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41584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0讲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30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6广州一模)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D)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解析材料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故A项错误;当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优先发展农业,故B项错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这一规定不会造成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故C项错误;国家禁止

2、农民随意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和禁止城市公司企业自行招雇农民工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的战略,故D项正确。2(2017株洲一模)有学者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但因经济效益分散,不利于农业进一步现代化,也导致人文精神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依据其观点,国家要促进社会发展应推行(A)A农业合作组织B人民公社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D土地流转承包解析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分散”“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可知,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小农经济,改变小农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是国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分

3、散的个体经营转变为公有的集体生产,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不是解决小农经济弊端的措施,故B、C、D三项错误。3(2016青岛一模)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经济全球化的要求C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D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8年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情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是在1953年“一化三改”中提出的,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与我国的户口制度关系不密切,故B项错误;1958年我国限制人口进入城镇,主要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所以加以限制,近年来城市发展加快,所以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又放宽对城市户口的限制,故C项正确;政府政策的鼓励引导不能涵盖材料中户口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4(2017唐山一模)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A)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解析据材料“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经济结

5、构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应为195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故C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故D项错误。5(2016南昌一模)“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_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空白处应该是(D)A农业改造B“大包干”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解析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

6、”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农业改造最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6(2016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D)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解析20世纪5

7、0年代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还不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自由市场的作用,当时还未建立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材料指出了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消极因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故D项正确。7(2016石家庄二模)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C)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

8、行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61年”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考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的“调整”,即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二五计划”是指19581962年,故A项错误;题目中牵涉的是工业与农业的国民经济结构的问题,并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题目中的大量职工返乡并非是因为工业建设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是因为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需要加强“以农为本”,故D项错误。8(2016九江一模)1958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未来几年做出估计:虽然会因遇到许多困难而“调

9、整公社体制”,采取一些“可能会更实际、更符合地方条件”的措施,但中共“肯定会继续坚持公社的方针,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结合人民公社的有关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不符合史实B三年困难后中共被迫放弃了人民公社体制C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D1992年深化改革后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解析人民公社体制存在时间是从1958年1980年,美国中情局对人民公社的预估是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三年困难结束是在1961年,而人民公社体制放弃是在1980年后,故B项错误;六十年代后公社内部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80年后,故D项错

10、误。9(2016日照一模)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A)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解析由材料“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可知,中共中央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由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可知,

11、此时的调整仍是在坚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故B项错误;由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得知,说明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依然存在,调整只是解决当时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紧急措施,农业所有制形式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1960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为此中共中央发布“紧急指示信”,故D项错误。10(2017大庆一模)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B)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解析本题主要

12、考查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中央对农业物资的统购统销主要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符合题意的是B项,A、C两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不是基层民主建设,排除D项。11(2016咸阳二模)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B)A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五十年代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观察图表可以看出在这五年经济发展中农业

13、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轻工业相反,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衡,这正好符合“二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正确选项是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2016永州二模)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C)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解析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有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故A项错误;因此也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

14、理体制,故B项错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

15、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材料二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在“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材料三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

16、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财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对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材料四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政府为了确保自身意志得以实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另

17、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者,只有政府的自觉革命,才可能推动这一体制的改革。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2)有人提出以下观点:“正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运用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0字左右)答案(1)因素: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府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包括:农村

18、中存在农村集市、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政府是体制的主体。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可改革性,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农村中的“小自由”成为改革的先导,经济体制改革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革是自下而上推进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革。政府是体制的保护者,也可成为改革者。中国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14(2016贺州4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中国总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

19、平均百分比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019.438.2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1: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提高因素)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国策;计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速;“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因素)经济上“左”倾错误;文革初期的严重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示例2:趋势: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理由: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和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开启本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美苏冷战下的相对和平稳定局面;科技革命推动;二战后机制化、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影响;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示例3: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理由:中国工业化起点低;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政府控制严密、计划性强;忽视市场导向;错误经济政策影响;政局不稳定因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大陆乡村都市化模式的缺陷。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