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村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方案参考范文目录一、建设基础1(一)区域概况1(二)工作基础8二、形势分析13(一)碳排放情况13(二)对比评价指标体系情况14(三)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23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27(一)指导思想27(二)建设目标27四、建设重点任务30五、建设重点工程35六、保障措施38(一)组织保障38(二)经济政策38(三)督导考核39(四)宣传推广40一、建设基础(一)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XX区,隶属于XX省XX市,位于XX省X部(2)申报边界XX区XX镇XX村(下文简称为XX村)位于XX镇北部该村先后于XXXX年X月获得VV全国文明村”、XXXX年X月获得省先进基
2、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作为全国文明村,XX村实现了村容村貌VV移步换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XX村不仅仅是提升城镇乡村的颜值,同时正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在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生活幸福的里子o在现有物质及精神建设基础上,近零碳的创建会给村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强化社区围绕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建设。(3)区域生态环境由于历史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存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且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包括农田栽培植被和人工森林植被。天然次生植被多见于滩涂、沟渠、田间隙地等处,主要有车前、苦荚菜、菠藜、蒲公英、狗尾草、茅草、芦苇、蒲草等。农田
3、栽培植被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三大类。人工种植的树木主要有:杨、柳、槐、椿、枣以及桂柳、紫穗槐等。XX村内形成了以人居集中区、道路广场为主的景观,村居外主要为农业生产用地,村居范围内原有景观逐渐被以建筑与完善连续的公共空间为主的绿地景观所取代。碧水如带,街巷畅通,村中采摘园、海棠园等成为生态旅游新景观。(4)规划布局XX村目前形成了以人居集中区为中心,道路纵横交错其中,农用地围绕四周的基本布局。白墙黛瓦、花树掩映,村容之变,XX村由过去的VV脏乱无序变为现在的生态宜居。(5)产业发展XX市XX区XX镇XX村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基础、以群众为根本的乡
4、村振兴之路。生活之变,XX村村民由过去的VV靠天吃饭变为现在的殷实富足o近年来,XX村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土地流转、村企共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面,以农旅+产业为依托,从卖农产品到卖体验,走出一条产业强村、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打响乡村旅游牌。村庄耕地目前已流转2000亩,每亩土地向村民支付相当于当年1200斤小麦价格的租金。村民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得以腾出时间精力从事其它行业,从而获得两份收入。其中,汇芳苗木基地采取XX与海棠科学间作种植模式,打造出了江北第一大海棠园。依托汇芳海棠园,XX成功举办了四届XX镇海棠文化节,以此带动乡村旅游行业
5、发展,加快了村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村庄企业联合发展,带领群众增收益。该村年纪较大的村民约有110人到村内苗木基地从事苗木和土地管理,每月能获得1000元左右的收入;年纪较轻的村民到社区附近创业园内金泓电子有限公司、高峰电机有限公司等从事技术性工作,每月收入达4000元左右。村民在苗木基地、创业园里打工,足不出村能挣钱,人均年收入过2万。三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拓宽产业振兴路。XX村流转村内土地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舟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400余名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入股合作社。采摘果园种有苹果、桃、杏等水果;黄尊蜜梨种植基地种植黄尊蜜梨10000余棵。养护期间,村两委在梨树行间隙种植
6、大葱、菠菜、甘蓝、西瓜等农作物,套种收益可达20万元,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合作社日常支出,村民入股后无需再投入任何资金。旅游产品开发方面,XX村依托传统优势,积极推进村庄物质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民俗文化历史悠久。XX自建村以来,就有群众自发参与曹州大弦子戏剧团,后逐步发展,自成体系,百年来,逐步培养了XX大弦子戏剧团近百名民间表演者,其中XX大弦子戏剧团对于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唱腔改造融合,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XX一直保有大弦子戏剧场,现存的XX剧场始建于民国初年,文革时期改造成样板戏演出剧场,后在1983年又复建XX剧场。其舞台按照大弦子戏的表演特点装置,XX村大弦子剧团原汁原味地保留
7、了传统的跳加官A戏和宋元戏剧中滑稽戏赤膊戏等,其表演融合了梅花拳、洪拳等曹州武术基架,其中一些绝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砸瓦等更令观众惊呼。二是精神文明突出。XX村2020年11月被评为二全国文明村”,村民整体素质较高,且较为团结,在旅游建设、旅游规划等方面较易进行思想统一和统一指令,可以以较高效率制行上级安排的政策和要求。三是拥有特色农业支撑:XX村海棠园的所在地,春风吹来之时,花朵竞相开放,形成壮观的粉色浪潮o创建了XXXX海棠文化旅游节品牌,每逢芳菲四月,可VV约海棠依旧,看绿肥红瘦,品秀丽风光,赏科创盛宴,尝舌尖美味,观大河之舞o同时开展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业体验:包括开展
8、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和农业传统知识的推广,普及农业知识、果蔬采摘等项目。(6)村居文化建设XX村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广场、体育广场、农家书屋、幸福院、村史馆等资源,连点成片,形成合力,设置功能室9个、室外活动点7个。投资10万余元,将建于1983年的影剧院进行结构加固,对外墙面进行粉刷翻新,硬化了舞台地面,并对剧院广场进行了硬化铺砖,为已有百余年演唱历史的XX大弦子戏提供了新舞台。投资30万余元打造了村史民俗馆,编修村内大事记、名人名事纪实,陈列生产工具,村庄荣誉,记录村庄历史、发展变化等方面的内容,留住乡村记忆。打造VV乡村复兴少年宫,利用村内及周边
9、科普馆、足球场、党员教育基地、创艺模型航空航天模型展厅等场所,发挥多方面功能作用,打造v儿童之家、少儿微心愿、亲子学校、经典传承“四个模块,科学设置复兴朗读、非遗传承、村史民俗、手工制作、安全科普等内容,丰富和充实XX村及周边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根据群众需求组建了应急、文艺、美德健康生活方式3支志愿服务队,建立以党员带头、热心群众帮衬、专业人员辅导的志愿服务模式。通过村民议事会召开大会广集民意,哪里有问题,哪里想提升,哪里出现了新的需求等等,在商议表决后,XX村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给群众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惠民政策、讲农业知识,日常开展VV送法进农村“VV书屋来赠书“VV农技
10、知识送田间”VV科学在身边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多方面的知识需求。积极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美德榜样,评选四德模范、文明家庭,以全村参与、全民推选、公开投票为流程,真正选出人人点赞的优秀人物。每月开展VV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走访帮扶留守儿童、残障群体、孤寡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心理慰藉;通过设立活动意见箱,日常征集村民的意见,按照群众需求举办大弦子戏、文艺晚会、广场舞大赛、乡村运动会等。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特色主题活动,传播民俗文化,增强节日气氛。XX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组织、立规矩,先后颁
11、布了XX村民VV十不行为规范、村民文明公约等,让村民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全村形成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新风尚。XX村还以本村特有的大弦子戏为载体,编制新式曲目,充分融合在村风民俗当中出现的故事案例,把故事写进戏文,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把VV文件语变成VV家常话”Q(二)工作基础(1)低碳管理根据近三年(20202022)统计数据,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社区能源利用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目标,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经验的有效模式,通过统筹规划,推进能源、建筑等领域低碳发展,积极推广使用节能家电,倡导低碳生活,重点围绕日常生活低碳节能,探索绿色低碳发展。
12、2)低碳能源目前XX村尚未接通天然气,无集中供热热源,近三年XX村群众主要靠电取暖。目前村庄供电由电网系统统一调配,可保证用电稳定性。鼓励有条件居民采用太阳能取暖,减少电力消耗。(3)低碳建筑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是切实可行、真实有效的理念,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与低碳环保双丰收,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损耗量,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现阶段我国低碳事业尚在起步期,XX村在低碳建筑方面也做了积极调研,但在低碳建筑的应用方面要充分考虑与居民实际生活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具体工作方向有:合怦选择适应村民居住的低碳节能材料;鼓瞄村民在设计阶段注入低碳节能环保理念,选材时采用高规模国
13、内生产的绿色建材,免于或降低二次加工投入,也是建筑低碳发展的第一步。在现有居住建筑外墙或内墙增加保温材料,优先选择安全性能高、保温效果好、施工方式简单、性价比高的保温材料。加大低碳建筑体型设计应用通过合理优化建筑体型可以有效落实低碳设计的工作理念,针对建筑结构设计,控制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量,建筑体型系数优化是具体手段之一。在充分考虑社区区位自然环境条件,考虑建筑保温板的环境,适应提升墙体厚度,充分保证冬季低温环境条件下建筑的体型有助于节能,有效降低建筑体内部热量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可见,需要进一步加大低碳建筑体型设计应用。生活建筑专项低碳通风设计良好的建筑通风设计是指对自然风进行最大化
14、利用,通过建筑自身的通风对流带走或补充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的热能,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室内环境营造所造成的能源负荷。具体思路表现在:一是在合适的环境下尽可能加大自然对流风量和风速,二是降低建筑室内空调的使用量。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需要最大限度上使用外部的自然风,并结合低碳节能的空调系统,共同调节建筑的室内环境,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节能减排目标。清洁新能源的合理使用太阳能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而且获取简单、成本投入量不大,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4)低碳交通XX村村民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私家车等,近距离出行以电动车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交车、私家车为主。北部纬一路北侧设有公交站点
15、一处,距离村委驻地300米。目前此公交站点处公交车为611路,为XX公交车站往返火车站,途径46个站点,可到达XX市区及周边村镇。居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滇正实现了VV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的生活愿景。(5)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自觉转变观念,也需要社区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采取强有力的宣传政策、激励政策,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需要村民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的集体行动O实现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目前XX村公共区域共安装太阳能节能灯150个,村庄公共照明高效节能灯具使用率为93.75%o根据XX镇垃圾分类工作实施
16、方案(黄区安发202226号)要求村居全面落实生活垃圾VV三分四定制度,即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分类处理,定时上门、定时收集、定人清运、定位处理。现阶段将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分开。村庄目前已推广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方面,根据XX分类设施配备情况台账,共设置两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一处在村委广场,一处在船舱街西头,配备专用宣传栏、新国标分类垃圾桶,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一处,村庄垃圾桶总数60个。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及不可回收垃圾均有相应去向,严格进行分类转运处理。有害垃圾由具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公司拉运处理;厨余垃圾采用密闭专用车辆运资源化处理中心处理;可回
17、收垃圾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理;不可回收垃圾由保洁公司垃圾清运车运至光大电厂焚烧处理。截至目前,XX村开展绿色节能宣传活动5次,发放宣传单页400余张,覆盖群众3000余次。社区在现有区域内低碳活动主要为宣传减少一次性用品、鼓励乘坐公交、宣传垃圾分类等低碳宣传教育,低碳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未制定低碳活动开展计划,开展频次也未保证每年两次。(6)碳汇针对村庄现状,现有可行的、有效的碳汇途径仍是通过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鼓励村民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土地空间,人工种植绿化植物。村居外路边、广场等公共区域的绿化工作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协调。根据统计资料,XX村居内现有附属绿化用地面积近1.2万m2,生产
18、绿地(苗木基地)1760亩,绿化覆盖率达55%以上。二、形势分析XX行政村位于XX镇北部,洙赵新河西岸,纬一路南侧。目前形成了以人居集中区、道路广场、农业用地等为主的景观,村居范围内原有景观逐渐被以建筑与完善连续的公共空间为主的绿地景观所取代。近年来,XX村不断提升乡村生活品味,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在硬件上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软件上注重培育文明乡风,积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让文明之花开遍乡村。(一)碳排放情况目前XX村尚未接通天然气,无集中供热热源,近三年XX村群众主要靠电取暖,清洁能源取暖率达到100%。XX村2020年电力消耗量为243.4万千万时,2021年电力消耗量为232.8
19、万千瓦时,2022年电力消耗量为224.5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利用方面主要包括使用太阳能照明路灯、太阳能发电板及村民自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目前整改150盏照明路灯为太阳能灯,村委会带头安装太阳能发电板50块。目前村庄供电由电网系统统一调配,可保证用电稳定性。鼓励有条件居民采用太阳能取暖,减少电力消耗。XX村目前尚未接通天然气、热力,根据社区电力及液化石油气消耗情况,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核算2020年XX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3吨/人。(二)对比评价指标体系情况XX村根据XX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并结合社区实际选取了两项特色指标,科学推进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20、XX村相关指标与XX省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及特色指标对比情况参见表2-lo表2-1XX村现状与相关指标对比情况类MiI号指标名称位指标值标属11现状情况是否满足及说rtt-f管Ttrf人均二氧化碳排Vr/人较2020r-束指1.一收集了近三年(2020是能清洁取暖率*100束指1一采用电取暖是碳建筑绿色建筑占UB就9(1nn束指近三年(2020年。八力。是既有居住建%二a现有建筑建番其否,有岸推化)改节能要求碳交通临近500米内是否有共享单车、公共租至少有1项匕日*标北部纬一路北侧设有公交站点一处,距离村委驻地是公共照明高效节能灯具使%100旨*标太阳能路灯占比达到93.75%否将公共区
21、域照明路灯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匕日利标目前设置有两处生活垃圾分类点,配备专用宣传栏、新国标分类垃切桶.铅詈看是碳生活装修垃圾暂存场所配置匕日考标目前社区内未设置装修垃圾暂存场所否,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开展低碳活动、每一至两年少次3二,指考标社区在现有区域内低碳活动主要为宣传减少一次性用品、鼓励乘坐公交、宣传垃圾分类等低碳宣传教育,低否,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每年不少于两次开展旧物回配罟考目前社区去语詈否,林设施衣、废旧电池回收点,在1停车场充电桩*配窄4色指未配备充山工土否,拟在试上甘口O公共区域节-4/4FIInTi*1八八4色指现有厕所未安装节水装窄否,改造现士绿化覆AA考绿化覆盖
22、型妖是注:带*项为社区近零碳建设特色指标。由表21中对比结果可知,XX村近零碳社区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在建设实施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约束指标有1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比例;参考指标有3项:装修垃圾暂存场所、开展低碳活动和旧物回收设施;特色指标有2项:停车场充电桩和公共区域节水型厕所使用率,在建设实施阶段需实施与指标相关的支撑与改造项目,且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各指标现状详细情况如下: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根据电力及液化石油气消耗情况,评价基准年202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13吨/人至2025年需要完成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削减的目标任务,根据社区能源利用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目标,通过
23、节能降碳、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家电及清洁能源使用等有效措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具有很强的可达性。在XX村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阶段将参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改版)核算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并根据指标体系分析总体变化趋势。2 .清洁取暖率按照XX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清洁取暖是指利用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主要有清洁
24、燃煤集中供暖、天然气取暖、电取暖、工业余热取暖、可再生能源等其他清洁取暖等形式。根据XX村实际情况,目前村庄已全面实现VV煤改电“,冬季取暖方式主要依靠空调、电暖气、电暖风等,清洁取暖率为100%,满足指标体系要求。3 .绿色建筑占社区新建建筑面积比例XX村属于传统村镇,现有建筑均为2020年之前建成,根据社区提供资料,近三年村庄内既有建筑786幢,翻新建筑3幢,无新建建筑。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XX村将结合地区实际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要求,从选址、设计、施工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管,对建设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利用、民用建筑外窗标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满足
25、指标体系要求。4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比例XX村现有建筑属于典型北方农村建筑,单层建筑,庭院较大,院内一般种植有少量乔木,高房大屋,通风较好;主屋一般坐北朝南,豉混结构,墙体较厚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南向朝向室内可以接受更多阳光,有利于冬季取暖;夏季院内乔木可挡住部分阳光,且北方夏天相对短暂,而且不是特别热,热岛效应也不明显。现有建筑形式考虑了部分节能需求,但仍有较大空间可进一步进行节能改造。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XX村村委会将结合地区实际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要求,对既有居住建筑试点性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探索符合地区实际、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改造措施,确保满足指标体系要求。5
26、 .临近500m内是否有共享单车、公共租赁自行车或公共交通站点XX村村民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私家车等,近距离出行以电动车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交车、私家车为主。北部纬一路北侧设有公交站点一处,距离村委驻地300米。目前此公交站点处公交车为611路,为XX公交车站往返火车站,途径46个站点,可到达XX市区及周边村镇,满足指标体系要求。6 .公共照明高效节能灯具使用率根据XX村统计数据资料,目前社区内公共区域照明路灯共有160个,其中150个已更换为太阳能路灯,可再生能源路灯占比达到93.75%。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村庄将公共区域照明路灯全部更换为太阳能路灯,并加强日
27、常养护,确保满足指标体系要求。7 .生活垃圾分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9)56号)和XX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XX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建发2019)2号)为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社区统一组织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根据XX镇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荷区安发202226号凄求村居全面落实生活垃圾VV三分四定制度,即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分类处理,定时上门、定时收集、定人清运、定位处理。现阶段将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分开。村庄目前已推广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套
28、方面,根据XX分类设施配备情况台账,共设置两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一处在村委广场,一处在船舱街西头,配备专用宣传栏、新国标分类垃圾桶,设置有害垃圾暂存点一处,村庄垃圾桶总数60个。有害垃圾由具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公司拉运处理;厨余垃圾采用密闭专用车辆运资源化处理中心处理。可回收垃圾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他垃圾由保洁公司垃圾清运车运至光大电厂焚烧处理。在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社会意识较低、垃圾分类认知不足、管理不到位,居民投放垃圾没有相应的监督措施等。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XX村村委会将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29、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8 .装修垃圾暂存场所根据社区统计资料,近三年村庄内无新建建筑,也不存在大规模装修情况,因此目前社区内未设置装修垃圾暂存场所。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将按照省十部门关于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在适宜地点设置装修垃圾暂存点,实现建筑垃圾定点有序堆放,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9 .开展低碳活动指社区开展低碳活动的次数。低碳活动包括低碳宣传教育、碳普惠活动等。社区在现有区域内低碳活动主要为宣传减少一次性用品、鼓励乘坐公交、宣传垃圾分类等低碳宣传教育,低碳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未制定低碳活动开展计划
30、开展频次也未保证每年两次。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社区将制定计划,每年不少于两次开展针对性的低碳宣传教育及碳普惠活动。10 .旧物回收设施指申报社区参照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设置的旧物回收设施。目前社区未设置专门的旧物回收设施,针对社区各类废旧物资产生情况,拟在村委会设置旧衣、废旧电池回收点,在合作社附近设置废农膜回收点。采取措施确保回收设施发挥作用,回收的旧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11、停车场充电桩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成为VV新基建的发力重点和方向。XX村以生态旅游为支点,主要以短途游、一日游为主,随着村庄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游客数量越来越多,
31、新能源汽车使用量也会增加,为方便游客出行,在村庄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桩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对促进居民选择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目前村庄内已划制了200个停车位,拟在试点期内根据游客量及停车充电需求建设,满足指标体系要求。12、公共区域节水型厕所使用率随着村庄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使用厕所人次会越来越多,厕所用水量将成为水资源消耗最大的环节。通过对现有公共厕所进行节水型改造,可达到节约用水、改善旅游环境的目的。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XX村将对村庄公共区域现有厕所全面进行节水型改造,满足指标体系要求。13.绿化覆盖率目前,XX村绿化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在村庄居住区范围内各户
32、为单元,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人工种植绿化植物;各家院落外公共区域的绿化工作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协调,主要为道路两旁绿化及广场绿化;村庄居住区周围农用地主要种植了苗木、蔬菜等,包括苹果、梨、XX等种植园。根据社区统计资料,村庄居住区内绿地面积约12000m2,居住区周围农用地生产绿地(苗木、花圃等,不含耕地)面积为1760亩,绿化覆盖率达55%以上,满足指标体系要求。(三)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XX村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与碳汇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社区内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好的降低趋势,但在稳步持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推进低碳建筑、低碳生活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33、1、存在的问题(1)能源结构单一,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社区内尚未接通天然气及热力,居民生活能源主要为电力,此外还有部分家庭采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饭。能源结构过于单一,不利于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主要为公共区域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以及部分家庭采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建筑节能水平整体不高XX村现有建筑属于典型北方农村建筑,单层建筑,庭院较大,院内一般种植有少量乔木,高房大屋,通风较好;主屋一般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墙体较厚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南向朝向室内可以接受更多阳光,有利于冬季取暖;夏季院内乔木可挡住部分阳光,且北方夏天相对
34、短暂,而且不是特别热,热岛效应也不明显。现有建筑形式考虑了部分节能需求,但仍有较大空间可进一步进行节能改造。为提升社区建筑节能(绿色化)水平,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计划从两方面提高社区建筑节能水平,一是针对新建建筑,结合地区实际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要求,从选址、设计、施工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管;二是针对现有建筑试点性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探索符合地区实际、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改造措施。(3)低碳理念有待进一步培养目前社区内已推行了部分低碳生活方式,如公共区域采用高效节能灯具、推行垃圾分类、开展低碳活动等,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偏弱,绿色生活的意识和氛围还有待培育。由于居民低碳生活行为
35、的减排效果难以量化评估、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缺乏科学指导、以绿色低碳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等原因,低碳生活方式推行存在一定困难。2、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标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零碳排放的建设目标,XX村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权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从VV求生存”转向VV求生态”,对生活环境的品质、环境安全的保障、生态产品的供给、绿色空间的可获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把发展
36、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的基础之上;同时,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也要求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是一种探索绿色低碳社会发展经验的有效模式,目的是为了积极探索社区的近零碳发展模式,推动近零碳建设。在社区近零碳示范创建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社区近零碳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强化社区围绕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三、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
37、谐共生,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因地制宜,以生态旅游+绿色产业为支点,循序渐进转变村庄建设方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按照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等要求,为村庄实现近零碳发展提供基础框架,为村庄近零碳建设及改造提供指南。(二)建设目标(1)到2025年,丰富社区能源结构,提高社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社区能源消费总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总体下降,预计可达到0.9吨/人;(2)提升社区建筑节能(绿色化)水平,社区新建建筑均结合地区实际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要求,从选址、设计、施工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管,保证社区新建建筑
38、面积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针对现有建筑试点性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探索符合地区实际、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改造措施,至2025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比例达到30%以上。(3)进一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提高村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科普,加强垃圾分类实施监督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到2025年,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4)在社区内按照省十部门关于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配置装修垃圾暂存场所,满足装修垃圾暂存要求;(5)在社区内每年至少开展两次低碳活动,使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理念深入日常生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6)在社区内设置专门的旧物回收设施,针对社区
39、特点,计划在村委会设置旧衣、废旧电池回收箱,在合作社附近设置废农膜回收点。采取措施确保回收设施发挥作用,回收的旧物得到妥善处理处置;(7)在社区现有停车场内适当位置配套建设充电桩;(8)全面改造现有公共厕所为节水型,达到减少用水量,改善环境的目的。表3-1XX村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主要指标表指宏光后指标名称单伶2025先招标指标屋枇低碑笞1人均二氧化碳挑诂吨/人0.9约束4标低俄能2清洁取暖率%100约束#目标低碳建绿色建筑占社反新津建%100约束拒标4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台%30约束4标低碳交2SG临近500米内是否有共的左小#知有1处公交站上参考4匕U氐彳生碳活6公共照明高效节能灯且%100
40、参考指标7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约束8装修垃圾暂存配置参考q开展低碳活动次每年至小三参考4标1旧物回收设施配置参考1停车场充电桩*配置特色19公共区域节水刑俪斫体%100特色4标碳1绿化覆盖率%55参考注:带*项为社区近零碳建设特色指标。四、建设重点任务(一)完善低碳管理制度根据XX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XX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鲁环发202316号)文件要求,近零碳社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计算时,只考虑天然气、热力与电力的碳排放。下一步社区二氧化碳减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随着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的实施,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筑保温性能提高,可减少供冷
41、供热用电量;结合政府相关推广补贴政策,进一步在社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绿色家电、节能灯具等,减少日常生活用电量;加大宣传力度,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提高村民的节电节能意识,降低不必要的消耗;根据下一步发展规划,社区未来会逐步接通热力管道,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减少生活中电力消耗。(二)发展可再生资源,优化用能结构丰富社区能源结构,提高社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社区能源消费总量。XX村目前清洁取暖率为100%,但取暖方式比较单一,依靠电取暖。清洁能源利用方面主要包括使用太阳能照明路灯、太阳能发电板及村民自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目前整改150盏照明路灯为太阳能灯,村委会带头安
42、装太阳能发电板50块。根据下一步发展规划,在社区接通集中供热管网之前,供暖主要依托电取暖,另外鼓励有条件居民采用太阳能取暖,减少电力消耗,同时确保社区清洁取暖率保持在100虬(三)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提升社区建筑节能(绿色化)水平,社区新建建筑均结合地区实际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要求,从选址、设计、施工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管,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保证社区新建建筑面积符合绿色建筑标准。针对现有建筑试点性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探索符合地区实际、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改造措施。(四)推进交通领域绿色提升目前村庄北部纬一路北侧设有公交站点一处,距离村委驻地300米。村民日常出行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电动车、公
43、交车、私家车等,近距离出行以电动车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交车、私家车为主。目前此社区公交站点处公交车可到达XX市区及周边村镇。根据社区周围环境及居民实际出行情况,不具备设置共享单车或公共租赁自行车的条件和需求。交通领域的绿色提升主要考虑在通过宣传引导,倡导公交出行以及在村庄公共领域设置充电桩,促进新能源汽车的购买使用。(五)推进生活领域低碳发展倡导全民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1、将公共区域路灯全部更换为太阳能路灯,并重视太阳能路灯的养护,保证路灯的正常使用,更换时仍应为可再生能源路灯。2、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
44、类处理,加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广减量化措施。在近零碳社区创建过程中,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硬件设施配备,给每家发放对应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垃圾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应确保生活垃圾从源头分开;搞好宣传教育引导,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计划,在村庄公告栏、学校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提升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及参与水平;在现有的村规民约中,对垃圾分类提出倡议;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建立完善政府依法监管、第三方专业评价、社会全面监督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
45、综合监管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广泛发动参与、严格督导考核,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推进实施。3、在社区内按照省十部门关于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要求,在适宜地点设置装修垃圾暂存点,实现建筑垃圾定点有序堆放,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加强建筑垃圾建筑管理,同时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4、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低碳活动,倡导全民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近零碳社区创建过程中,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低碳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多渠道广宣传,营造节能氛围;在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教育及节能减排实践活动
46、线上线下结合,定期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探索多种形式促进以绿色低碳为价值导向的社会氛围形成。5、在社区内设置专门的旧物回收设施,针对社区特点,计划在村委会设置旧衣、废旧电池回收点,在合作社附近设置废农膜回收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运回收处理,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6、目前村庄内划制了200个停车位,拟在试点期内根据游客量及停车充电需求配套建设充电桩。7、在近零碳示范社区创建过程中,XX村将对村庄公共区域现有厕所全面进行节水型改造。(六)持续提高绿化覆盖率XX村村居内绿化将坚持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绿,实施村庄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提升村庄绿化品位。深入践行VV见缝插绿,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花则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不同花种进行搭配种植,营造出自然野趣、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观,打造出独具韵味的VV一路一景“o五、建设重点工程XX村以2025年为试点时间节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