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学习与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1152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9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学习与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课标学习与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课标学习与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课标学习与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课标学习与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学习与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学习与研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与研究,围场县教研室 孙素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10年实验的得与失,回顾10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2、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初步的转变。 3、语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4、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 5、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重视。,实验过程中老师们遇到很多具体问题,突出的有这样一些: 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极分化。 3、综合性学习目标

2、难以落实。 4、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读书与写字。 5、教师的语文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修订版课标与实验稿课标主要区别在哪里?修订版课标有哪些特点?,首先是根据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其次,突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第四,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 第五,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 坚持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理念符合国家中

3、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 “语文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统一。 请看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 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4、人格。,语文课程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经过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作了这样的表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第一,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理性处理本体目标与一般发展目标的关系。,本体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区别其它课程的最本质

5、的目标) 发展目标:如思想品德、人生态度价值观、个性及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目标。(这些目标虽然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但不是语文课程独有的目标),理性处理本体目标与一般发展目标的关系。,案例分析,月光曲 从关注“人文”转移到重视“语文 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和人物的情感。 重点学习第8、9自然段,认识联想和想象的环境;体会它们在表现音乐魅力和人物感情方面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认识联想、想象产生的环境。 在贝多芬再弹一曲的时候,屋子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有什么影响? 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学习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想

6、象的妙处。 体会联想、想象的内容。(兄妹俩静静地听着,他们的神情有哪些变化?他们看见了什么?) 感悟人物心灵的相通。(为什么要说哥哥知道妹妹也“彷佛看到了”?这时的贝多芬看见了吗?) 感受联想、想象的作用。(假如删去文中的联想、想象的内容,可以吗?为什么?) 运用联想和想象。,圆明园的毁灭 由表达方式指向文本内容,一、初读,与编者对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圆明园的毁灭) 二、研读,与作者对话。 1、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开篇点题) 2、作者是如何描写圆明园的毁灭?(语言凝练、准确) 3、既然写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欲动先静,侧面衬托) 三、拓展,迁移运用。,老人与海

7、鸥,由动作、神态描写到场景描写地提升 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与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释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默

8、读海鸥送别老人这个场景,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种感受是从哪些具体描写体会到的? 场景描写:符合当时的氛围,景物的具体描写;全景描写,细节特写等。,一、突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二、强调三个维度融为一体 三、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出发,强调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 四、强调识字写字 五、关于阅读教学 六、关于习作 七、关于口语交际 八、关于综合性语文学习 九、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内容的说明,一、突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1、前言部分 2、课程的基本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一条开头,增加了一段话 总之,多读书

9、、多积累、多实践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1 前言部分,2 课程的基本理念(四),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开头增加了一段话,语文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二、强调三个维度融为一体,1 在基本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 2 在教学建议(三) 中 3 三个维度的统一 ,1 在基本理念(三)中,在基本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10、的学习方式中增加语文学习“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2 在教学建议(三)中,在教学建议(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中增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3 三个维度的统一,关于教学目的的制定 不宜分成三个方面写。 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展现获取知识、养成能力的过程; 掌握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过程中渗透思想

11、教育,【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的“空”和“大”。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 3、通过朗读了解漓江山、水的特点,增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案例分析】 白杨 教学目标着重于语文教学的“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爸爸”说的话。 2、尝试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两句话。 3、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哪儿就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的定位一定要操作性强 关于朗读:(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桂林山水的美和自己的喜爱之情。(2)个别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关于背诵:(1)半

12、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的二三段。(2)小部分学生能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桂林山水的美和自己的喜爱之情。(2)个别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三、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出发,强调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1 基本理念(三) 2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4 3 教学建议(二) 4 习作教学建议 ,1 基本理念(三),在基本理念(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增加“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2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4,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4中

13、增加“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3 教学建议(二),在教学建议(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中强调“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

14、,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4 习作教学建议,在教学建议“3关于写作教学”中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强调识字写字,当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问题: 错别字情况严重(包括中小学生与成人); 书写质量普遍偏低; 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1、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在各个阶段目标中都强调写字。 第一学段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至四学

15、段都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3、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低年级阶段学生识字量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4、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很大篇幅强调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按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

16、,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应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避免低质量的机械书写操练。,5、在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大段的内容,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

17、的能力。 写字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汉字笔画,汉字最基本的笔形有五种,其排列顺序为横(一)、竖(丨)、撇(丿)、点(丶)和折(乛)。 笔画写错,成为错别字 如:末 翠 脾 肺,汉字笔顺,方:,火:,里:,母:

18、,肃:,车:单字与左偏旁笔顺不同,汉字结构,独体字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256个 合体字 左右结构徐 左中右结构辨 上下结构恩 上中下结构京 左上包围结构左 右上包围结构司 左下包围结构趣 上包围结构周 下包围结构凶 左包围结构匣 全包围结构困 镶嵌结构噩,教育部多次强调 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1984年01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 2002年0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2011年0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书法教学的要求: 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 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

19、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2011年0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小学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小学识字教学方面,教材大体可以划分“韵语识字”“随文识字”两大类,此外,还有“看图识字”“归类识字”“拼音识字”“字理识字”“生活识字”等常用方法。,识字写字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 汉语拼音和识字 狮子和兔子 1、看拼音识字:翻 滚 筋

20、疲 尽 2 、“吼”“蹦”利用“部首检字法查字”,根据拼音认字。 3、用“可是”写句子。不会写“害怕”的“害”,用音序查字法试试。,【案例】二 拓宽识字领域 车的世界 1、贴公交车的图片,识字。 2 、我们乘坐的21路公交车从哪到哪?谁留意过车站站牌?都经过哪些地方?(学生纷纷叙说,教师张贴词卡) 3、自己读一读,认识几个?(教师统计,赞赏随时主动识字的学生),【案例】三 讲究写字教学策略 书写长歌行7个生字,本片段用时12分钟。 1、自读、齐读、指名读生字。 2 、自学练习,要求把字写对,笔顺正确 3、强调“海”字的笔顺,小组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4、用摸球的游戏确定每组抽查的学生。(每组的

21、2号同学到常规安排的小组接受检查) 5、各组汇报。同组帮助有错误的学生。 6、同桌交换写字本,欣赏哪个字写得好看,画红圈。教师鼓励学生把字写对再写好。,【案例】四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坐姿。小朋友们,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样不仅有助于把字写端正,也能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地生长。老师这里有一句坐姿口诀送给大家: 头正、肩平、身直 、足安。 请大家一边念,一边纠正自己的坐姿。 2 、握笔姿势。写字的时候,也要正确地握笔,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写字。送给大家一首握笔姿势歌,你们一定会喜欢。 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里面藏。 请小朋友边念边检查自己的握笔

22、姿势。,【案例】四 利用字理识字 “栽”字的教学片段 师:栽树种花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咱们同学中有谁栽过树、种过花? 生:今年春天,我和爷爷在院子里栽了一棵香椿树。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栽的吗? 生:先用铁锹在地上挖一个坑,浇点水,然后把香椿树苗放进树坑中央,接着往坑里填土,用脚踩实了,再浇点水。 师:(教师出示“栽”字,学习字音。)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种香椿树的介绍,分析“栽”的字形。 生:“栽”字上面是“土”,下面的横要拉长,底下的“木”代表树,右边是个斜钩,撇,点。“栽”就是把树种在“土”里。 生:“栽”字左上是个“十”字,左下是个“木”字,右边是个“戈”字,戈字表示兵器或工具,种树要

23、用铁锹。 生:“栽”字的“土”的下面一横写得很长,和“戈”共用了一横,我是这样记“栽”的,用铁锹把树(“木”)种在“土”里就是“栽”。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栽”的意思来分析字形,说得既形象又有道理。下面我们分小组用学习“栽”的方法学习裁衣的“裁”字。 生:我们把“戈”字看成裁剪衣服的剪刀,把“栽”字下面的木换成“衣”,就学会裁衣服的“裁”了。,关于阅读教学,1、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2、关于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3、有关阅读的知识学习。 4、文章的一般阅读。 5、实用性文章的阅读。 6、文学作品的阅读。 7、积累背诵和课外阅读。,1、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

24、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具体来说,上课伊始,可以设计尖端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初读课文,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精读课

25、文阶段,必须设法激活文本的全部话语因子,让它们代表作者与学生对话,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这个过程,要着力引导学生站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采用读、背、说、写、画、演、做等形式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4)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教材的结构、课文的选择、课后的训练,无不体现着教科书编者的眼力和智慧。增加“学生和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目的是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能够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把握单元主题,关注导语提示和课后习题等,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发挥课文的例子。)(关注单元主题、前后课文

26、的联系、导语提示、课后习题等方面的因素,切实与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5)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自主阅读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以下几个要义: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的启发引导、伙伴的沟通合作。,案例分析,要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种是师生或生生间的对话,第二种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第三种是师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师:从伯父的这些音容笑貌中你又感受到一

27、个怎样的伯父?请选择伯父的一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深入研究。 (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圈画批注全班集体交流) 生1:“他没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伯父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因为他想到了那个黄包车夫整天那么辛苦地拉车,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生2:我觉得这句话还可以和前面的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前面写“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光着脚满街跑呢?”我抓住的词是“光着脚”。那时候,拉车的连一双鞋也买不起。联系这句话,更能体会伯父当时忧伤的心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如何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有效,案例分析,师:你能联系上文中的句子来体会伯父的心情,这样的方法很

28、好。请大家也圈出一个最让你触动的事情或动作,再读读上文中的句子,联系当时的社会推想一下,伯父还在叹什么? 生再次读文、思考、讨论 生1:伯父由一个黄包车夫想到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也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他在替千千万万穷苦人民而悲叹。 生2: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作家,他的文中都是从侧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他用笔做武器,和当时的黑暗社会做斗争。他不能将劳苦大众解救出来,他为自己不能改变这个局面而叹。 生3:“四周黑洞洞的”当时人民有冤无处诉,有理无处说,过着艰辛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当时社会的黑暗造成的,伯父叹息是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师:同学们紧扣伯父的音容笑貌,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感受到了伯父伟大

29、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这是一个怎样的伯父?请把你们的理解做上批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段 “对话”要把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引向深入,案例分析,师: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战争,你在想什么?你想说什么? 生:战争太可怕了,死了那么多人。 师:是谁发动了战争?你想对发动战争的人质问什么? 生:是美国,我想对布什说:你为什么那么贪婪呢?为什么要发生战争呢?我们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地生活不是很好嘛。 师:我们痛恨战争,渴望和平,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保卫和平做贡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 别让对话游离文本,“无语文性”的无效对话上述案例,我们看到教师拓展

30、的资源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到战争的场面,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爱憎情感。可惜,教师把文本丢在一边让学生说感受,表决心,忘却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课结束后,学生除了爱憎,并不能获得言语知识、阅读能力或方法。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守土如责,把教学重点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想办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感悟、体验、想象中获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2、关于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1)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朗读目标是: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学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31、三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学段),朗读的目标要求的核心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会读轻声、儿化音、变调。 流利:朗读时语气比较连贯,能读出句读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停顿,长句子的自然停顿,节奏自然,语速适当;用自然腔调读,不矫情做作。 有感情: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的语气,同时有主体的感情参与其中。,第一学段,“学习用”,强调的是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的是学习朗读的过程。(重点是读正确,再读流利,有感情的

32、朗读侧重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的语气) 第二学段是“用”,强调的是进行朗读实践的过程,里面已经含有培养相关习惯的意思。(对读正确、读流利进一步练习,形成习惯。对有感情朗读重点指导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 第三学段是“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水平。(对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哪一方面弱要补上这一课) 第四学段,由课文扩大到课文以外的其它阅读材料。,案例分析,师:虽然名言能够启迪教育人,但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这件事。罗丹那种不满足、精益求精的表现,最叫人难忘,最 叫人感动。我们记住这段名言的同时,也记住这件事。下面我

33、们来进行一次比赛,请同学们读2、3、4段。每组各选一人比赛,选谁呢?选你们组平时朗读能力最弱的学生。现在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对选手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为你们小组争光。 (各组组员迅速围住参赛选手,采用示范、读中纠错等方法帮助选手提高朗读水平,气氛十分热烈) 师:请各组选手到台前来。你们有话要对选手们说吗? 生:(第一组:错了没关系,只要你尽力就行;第二组:我们组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可要尽最大的努力啊;第三组:不要怕,要充满胜利的信心,我们支持你;第四组:杨建,你一定要拿第一,拿不到第一,第二也行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请各组同学评一评自己的选手。 生:(第一组:虽然他读的不

34、是太好,但我们知道他己尽了很大努力。而且比平时读的好,我们也为他高兴;第二组:他读得比平时好多了,我们为他的进步高兴;他读得比平时好多了,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师:请参赛同学每人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生: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开始我还紧张,后来听了大家的鼓励,好多了;我知道了只要我多读几遍,努力了也能把课文读好,全神贯注教学片段 朗读要有指导过程,(2)默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朗读目标是: 学习默读。 (第一学段)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第三学段)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

35、,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第四学段),第一学段,是默读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小声默读阶段。强调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下的一种学习过程,由“小声”逐步过渡到“无声”。 第二学段强调的是默读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养成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初步能够视读。 第三学段,默读速度上有量化的要求。 关于默读,“评价建议”指出: “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综合考察。”,案例分析:半截蜡烛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有效默读,师:情况如此危急,必须想方设法尽快让这半截蜡烛熄灭。他们一家三口想出了哪些方法?他们又是如何和德军周旋的?请同学们默读37小结,思考。 (默读2分钟) 师:

36、(出示提示:首先伯诺德夫人,但是德军;接着大儿子,但是德军;最后,小女儿 )你们能扣住文中的关键词,把事情说清楚吗? (交流) 师:你们在快速默读和思考、抓住关键词对文章信息进行概括提炼。 有效默读 (1)精心设计引导默读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设计能帮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养成习惯。(2)保证充分的默读时间。给学生创设一个静静读书、静静思索、静静品味的“场”,潜心会文,而不是简单地一看,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走过场。(3)在默读中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以理解为核心,从读物中提出所需要的信息,发现关键词语,扣词导悟,在默读中反复推敲,进行分析与综合解决问题。(边读边思的习惯圈画批注

37、),(3)略读和浏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第二学段开始,提出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二学段)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学段)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第四学段) “教学建议”中指出: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评价建议”指出: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案例分析:景阳冈 在一遍遍的训练中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第一次训练, 3分钟默读思考: 1、武松在小店吃什么?喝什么? 2、景阳冈的

38、老虎有哪三招?武松靠什么打死老虎的? 第二次训练,5分钟默读思考。 1、根据事情发展顺序,说说课文可以分哪几部分? 2、课文写了什么事? 第三次训练,10分钟默读思考: 1、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反映武松艺高胆大英勇无畏,是写打虎的,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武松的饮酒?,(4)诵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特意提出诵读的方法,而且在这方面规定得很具体: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一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二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

39、的内容和情感。 (第三学段) “教学建议”中指出: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评价建议”指出: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5)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时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课程总目标则相应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0、的量化要求。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一学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二学段)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三学段) “评价建议”指出: “要重视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案例分析:桂林山水 让背诵进入教学设计的视野,1、出示词组: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1)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体现了桂林山的什么特点。

41、(2)熟记这一组词。 (3)发现这段的表达方式。(总分;排比句) (4)结合上面提示的词语和这段的句式,背诵第3自然段。,3、关于阅读的知识学习。 课程标准不主张系统地讲授知识内容,但是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重要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对阅读者和阅读过程来讲都是必要和有用的,渗透在阅读的行为性目标之中。 (1)词语和句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词语和句子目标是: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第一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

42、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义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三学段)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学段),这个系列的目标表述,隐含着对词句理解几个重要的设定: 第一,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 第二,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第三,可借助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自己探究性地理解词句。,(2)标点符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标点符号的学习目标,要求在小学阶段完成。该系列的目标表述: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第一学段)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

43、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二学段)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第三学段),(3)文学常识。 这里所说的语文常识,主要指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主要的文学样式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学段对语文常识确定了总结性目标: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词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建议”指出: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

44、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4、文章的一般阅读(对阅读能力综合性特点的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第二学段开始,提出了关于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二学段)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中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三学段) 阅读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学建议”中指出: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

45、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文章的一般阅读 这些目标要求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 这些目标表述中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求阅读行为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感知”。,5、实用性文章的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第三学段开始,出现了与文体相关的阅读目标。这里先说说实用性文章的类别和相关的阅读目标表述。 (1)说明性文章和新闻。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第三学段),在小学阶段,实用性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以介绍

46、景点及景物特征为主的写景文章;一类是以介绍科普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 小学阶段,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目标定得比较低,内容上仅仅要求“抓住要点”即可,表达上则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也就是说,内容无须做深挖和拓展其内涵,关于说明方法应从具体的文本出发,一般的方法如下定义、做阐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只要有简单的了解即可,无须追求掌握系统的问题知识,也无需详细加以说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体现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充满着“语文味”,切不可把它上成自然常识课。对于此类文本,教师要认真钻研,反复琢磨,把握文本的特点,关注文本的语言,捕捉文本中的特殊的词句和语言形式,以充分挖掘出文本中的

47、语文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关注到以下几方面: (1)说明的顺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事物的特点和知识的理趣) (2)说明的要点。(任何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的。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把握说明要点,结构清晰,突出重点) (3)说明的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什么,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好在哪里等。) (4)词句的运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特殊词句和语言形式,体会文章的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等),(2)其它实用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简单的议论文、科技作品在第四学段出现,这里不再学习,现在重点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课程标准修订时提出的新要求,在第三学段提出: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如数据表格、图标、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一)读漫画,知诚信。 21、读懂画面。请用简练的语言介绍画面。(提示:小贩来到超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