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771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997年.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997年第八届国际生学奥赛试题解析1(1997)在有花植物(被子植物)雌配子体很小,请问它含有A20至25个细胞核B18至20个细胞核C7至9个细胞核D1至2个细胞核解析: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也称胚囊,在胚珠内形成,是由珠心中的大孢子发育而来。其过程是:胚珠的珠心中的胞原细胞(2n)直接转化或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2n)。在被子植物中一般只有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退化消失,只有一个经三次有丝分裂产生雌配子体,即八个核(n)或七细胞的胚囊,其中卵细胞1个、助细胞2个反足细胞3个,还有1个中央细胞(其中有2个极核)。中央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两个极核在受精前可

2、能融合为一个,称为次生核。答案:C2(1997)下列哪类植物的配子体占优势?A红藻植物B苔藓植物C石松植物D松类植物E木贼植物解析:红藻植物中大多数种类的生活史都有世代交替,如紫菜属,其丝状体阶段为孢子体,叶状体阶段为配子体。二者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石松、木贼为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为异型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是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而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原叶体是具背腹性的绿色叶状体,腹面生有很多单细胞的假根,是能独立生活的,但是弱小,没有孢子体发达。在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松类的孢子体极其发达,一般为常绿乔木,配子体高度退化,生活在孢子体上。而苔藓植物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是具有茎叶和假

3、根的植物体,能独立生活,而孢子体寄生配子体。答案:B6(1997)单子叶植物的茎(如玉米),没有皮层和髓的明显划分,这类植物具有皮层和髓的功能的那一部分被称为: 解析: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较简单,如玉米。玉米茎的结构,在横切面上看由三部分组成: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 (1)表皮:在最外方,细胞排列整齐,但细胞长短不一,长细胞角质化,短细胞分为木栓化的栓质细胞和含有二氧化硅的硅质细胞,还包含气孔。 (2)基本组织:整个基本组织除与表皮细胞相接的部分外,都是薄壁细胞,愈向中心,细胞愈大,维管束散布在它们之间,因此,不能划分出皮层和髓部,而基本组织具有皮层和髓的功能。 答

4、案:B16(1997)根的多细胞分枝是在哪里产生的?A表皮B皮层C内皮层D管胞E中柱髓解析:根的多细胞分析根即侧根。不论是主根、侧根或不定根所产生的枝根统称为侧根。种子植物的侧根,不论它们是发生在主根、侧根或不定根上,通常总是起源于中柱鞘,而内皮层可能以不同程度参加到新根原基形成的过程中。当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开始分裂,最初的几次分裂是平周分裂,结果是细胞层数增加,因而新生的组织新产生向外的突起。以后的分裂,包括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是多方向的,这就使原有的突起继续生长,形成侧根根原基,这是侧根最早的分化阶段。以后根原基的分裂、生长,逐渐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生长点的细胞继续分裂、增大和

5、分化,并以根冠为先导向前推进,依次穿越内皮层、皮层和表皮,而露出母根之外,进入土壤。答案:E35(1997)下列哪种(组织)构成两年以上木本植物的内树皮?A初生韧皮部B次生韧皮部C初生木质部D次生木生部E髓解析:就植物解剖而言,维管形成层或木质部外方的全部组织,皆可称为“树皮”。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可包括死的外树皮(硬树皮或脱落层)和活的内树皮(软树皮)。外树皮包含新的木栓和它的外方的死组织;内树皮包括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和韧皮部(次生韧皮部)部分。所以在次生状态中的树皮 ,包括次生韧皮部和可能存留在它外方的初生组织、周皮以及周皮外的一切死组织。答案:B36(1997)下列关于上表

6、皮和下表皮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下表皮细胞是活的薄壁细胞,上表皮不是B叶的外缘部分的上表皮细胞壁比其他部分上表皮细胞壁厚,下表皮细胞不是这样C上表皮细胞相对透明,下表皮具叶绿体D上表皮细胞具有比下表皮厚的角质层E下表皮水多具毛状体,上表皮不具毛状体解析:就叶片来讲,都有三种基本结构,即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是由覆盖在叶上下表面的一层表皮细胞所构成的,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一般是生活细胞,无叶绿体,故A、C错误。叶的上下表皮上,特别是下表皮上时常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皮毛(毛状体),毛的有无、类型、疏密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其存在加强了表皮的保护作用,故E错误。 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常具有角质

7、层,具上表皮比下表皮厚,可控制水分蒸腾,防止病毒侵入叶的叶缘部分,故D正确。答案:D38(1997)从一个具多心皮的单花形成的果实被称为:A附果B聚合果C干果D复果E单果解析:果实类型可能以从不同方面来划分。聚合果也称聚心皮果,在一朵花内有多枝离生的雌蕊(心皮),每一个雌蕊形成一个小单果,许多小单果聚生在同一花托上形成的果实,如草莓,故B正确。复果,即花序果(也称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单果,也称单花果。一朵花如果只有一枚雌蕊,由此形成的果实称单果,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果实都属单果。根据单果的质地、结构特点,可分为若干类型:答案:B74(1997)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个长得最慢?A面包

8、酶B地衣C酵母D蘑茹解析:这四类植物中,地衣的生长是极缓慢的。一般来说,地衣每年只长几毫米,干旱时进入休眠状态,待有水分时,很快恢复生长。答案:B第二部分“植物”1(1997)果实的生物学定义是受精子房,下列哪组是果实(a、b、c中)?a b cA2 3 1B1 3 3C3 2 2D5 4 3E1 4 3解析:草莓、黑莓都属于蔷薇科、草莓属植物,其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个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肉质花托上,所以它们的果实为聚合果,且为聚合瘦果。图上,1为果实、2为种子、3为花托部分、4为苞片、5为聚合果。b图上,1与2均为花托部分、3为瘦果、4为聚合果。番茄为真果中的单果,它的花

9、中只有一枚雌蕊。C图上,1为种子、2为胎座、3为果实。答案:B13(1997)下图是一个非木本植物的绿色横纵切面的一部分,它显示其维管束,有理由认为:A在区域可以有淀粉B有区域来自原形成层C在区域可被番红染成红色D在区域是束间形成层解析:该图显示的是双子叶草本植物茎,一般只有初生结构。 为表皮,在茎最外面,从原表皮的细胞分裂、分化发育而来,是一层活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外壁常加厚并角质化,是保护组织。 为皮层,是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部分,由多层细胞构成,是由基本分化组织分裂、分化而来。主要为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内皮层细胞中,含有较多淀粉粒,用碘液染色,可直接观察到。 茎的维管柱可分为维

10、管束、髓射线(v表示部分)和髓三部分。维管束呈束状,在横切面上许多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每个维管束都是由初生韧皮部、束内形成层和初生韧皮部组成,为外韧皮维管束,维管形成层不发达。为韧皮纤维。 为木质部细胞,包括原生木质部和后生木质部。根据导管分子口径的大小和番红染色的深浅可判断,靠近中 心的为原生木质部,其外方是后生木质部。 为髓射线,是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是中央髓部作幅射状向外引伸的部分。功能是贮藏和横向运输,是由原形成层束之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草质层有些虽有发达的束中形成层,但无束间形成层。据此,只有C正确。答案:C36(1997)下列哪种是无性孢子?A接合孢子B子囊孢子C分生孢子D担

11、孢子E卵孢子解析: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由于它的形状不同,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 植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储养料而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后垣孢子”、“休眠孢子”等。 孢子有性别差异时,两性孢子有同形和异形之分。前者大小相同;后者在大小上有区别,分别称大、小孢子,并分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这在高等植物较为多见。答案:C37(1997)下列哪种植物中的可动精子细

12、胞不游泳穿过雌配子的外膜层?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C石松植物D木贼植物解析:石松植物和木贼植物都属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仍离不开水,所以蕨类植物的精子仍具有鞭毛(多条或两条)。在有水的条件下,精子游至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完成受精作用,合子不经休眠,继续分裂形成胚,以后发育成孢子体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不仅是产生种子,而且产生了花粉管,这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结构。其功能是吸收和传送精子到卵细胞附近,从而完成受精作用。这种受精作用称为管配。受精不需精子细胞的游动即可完成,这就使雌雄性细胞的结合完成摆脱了水的限制,这是高度进化水平的表现。但少数原始的裸子植物,精子仍有鞭

13、毛,在精子到达颈卵器之前仍需要有一个短暂的游动期,这种情况是游配现象的残遗。答案:A38(1997)下列各类植物中,哪种具有种子?A石松植物B苔藓植物C银杏D裸蕨E上面都不对解析: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上述植物中只有银杏(裸子植物)具有种子。答案:C植物生理3(1997)一株自黑暗中萌发长出的橡树幼苗,在收到一侧光线(灯泡)照射后,向灯泡的方向弯曲,如果用一块滤色片放在灯泡与幼苗之间,光照的效果仍然相同,试问试滤色片的颜色是什么?A红色B绿色C黄色D蓝色E上述结论不可能成立,因为必须有白光才能有上述效应。解析:植物界存在的第二类光形态建成是受蓝光调

14、节的反应。藻类、真菌、蕨类和种子植物都有蓝光效应。如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第一个正反应最有效的光是蓝光,而红光则无效,其作用光谱和-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的吸收光谱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如下图: 因此,有人认为向光性的光受体是与-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类似的物质,有人甚至认为这两种色素就是向光性的受体。从上图可知,引起向光性的光波长在400-500nm(蓝光区域)之间。若在灯泡与幼苗之间放一块蓝色滤色片,即能吸收大量橙红光,又能透过400-500nm波长的蓝紫光,帮光照的效果仍然相同。答案:D4(1997)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蓝色染料,被还原后成为无色,下面哪种条件可使DCPIP产生最大的颜色变化

15、?A分离叶绿体,置于暗中B分离叶绿体置于光下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暗中D煮沸过的叶绿体,置于暗中E煮沸过的叶绿体,置于光下解析:1937-1939年,英国学者Hill(希尔)发现含叶绿体的叶片提取液(离体的叶绿体)在人工电子受体(氢受体)存在下照光,将发生如下反应:光能叶绿体 2H2O2+2A 2H2A+O2 式中A代表非生物电子受体如Fe3-、醌类、醛类和多种有机染料,他们也常称为希尔试剂或希尔氧化剂。一种希尔试剂,燃料2,6-二氯酚靛酚,处于氧化态(A)时为蓝色,还原态(H2A)时为无色。当叶片提取液加上这种燃料在无二氧化碳存在下照光时,则可观察到提取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并释放出O2;但放在暗

16、处,则既无二氧化碳释放,也无燃料被还原(仍为蓝色),这类反应统称为希尔反应。希尔的发现第一次明确地把光合作用总过程区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答案:B5(1997)光敏色素(远红光Pfr)抑制哪类植物开花?A中日照植物B春化植物C长日照植物D短日照植物E衰老植物解析:光敏色素是植物本身合成的一种调节生长发育的色蛋白。有2种类型:一种为红光吸收型(Pr),最大吸收峰为666nm;另一种为远红光吸收型(Pfr),最大吸收峰在730nm,两者可以很快地相互转化。Pfr为生理活跃型。X660nm730nm合成前体 Pr Pfr Pfr.X生理反应(此式中缺两个弯箭头) Pfr.X为复合物,引起的种

17、种生理反应之一就是控制开花。短日照植物开花刺激的形成要求Pfr/Pr比值低。在光期末,光敏色素绝大部分是Pfr型,Pfr/Pr比值高;当转入暗期后,由于Pfr发生暗逆转,变为Pr,使Pfr/Pr比值降低。当暗期达到一定长度,使Pfr/Pr比值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就导致短日照植物体内开花刺激物形成而促进开花,如果在暗期中给以红光闪光,Pr Pfr使Pfr/Pr比值提高,短日植物就不能开花。答案:D15(1997)在质外体的水运输过程中,哪种结构控制矿质盐进入木质部?A细胞半渗透膜B胞间连丝C内皮层D皮层薄壁细胞E中柱鞘解析: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如下; 步骤1:通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

18、 步骤2:被根表面吸附的离子进入根细胞内部。这有两条途径:(1)共质体(指物体内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和内质网膜系统相连而成的连续的整体)途径,离子由质膜上的载体或离子通道运入细胞质,通过内质网在细胞内移动,又由胞间连丝进入相邻细胞;(2)质外体(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构成的允许矿质元素、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开放性连续系统)途径,离子通过质外体扩散,当到达内皮层时,由于内皮层存在凯氏带,离子与水分都被阴挡而不能同通过。这样离子和水分最终必须转入共质体途径才能继续向内运送主导管。 步骤3:离子进入导管。离子是经共质体途径最终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全过程如下: 答案:C68

19、(1997)夏季,森林中什么时间是一天之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A日出之前B中午C日落之前D午夜解析:CO2浓度最高的应该在日出之前,夜间森林植物只有呼吸而没有光合作用,O2被大量吸收,CO2大量释放并积累。答案:A83(1997)下列植物激素中哪类可以延缓植物体的衰老过程?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乙烯D赤霉素E脱落酸解析:可延缓植物衰老过程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细胞激动素)。细胞分裂的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延缓植物体的衰老,这已经被很多实验证实。其延缓衰老的原因可能是能够诱导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运输;此外,还能够抑制核酸酶、蛋白酶,特别是可以抑制与衰老有关的一些水解酶的mRNA的合成,

20、延缓叶绿素和蛋白质的降解速度,能在转录水平上起防止衰老的作用。答案:B91(1997)在柠檬酸循环中,两分子的乙酰CoA分子被代谢,生成:A2CO2+2ATP+2NADPH2+2FADN2B4CO2+6NADH2+2FADN2+2ATPC果糖1.6二磷酸D葡萄糖+2CO2+2NADPH2+2FADN2+2ATP解析:从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2分子丙酮酸,经氧化脱羧生成2分子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彻底氧化,其过程如下图: 柠檬酸循环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用下式表示: CH3COCoA+3NAD+FAD+PiCoA.SH+2CO2+3NADH+3H+FADH2+ATP 1个乙酰CoA经循环产生1个AT

21、P,3个NADPH,2个CO2和1个FADH2;1个葡萄糖分子产生2个乙酰CoA,所以,一个葡萄糖分子在柠檬酸循环中要产生2分子ATP、6分子NADP、4分子CO2和2分子FADH2。 答案:B97(1997)以下哪种氨基酸可以转变为酮戊二酸进入三羧酸循环?A2-碳氨基酸B3-碳氨基酸C4-碳氨基酸D5-碳氨基酸解析: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进入TCA循环之前,由多种酶系参与其氧化分解,由于参与氧化的酶系不同,分解途径各异,这就使得这些氨基酸都集中形成5种产物进入柠檬酸循环,最后氧化CO2和水,下图是20种氨基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全过程: 从

22、图中可知,这20种氨基酸通过转变为乙酰CoA、-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羧酸以及草酰乙酸5种物质才能进入柠檬酸循环,而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谷氨酸这5种是先分解形成-酮戊二酸,再进入柠檬酸循环的。答案:D96(1997)下列哪种有关CAM(景天酸代谢)植物的说法是错的?A少于5%的植物具景天酸代谢B因为如果酸在细胞质中积累,细胞无法正常代谢,所以整个晚上产生愈来愈多的苹果酸并贮藏在液泡中形成一个CO2库C苹果酸在白天被分解成CO2和丙酮酸,CO2然后被固定D景天酸代谢将光反应和CO2固定(卡尔文循环)分开,从而保存宝贵的水分解析:景天酸代谢途径是干旱地区生长的景天科、仙人掌科

23、等植物的特殊的CO2同化方式。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于PEP结合,形成OAA(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形成一个CO2库。白天,气孔开放,液泡中的苹果酸进入细胞质,在NADP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氧化脱羧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其途径如下图: CAM途径与C4途径基本相同,二者的差别在于C4植物两次羧化反应(即CO2的固定)在空间上(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是分开的,而CAM途径在时间上(黑夜和白天)是分开的,CAM途径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答案:C2(1997)在下列情况下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4种实验条件): (1

24、)0.10% CO2 在30 (2)0.10% CO2 在20 (3)0.03% CO2 在30 (4)0.03% CO2 在20右图显示了每一实验的结果,从以上实验可对限制因子得出什么结论?实验1 实验4 P点A光强度CO2% 温度BCO2% 光强度 温度C温度 光强度 CO2%D温度 CO2% 光强度E光强度 温度 CO2%解析:曲线2与曲线1的不同,使由于温度的限制,曲线3与曲线1的不同是浓度的限制。曲线4与曲线2的不同是由于CO2浓度相对较低的限制,P点光合速率低是由于光照强度低造成的。答案:D14(1997)两种相似的被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植物接受全日照光照,植物仅接受到7%

25、的光照,土壤是相似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也相同。在实验结束时,将两种植物的叶进行横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有理由相信:A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比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低。B植物的呼吸速率比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低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相似的速率D高光强度使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降解析: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弱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他们的形态、结构上。就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中,叶的结构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植物和植物由于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致使叶的结构特点不同。从图中可知:植物的叶的气孔多位于下表皮,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表现为阳生植物的特点;植物没有栅栏组织

26、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细胞间隙发达,类似于阴生植物的叶。 阴生植物生活在隐蔽环境中,其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很低,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所以在白天的大多数时间内光合速率维持不变;而呼吸速率在白天的大多数时间内也维持不变,因为呼吸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相似的速率。答案:C26(1997)在一个组织中P和Q两个细胞相邻,他们的溶质势s和压力势p为:细胞P细胞Qs-630-540p380320水的流向如何,它对细胞P的压力势的影响如何? 水流向 p细胞PAPQ 增加BPQ 降低CQP 增加DQP 降低解析:水分流动的方向是从高水势到低水势。相邻两个细胞之间水分的移动方向取

27、决于细胞水势的高低。典型细胞水势w是由3个水势组成的:p=s+p+ms是溶液的水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的水势,为负值(纯水水势为0,最高);p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往往是正值;m是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衬质势很小,只占整个水势的较小部分,通常省略不计。所以:细胞P的水势=s+p=-250细胞Q的水势=s+p=-220所以,水应从Q流向P,使细胞P的水势增加。答案:C23(1997)以下哪项描述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情况?A食物链B生物量金字塔C数量金字塔D食物网EA、B、C、D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食物链。能量

28、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时由于传递效率很低,大多都转化为生物的呼吸热,故流动中逐级递减,越流越少,这就使得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呈金字塔形,这就是生态金字塔,用此来形象的描述食物链各个营养级之间的关系。生态金字搭可是能量、生物量,也可是生物体的数量。答案:E58(1997)典型的r对策生物是 ;K对策生物是 。A鼠、象B象、鼠C鼠、兔D兔、蛇E兔、鼠解析:r和K,是描述种群动态模型中使用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分别代表了种群的瞬时增长率(或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这两个参数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们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表现了生物进化生态中两类不同的适应对策。 每一种动物都有特定的出生率、寿命、大小和存活率等

29、一系列生态特征,有些动物出生率高、个体小,存活率低;有些动物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存活率高。这些相互关联的生态特征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动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们是组成不同种群动态类型的基础。因此,在进化生态中,按种群动态类型划分,把生物分为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两大类,也称r-选择者和K-选择者,分别代表两类具有迥然不同的生态对策的生物。 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在自然选择中的进化方向是趋于提高r值。因此它们的r值往往很大,即繁殖能力很强,个体小、寿命短,死亡率高。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K值,大部分时间保持在“S”型曲线的上升段。这类动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比较适应于多变

30、的栖息生境,如一些易于造成大规模危害的害虫、害鼠等属于r-对策者。 属于K-对策者的生物的种群比较稳定,密度常处于K值上下,这两类动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低,通常不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它们一般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如鹰、狮、虎等大型鸟兽就属于此类。答案:A59(1997)哪一项是在自然状态中最少出现的分布类型,但在同源环境的情况下可以出现?A聚集分布B成群分布C均匀分布D密度制约分布E随机分布解析:该题考查种群的空间结构,即内分布型,是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的内分布型大致可分为三类:均匀性、随机性、成群型。 成群型是

31、最常见的分布型。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是:(1)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和贫乏相嵌; (2)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3)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随机分布中每一个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内个体之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例如森林地被层中的一此蜘蛛,面粉中的黄粉虫。但这种情况在自然状态中资源分布不可能均匀,个体之间在有限的资源下,不可能没有竞争。答案:E64(1997)远洋区域的浮游植物浓度(密度)比沿海区域少得多,一般认为其直接原因是:A矿质元素不够B二

32、氧化碳的溶解浓度不够C混合水不多D大量出现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E盐分太高解析:海洋占地球表面的大部分,但它的初级生产量却比陆地生态系统少得多,海洋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植物只能生活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地带内;开阔大洋海水中的营养物的含量极低,而且缺乏营养物的储备。死亡的浮游植物和其他生物最终都将沉降到透光带以下的深水中,这些有机沉降物虽然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但却造成了表层海水的能量和营养损失。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沿海浅水水域和海水上涌区与远洋区相比生产力最高,原因是:盐度比大洋或深海更容易发生变化,这主要是经常有大量淡水从大河注入。海水上涌区把深海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水带到光照充足、温暖,但

33、缺乏营养物的海洋表层。答案:A65(1997)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在哪一种环境中最常见?A热带雨林B稀树干草原C温带草原D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解析:终年高温、多雨、高湿,使得热带雨林在外貌上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1)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大部分都是高大乔木,植物生长十分密集; (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3)树干高大挺直,常具有板状根和支持根; (4)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5)寄生植物很普遍; (6)茎花现象很常见; (7)植物终年生长。答案:A66(1997)地衣中与藻类共生的生物为:A仅子囊菌B螺旋体C仅担子菌D仅接合菌EA和C对解析:地衣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它是由真

34、菌类和某些藻类或原核藻类形成的共生体,二者相互依存,互惠共生。多数地衣是由1种真菌和1种藻类共生,少数为1种真菌和2种藻类共生。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子囊菌亚门的盘菌类和核菌类;少数为担子菌门的几个属。地衣中共生的藻类为原核生物蓝藻和真核藻类中的绿藻约20多属,其中最多的是蓝藻中的念珠藻属和绿藻中的共球藻属和橘色藻属,这3属约占地衣中的共生藻类的90%。答案:E67(1997)逻辑斯谛方程:A是一个S-型生长曲线模型B考虑了载荷能力C表示了连续的指数增长DA和B EB和C解析:在一定的空间中,种群由少数个体发展到数量很高或达到饱和过程称为种群的增长型。一般分为“J”型增长和“S”型增长两类。种群

35、数量按等比级数(如2、4、8、16)增长的过程称指数增长或“J”型增长,指数增长,只能在相对无限的环境中出现。在有限的环境里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数量的增加,对有限空间资源和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其必然会影响到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增长率下降,直至增长率为0,甚至下降到0以下,于是出现了“S”型增长过程。描述“S”型增长的最简单模型为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它具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即该环境允许的最高种群数量值。数学表达式为逻辑斯谛方程:。 用语言表示逻辑斯蒂方程的意义就是:种群增长率=种群可能的最大增长率最大增长率的实现程度。 式中K为环境容纳量,r为种群的瞬时增长率或内

36、禀增长率最大生殖潜能。答案:D70(1997)臭氧层季节性减少最多的区域在:A北极上空平流层的中间层B南极上空平流层的中间层C北极上空对流 层D南极上空对流层E北极上空的岩石圈解析: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层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在大气层的上部,位于地球上空25-4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是地球上的一个保护层,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或核算吸收,并被破坏其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沙杀伤力,并可能引起突变。在美国每年能引起20-60万皮肤癌病例。因此,如果没有臭氧层的屏障,对地球上的生物界和人类来说都是灾区难性的。 近年来的观察研究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正在

37、减少,1985年发现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并经雨云7号卫星证实。紫外线 臭氧减少使人类活动造成的,主要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使臭氧层的平衡受干扰,其反应过程为:CFCl3 自由氯原子(Cl)Cl+O3 ClO+O2 除此还有核爆炸和喷气式飞机的飞行等原因造成。这是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答案:B75(1997)以下哪项代表的是低温雪较多,没有树或很少有树的环境?A泰加林B稀树干草原C冻原D沙漠解析:泰加林为寒温带针叶林。稀树干草原,亦称萨王纳,是热带亚热带具有季节性干旱地区出现、散生有矮生树木的高草草地,这里降雨不多并且降雨集中,这里干旱季节较长,有利于草本植物,不利于乔木生长。面积最大的稀树草原

38、在非洲中部和东部。冻原出称苔原,分布于寒带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主要植物是苔藓地衣,还有一些多年生的乔木科和莎草科植物,以及杜鹃花科的低矮小灌木。答案:C77(1997)热带雨林的特点是:A植物密度大,但土壤养分差B植物密度大,土壤养分丰富C由于土壤养分差所以植物密度低D植物密度低,但土壤养分丰富E以上无一正确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区域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6以上,年降水量2500-4500,全年均匀分布,无明显旱季。多在中午降大雨,常年多云雾。这里风化过程强烈,母岩崩解层深厚;土壤强烈淋溶,留下三氧化物(Al2O3、Fe2O3)即硅红壤化过程。土壤养分极为贫瘠,而且是酸性的。雨林所需要的

39、营养万分,几乎全储备于植物量中,每年一部分植物量死去,很快矿质化(湿热引起的分解过程速度很快),并直接被根系所吸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循环系统。生物种类极其多样,据统计,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5000种以上,且绝大部分是木本的。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十分密集,在巴西,曾记录到每平方米至少有一株树木。所以雨林也有“热带密林”之称。答案:A17(1997)以下哪条个体数量曲线反映了自然环境中果蝇种群在一年内的情况?解析:上图为动物的存活曲线,果蝇应是C图情况,其幼年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逐渐降低,接近老死时死亡率增加。因为它们受环境影响很大,靠高繁殖率取胜,属于-对策者。答案:C动物学27(199

40、7)在某些陆栖动物中,体表已经进化为一种呼吸结构,其特征是:A身体表面出现深的凹痕,以便于气体深深渗进身体中B直接在所有的体细胞和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C有特殊的酶使氧气有效地转运进入体内,而二氧化碳运出体外D二氧化碳与氧气的逆流交换在空气与黏液覆盖的动物体表面之间进行E出现了接近体表的血管以获得氧气,并运送到身体其他部分解析:从演化上看,比较低等的动物氧气可以通过体表表面扩散人体内,体内二氧化碳也可通过体表面扩散到环境中。若动物体积大,扩散距离长是不容易满足机体需要的,因此,一方面有特殊的呼吸器官的演化,一方面在呼吸表面上由丰富的血液和体液循环,把氧气带到动物体的各部分。水呼吸的器官有腮、书鳃

41、、水肺、气管鳃等。空气呼吸的器官有气管和肺、书肺等。但是,即使在一些比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上,皮肤在呼吸中还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陆栖动物是与空气进行交换。若体表进化为呼吸结构,为完成气体交换,必会出现接近体表的血管。答案:E29(1997)比较后肾管与前肾管,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真实的?A后肾管有一簇纤毛使液体向前运动,而前肾管只有一根鞭毛B后肾管两端均开口C后肾管被毛细血管围绕,这些血管使有用的物质被再吸收,并返回循环D有用物质在后肾管中被再吸收解析:除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没有发现排泄器官外,其他动物都有排泄器官。无脊椎动物主要由原肾管、后肾管或马氏管进行排泄;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为中肾

42、(鱼类和两栖类)和后肾(羊膜动物)。 原肾管主要见于没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和线形动物。原肾管是外胚层内陷的盲管。一个动物可以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原肾管,这些原肾管往往高度分支(如涡虫),封闭的末端膨大,腔内有一条或几条长的纤毛(或鞭毛)。若有一条鞭毛,这个末端细胞称为管细胞,若有许多(往往几十条)纤毛突出到腔内,这些纤毛有点像蜡烛的火焰,故称焰细胞。 环节动物,由于体腔的产生,他们的肾管,一端肾口通体腔,一端通体外肾孔,这两端开口的肾管又被称为后肾管,其特点是不分枝。后肾管只见于有体腔的动物。后肾管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为许多段,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缠绕,以便于排泄和重吸收。其功能如上图。答案:A33(1997)一些哺乳动物没有肩带也没有锁骨,这些哺乳动物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A树栖B水生C能够高飞或灵敏的飞行D前肢的运动限制在一个平面E不存在于上述特征中解析:哺乳动物肩带中的锁骨变化很大,凡前肢具有多样性活动(攀岩、掘土、飞翔等)的种类,锁骨较发达;凡善于快速奔跑,跳跃的种类,锁骨大多退化,如有蹄类。答案:D39(1997)下列哪一门动物具有下述所有特征:辐射对成、真体腔、完全的消化道和触手冠?A软体动物门B扁形动物门C节肢动物门D多孔动物门E上面门类都不对解析:软体动物门:(1)体制为两侧对称,但腹足纲由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