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水利水电职业学院智慧水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智慧水利技术专业代码:XX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历三、修业年限全日制学制三年。允许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适当延长学习期限或分阶段完成学业。四、职业面向智慧水利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就业岗位以及职业(岗位)证书要求见表4.1所示。表4.1智慧水利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资格证书举例水利大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水利管理业水利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水利工程管理人贝、水利工程监测人贝河道修防工、水
2、工监测工、BIM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水利工程建筑行业的建筑技术人员、水利工程管理行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事水利工程智能建造、智能管理、智能监测与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目标(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
3、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文化素质: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3)职业素质: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立业创业的意识,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4、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热爱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能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2.知识目标(1)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文化知识,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
5、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掌握信息技术、基本计算机操作、文档编辑等基本知识;(3)掌握C语言编程的相关知识;(4)掌握SQ1.数据库的相关知识;(5)掌握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6)掌握GlS技术的相关知识;(7)掌握水利工程识图与CAD绘图的相关知识;(8)掌握BlM三维建模的相关知识;(9)掌握水利工程测量、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水文、水力学、建筑材料等基础知识;(IO)掌握水工建筑物、城镇供排水构筑物、河道防洪建筑物的相关知识;(11)熟悉物联网、GIS.BIM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3,能力目标(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计算机基础操作及应用的能力
6、3)具备C语言编程解决一般计算问题的能力;(4)具备基础的SQ1.数据库分析的能力;(5)具备水工建筑物的测量放线、高程控制、变形观测等能力;(6)具备识读水利工程施工图、绘制水利工程施工变更图的能力;(7)具备BlM建模能力,能够运用BIM软件进行三维建模;(8)具有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初步设计能力,能编制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初步设计报告、绘制设计图。(9)具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能分析解决水利工程运行中常见技术问题;(10)具有智慧水利项目的需求分析、配合开发、平台运维的工作能力。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坚持“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生产育人”四位一体的教
7、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突出技能性、生产性、应用性,着眼于培养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调研和对岗位群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系统化教育为基础,以实践为先导,以能力递进为阶段,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最终达到培养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集中实践课和选修课。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二)课程要求1.公共基础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
8、标: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基本内容:主要是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9、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教学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提升该门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该门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促进该门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
10、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改进完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注重过程考核。(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目标:通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习,可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
11、题的能力,增强对被各种流行的错误理论所误导的免疫力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可行性的现代化理论。教学要求:该课程教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提升该门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树立“四个意识”,坚定
12、四个自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该门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促进该门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改进完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注重过程考核。(3)形势与政策教学目标: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帮助
13、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4、教学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提升该门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该门课的价值引领功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要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过程考核。(4)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
15、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
16、趣和成功的感觉。(5)社会适应目标: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团体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课程内容:我院高职专科体育与健康课开设三个学期(第一、二、三学期),总计96学时,其中第一学期32学时,主要内容为田径、武术(太极拳/青年长拳);第二、三学期共64学时,主要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教学要求:(1)要处理好基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在掌握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学有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2)运动主线是载体,而健康主线是目标,应通过载体去实现目标,突出
17、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科特征,促进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选择效果较好的练习方式。(3)鼓励并督促学生坚持课外锻炼,每天不少于1小时。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各个运动系列的教学中,应充实这方面的活动内容,并加强指导。(4)重视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检查,做好安全保护工作。(5)军事理论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当代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理解,提高履行兵役义务的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主要内容: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8、及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军事高科技知识,新武器、新装备及发展趋势;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国防领导体制及国防政策;国际战略格局与大国关系;高技术战争的演变历程、发展趋势及特点。教学要求: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和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培养自立性和独立性,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形成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作风,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
19、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情绪调节、适应能力、挫折应对、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自我意识、危机干预等心理问题的理论讲解及应对方法;个人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
20、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提高对中华文明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品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个人修养,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特点、各文化领域(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等)的发展脉络、传统文化与专业学习、中华
21、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路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平台和形式进行,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因素和魅力,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中获得人生启迪,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
22、创新;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8)职业规划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定位职业目标,避免在职业生涯道路中走弯路。通过激发职业规划自主意识,学生能够科学理性地规划自身,打通未来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对就业观、择业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坚持自己的职业选择,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主要内容:分为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生涯决策、生涯管理五个模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职业认知能力、生涯决策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教学要求:职业规划教育以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为出发点,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在自我
23、规划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学生通过职业分析,能够找准职业定位、做好职业选择,达到“人职匹配”。职业规划教育本身就以企业组织为依托,目的是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生涯教育都能够有效培养出社会服务型人才。(9)就业指导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
24、求职技能等,掌握就业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主要内容:分为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职业心理及测试、求职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与礼仪、职业适应、就业签约与权益保护六个模块。教学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作,不但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作为一门课程,就业指导不同于一般的讲座、咨询活动,其内容必须力求完整、全面、系统,应当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和面临社会初段,使学生能够尽早了解,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便早动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和兴趣、专业要求和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职业环境及
25、职业要求。(10)应用数学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从理论、方法、能力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从而为以后扩大深化数学知识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数学基础和数学修养,提高学生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综合素质。主要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导数与微分,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以及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掌握“应用数学”这一现代科学工具;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教学,特别是讲授如何提出新问题、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该
26、课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自学读书能力得以提高,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修养和综合素质。(Il)实用英语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主要内容:常见业务活动交际用语;基本的语法规则、常用词组、常见的英语构词法;英语阅读技巧;英语应用文写作知识。教学要求:掌握一定的词汇、常用表达、专业术语、基本语法知识和应用写作规范,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
27、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礼仪和职场规范,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情商,为学生在以后的职场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础。(12)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诚信品质、创造能力,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课程内容:培养劳动意识,丰富劳动内容,在适当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基础上,给学生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劳动项目,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安排学
28、生辅助教师工作、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进行学校教室、花圃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等等。教学要求:根据专业学习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有专业教师组织,并根据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成绩。2.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设置8门课程。包括:水利工程制图、水利工程CAD、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水文及水力学、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SQ1.)。(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识读、正确绘制水利工程施工图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学习CAD打下基础。通过本课
29、程的学习,为获取“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地图绘制员”、“制图员”等岗位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水利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简单体和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标高投影、水利工程图的识读等。教学要求: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观摩模型、工程现场参观、学生绘图练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掌握简单体和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了解正轴测和斜二测的画法与识读,了解标高投影图的求作与识读,并通过实训练习,使学生熟悉水利工程图的特殊表达方法和识读水利工程的专业图纸。(2)水利工程CAD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绘制和识读AutoCAD水利工程施工
30、图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学习三维建模软件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获取“1+X建筑信息模型(Bl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地图绘制员”、“制图员”等岗位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主要内容:AUtOCAD的基本知识、简单二维图形的绘制、复杂二维图形的绘制、二维图形的高级编辑、图案填充、文字标注、尺寸标注等。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机房授课。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操作AUtoCAD软件练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AUtOCAD的安装、软件界面、绘图环境的设置、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文字标注和尺寸标注的具体操作等,并通过实训练习用AutoCAD正确规范地绘制水利工程施工图。(3)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3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库区地形图的测绘、水下地形图的测绘、渠道、道路的测量、水工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大坝的测量、土方计算与地形图上点的坐标测量,培养学生进行能进行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识读地形资料、施工放样与测量控制等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获取“大地测量员”、“工程测量员”、“地图绘制员”等岗位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渠道测量、隧道施工测量、变形观测等。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解、测量仪器操作、综合实训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工程测量技能,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
32、本知识和水利工程测量标准,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水准测量、角度和距离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及数字图测绘的基本知识。学会规范测量作业、认真记录测量数据、爱护测量仪器、服从作业分配等职业道德。(4)建筑材料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能进行能正确对材料取样、能进行钢筋、水泥、骨料等材料检测、能设计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等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获取考取“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等岗位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的检测与评价,水泥的品种、技术性质及其检验、选用,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的
33、品种、技术性质及其检验、优化选用,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筑钢材的标准与选用,水工防水材料的品种、性能及检测、选用,水工建筑其它材料的品种、性能、选用等。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等教学方式训练学生水工建筑材料检测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常用水工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要求,掌握常用水工建筑材料的取样、性能检测、试验报告的整理的方法;能运用现行检测标准分析问题,能独立完成水工建筑材料验收检验的试验操作,能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对水工建筑材料合格与否做出正确判定,会填写和审阅试验报告;具有爱护检测设备、及时清扫试验场地、认真规范操作仪器和填写试验记录的职业道德。(5)工程水文与
34、水力学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能正确分析水流现象,进行水利计算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学习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奠定基础。主要内容:水静力学、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管流、明渠水流、闸孔出流和堰流、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水力计算、河流水文、水文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设计洪水的推求等。教学要求: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和指导学生做实验,使学生掌握水静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水流运动基本原理和水头损失分析计算基本方法;掌握有压管道水力计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渠道水力计算的基本知识;掌握渠道、河道水面线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高速水流现象及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掌握堰流、闸孔出流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掌握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水
35、力计算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渗流的基本知识。具有中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的水力分析与计算能力;正确使用设计规范进行水力计算;能使用常规的水力计算软件;能编写计算说明书。(6)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理解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进行水工建筑物结构简化与力学分析,进行水工建筑物结构结构设计和施工图识读的职业能力,为后续学习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奠定基础。主要内容:静力学基本知识、平面力系、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扭转、受弯构件、压杆稳定;建筑结构概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教学要求:通过教师讲授和“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了
36、解杆系结构内力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静力学基本理论、基本变形杆件承载能力计算、组合变形杆件承载能力计算和压杆稳定计算,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知识,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结构构造知识,理解肋形结构和渡槽的结构构造知识;会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和识读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图,会设计肋形结构和渡槽结构,识读肋形结构图和渡槽结构图。(7)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理论、基本编程方法和应用,进行计算机编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和数据库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C语言的框架,顺序结构,输入输出函数,选择结构,多分支结构,循环结构,for
37、循环,while和dowhile循环,break和continue语句,一维、二维、字符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的定义和使用。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机房授课,教师以程序设计思想为主线,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C语言编程解决实际问题。(8)数据库基础(SQ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应用、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大数据技术等新领域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数据库基本知识,数据库开发的流程,常用数据类型,数据库的管理和操作,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记录的添
38、加、修改和删除,常用数据完整性,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的方法,视图、索引的创建和管理,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和管理,用户和权限管理。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机房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操作SQ1.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SQ1.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定义、操纵管理、分析与设计、文档编写等。2)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设置6门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及应用、GIS技术及应用、BIM技术及应用(ReVit)、水工建筑物、城镇供排水工程、水利信息技术。(1)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全面掌握物联网体系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技术
39、并了解物联网在智慧水利的应用。主要内容:物联网体系架构,感知层技术,网络层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层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教学要求:通过项目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考察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联网体系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技术(传感器、条形码、自动识别、射频识别、指纹识别等)、网络层技术(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用网、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层技术(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物联网搜索引擎等)和物联网安全、了解物联网在智慧水利的应用。(2)GIS技术及应用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使用通用GIS软件一ArcGIS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产品输出。主要
40、内容:GlS软件的基础知识理论、地图投影、GlS数据采集工程、遥感理论、DEM制作和表面分析、GIS的空间分析技术、GIS的产品输出设第18页共34页计、DEM的制作、表面分析、插值分析、渲染、GIS技术与环境GlS应用。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机房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操作ArCGlS等方式,使学生掌握GIS的基础理论在专业软件中的体现,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储存,并应用空间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3)BIM技术及应用(ReVit)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Revit建立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和简单房屋建筑结构三维模型、识读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和简单房屋建筑结构三维模
41、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获取“1X建筑信息模型(BlM)”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奠定基础。主要内容:ReVit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建族、扭坡、钢筋、标高轴网、墙、楼板、屋顶、梁柱、门窗,、楼梯、坡道等。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机房授课。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操作ReVit软件练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Revit的安装、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掌握建立房屋建筑结构三维模型和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方法,了解创建图纸、创建漫游等具体操作,并通过实训练习用Revit正确建立水工建筑物三维模型和简单建筑结构三维模型,并输出图纸。(4)水工建筑物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各水工建筑物的
42、作用、工作原理、适用条件、使用要求,能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掌握水工建筑物结构计算方法,具备水工建筑物选址、结构设计能力和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绘制能力,为后续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内容:重力坝、土石坝、拱坝、水闸、溢洪道、水工隧洞、橡胶坝、渠道、渡槽、倒虹吸管等常见的水工建筑物类型、构造、组成、特点等基本知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土石坝、重力坝、水闸、溢洪道、水工隧洞等)选型、布置、尺寸拟定、水力计算、渗流分析、稳定验算等初步设计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熟悉常用水工建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掌握常见的水工建筑物设计计算,能识读并绘
43、制建筑物设计图,能分析工程背景资料并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并且能够学会规范书写数字、公式和设计报告的职业态度。(5)城镇供排水工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城镇供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城市给水工程概述、设计用水量、水源及取水构筑物、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城市排水工程概述、城市污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给水排水管网技术管理等。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城镇供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能进行城镇供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给水排水管网技术管理措施。(6)水利信
44、息技术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水利信息采集、水利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水利信息系统运维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内容:水利信息采集、水文预报技术、水利信息管理、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水利信息采集技术,掌握水文预报信息技术,掌握水利信息管理技术、掌握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3)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设置3门课程,包括:智慧水务、BIM技术及应用(Bentley).治河防洪工程。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包括: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表(表7-1),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表7-2).公共选修课程(任选)参考科目
45、表(表7-3)等。表7-1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学期123456总计百分比()军事训练2OOOOO21.36理论教学151514158O6745.57实践教学145411174228.58考试11111O53.4入学、毕业教育1OOOO121.36假期474952919.73总计242724292518147100表7-2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程块课模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安排考I-开课学期参考周学时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上学线教考试/考查共础程公基课必修课程公共基础必修课X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408考试/考查1-22/1X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4568考试
46、/考查3-42X形势与政策1321616考查3线上线下X体育与健康61081890考查1-32X军事理论(融入国防安全教育)2361620考查1-2线上线下X心理健康教育2321616考查1-2线上线下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1616考查21X职业规划116106考查11X就业指导11688考查41X应用数学5805624考试1-23/2X实用英语6966036考试3-43/3X劳动教育11688考查1-2线上线下小计3356031218860集中实践教学X军训及入学教育34848考查13周X社会实践34848考查2-43周小计69609606周选修课程限定选修课X信息技术3482424考查3X应用文写作2322012考查2X职业素养教育11616考查线上X创新创业教育2321616考查1X党史国史11616考查任选课艺术类课程2321616考查线上1人文素质类课程23232考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