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04472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期末试题汇编之说明文阅读.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说明文阅读【2014东城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画一棵树就像一棵树,画一个人就像一个人。这就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好了,创作的时候,构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笔泼墨,任情挥洒,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写作也是这样,要做到对所写的

2、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写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一场春雨,别人看了,觉得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那就不是如实记写了。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外物(人、事、物、景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像绘画的写生那样可以打好写作的基础,同时,它也在描绘、建构着一个可见可触的外部“世界”。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这样三种记“实”的能力,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写作基本功。叙述,是对人物出身、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甲】 如叙述“海市蜃楼”这一自然景象发生的情况:(1980年仲夏的一天)午后2时40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

3、约约出现了两个小岛。10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出现了。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1981年8月28日四川文摘周报)在整个叙述中,时间线索清晰,过程交代也很明白。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乙】 如,同样是表现海市蜃楼奇幻景象的出现,作者是这样描写道: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 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

4、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杨朔海市蜃楼)绘形绘声绘色,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状貌,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说明,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丙】 还是以海市蜃楼为例,可以这样去说明:海市蜃楼亦称“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有时伴有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境

5、。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一般有上现蜃景、下线蜃景和侧现蜃景三种,也有其他更复杂的蜃景。我国山东省蓬莱县常见渤海庙岛群岛的幻景。(辞海“海市蜃楼”条)这就是知识性很强的客观说明了。叙述、描写、说明都是记“实”的,反映、再现客观事物的,但各有侧重点:叙述,主要是陈述过程;描写,主要是描绘形象;说明,则主要是解说形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它们在写作时,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担负起记“实”的任务。18.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恰当的位置。(3分)它是一种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它是一种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它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甲】 【乙】 【丙】 19.

6、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下面文字的记“实”特点。(4分)【材料】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节选自黄蓓佳心声)答案:18.【甲】 【乙】 【丙】 每空1分,共3分。19.答案要点:采用了叙述和描写两种记

7、“实”方法。叙述把文章内容清晰地告诉读者文章写的是上课时的情景;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京京读课文不仅感动 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心理描写反映了京京读课文的真实感受。)每要点2分,共4分。【2014西城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7分)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

8、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

9、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但乙烯

10、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有删改)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荔枝壳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3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4分)【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

11、,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答案:18.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但是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荔枝壳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3个要点,每个1分)19.竹筒水分充足,可以为荔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可以避免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4分。每个要点2分)【2014海淀期末】(二)阅读北京的门墩,完成第18-19题。(共7分)北京的门墩“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

12、媳妇”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唤起了许多北京人对于过去温馨生活的回忆与想象。在含笑默想的同时,老北京形态各异的门墩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门墩是什么?北京门墩有哪些样式?北京的门墩有什么特点呢?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北京现存的门墩多为明清时的遗物,它们不但数量众多,其形状及和图案也多种多样。北京门墩的类型大致有箱形、鼓形、狮形、虎形、柱形等。按照我国传统的礼制,北京门墩的形状,因级别、地位乃至贫富而有所不同。鼓形、箱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的大门门框两侧。狮形、虎形和柱形则多见于皇族、官府机构的门框两端。这些门墩,不仅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

13、还能表现主人的喜好追求,寄托祈求吉祥的寓意。为此,门墩图案的设计,题材颇为讲究。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门墩的图案或为琴棋书画,或为翠竹荷花。前者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四艺”,反映了宅主的高雅情趣;后者是历经霜雪而不凋的凌云翠竹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荷花,表明户主的人生追求。还有一些门墩,其图案以神话传说或民间谚语为题材,传达主人希望长寿、富贵、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如在门墩上雕刻着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的图案。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意为“富贵多子”。更多的门墩,它们的图案是以人物、草木、动物、几何图案等为素材,将它与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

14、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如“狮”和“事”谐音,雕两只狮子和如意的图案意为“事事如意”。门墩上雕有蝙蝠和鹿的图案,“蝙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祈求“福禄双全”。门墩流传至今,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充分地表达着中国传统吉祥的理念,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8.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19.仔细阅读文章与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请你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解说下面材料中门墩图案的寓意。(2分)【材料】在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口有一个门墩。门墩下面中心位置雕刻一个花瓶,瓶内插着两支沉甸甸的谷穗,花瓶的下方雕有翘首遥望的鹌鹑(n chn)。如果修缮北京梅兰芳故居,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

15、,为故居门墩图案选取一个题材,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原因。(3分)【材料】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事爆发。蜚声世界的京剧名家梅兰芳为摆脱日寇纠缠,携家率团奔赴香港,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1941年12月下旬,日军又侵占了香港,梅兰芳决定蓄须罢演,不为日本人登台。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来威胁他登台演出的日本驻军司令也只能悻悻作罢。这一事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答案:18.示例:本段关于门墩的童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借助两个问句的内容

16、,引起下文对门墩的具体说明。(共2分。每个要点1分)19示例:门墩图案运用花瓶、谷穗、鹌鹑为素材,“瓶”与 “平”谐音,“穗”与“岁”谐音,“鹌”与“安”谐音,寄托了主人祈求“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共2分。知识运用1分,形成解释1分)示例:梅兰芳先生面对敌酋的威胁,蓄须罢演,表现出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因此,门墩图案可选取凌霜傲雪而不凋的翠竹,以表明梅先生的坚贞之志。(共3分。材料分析1分,知识运用1分,形成解释1分)【2014朝阳期末】(二)阅读我们身边的荧光增白剂,完成2123题。(共8分)我们身边的荧光增白剂近日,有报道说,有些颜色极为亮丽的服装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17、。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纸质餐具仍存有安全隐患,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外包装仍然含有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是一种具有亮白增艳作用的色彩调理剂。其作用原理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波长较长的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蓝颜色的光释放出来后,与物品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使物品发出的白光增加,人们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物品明显变得更白、更亮、更鲜艳。在纺织服装行业,纤维自身的白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麻等。由于环境与生长周期的差异,纤维的白度差别很大,特别是白色纤维,会轻微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从而造成蓝色不足,使白色的纤

18、维看起来稍带黄色,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在洗涤剂中或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加入荧光增白剂,从而达到使衣服颜色更亮丽的目的。现在,荧光增白剂广泛用于纺织、造纸、洗涤、塑料、涂料、皮革等多个领域。那么,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安全隐患呢?医学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中积累,构成潜在的致癌风险;在紫外线作用下,荧光增白剂可能会增强致癌物肿瘤的形成;还能引起真核生物酵母的致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值得欣慰的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目前正就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相关

19、标准的申请与制定,并提出建立生态环保体系标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21.阅读全文,说说第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22.文章第-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荧光增白剂”进行了介绍?(2分)23.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原理。(4分)【材料】妈妈为小明买了一件纯棉白衬衫,小明觉得白衬衫陈旧发黄。妈妈使用某品牌的亮白增艳洗衣液洗涤后,白衬衫变得鲜艳亮丽。答案:21.要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荧光增白剂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引起人们警醒。引出下文对荧光增白剂的说明。22.要点:定义、作用原理、应用范围、危害23.要点:白色纤维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后,造成蓝色不足,会使白衬衣

20、看起来稍带黄色。洗衣液中的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释放蓝颜色的光,与衣服发出的黄光叠加形成白光,增加衣服的白光,使衣服显得鲜艳亮丽。【2014丰台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0题。(共8分)重庆人饮茶之风俗,历史悠久。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多、茶馆多”之说。重庆的茶馆遍及城乡。坐茶馆吃茶,一直是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重庆人饮茶习俗的形成与重庆地形、气候等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在漫长炎热的酷夏,人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因而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山城民居狭窄,亲友

21、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 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既体面又方便。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的饮茶之风,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最好去处。坐在茶馆,手捧香茶,无拘无束,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前三皇、后五帝,陈猫死老鼠,无一不是谈资。大家各自倾吐发泄,调节了情绪,丰富了精神生活,不坐茶馆的人难以领会其中的乐趣。 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发展,茶馆又成为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交易活动场所。当年重庆商业茶馆很有特色,行情不兴挂牌,买卖双方购销议价用行帮暗语或在袖笼子里

22、伸拇指出价还价。只见茶客穿梭往来,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把茶盖斜放在茶船上,起身离座去找第二家。人们在茶馆里陈列货样、散发仿单(广告)进行宣传推销。同业间的纠纷债务则多由会董出面在茶馆调解平息,当天的茶资由输了的一方支付。今日的重庆茶馆,虽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少见,但中心地区的背街小巷和城郊乡镇仍然随处可见。茶馆里茶客如云、热闹非凡,店堂交易活跃,门前摊点林立,构成重庆特有的文化景观。19.全文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不超过15个字),再说明 (不超过15个字),最后说明 (不超过10个字)。(3分)20.你是否认同下面材料中小刘的说法?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5分)【材料】一拨北京的客人在重

23、庆旅游,他们坐地铁体验了疯狂的石头里的感觉,领略了嘉陵江风光,感受了重庆吊角楼风貌,最后到茶馆歇息。有一个游客好奇地问导游小刘:“小刘,你们重庆的茶馆怎么这么多?”小刘不无自豪地说:“这几年,重庆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重庆人有钱了,开始追求高雅的、有品位的生活。到茶馆喝茶成为新时尚,茶馆自然就多了。”答案:19.(3分)重庆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 重庆饮茶习俗形成的原因 重庆茶馆的现状(评分说明:每空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超过规定字数该空不得分)20(5分)答案示例:小刘的说法是不合适的。重庆的茶楼自古以来就非常多,茶楼的形成与重庆的地理、气候有关,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有关,与商业繁盛和城市发展

24、中人们的交易活动有关。(评分说明:评价1分,理由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2014石景山期末】(二)阅读说“帘”,完成18-19小题。(共8分)说“帘”陈从周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帘在左右吧?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真是伤心惟有自家知。有人说,“帘”与“怜”“恋”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让空间产生实中有虚、静中有动的效果。说得率直点,即

25、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而是变化无端。因此帘底纤月,帘后佳人,隔帘双燕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于是因帘产生了“珠帘寨”“水帘洞”等许多美妙故事。“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最细的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单就湘帘、竹帘来说,不仅遮阳好,通风好,隔音好,而且帘影

26、好,留香好,分外雅洁。静止的环境,因声、光、影、风、香而起了万千变化,真可谓帘如无帘,让人叹为妙用啊!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有删改)18.文章结尾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段,说说帘的功能与文化是如何巧妙结合的。(3分)19.作者在第段中提到帘在中国建筑中的神秘作用,请判断下面材料中的哪句古诗文名句与这种神秘作用相关,并简要说出理由。(5分)【材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答案:18.隔中有透,创造诗情画意;灵活运用,演绎美妙故事;在遮阳、通风、隔音的同时,又因声、光、影、风、香使静止的环境起了万千变化。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19.答案示例:第句与帘的神秘作用相关。因为“帘卷西风”让孤独的词人更添愁绪。与第段中,作者见“帘影依旧”而想念亡妻相似,都是因物生情。评分:共5分。判断1分,分析词句1分,结合文章1分,语言表达2分。【2014昌平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汉民族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谐音现象,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这固然与汉语中同音词、近音词的大量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也

28、为使用谐音表情达意提供了沃土。汉民族善于比附联想,这是汉民族展开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谐音表意中的两种事物或行为,本来都是毫不相干的,就因为他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汉族人民便利用丰富奇特的比附联想,借用“语音”这一桥梁,把它们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妻管严”,利用与“气管炎”的谐音非常形象地讽喻了在家中被妻子管制的丈夫。汉民族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是谐音产生的重要心理基础,这和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有些话说多了便会应验。人们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来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他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例如,过年要吃鱼,意味“年年

29、有鱼(余)”,再如,渔民忌言“箸”,认为“箸”与“住”谐音,有停住船行之嫌,对行船来说是不吉利的,因此将“箸”改称为“筷子”,取“筷”与“快”的谐音,表示“快行”或“一帆风顺”之意。可见,通过谐音可以给一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涂上喜庆的色彩,寄托自己的美好厚望,也可以给一些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的事物换个名称,换成另一种语音形式来表达,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安慰。另外汉民族历来崇尚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有些不便直说的话语或事物,用一种含蓄的、和缓的、委婉的、以为对方接受的形式说出来,减轻言语对人的刺激和压力或可能引起的难堪,这也是文化模式对语言交往的影响。含蓄委婉的文化心态常常用谐音表义来体现。唐

30、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边的“晴”其实是借用了“情”的谐音。含蓄地表达了少女们对少儿郎的情意,而且又贴合整首诗的背景环境,这里的谐音用的就非常形象生动。汉语言中的谐音现象与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文化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汇源鲜橙的广告语真“橙”爱你每一天,还是网络世界中的“886”都是谐音文化发展的鲜活印证。18.阅读文章,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谐音现象”。(共2分)19.阅读下面材料,分别说说材料中的谐音现象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的。(共5分)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祈求夫妻生活美满、多子多福的心里在汉人的婚俗中

31、表现的十分突出。人们往往会在结婚仪式中安排一些能够表示这些观念的礼仪等。婚礼当天新人床上会放上桂圆、核桃、枣子、栗子和花生。如若当天有谁不小心打碎了东西,就会马上说“岁岁平安”“落地开花”等一些吉祥语。答案:18.所谓谐音现象,就是指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语言特点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语言现象。(共2分)19.示例:利用比附联想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对新婚夫妻的美好祝福,希望通过桂圆的“圆”、核桃的“核”分别与圆满的“圆”、百年好合的“合”谐音,祝福新婚夫妻圆满百年好合;通过枣子 与“早子”,栗子与“立子”的谐音,祝愿新婚夫妻日后能够“早生贵子”;而在打碎东西时将“碎”与“岁”相谐音,正是汉民

32、族趋吉避凶文化心理的一种体现,希望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能够年年平安。(共5分。比附联想1分,含蓄表意1分,趋吉避凶1分,分析谐音1分,语言表达1分)【2014顺义期末】(二)阅读建筑的语言,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建筑的语言 建筑物有些常用的“单词”,如果你记住了,也就可以大致理解这些钢筋水泥的奇异生物在说什么了。在建筑所用的语言中,“高耸”是建筑常用的单词。“高耸”隐喻着实力、权力、强大、威严。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大小公司,只要条件允许,无不想着搬进高楼大厦里办公。因为一栋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是一家公司实力的象征。当人们受到这种实力的鼓舞时,就会产生敬畏,产生向往,产生信任,反过来则可以促进

33、财富的进一步聚集。这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人们总是热衷于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原因。纽约的帝国大厦,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上海的金茂大厦,无不如此。古埃及因受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保持严格的作息制度,因而特别强调秩序,并且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意思。现代建筑也常有模仿金字塔的。美国美林银行大厦、美国银行大厦、美国储备银行大厦、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金字塔形的屋顶,也是要表达稳固、永恒的涵义。古希腊的建筑无不散发着人性的气息,无不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它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十分崇尚“圆柱”及与之相关的建筑用语。古希

34、腊式圆柱隐喻了人体,突出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有些圆柱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身姿,充满了力量感,体现了男性美,象征着身材魁梧的男子。有的细长且柱头呈漩涡状的圆柱则被赋予了女性的苗条。细长的圆柱恰似女性的身姿,漩涡式的柱头宛如女性优美的卷发,而整个柱子则象征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不仅如此,圆柱还隐喻着人本主义思想,象征着人应有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权利。因此,各国的议会大厦正门前往往立有一排圆柱。“中轴线”是建筑上常用的一个词。在古代中国,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比如明清

35、时代的紫禁城,就是自南向北,沿着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其中的重要殿堂和门都穿越中轴线呈纵直排列,其余建筑的设置,亦在中轴线两侧呈两两对称呼应之势,这是因为中轴线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伦理的感性呈现,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等级,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家族秩序,莫不要求严格、规范、秩序化。一条中轴线如千古不易的神圣律条,不能冒犯。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通过外在形式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鳞次栉比的城市并非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一部充满了独白和咏叹的戏剧。19.纵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将 比喻为“语言”,并对这些语言的内涵进行了说明。比如

36、古希腊式圆柱“告诉”我们的信息是: 。(3分)20.阅读下列材料,用文中知识解释爨底下村如此布置房屋和院落的原因。(4分)【材料】位于门头沟区的爨底下村是我国著名的古山村。村中建筑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也有明式风格。这些院落具有严谨的空间秩序和明显的等级划分。例如韩氏家族主事的房屋占据正中,其他韩氏兄弟的房屋在其两侧依山而建,横向排列,井然有序。大院内部相通,小院各有临街院门,既是独立的院落,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宅院。答案:19.建筑形式的特点;圆柱隐喻着人体,象征着人应有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权利。评分:本题共3分,第一点分,第二点分20.爨底下村的四合院因为依山而建,所以因地制宜,构成东西排列的

37、横轴线四合院,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2分)各房兄弟分房居住则是为了体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家庭、家族秩序。(1分)适合农村大家族兄弟间的居住,避免了同走一个大门,穿院而过所造成的不便。(1分)评分:本题共4分,第一点2分,第二、三点各1分【2014大兴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7分)打不碎的韧性陶瓷陶瓷,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然而,陶瓷的脆性一直是它的致命弱点,如果能够克服这个弱点,再加上它原有的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非常有价值的性能,那么陶瓷材料的前途将远远超过现代的优质合金。

38、可喜的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克服陶瓷脆性的“药方”。首先,从改善内部结构着手。研究表明,在陶瓷的原料中添加少量的氧化钇、氧化镁、氧化钙等粉末,经高温炼制成氧化锆陶瓷后,其中的氧化锆便生成两种晶体:立方晶体和四方晶体。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四方晶体便变成一种单斜晶体,体积迅速“膨胀”。由于晶体的体积急速增大,进而可阻止陶瓷中原先存在的细微裂纹的扩展,陶瓷就不会破裂了。有人在氧化铝坯料中加入二氧化锆,当加入量为基体体积的15%时,陶瓷的硬度可以提高3倍,有人称之为“陶瓷钢”。其次,将纤维均匀地分布于陶瓷的原料中,以提高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其原理与我们在石灰中加入纸筋相类似。这是因为,将

39、纤维加入陶瓷原料中,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纤维不易拉断,在工作时可承担大部分外加负荷,减轻陶瓷的负担,使裂纹不易产生;纤维与陶瓷体结合在一起后,具有很大的摩擦力,于是,陶瓷的韧性可以大大增加;即使陶瓷出现了细微裂纹,纤维也能将它们紧紧拉住,使裂纹不至于进一步扩展开来。第三,还在改善陶瓷表面状态方面下功夫。一般来说,陶瓷的断裂大都从表面开始,因此,改善陶瓷表面状态就犹如为防止陶瓷的破损设下了一道屏障。具体方法为:通过化学和机械抛光技术消除陶瓷的表面缺陷;对氮化硅、碳化硅等非氧化物,只要通过控制表面氧化技术,就可消除表面缺陷或使裂纹尖端变钝;通过热处理也可达到表面强化或增韧的目的。经过特殊加工的陶瓷,

40、再也不是那种碰不得、摔不起的“瓷娃娃”了,即使把它丢在水泥地上也毫无损伤。这种打不碎的陶瓷,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高科技领域,如用来制造汽车、飞机、快艇的发动机和其他重要零部件。这类陶瓷材料无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第段中加点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2分)19.写出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当陶瓷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能删去的理由。(2分)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知识,分析韧性陶瓷能有如此性能的原因。(3分)韧性陶瓷制作的菜刀,硬度极强,仅次于金刚石。用它处理食物不易粘连,能切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永不需要磨刀。即使面对冷冻肉品这样难处理的食材,陶瓷菜刀也不会崩刃,在韧性方面

41、相对于传统陶瓷有了很大进步。答案:18.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药方”这里指克服陶瓷脆性的办法。(共2分。每个要点1分)19.答案示例:如果删去画线语句就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四方晶体变成一种单斜晶体,体积迅速“膨胀”。(共2分)20.答案示例:材料中说韧性陶瓷硬度极强是因为陶瓷改善了内部结构,硬度提高了;(1分)韧性增强是因为将纤维均匀地分布于陶瓷的原料中以及改善陶瓷的表面状态,提高了陶瓷的强度和韧性。(2分)(共3分。按标志采分点给分)【2014房山期末】(二)阅读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完成第19-20题。(8分)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

42、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

43、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

44、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选自博物 2012

45、年第4期,有改动)19.选文依次介绍了 、 、 和 内容。(4分)20.阅读下面材料,判断张同学的表现属于哪种恐惧类型,分析他产生这种恐惧的原因及如何才能使他消除这种恐惧。(4分)【材料】张同学是个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偏僻农村,从没到过大城市。上初中后,来到父母打工的所在城市上学。开学第一天,为了让他更快地融入新集体,班主任老师让他在同学们面前做自我介绍。他不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答案:19.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如何克服恐惧的心理。评分:本题4分。每空1分。20.社交恐惧症。(1分)这种恐惧主要表现是因升学、转学或更换班级而焦虑,产生对学校环境的恐惧

46、。张同学因长期生活在偏僻农村。开学后到父母打工所在城市上学而产生恐惧。可能来自于心灵的创伤,环境的影响,某个单纯的事件等。(1分)增加对城市、学校、班级的了解,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多与同学、老师、身边人接触交往。(2分)评分:本题4分。【2014门头沟期末】(二)阅读成语里的歌声,完成第1820题。(共8分)成语里的歌声 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风采。 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

47、”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