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42895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流程.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非 现 场 监 管 流 程 介 绍,2,主要内容,一、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 二、我国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对我们的启示 四、目前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设计,3,一、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和作用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4,(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和作用,1、非现场监管的概念。 非现场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非现场监控”,是按照审慎监管原则进行银行监管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收集有关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相关数据材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金融机构经营的总

2、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以及合规情况等,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稳健性进行评价。监管部门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持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并能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更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发挥现场检查的最大效力。,5,(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和作用,1、非现场监管的概念。 从风险为本的监管角度看,非现场监管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分析每张监管报表,而是要透过日常的报表分析,持续关注被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和整体风险管理状况,及时纠正改善其缺陷和不足,这对非现场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和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和作用,1、非现场监管的概念。

3、它要求非现场监管人员通过风险为本的非现场信息系统,持续监测被监管机构各类风险水平的变化,并及时跟进预警信号,跟进被监管机构的内控缺陷,纠正其违规行为,改善其公司治理机制。此外,风险为本监管模式更强调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资源的有效配合与衔接。非现场监管是持续监管,侧重依靠监管信息系统分析和评估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状况,做到及时掌握被监管机构的最新情况;而现场检查侧重实地查证、验证、补充或修正非现场人员的分析判断。,7,(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和作用,2、非现场监管手段对于有效监管的重要作用。 基础性作用 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 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 信息传递作用 持续有效监管的作用,8,(二)香港金管局风

4、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1997年以前,香港金管局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职能并没有分开,所有监管人员兼顾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其弊端在于常常顾此失彼,并且不够专业,影响到监管工作的整体计划安排和效率。1997年香港金管局的银行监理部实施改革,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职能分开,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非现场监管职责。这部分非现场监管人员被称作“个案主任(Case Officer)”。在整个日常监管的工作流程中,非现场监管人员负责发现问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现场检查人员完全不介入,非现场监管人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最终的监管责任。,9,(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

5、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香港金管局负责银行业监管职责的部门是:银行监理部、银行政策部、银行业拓展部和信息中心。直接从事监管工作的是前三个部门,其中银行监理部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金管局由一名副总裁负责分管前三个部,三个部各设一名助理总裁担任部门主管。他们的主要职责和分工是:,10,(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1)银行监理部。这是香港金管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部门。1997年金管局监管部门实施改革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职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人员配比整体上是2:3;

6、负责现场和非现场工作的高级经理配比是2:5(如下图所示)。,11,(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12,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1)银行监理部。 个案主任职责: 处理报表漏报、迟报的情况; 进行报表分析,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 审阅生成报表(包括异常情况生成报表及指标分析生成报表),找出问题并跟进; 进行年度非现场监管,并对机构进行评级; 为现场检查立项,制定检查内容及目标; 如有需要,应当依据现场检查的结果改动评级; 跟进被查机构就现场检查报告建议的落实、整改进度和效果。,(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13,(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1、金管局

7、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2)银行政策部。主要负责根据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完成综合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并根据监管办法,要求银行机构定期报送申报表、主要监管指标和生成报表。 (3)银行业拓展部。负责银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如银行业改革、电子银行、消费者保障事项,同时负责机构市场准入管理。 (4)信息中心。该部根据银行监管业务需求和流程,统一负责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监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日常数据采集、分发等工作。,14,(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 (1)提交每年工作计划 (2)日常非现场监管

8、(3)审慎会议 (4)三方联席会议 (5)与现场检查有关事项 (6)其它监管事项 (7)其它特别调查任务,15,(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风险为本的监管是一种基于对香港认可机构的全面了解和主要业务线的识别,以及对各主要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按类别进行风险水平、风险发展方向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规划监管行动和检查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确定风险评级并采取监管措施和持续监管的一种有计划、有部署的、前瞻式的监管方式。风险为本的监管框架由六个相互衔接的具体监管步骤组成的、不断循环往复的监管流程。,16,第一步 清楚了解

9、银行机构,审慎监管会议 三方联席会议,第四步 确定检查工作的内容,第二步 风险评估,第三步 事先策划监管工作,第六步 实施监管措施和 进行持续监管,第五步 实施现场检查及 CAMELs评级,(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与董事局 会议,实地审查后 查访,实地审查前 查访,17,(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非现场监管人员应了解机构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监管工作奠定基础。,18,(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识别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类别、风险水平及方向,19,(二)香港金

10、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规划监管工作及制定现场检查计划,20,(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有选择地参与现场检查过程,21,(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持续的非现场监管,其中包括推行适当的监管措施。,22,(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与银行管理层会谈,收集、分析资料,更新骆驼(CAMEL)评级,更新 银行概况,深入分析风险点及成因、制定监管计划和对策,非现场监管报告,定期报表、 非定期调查,银行

11、额外 提供的 资料,步骤1-5 的资料、 报告,3、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23,(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4、金管局非现场监管的主要工作流程。 确定非现场监管工作的流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清晰的工作流程,那么无论建立一个多么完美的信息系统都是没有意义的。明晰工作职责和流程是建立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体系的重要保证。同时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应该符合持续性监管的原则,确保监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工作一定是持续不断进行的。,24,(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4、金管局非现场监管的主要工作流程。,定期报表,调查表,年报、 半年报,例外报告,市场信息,25,(二)香港

12、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4、金管局非现场监管的主要工作流程。 (1)非现场监管报表的制定与修改 金管局的银行政策部统一设计和确定非现场监管报表,按涉及的风险不同,报表的制定与修改工作由三个处具体负责。 定期统计报表 调查表(调查问卷),26,(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4、金管局非现场监管的主要工作流程。 (2)信息的收集和加工 (3)信息的分析和使用 (4)信息反馈与使用 (5)信息归档与管理,27,(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5、金管局非现场监管的数据流程。 数据采集流程: 银行政策部负责设计报表和编写填报说明 银行机构如期提交报表 如有漏报或迟报,IT部门通知非现

13、场人员追收报表 非现场人员通过内部电子邮件收报表 IT部门发出异常报表 非现场人员在规定期限内确认异常报表的准确性 统计人员汇总数据分析流程: 对数据进行汇总 编制供金管局高层使用的汇总类监管报表和货币政策报表 对香港银行业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将汇总报表和分析材料提供监管人员跟进 通过月报、年报等渠道对外披露汇总报表和分析,28,(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5、金管局非现场监管的数据流程。 个案主任数据分析流程: 系统自动生成分析报表、指标和评级结果 进行报表分析(向银行问讯、下载资料)和风险预警 主要指标分析 收MIS(管理信息系统)报表 年度非现场分析 风险评级 为现场检查立项

14、 参与现场检查的离场会谈 根据现场检查结果改动风险评级结果 跟进现场检查的整改情况,29,(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6、金管局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的关系。 非现场监管人员负责完成现场检查前的非现场审查,包括向现场检查小组提供非现场分析结果(包括风险评级结果)、被检查机构的其它背景资料,与现场检查人员讨论检查范围和内容,最终确定现场检查方案。 非现场监管人员参加每个现场检查项目的离场会谈,参与讨论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下一步的跟进监管措施。 非现场监管人员可对现场检查报告发表意见。 非现场监管人员负责跟进对现场检查意见的整改情况,跟踪检查被检查机构管理层对现场检查报告的态度,以

15、及是否采取改进措施和相应的时间表。,30,(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6、金管局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的关系。 个案主任对金融机构进行连续不断的非现场监管,一旦发现其业务有不寻常的变化情况或风险状况有所提高,他可以建议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并在获得有关高级经理同意后,将相关分析转交负责现场检查的人员。现场检查人员会就个案主任的分析到该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检查重点在于查阅金融机构的内部档案、检查相关操作程序的可靠性、审查内控能力及与相关负责人详细讨论具体风险。之后现场检查人员会把检查结果通知个案主任,从而达到持续监管的目的。,31,(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6、金管局非现场监管

16、与现场检查的关系。 现场与非现场的配合(以对银行信贷管理委员会的审查为例) 其中,个案主任的工作:一是查询银行有无信贷管理委员会。如没有,了解银行哪个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二是查询信贷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三是审查上述工作范围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四是查看信贷管理委员会的权限;五是查看信贷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在现场检查前,个案主任要对这些基础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现场检查的范围,如发觉资料非常欠缺,还会要求现场检查人员作更为全面的检查。,32,(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6、金管局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的关系。 现场与非现场的配合(以对银行信贷管理委员会的审查为例) 现场

17、检查人员的工作:一是根据个案主任分析结果,制定现场检查方案;二是现场验证个案主任的分析。例如,查看信贷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出席率记录等;三是要查看会议记录,查看信贷委员会的运作以及成员的不同意见;尤其重要的是要看这些意见是否合理,以此来判断银行风险管理者的素质。在与银行管理层反馈现场检查意见时,个案主任必须出席;对于现场检查的报告,个案主任负责跟进银行管理层的回应。,33,二、我国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 (二)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4,(一)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 1989年,人民银行提出“开展报送稽核”; 1995年,人

18、民银行颁布了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初步建立起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制度; 1996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银发1996450号); 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35,(二)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银行监管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业的非现场监管,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的表现为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监管对象风险识别不够; 二是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36,(二)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非现场有效性不足的症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阻碍因素: 1

19、、监管制度方面 2、监管技术方面 3、其他方面,37,三、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对我们的启示,(一)香港金管局的非现场监管不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比较,而是在非现场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地识别风险、预警风险,为现场检查提供风险信号、方向和依据;并持续监测银行的各类风险水平变化,及时跟进预警信号,跟进银行机构的内控缺陷,纠正其违规行为,改善其公司治理机制。 (二)香港金管局在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下,以法人机构为监管对象,将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岗位进行有机分设,突出了对银行机构的整体风险分析监测。在此基础上,配套以完善的法规制度和明晰的监管工作职责及流程,从机制上保证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密切配合、沟通

20、协调,实现了监管信息的共享、互相支持和补充,强化了非现场的专业分析监测。,38,三、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对我们的启示,(三)香港金管局的非现场监管有着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化岗位制度。 (四)如何借鉴香港金管局的非现场监管的经验和做法。,39,四、目前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设计,(一)怀柔会议十点共识 (二)监管业务流程设计进展和思路 (三) 推行非现场监管专业化的措施 (四)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五)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40,四、目前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设计,为了从组织上确保“1104”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立一套有机协调、科学规范的非现场监管流程,不断提高非现场监管工作水平,理顺监管职责关系,提高监管效能

21、,真正实现整体、持续和有效的监管,对目前的监管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进行调整,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十分必要。,41,(一)怀柔会议十点共识,8月5日,银监会在北京怀柔召开监管业务流程研讨会,会议围绕“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模式选择、监管手段创新、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监管资源的整合、监管流程设计和国际监管当局经验借鉴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十点共识 。,42,(一)怀柔会议十点共识,以“1104”工程为契机,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应坚持

22、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43,(一)怀柔会议十点共识,目前情况下,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相互支持和补充,形成持续性监管。 在实现非现场监管相对分离的前提下,要强化非现场监管职能,提高非现场监管的专业化和水平,为现场检查提供风险信号、方向和依据。,44,(一)怀柔会议十点共识,要建立和完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流程。现场检查要注意科学立项,克服监管的盲目性。 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管部、各银监局的监管职责,进行事权划分和资源整合,总会应更注重宏观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分析,

23、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管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以及重大问题的调研等,不要花费过多的资源直接实施现场检查,从而更好地解决总会目前存在的职责与人力资源的失衡,同时实现总会和银监局的信息共享。,45,(一)怀柔会议十点共识,要重视监管人员素质提高问题,加强监管培训的专业化和针对性,使监管资源与监管能力相配套。 要实现横向与纵向信息的充分沟通和共享,努力构建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平台和制度。 明确监管职责分工,逐步完善相关考核、问责机制。 怀柔会议的十点共识,为监管业务流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原则。,46,(二)监管业务流程设计进展和思路,人事部负责起草了关于银监会“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及职责

24、分工调整意见,监管业务流程小组负责绘制了“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业务主流程图和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并起草了流程图的相关说明 。,47,(二)监管业务流程设计进展和思路,人事部将意见(修改稿)印发政策法规部、监管一部、监管二部、监管三部、非银部、合作部和统计部征求意见,同时要求上述部门依据意见原则精神,提出本部门在内设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方面调整的初步意见。 为了与银监局层面的工作衔接,人事部和监管业务流程小组成员还在山东、福建银监局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山东局根据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方案,结合辖内监管工作实际,绘制了本辖区监管业务流程,提出了内部机构的调整设想。,48,(

25、二)监管业务流程设计进展和思路,监管业务流程的设计是配合1104工程的实施,规范监管工作程序,加强监管专业化分工,明晰监管责任的重要工作。其基本原则是: 配套“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的实施; 以“1104工程”的信息流和非现场监管为主线; 以法人机构监管为主体。,49,(二)监管业务流程设计进展和思路,职能调整的思路: (1)尽力统一规则和标准。各监管部门应提出监管法规的具体建议并作研究,法规部应统筹各部门和各地区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的政策法规,实现标准统一。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设计调整职能划归统计部。 (2)适度分离,相互配合。 各监管部门内部职能按照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适当

26、分离的原则进行调整,调整后非现场监管处监测对象与现场检查处检查对象基本统一,以便于日常工作的沟通与合作。,50,(二)监管业务流程设计进展和思路,(3)法人为主,合理授权。根据银监会目前三级监管机构和不同层级监管资源的实际,突出对法人机构属地监管的原则,银监会监管的法人机构可以通过授权当地银监局实施监管,充分发挥不同层级监管资源的作用。,51,(三)推行非现场监管专业化的措施,稳步推行非现场监管专业化的四项主要措施,即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能分设、设立非现场监管的主监管员制度、建立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机制、建立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工作配合与协调机制。,52,1、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能分设,在尽

27、可能少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基础上,对现有监管组织架构和职能进行调整。 银监会现有的监管部门保持不变,根据“职能分设”的原则,在监管部门处室层面上按不同类型的监管机构分设现场检查处和非现场监管处(不分设处的要明确非现场监管主监管员),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职责。,53,1、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能分设,银监局按照“因地制宜、上下联动、合理配置”的原则,进行监管部门的职能调整。可以设独立的非现场监管处,也可以在监管处内设立非现场监管岗位,实现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相对分离。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必须明确非现场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职责。,54,2、设立主监管员制度,按照非现场监管可以实现持续性监

28、管,而现场检查存在较长时间间隔的内在性质,明确非现场监管对一家法人银行承担持续性监管的主要责任,非现场监管处内设立主监管员岗位,承担日常持续性监管的主要责任。现场检查对其检查质量和信息共享负责。 主监管员岗位的设立要紧紧围绕属地监管原则,不管是总会还是银监局或分局,哪里负法人机构的监管责任,就在哪里设立主监管员。,55,2、设立主监管员制度,银监会监管部门按机构监管类别设置主监管员。 监管一家大型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处可以设23名主监管员,组成该大银行的主监管员组。 监管中型银行的可设1名主监管员,负责日常监管。 监管小型银行的主监管员,1名主监管员可负责几家小型银行的日常监管工作。,56,2、设

29、立主监管员制度,银监局监管部门按监管职责设置主监管员、监管员。 承担法人分支机构监管职责的设监管员。监管员按照银监会非现场监管处主监管员布置的任务要求,对属地分支机构(其法人机构不在当地)的非现场监管所需信息进行补充和验证,分担对口主监管员的工作量,协助工作。 承担辖内法人机构监管职责的设主监管员,主监管员承担辖内法人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工作,负责对所辖银监分局的非现场监管工作进行指导。,57,3、建立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机制,在银监会、银监局和银监分局三个层次建立非现场监管的矩阵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一家法人机构的非现场监管: 一是建立三个层次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使各层级非现场监管人员及时

30、掌握法人机构的信息; 二是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采用电话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沟通信息; 三是银监会的主监管员负责指导、考核银监局监管员及相关工作。,58,4、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密切配合,监管业务流程小组与现场检查规程的起草人共同研究,提出了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衔接的五个环节: 一是主监管员征求现场检查人员意见后,为现场检查立项; 二是现场检查人员征求主监管员意见后,制定现场检查方案; 三是主监管员参加现场检查离点会谈; 四是现场检查结果报告移交给主监管员跟进整改; 五是主监管员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后进行CAMEL评级,撰写年度监管报告,同时制定新监管方案。,59,(四)监管业务主流程图,6

31、0,(四)监管业务主流程图,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日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续监管等五个阶段,并以制定新的监管方案为衔接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业务的周期循环。 主流程图规定了每一阶段不同监管部门和主监管员的职责和作用,主流程图明确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和衔接配合,区分了银监会与派出机构的监管分工和报告路线,标明了监管部门与政策法规、市场准入部门的工作衔接。 同时,为配合主流程图的实施,需要制定或统一五个工作规程,即非现场监管规程、现场检查规程、统计工作规程、CAMEL评级办法和风险综合评价办法。,61,(五)非现场监管流程图,62,(五)非现场

32、监管流程图,非现场流程图进一步详细规定了“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在信息采集加工、日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续监管等五个阶段,有关部门和主监管员在每一阶段需要限时完成的“1104”监管报表的分析任务,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限要求。,63,(五)非现场监管流程图,流程图的设计便于监管部门尽快熟悉“1104”工程投入运行标准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对各项监管业务工作进行有机衔接,防止出现监管信息断流,也为实行监管问责制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 香港金管局专家也对上述二个流程图的设计给予肯定,并建议尽快进行相关配套制度的统一设计。,64,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