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2017081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063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201708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201708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201708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201708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2017081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跟踪检测(三十二)“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

2、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经过沅水流域,然后到了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

3、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碑文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已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了一起。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

4、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

5、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士兵、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

6、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1(次要物象作用题)文章第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景物描写对文章内容和主要形象所起作用两方面考虑。画线句子中写到“红梅”“翠竹”“杂树”以及“更多的树木”。“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翠竹挺拔着”,“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通过比较,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以看出生长在听涛山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红梅、翠竹、杂树正是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的象征,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参考答案:

7、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他树木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彰显出听涛山萧瑟环境中难得的生机和力量。也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2(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找到作者对沈从文形象描述的相关内容。文中对沈从文先生形象塑造的内容散布全文,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和他人对其评价概括归纳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平和谦卑;内敛刚强;文采斐然;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孤独寂寞;追求真善美。二、高考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姥姥的泪赵振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

8、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有时我会从梦中哭醒,醒来,泪已濡湿了枕巾。梦里的眼泪多因想起了姥姥,我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于是,我点燃了一支香烟,奢望烟的微热温暖我落寞的心,祈望烟的微光照亮姥姥携我走过的路。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随后,姥姥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你到那边玩去吧”,

9、姥姥随手指了一下。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邻居找来了,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食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邻居走了

10、,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我没有感觉到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看姥姥时,发现姥姥流泪了。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现在的舅舅。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那时,我仍住在姥姥家。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妈

11、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最后一次看见姥姥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那是个冬天的午后。午饭时,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了起来。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这一别,就是4年。在我4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在你走了以后,4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

12、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桑。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时报恩的泪?一定不是痛苦的泪。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着一个大写的“爱”。“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3(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请概括小时候的“我”的形象特点。答: 解析:作答此题,既可以从文中直接摘取关键词句作为答案,如可从第段中直接摘取描绘“我”小时候性格特点的词句“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

13、”“自卑”,又可从“我”当时的一些行为中分析得出,如和同伴去割草,为了证明自己的镰刀更锋利而齐刷刷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可见当时的“我”有好胜心理。参考答案:“我”虽寄人篱下,却被亲情包围;“我”很自卑,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安分守己;“我”有点争强好胜。4(物象作用分析题)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切入点是寻找“我”的泪和姥姥的泪的关系,然后也要考虑“我”和姥姥的感情。文章开头部分写“我”的泪,内容上,表明“我”对姥姥的感情;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姥姥的回忆,为写姥姥的泪做铺垫。参考答案:由“我”梦里流泪引出姥姥

14、的泪及下文对往事的叙写;“我”的泪蕴含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上也是一个大写的“爱”,两者的情感是相通的,前后相应。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答: 解析:赏析语句,既可从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入手,又可从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等)入手。“记忆的长河”是暗喻,表明儿时跟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永久留在“我”的心里。“虔诚地捧”“咀嚼”,表明“我”对姥姥的爱和感念。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童年的记忆比作长河,体现“我”对童年生活的恒久回忆;用形象化的动作“虔诚地捧”“咀嚼”说明姥姥的泪之多、“我”对姥姥的爱之深以及对姥姥沧桑岁月的感念。6文章最后说“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请探究这句话的丰富意蕴。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中的“爱”主要指姥姥对“我”的爱。其次要明白“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说明姥姥对“我”影响很深,姥姥的爱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然后具体分析姥姥的爱对“我”的影响。最后组织语言作答。参考答案:姥姥的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可贵,让“我”幼小的心灵不再孤独;姥姥的爱,让“我”逐渐长大、成熟、懂事,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姥姥的爱,是“我”从她的眼泪中读出来的,让“我”感受到姥姥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启示“我”坚强地面对以后的人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