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3691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MicrosoftWord文档.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观察,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 学 设 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城南风景区草坪中间的“喷水器”洒了一圈水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为了使草坪更加生机勃勃,园林工人在草地上装置了自

2、动旋转喷水器,喷水器旋转一周,在草地上形成了一个(圆),要想知道喷过的草地有多大,其实就是求的(圆的面积)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在哪呢?谁能上来摸一摸。动画演示圆的面积。你能像他这样规范地摸一摸你们桌上圆的面积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猜想圆的面积和谁有关: (1)知道了圆的面积,猜一猜圆的面积的大小和谁有关呢?到底和谁有关,又有怎样的关系,咱们还要借助一个正方形来共同研究。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板书:r2。 (2)看看正方形的面积想想圆的面积,发现其中好像有什么关系?同桌讨论讨论。板书圆的面积4 r2 2

3、、数格子初步验证。 引导用格子数。 看来圆的面积真的与它的半径有关,而且比它半径平方的4倍少一些。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粗略估计,能不能更精确地知道圆的面积是多少呢?想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你想到了什么?数方格这个朴素的方法,我们在以前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中经常用到它。今天我们也用它来数一数圆的面积。(课件在正方形内出示格子)正方形的面积是r2,也就是说圆的面积大约是r2的3.1倍,教师相机输入。 小组合作完成数格子活动。 师:是不是所有的圆的面积比与它相关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的3倍多一些呢?想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规律,我们该怎么办?对呀得多找几个圆,同桌合作从像屏幕上一样的练习纸上任选一个带方格的圆

4、进行探究,并填完表格。 汇报分析。选择四位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没?你们想说些什么?其他圆的同学,你们也得到了这个结论?这里的正方形是任意正方形吗板书:3r2 圆的面积4 r2,经过研究我们把圆的面积范围缩小到了它半径平方的3倍和4倍之间。 正方形的面积/cm? 圆的半径/cm 圆的面积/cm? 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精确到十分位) 3、用转化的方法验证: (1)引导转化: 师:那圆的面积到底是它半径平方的多少倍呢?用数格子的方法能求出精确值吗?为什么?想想除了数格子,我们还用过什么方法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课件演示 转化的确是个好策略,看看圆!你有什么想说的? (2)动手

5、操作: A、该怎样转化呢?我看到有的同学把两个圆放在了一起,能直接拼吗?为什么?那该先(剪)再(拼),沿什么剪呢?大胆地和你的同桌说出你的设想。有方法了吗? B、屏幕显示4份拼、8份拼 C、分小组动手操作16份拼,把你们的剪拼成果贴在白纸上吧。 D、展示交流并介绍:说说你们把圆怎样了?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真正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那只能说“近似”?和下面的对比,你有什么想说的?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得更直些?(再平均分)平均分成16份,这么复杂的任务咱们就交给电脑老师吧。瞧,怎么样了?如果要更直,更像呢?电脑演示,平均分成32份、64份)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平均分成128份、256份会?

6、E、小结:你想说什么?(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师:由4份拼,到8份拼,再到16份,32份等等,我们使拼的图形的上下两条边,越来越直,也就经历了一个由曲到直的转化过程。最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板书(圆近似的长方形) (3)动脑推导: 引导:当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这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原来的圆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既然面积没有变,我们可以通过求长方形的面积来推算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里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呢?仔细观察屏幕上的图,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小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C/2=2r/2

7、=r,宽是圆的半径r。 一生汇报,手指屏幕口述教师板书,教师板书 齐读:S =r2。能看着大屏幕和你的同桌说说怎样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谁能说给大家听? (4)情景延续: 知道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现在如果让你求“喷水器”旋转一周,喷过的草地面积,你最想知道圆的什么?告诉你最想知道的半径是5米。面积怎么算呢?指名口述。(注意指导平方的计算) (三)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求下面各个圆的面积。(练一练)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回顾一下咱们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想算圆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 现在告诉你的既不是半径也不是直径,更不是周长,而是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求圆

8、的面积。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3,圆的面积是? 感谢你又一次帮我们沟通了圆的面积和以它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对教学设计及实施的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的圆的初步认识和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隐含着一种重要的“转化”与“极限”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方格图大胆地猜想出圆面积的范围。之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使学生获得用转化法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体现一种“化圆为方”、“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操作、探究得出圆面

9、积的计算。这一过程的设计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不仅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形成,使学生学得更有趣,更有价值。教学中主要通过回忆、迁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最后课件清晰演示加以辅助,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圆的面积”一课,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能力,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我们会发现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广阔,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圆为方”

10、、“化曲为直”,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圆的面积说课稿说教材: 、教材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十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2、教材所处地位“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进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教学,理解数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公式,并在理解的基础能灵活熟练地运用。3、教材内容结构本节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旧为新做辅垫,第二部分认识圆

11、面积的含义,第三部分在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第四部分是利用面积公式去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利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掌握圆面积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

1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书本和老师为拐杖,以“放扶放”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说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内容,寻找好合作学习伙伴,以便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3、学生认真观察,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理性知识。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4、通过合

13、作组成员之间相互演示、相互帮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集体感、友谊感、同情感。5、 学生利用已学到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巧设游戏,激发兴趣。常规训练 “找朋友”,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复习已知,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自制卡片,找朋友,这样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计算速度,真正体现了学科教学整合化。第二部分:激趣导入。首先创设情境,通过“小马吃草”的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联系学生提出的问题

14、区分圆的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并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第三部分是教学新课。1、探索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首先通过大小两个圆来猜想圆面积和什么有关;然后通过图示来发现圆面积以正方形面积(r)的4倍少,3倍多,猜想是3倍多一些,提出最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因为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完全放手探索新知,都有一定难度,所以让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讨论与同桌合作,探索如何把一个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思考圆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合作操作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说如何分、剪、拼,并思考,能拼成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吗?2、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说圆与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联

15、系,根据学生说师板书,并多找几人谈对公式的理解,以便突出重点,攻破难点。3、小结:根据公式提出数学问题:你现在知道圆面积是半径的平方的几倍了吗?计算圆面积需什么条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归纳圆面积计算公式并明确求圆面积必须知道的条件)刚才哪位同学猜对了,我们掌声祝贺他!4、练习:为了巩固新知,我趁机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使学生掌握已知圆的半径,求圆面积的方法,并强调学生在计算时要先算平方,再与几相乘,同时提醒学生半径的正确使用。5、我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明确已知半径、直径、周长都可以求圆的面积。6、解决课始未能解决的问题:“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第四部分是课堂练

16、习 练习设计力求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实践生相结合。为了突出练习的实效性,我设计了小组竞赛的题,并要求学生讲解,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巩固新知,又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兴趣。1、育才小学有个圆形花圃,周长是25.12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旋转喷水器的最远喷水距离大约是5米。它旋转一周后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一个圆形电子元件薄片,直径是10厘米。这个薄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第五部分是归纳总结:谈收获。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面积3、总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精彩了,一起探讨出了那么多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且解决了不少问

17、题,希望你们今后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本领去解决更多的生活实际问题,成为一名小小的数学家,好吗?加油啊,老师拭目以待。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转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长 宽 化圆为方 化曲为直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 半径 S = C2 r = r r = r2 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都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说预设效果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来进行学习与发现。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

18、完成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始终参与体验“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数学教学总结 新课标有了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和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 1让数学回归生活

19、,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时, 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一个多边形怎样才能稳定,自己讨论、合作,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稳定的意义,牢固掌握了知识,激励同学成良好的观察、合作习惯。 2 课堂上教师能走下讲台,活动在学生中。课堂上教师能走下讲台,活动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参与能力。3、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

20、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教师的提问是系列的,有了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的活动避免了教学的拼盘、组装式,避免了提问的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了,自主、合作多了、被动接受的少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个性得到了发挥,学生敢于说,乐于说、抢着说得了学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 4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我们教师得以充分利用。 5创设平等愉快

2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 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能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是、课改已经超过一轮了,纵观课程改革,我们很多不足:1、显得我们的教改步伐太小了,尤其是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很不到位我们教师的组织者也就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知识的解读者、活动的围观者。科学科、品社还好

22、一些。其它学科是对学生一种形式上的纪律震慑,违背了教学的理念,教师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能触动我们更好的教。换句话说你,教师的地位加强的超乎寻常 教师平等中的首席 地位流于口头、没落实到行动上、课堂上、操作上、更谈不上形成自己个性教学模式。 2、课堂环节要加强、教学机智要培养数学科的新授包括复习、新知、练习、巩固、作业但是环节之间、不流畅、随心所欲、不能因为公开课而公开凑环节,要重视平时的功夫,重视课堂内容的联系,语言生硬,转折过快、细微之处没工夫,要加强课堂的内在联系的备课。3、教师的知识面较窄到目前为止、统计、平移、旋转、数学广角中,我们教师的知识交代的不到位,尤其中高年级在教的时候有模棱两

23、可的现象,语文字有的还错。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钻研业务,提高自己文化知识,业务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生一碗水自己达到一桶水的程度。另外课上的知识、自己备课干什么了,平时不努力,急来抱佛脚,表现是课堂顺序安排、环节乱,话说的词不达意甚至话说的前后矛盾,学生听的有些乱、听课者感到迷茫,学校感到课改不给力。4、态度应付主义布置不告诉本人就装不知道,材料写得字大、话少,评议说的只是优点、建议谁也不说,要求不听,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严重应付思想、环节随意头重脚轻,复习的时间过长,新课、练习时间太短。5、提出问题简单化现在,我们还存在一问一答,学生对问题考虑的难度太小,基本不用思考,或者提示的过多,另外教师

24、随意提问,显得课堂无章法,可能是为正确率着想吧。看信息,好的也就是问、你发现了什么,多少学生还能有一定思考。有一定想象力、观察力、分析、表达能力。看图、有几个人、几个人干什么太浅显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谁愿意听呢。总之、一句话好的数学课环节清、学生思维活跃、乐意学,师生始终保持一种高亢的状态;没上好就是备课不细,两头吃的不准,还在一味给学生灌输。表现是;目标不备、因为教案下发,现成啊、你要求写哪就写那,目标不看。重难点不看,想起然就其然;学情不想、让写的不是话,随意抄一句或几句完事。教案克隆、把别人的拿来照着画。备题不备解、例题做得挺好、练习不管了。建议:备好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把内容细化,

25、根据实际确定三维目标。确定目标的过程,实质是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领会、分析的过程。备好学生,知己知彼方能胜利,备学法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的点滴体会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

26、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在数学作业中使用评语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等。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而且彻底掌

27、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二、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意识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解“幼儿园买了一批玩具,买小汽车用去64.96元,比买积木多用了22.76元,比买积木与拼图玩具所用钱的总数少3.92元。买拼图玩具用了多少钱?”一般解法都是64.96+3.92-(64.96-22.76)=26.68(元)。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还写了解法二 :3.92+22.76=26.68(元)。我在这道题边打了大大的“,并写道:“解得巧,真聪明!”肯定其独特见解。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我就在

28、旁边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 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批改学生的作业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竟赛.如“你真棒!”“好极了!”“very good!”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的好,作业正确率高,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best!”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

29、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喷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志治学态度。我从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我总是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一定能行!”“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知道只要你认真去做,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万分高兴,希望你努力更上一层楼。”“再细心一些,准行!”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当然,写评语时要注意:评语要写得明白、具体、亲切、实事求是,充满

30、了激励性和启发性,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在评估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她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任何活动都应是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设计的。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四人分别坐在四个方向,观察摆在课桌正中间的茶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再交换位置继续观察,比较与前面观察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活动

31、中。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观察物体都只观察到物体的一部分。要观察到全貌,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数学知识及数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完成。二、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

32、活动时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其次,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要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要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三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三、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

33、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这样设计:在认识了10后,教师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

34、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四、活动设计要要体现开放性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

35、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比较分数大小”案例案例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

36、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如和,=,=,因为,所以;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生8: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先前似懂非懂的学生也点

37、头微笑了)师:(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生9: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比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所以;。(师和生共同为他鼓掌。)生11: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师:刚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认为先化成

38、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如和,化成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评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对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39、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经过讨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与大组汇报,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了有序的梳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联系、深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是堆砌而成的“知识山”,而是形成井然有序的“知识链”。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

40、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本人数学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

41、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课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

42、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

43、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

44、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

45、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

46、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