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滚动测试一2017072843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7690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滚动测试一2017072843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滚动测试一2017072843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滚动测试一2017072843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滚动测试一2017072843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滚动测试一20170728430.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滚动测试一(第一三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上海卷,3)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色分布的区域和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A.和细胞膜B.和细胞膜、液泡膜C.和细胞膜、液泡膜D.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C解析图中为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为液泡中的细胞液,紫色色素分布在液泡中的细胞液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均为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蔗糖分子和色素分子不能通过。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

2、0%的蔗糖溶液中,由于渗透失水,液泡逐渐变小,使色素分布区域变小。2.(2016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核酸核苷酸葡萄糖丙酮酸ATPADPA.B.C.D.答案B解析水解反应,即有水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是由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反应。核酸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其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是水解反应;葡萄糖经过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转变为丙酮酸,不属于水解反应;ATP通过反应,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生成ADP和磷酸并释放能量,是水解反应。3.(2016重庆万州二中月考,2)下图中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B

3、.中含有与中a类似的结构C.细胞中没有就不能产生D.中含有密码子导学号93420281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为叶绿素,为tRNA,为ATP,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素,A项错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tRNA上含有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类似的结构,B项正确;细胞呼吸作用也能产生ATP,C项错误;tRNA上是反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上,D项错误。4.(2016鄂豫晋陕冀五省月考,6)下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

4、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D.若图中物质丙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加倍现象,则丁也会同时加倍答案D解析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甲是淀粉,故单体3为葡萄糖,A项正确;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根据题图提示丁应该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所以可以确定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物质应该是染色质(染色体),根据题图提示,乙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乙是蛋白质,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

5、,故丙应该是DNA,所以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C项正确;若图中物质丙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加倍现象,丙应该是DNA,但是丁(染色体)不会同时加倍,D项错误。5.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减少1个A.B.C.D.答案C解析由于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现肽链中共

6、有氨基6个,其中有5个应位于R基团上,所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88+5=93个,错误;由于甲硫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没有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所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链中含有83个氨基酸,形成6条肽链,因此肽键数目为83-6=77个,所以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正确;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每个肽键断裂后都形成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正确;由于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R基中没有游离的羧基,所以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减少

7、10个,O原子数减少10个,错误。故选项C正确。6.(2016安徽马鞍山四校联考,1)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这与其含量最高有关B.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C.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且不含氢键D.细胞中的一个环状n肽分子被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答案D解析由于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A项错误;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含O比糖类少,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项错误;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tRNA中含有氢键,C项错误;细胞中的一个环状n肽分子被彻底水

8、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D项正确。7.(2016江西临安中学月考,20)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且也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到c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C.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D.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V1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水分子的速度,V2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水分子的速度,V1V2,随时间的推移,V1

9、逐渐减小,V2逐渐增加,二者逐渐达到平衡,半透膜内的液面不再上升,因此,由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是由快变慢;施加压力后,由于外界的压力,从半透膜出来的速度增大。8.(2016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1)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NaCl茉莉酸+-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 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

10、.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答案C解析成熟的胡杨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因此将细胞放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溶液中,就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A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不断失水,所以会导致液泡体积变小,B项正确;分析实验表格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NaCl和茉莉酸),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C项错误;对照,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茉莉酸,不加茉莉酸,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加入茉莉酸无质壁分离的细胞,说明

11、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D项正确。9.(2016江苏四校校际联考,1)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B.图乙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答案C解析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共同点都是需要载体,A项错误;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其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项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C项正确;婴幼儿

12、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是胞吞作用,不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D项错误。10.(2016江西复习中期诊断,19)科学家发现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但是将控制红细胞膜上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mRNA注入细胞内,发现这些细胞也会迅速涨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IP28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的原因是细胞膜上无类似CHIP28的蛋白质C.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原因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了过多的水D.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重吸收水可能有类似CHIP28的蛋白质答案C解析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为膜蛋白,在

13、动物细胞中膜蛋白的加工和运输与分泌蛋白相似,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项正确;在低渗溶液中,某些动物细胞不涨破是因为其细胞膜上无类似CHIP28的水通道蛋白,B项正确;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原因是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了过多的水,因为红细胞膜上有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C项错误;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重吸收水可能有类似CHIP28的蛋白质,D项正确。11.(2016河南郑州一中联考,8)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

14、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数学模型表示研究结果B.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C.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D.两组实验数据都反映了酶在最适宜温度时产物积累量或生成量最多导学号93420282答案D解析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两小组同学都采用了数学建模来表示研究结果,A项合理;由曲线图显示的信息,不能确定酶的催化效率和无机催化效率谁高谁低,B项合理;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活性,C项合理;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T0,此时反应仍在进行,产物即麦芽糖的积累量还没有达到最多,D项不合

15、理。12.(2016四川成都月考,6)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酶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二硫键数目Tm/野生型T4溶菌酶Cys51,Cys97无41.9突变酶CCys21,Cys143152.9突变酶F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365.5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A.突变酶F的最适温度为65.5 B.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C.突变酶中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无关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

16、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65.5 是突变酶F有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而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A项错误;突变酶C的半胱氨酸数目与野生型T4溶菌酶的相同,说明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无关,B项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二硫键数目越多,溶菌酶热稳定性越高,而二硫键的数目的增加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增加半胱氨酸的数目加以实现,C项错误、D项正确。13.(2016河南西工高中月考,16)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滤纸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C.可通过设置

17、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答案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实验是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来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所以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从滤纸片进入过氧化氢溶液(即t1时)酶促反应已经开始,所以应从t1算起;该图示中只有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增加滤纸片的数量,测出时间后取其平均值。14.(2016山东青岛城阳一中月考,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C.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在A

18、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答案C解析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极少数的酶的本质是RNA,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项错误;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也可以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不论蛋白质是否完全水解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都会呈现紫色反应,所以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酶的催化反应是否完全水解,B项错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少部分转移到ATP中,C项正确;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D项错误。15.(2016四川德阳二诊,7)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元素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

19、,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B.在无氧的情况下,过程产生CO2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C.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的意义是可以直接促进M分解的快速进行D.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过程不会产生ATP答案D解析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项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项错误;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增大了线粒体内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C项错误;由图可知,N是葡萄糖,M是丙酮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项正确。16.(2016四川广安二诊,2)为了探究干旱对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

20、止浇水,对照组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甲乙A.28 d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B.24 d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C.干旱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导致光合速率下降D.土壤水分长期过多也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答案A解析由图乙可以分析出,在24 d,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没有下降,A项错误;24 d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但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于干旱,气孔导度降低,叶片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B项正确;物质运输需要水的参与,缺水时物质运输速率下降,叶片光合总产物不能及时运出,抑制光合作用,叶片需要的营养不能运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C项正确;土壤

21、水分长期过多,植物根系缺氧,影响植物生长,D项正确。17.(2016湖北武汉期末,21)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

22、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答案C解析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A项错误;光合作用有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再增加温度后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下降,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B项错误;C点以后,NaHCO3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叶肉细胞失水,使得细胞代谢水平下降,C项正确;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可以通过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D项错误。18.(2016山东临沂期末,10)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要变化,得到如下的数据。

2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注: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27 B.该植物在29 时的净光合速率为6 mg/hC.2729 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 下实际光合速率为2 mg/h答案B解析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9 时光合速率最快,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 ,A项错误;暗处理后重量变化表示1 h植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即呼吸速率,结合表中数据可知29 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4、=(3+32)-3=6 mg/h,B项正确;净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经过计算可知,27 、28 、29 的净光合速率依次是:4 mg/h、5 mg/h和6 mg/h,C项错误;30 下实际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3 mg/h,D项错误。19.(2016湖南娄底月考,8)如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 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图中A、B、C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A.在18:00时和6:00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25、B.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光合速率为85 mg/h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D.中午12:00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导学号93420283答案D解析图中可以看出,在18:00时和6:0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0,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被光合作用吸收,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项正确;图中夜间的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10 mg/h,该值表示呼吸速率。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在图中C区段二氧化碳吸收的最高值为75 mg/h,此值为净光合速率,因此此时

26、的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75+10=85 mg/h,B项正确;白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A和C区段表示的是白天积累的有机物;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B区段表示夜间消耗的有机物,因此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C项正确;中午12:00时左右,二氧化碳浓度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而C3的还原仍在发生,因此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C5的含量增加,D项错误。20.(2016湖北宜昌高中协作体联考,4)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H2O)+O2CO2+H2O+能量A.过程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能在叶绿体中进

27、行B.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C.过程产生的O2中的氧来自H2OD.过程和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相同答案C解析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真核生物的反应场所是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反应场所是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过程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项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项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中的氧来自于H2O在光下分解,C项正确;过程和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

28、8分)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物质,其原因之一是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的脂肪,常用苏丹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然后在下观察,可见的脂肪微粒。(3)油料种子萌发时,细胞中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储存和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先后依赖于油体、乙醛酸循环体、线粒体,是细胞器之间的典型例子。(4)油料种子萌发初期(

29、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其原因是。真叶长出之后,干重,原因是。答案(1)储能多(2)显微镜橘黄色(3)脂肪酶协调配合(分工合作)(4)早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蔗糖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导致干重增加;之后由于大量蔗糖用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废物,导致干重减少增加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解析(1)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2)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微粒需借助显微镜。(3)催化脂肪水解的酶是脂肪酶。油体是种子的贮油细胞器。乙醛酸循环体是一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器,由一层单层膜包围,呈球形。(4)脂肪与糖类相比,氧的含量少,所以脂肪在转变为蔗糖的过程中需要补充较多的

30、氧元素,故油料种子在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后由于大量蔗糖参与细胞呼吸等异化作用,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导致干重减少。真叶长出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其干重增加。22.(12分)(2016江西临川二中期中,26)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填编号),图甲若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有(填编号)结构。(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是(填编号)。(3)甲、乙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则主要是细胞周期中的期和期有区别。(4)若乙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膜性

31、结构中3H出现的顺序依次是(用箭头和标号表示)。(5)在光照充足处,给甲细胞提供含14C的二氧化碳,那么在结构中14C的转移途径是(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答案(1)(2)(3)前末(4)(5)CO2C3(CH2O)解析(1)图中甲细胞表示植物细胞,乙细胞表示动物细胞,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若图甲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应该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2)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的核膜。植物细胞中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4)消化腺细胞能分泌消化酶,而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

32、: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5)在叶绿体基质中,14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23.(10分)(2016甘肃河西三校一联,2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甲表示某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示意图,乙是图甲中放大后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表示结构名称,A、B、C表示物质名称,a、b、c表示物质运输方式。请使用图中所示的序号或字母作答)。甲乙(1)图甲中(填序号)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

33、物膜系统。(2)图乙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3)图甲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是图乙中的方式,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则图乙所示的运输方式将受阻。(4)mRNA合成后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将通过层生物膜。(5)若对图甲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填序号)。(6)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结构是(填序号)。(7)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细胞,依赖于细胞膜的性。答案(1)(2)A(3)bb、c(4)0(5)(6)(7)流动解析(1)观察图甲可知:表示的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线粒体、核膜和高尔基体

34、。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2)图乙中A、B、C表示的分别是糖蛋白、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3)图乙中a、b、c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为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细胞外到细胞内)和主动运输(细胞内到细胞外),氨基酸、葡萄糖和碘进入细胞的方式为b,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加入蛋白酶,则b、c运输方式会受阻。(4)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中出来,所以通过0层生物膜。(5)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6)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7)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