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58778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ppt(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XXXXXX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 20XX-X,2,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4,5,“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 “他的风范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道,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6,一、邓小平的人格魅力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内容提要:,7,一、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一)邓小平生平简介 (二)评价邓小平 (三)邓小平的成功之道,8,(一)邓小平生平简介,9,1904年8月22日 出生于四川广安县(市) 1927年 23岁 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八七会议之后) 1934年 30岁 再次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2-1943年 39岁-40岁 太行山 独立指挥 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10,邓希贤,11,1949年-1952年 任西南局第一书记 1954年 50岁 任中共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政治局委员 1956年 52岁 党的“八大”,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3、(1956-1966),12,1975年 71岁 中央副主席、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1977年 73 恢复中央副主席、副总理、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 1978年 74岁 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生涯 1980年 76岁 辞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83年 79岁 辞去政协主席职务 1987年 83岁 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 1989年 85岁 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1997年2月 93岁 逝世,13,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经历:,1933年被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第一次落)_1933年红星报主编(第一次起)_参加长征 1966年文革被撤消一切职务(第二次落)_1969年发配江西。

4、1973年2月副总理(第二次起)_1975年元月中央副主席兼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1976年职权被剥夺(第三次落)_1977年7月恢复所有职务(第三次起),14,第一次:1933年_1933年,1931年夏,邓小平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邓小平是毛泽东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为此受到了当时“左”倾路线的迫害。他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人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坚决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结果被当时党内的“左”倾领导者撤职,被打成所

5、谓的“邓、毛、谢、古反党集团”。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15,第二次:1967年1973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邓小平就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严重挫折。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在当地拖拉机修造厂劳动。在江西的三年,他读了许多马列著作和古今中外的书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更深入的思考。,16,第二次政治落难:,17,邓小平小道,18,“邓小平小道”成旅游新景点,南昌陆军学院内,有一幢灰色的小楼,被称为一号楼。邓小平和他的家人,于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在这幢楼里

6、生活了3年4个月。这里地处新建县境内,小楼四周有一人多高的冬青树,内侧是一圈竹篱笆,院子里长有松树、桃树、月桂、栀子花、梅花、茶花、葡萄等,楼后有一间小小的柴房。每天上午,在监护人员的护送下,邓小平夫妇步行20分钟到新建县拖拉机厂参加劳动。不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酷暑盛夏,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邓小平夫妇总是按时上下班从不间断。邓小平有一个习惯,每天黄昏落日之前,总是十分规律地围着院子散步,他深思不语,步伐很快,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走着,大约要走三四十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红色的砂石上被他踏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路。身处逆境的邓小平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始终将个人命运和共和国的命运联

7、系在一起,在这条小道上,他苦苦思索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现在邓小平小道和他住过的小楼、劳动过的车间已成为旅游的新景点。,19,如今的邓小平小道,20,第三次:1976年1977年7月,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1973年,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并恢复其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毛泽东称赞他“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再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1975年1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召集军队干部会、省市委书记会、农业会议、科学院会议,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整

8、顿的思想。这些会议的中心议题都是“整顿”。全面整顿,就是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改革的实验。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矛头直指“四人帮”。由此,邓小平再次受到错误路线的打击,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次被错误地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严重挫折。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已经赢得了党心、民心、军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大泛的群众基础。,21,22,第三次政治落难:,23,24,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同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长达十年的“文化大

9、革命”结束,举国欢腾。悲喜之际,全国人民都关注着毛泽东之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王震提出要邓小平出来工作。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消的一切领导职务。邓小平第三次从严重的政治挫折中崛起。,25,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铸造邓小平怎样的人格特征? 这种人格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何关联?,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

10、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26,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

11、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7,杀出一条血路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1993年12月13日,走上扬浦大桥,笑吟道:“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邓小平关于“路”:,28,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的果敢风格,29,(二) 评价邓小平,1、亲人眼中的邓小平,2、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3、江泽民眼中的邓小平 4、中国人眼中的邓小平 5、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30,永远的邓小平,31,邓 榕,32,在这本书中,我要记述的是一个人,但他代表着

12、他们那整整一代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我所记述的只是一段历史,但它却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一脉相承。我要记述的只是过去,但我深信,人们会从对过去的思索中获取教益,而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勇敢地去开拓未来。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33,毛泽东评价邓小平,34,1956年毛泽东评价邓小平说:“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是个厚道人。他比较顾全大局。” 五十年代,在一次聚会上,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邓小平是领导班子中最有希望的人。”还说,他的接班人“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个是邓小平这个人不简单,是个难得的人才呢!” (赫鲁晓夫 :最后的遗言),2、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13、35,3、江泽民眼中的邓小平,江泽民说: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36,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十五大报告,37,中国人眼中的邓小平,38,“邓小平纪念馆”,在纪念邓小平诞辰98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主办,团中央信息办、中央文献研究室信息中心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邓小平纪念馆” (http:/ 网站正式开通。 “邓小平纪念馆”网站设有“生平简介”、“大事年表”、“著作选载”、“题词手迹”、

14、“音容笑貌”、“论青少年”、“评论研究”、“回忆怀念”、“影音作品”等10多个栏目,史料翔实丰富,形式新颖活泼。人们在网上既可以阅读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著作,缅怀伟人的音容笑貌,也可以写下留言表达心声。,39,“邓小平纪念馆” (网上),40,歌曲:春天的故事,4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

15、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春天的故事,42,“小平,您好!”,43,读懂邓小平读董领袖丛书,本书共分五章,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叙述了邓小平富有传奇性的一生以及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翔实,是全面了解邓小平的一生,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最佳读物,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44,、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45,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风云变幻,天降大任于斯人;力挽狂澜,匡扶大厦之将倾。邓小平卓越的领导艺术才能、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求真务实和沉着自信的人格魅力、坚忍不拔的信仰追求以及

16、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歌颂,同样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评价和赞扬。,46,美国时代: 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邓小平改变了世界” 国家缔造者的上榜人选包括已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印度“圣雄”甘地、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等人。 邓小平入选的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黑猫白猫论”。 时代杂志认为,邓小平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建立了经济特区。,47,一份珍贵的纪念和怀念,国外有关邓小平的生平传记、思想品质、领导风格和艺术以及性格特点等等的研究,尤

17、其是对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更是成果累累,发表出版了很多文章和专著。 邓小平印象一书的编辑出版,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外国人眼里心中的邓小平尤其是西方人怎么看邓小平,来展示邓小平的魅力和风采的。,48,在这些外国人中 ,由于他们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学术理念、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伟人邓小平也就有着不同的印象和评价,他们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也因其自身的立场而难免有其局限性,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会有与我们不同或者相反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或者说不约而同的那就是他们无不认为邓小平是一个伟人,是20世纪成功的政治家和杰出领袖。,49,日本学者竹内实认为,邓小平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位伟人。,中

18、日文化交流的忠诚使者 日本友人、著名学者竹内实,50,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邓小平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51,邓小平的人格特征:(革命风格) 1、尊重实践,思想敏锐 2、尊重群众,热爱人民 3、目光远大,胸襟开阔 4、崇尚实干,行动果断 5、文风朴实,不讲空话 6、无私无畏,不(能)屈不扰,52,邓小平的伟大历史贡献: 1、邓小平是新时期党在政治上和思想理论上的杰出代表 2、邓小平是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概括者和总结者 3、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中主要科学论断的提出者,53,(三) 邓小平的成功之道,54,1、善于总结经验,2、军政全才的个人素质,3、务实求真的性格,4、正确的思想理论和

19、路线方针,5、老一辈革命家的拥戴和推重,55,6、毛泽东、周恩来的培养支持和高度评价,7、人民的支持,8、1975年的历史性亮相,56,感悟:,一个民族出现了伟大人物,并知道拥护、爱戴和崇拜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纪念邓小平,研究邓小平,感悟邓小平,学习邓小平。,57,思考题:,1、“我眼中的邓小平” 2、邓小平的成功之道对你有何启发?,58,林建公 读懂邓小平 哈里森.索尔兹伯著 中共群星谱 尼克松 领导者 丘吉尔 历史的伟人 施密特 伟人与大国 齐欣等编著 世界著名政治家学者论邓小平 毛毛著 我的父亲邓小平 林建公 林庭芳 金钊著读懂邓小平 周毅之 著 邓小平的思维艺术 外国人眼中

20、的中国群星,阅读书目:,59,国外研究邓小平生平的书籍: 1、美国人弗里德里克 .C. 泰韦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2、美国人张大卫中流砥柱各有千秋周恩来与邓小平 3、德国人乌利. 弗兰茨邓小平传 4、匈牙利人巴拉奇. 代内什邓小平 5、英国人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和毛泽东后的中国,60,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某一部经典著作,而且要读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这个人,只有把经典作家这个人,把他们的生活、斗争、个性特点、复杂经历乃至缺点失误同他们的理论观点、著作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读懂。,读懂邓小平(序),61,二、 邓小平理论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1、,62,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材P19),邓小平理论(概念)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 现实根据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6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6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

22、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65,时 代 背 景,66,67,68,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 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69,人民公社,70,71,(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领导了拨乱反正 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72,党的十二大以后,提出了关于

2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的新论断。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及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 轮廓。 党的十三大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受住了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严峻挑战,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正确方向不断发展。,73,1992年 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 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

24、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74,酝酿阶段:邓小平理论起始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 邓论的形成与发展,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反复比较和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邓南巡,大体可分三个阶段,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75,第一阶段: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的实践中,邓小平

25、理论初步形成。,76,第二阶段: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从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推进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77,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从党的十三大至1997年十五大,在经受国际、国内严峻形势考验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78,三、 邓小平理论的,79,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 主要内容 (教材P21),(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80,(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26、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81,(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82,四、 邓小平理论的,83,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

27、位和指导意义 (教材P22),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地位)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实践意义)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长远意义),84,“邓小平同志不仅以他创立的光辉的革命理论指引着我们,而且以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感召着我们。” “他的风范同他的事业和思想一道,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85,思考、作业题,1、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怎样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86,谢谢同学们!,XXX,8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8,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

28、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89,江泽民简介,江泽民,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90,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上海解放后,历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副工程师、工务科科长兼动力车间主任、厂党支部书记、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一机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 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 1956年

29、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 1962年后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 1980年后,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91,1982年后,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 1985年后,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 1982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

30、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92,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31、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9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就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报告中对“与时俱进”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95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96,三者的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97,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简介 一、“三个

33、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 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意义,98,99,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0,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

34、发展过程,101,(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2,(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03,(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104,(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新的中央其他领导作出了“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政治交代”。 2000 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第一

35、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000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05,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使“三个代表”要求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建党纲领。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

36、出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106,党的十六大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107,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10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

37、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0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110,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111,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教材P27),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地位) 2全面建设

38、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实践意义)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长远意义),112,科学发展观,11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114,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115,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

39、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16,科学发展观的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17,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18,重要借鉴 现实基础 根本依据,1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当代

40、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120,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原因,农业与工业生产的特点,长期的认识促成科学发展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21,世界十二大公害事件,(1)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5)1953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6)19551972年日本骨痛病事件,(7)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8)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毒物泄漏,(9)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10)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41、(11)1988年英国爆发“疯牛病” (12)1999年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二恶英污染。,122,(1)水土流失和洪灾;,(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3)生物多样性减少;,(4)森林面积减少;,(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6)化学污染;,(7)混乱的城市化;,(8)海洋过度开发和污染;,(9)大气污染;,(10)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面临十大环境难题,123,第一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阶段 -对资源环境的关注(40-60年代),美国科学家利奥波德:沙乡年鉴(1948),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2),美国鲍尔丁:“宇宙飞船经济理论”(1966),国际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12

42、4,125,第二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雏形阶段,-发展观的转换(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米都斯为首的研究小组,增长的极限,“零增长”(1972),罗马俱乐部,人类处在转折点上(1974)“有限增长”,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6月5日至16日),同期学术著作生存的蓝图、只有一个地球,126,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确立阶段,-概念的提出(80年代),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等,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0),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 R 布朗,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198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法国学者弗朗索瓦 佩鲁,新发展观(1983),挪威前首相布

43、伦特兰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127,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定义:,基本内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人口、资源、环境的世代良性、健康发展,128,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阶段,-国际战略的建立(90年代),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发大会,里约热内卢),全球21世纪议程(1992),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人发大会,开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心是人”(1994),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社发大会,哥本哈根),“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1995),129,当

44、代中国作出的决策,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党的十四届五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5,“九五”计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6,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7,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肯定,130,最新资料,十一届六中全会提法,(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

45、31,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从可持续发展而来的,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简单地搬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是从我们的国情出发,进一步做出创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是涉及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还没有包括如何处理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关系,因此必须加上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内容,从而形成科学发展观。,132,为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第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走上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这种发展本身还主要是用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子,靠资金、人力和资源的巨大投入,取得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的发展,是 GDP 增长作为发

46、展的核心,客观上对资源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留下了极大的负面遗产,这可以归结为五个主要的问题:,133,五大问题:,1,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目前占世界人口的22%,居世界首位;,2000年12.95亿;2005.1,13亿;2050年16亿;然后下降。,老龄化,老龄型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1999年,我国60岁以上1.3亿,占10%,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 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人口多,134,2,资源问题:中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项目,我国人均水平,世界人均水平,所占%,国土,14.4亩,43.4亩,33,耕地,1.5亩,4.65亩,32,林地,1.8亩,13.0亩,13,草地,5.0亩,15.0亩,33,淡水,0.22万立米,1.08万立米,24,煤,1465吨,3146吨,46,石油,3060吨,94吨,53,水能,0.67千瓦,1.1千瓦,60,铁矿,43吨,87吨,49,林木,8.6立米,71.8立米,12,135,3,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流失面积已达3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