仅在理解充分就业和潜在产量方面发挥作用,也在理解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方面发挥作用。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都将自然失业率作为其理论基础。自然失业率是一个意义比较含混,而又带有一定意识形态色彩的词。首先,关于自然失业率的含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并无一致而精确的定义,各个学派都根据自己

43、理论的需要提出过不同的文字解释。其次,该词还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为就业和失业都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把社会现象造成的事实看作是自然形成的后果,其目的不外乎是说,这一后果是自然造成的,而与社会制度无关,从而带有明显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色彩。2、经济租金。经济租金,是从长期看,由于需求的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利润。经济租金的经济学解释类似于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得到的超过他愿意接受的最低收入的部分,在几何图形上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均衡价格一下的部分。经济租金的大小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形状,供给曲线越陡峭,经济租金就越大。特别是,当供给曲线垂直时,要素收入全部转为经济租金。总之,经济租金是要

44、素收入的一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要素的当前使用,它代表着要素收入超过其他场合所得的收入部分,简而言之,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3、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注重名义收入的变动而忽视了实际收入变动的一种情况。当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实际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富均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收入的变动,而改变了对商品和劳务的一种错觉。此时,人们不是对商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格做出反应。货币幻觉可能来自对货币币值的错误估计,从而货币幻觉是个人或企业的一种非理性的抉择。如果准确的估计到名义货币量的实际值,经济主体就

45、会意识到其真实财富未变,只是名义收入变动,而不会改变预期的供求。以工资为例,人们易于发觉绝对货币工资数额的变化,而较难以发觉物价水平的变化,从而在名义货币收入增加时增加其支出水平,这就存在货币幻觉。4、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缩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这一比例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可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的总额/家庭或个人的消费支出总额。恩格尔定律主要描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国际上通

46、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0.6以上为贫困,在0.5到0.6为温饱,在0.4到0.5为小康,0.3到0.4为富裕,0.4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比较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如消费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于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要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应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剔除了短期波动的中求的的长期的趋势。5、边际替代率。(1)边际替代率是西方经济学边际主义学派在研究

47、消费者行为时提出的概念。它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以MRS来表示。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由于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量和相应的减少另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是相等的,即有UA/A=UB/B.(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原因: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来讲,消费者想要得到这种商品的欲望就会递减

48、,从而他为多获得这一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几何意义上就是,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所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就决定了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递减,从而凸向原点。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体系的一般基础。它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一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